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为了控制梅毒疫情,分析2011-2015年抚州市梅毒的流行趋势与特征,提出预防控制对策。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5年抚州市梅毒疫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5年抚州市报告梅毒年均发病率13.17/10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趋势2=182.340,P<0.001),发病率年均增长速度22.50%。发病以隐性梅毒和Ⅰ期梅毒为主,隐性梅毒(χ趋势2=199.544,P< 0.001)和Ⅰ期梅毒(χ趋势2=13.727,P< 0.001)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高发病区依次为广昌县、南丰县、南城县、乐安县、临川区和黎川县。发病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人群和职业不祥人群为主,农民发病构成比呈下降趋势(χ趋势2=8.191,P=0.004),家务及待业人群发病构成比呈上升趋势(χ趋势2=25.464,P<0.001)。不同性别人群隐性梅毒、Ⅰ期梅毒、Ⅱ期梅毒和胎传梅毒发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年龄段,不同性别人群发病年龄分布不同。结论 抚州市对梅毒高发病区需采取有效的针对性干预措施,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人群为重点,加强人群性健康教育,对隐性梅毒和Ⅰ期梅毒早发现、早诊断、早期实行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西安市2004-2016年未分型肝炎的分布特征和流行趋势,以更好地指导肝炎防治工作。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西安市2004-2016年报告的未分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采用的统计方法有χ2检验和集中度M值等。结果 2004-2016年共报告未分型肝炎有3 738例,年均发病率为3.57/10万,年均未分型率为2.92%,两者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均有P<0.05)。未分型肝炎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特征。城区年均发病率和年均未分型率均高于郊县。病例职业构成以农民、工人和干部职员为主,其中农民占比逐年升高(χ趋势2=54.46,P<0.001)。未分型肝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χ趋势2=304.15,P<0.001),5~岁儿童肝炎未分型率最高。未分型肝炎实验室诊断率也逐年升高(χ趋势2=21.51,P<0.001)。结论 西安市未分型肝炎目前处于低流行状态,其诊断质量逐年上升。但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肝炎未分型原因仍须深入调查,以剔除可明确的病原,探索未知病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1-2015年抚州市恙虫病的流行趋势与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抚州市恙虫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5年抚州市恙虫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5年,抚州市共报告恙虫病677例,年均发病率为3.42/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口恶)趋势2=630.823,P<0.001),年均增长速度为102.69%。南丰县恙虫病发病人数(占86.71%)和年均发病率(40.26/10万)均居抚州市各县(区)之首。南丰县((口恶)趋势2=571.513,P<0.001)、宜黄县((口恶)趋势2=37.584,P<0.001)和黎川县((口恶)趋势2=6.969,P=0.008)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恙虫病发病呈现季节性,主要集中在6~12月(占98.23%),其中11月、12月病例最多(占56.13%)。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1:1.21,40~69岁病例占76.81%,50岁及以上病例占51.11%,农民占94.68%。结论 抚州市恙虫病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呈现季节性,南丰县恙虫病疫情比较严峻,农村女性和中老年人为恙虫病的高发人群。建议针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制定有效措施,控制抚州市恙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11-2017年余姚市水痘疫情流行情况,为提出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来自中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的水痘病例进行分析,建立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预测2018年余姚市水痘发病趋势。结果 2011-2017年共报告水痘病例6 322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88.25/10万。2011-2017年水痘发病率呈现较平稳下降趋势(χ趋势2=507.717,P<0.001);水痘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呈现双峰分布,集中于5~6月、11月~次年1月。街道(99.91/10万)发病率高于乡镇(78.50/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342,P<0.001);病例主要集中在5~14岁年龄段,占总病例数的61.80%;男性年均发病率(97.57/10万)高于女性(78.6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67,P<0.001);职业分布以学生为主,占总病例数的56.58%。利用ARIMA(2,0,1)×(1,0,1)12模型预测2018年余姚市水痘月发病率分别为5.36/10万、4.69/10万、5.21/10万、5.24/10万、6.89/10万、6.21/10万、7.24/10万、5.47/10万、5.36/10万、6.51/10万、8.35/10万和7.92/10万。结论 余姚市水痘发病率高于全国水平,预测出2018年水痘发病率略高于2017年,应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来降低水痘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安徽省学生肺结核(tuberculosis,TB)流行特征,为制定学校结核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安徽省2008-2016年"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有关学生结核病发病资料及《安徽省统计年鉴》中有关学生资料。结果 2008-2015年学生活动性肺TB患者平均发病率为13.58/10万,其中涂阳患者平均发病率为4.89/10万,涂阳患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χ趋势2=678.71,P<0.001)。2008-2016年报告的学生活动性肺TB患者共11 880例,男女性别比为1.75:1。以15~岁患者为主,春季为高发季节。患者以涂阴肺TB为主,占59.74%,涂阳肺TB所占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χ趋势2=1 091.46,P<0.001),涂阴肺TB及结核性胸膜炎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χ趋势12=711.69,P<0.001;χ趋势22=145.55,P<0.001)。学生患者平均就诊延迟率和确诊延迟率分别为53.71%和13.59%。患者发现方式以转诊为主,占45.20%,健康体检发现方式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χ趋势2=64.70,P<0.001)。结论 2008-2016年安徽省学生涂阳肺TB患者发病率逐年下降,15~岁为重点发病人群,春季为高发季节,健康体检等发现方式逐年增加。下一步将根据重点人群及高发时间,加强学生TB防控工作,继续关注健康体检在学生肺TB发现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西安市2004-2014年甲型和戊型肝炎的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有效指导两型肝炎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4年间报告的甲型和戊型肝炎病例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采用的统计学方法有χ2检验和集中度M值等。 结果 西安市共报告甲肝1 740例,年均发病率1.98/10万;戊肝930例,年均发病率1.05/10万。甲肝发病率较高,戊肝发病率较低,两者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甲肝和戊肝总体上发病均无明显季节性特征,年均发病率城区均高于郊县,发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且男性均高于女性。职业分布上,甲肝以农民(27.76%)为主;戊肝以离退休人员(29.92%)为主。甲肝实验室诊断率逐年上升,戊肝则在90%左右波动。 结论 近11年来西安市甲肝和戊肝发病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高发地区均是城区。10岁以下和60岁以上男性人群是甲肝发病的重点人群;60岁以上男性人群是戊肝发病的重点人群。甲肝诊断质量逐年上升,而戊肝则一直维持在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11 - 2016年抚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抚州市HFRS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 - 2016年抚州市HFRS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 - 2016年,抚州市共报告HFRS 299例,年均发病率为1.25/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趋势χ2 = 14.454,P<0.001)。年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县(区)依次为南丰县(2.74/10万)、崇仁县(2.64/10万)和金溪县(2.23/10万);临川区(趋势χ2 = 7.410,P = 0.006)、乐安县(趋势χ2 = 8.223,P = 0.004)和金溪县(趋势χ2 = 23.662,P<0.001)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HFRS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呈单峰分布,主要集中在11月 - 次年2月。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2.15∶1,以30~69岁年龄人群为主(占79.26%),农民最多(占63.21%)。结论 抚州市HFRS总体呈上升趋势,具有明显季节性,呈“单峰”分布,发病以30岁以上男性农民为主。建议加强重点地区HFRS疫情监测、开展灭鼠工作、推广疫苗接种等综合性措施,以控制抚州市HFRS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辽宁省2006-2015年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相关资料,为掌握本省流动人口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更合理的防控措施。方法 收集整理2006-2015年全省各市的结核病患者病案信息,对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的相关特征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5年辽宁省共登记流动人口患者8 369例,各年流动人口患者占总登记患者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χ趋势2=112.90,P<0.001);省间流动患者占流动人口患者总数的74.53%;发病年龄集中在15~44岁青、中年人群;68.07%流动人口患者集中在大连,但沈阳(χ趋势2=122.55,P<0.001)、鞍山(χ趋势2=11.51,P=0.001)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职业以家政家务及待业为主且呈上升趋势(χ趋势2=498.41,P<0.001);患者来源方面中因症就诊患者所占比例上升较为明显(χ趋势2=141.85,P<0.001)。结论 流动人口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更加分散,可通过扩展宣教范围、健全跨区域管理制度,加强健康筛查,增加参保率、给予激励政策等措施来加强结核病防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04 - 2016年荆州市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病学特征并提出防控建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4 - 2016年荆州市甲肝疫情资料,采用集中度值法分析甲肝季节特征,采用系统聚类分析甲肝地区分布特征。结果 荆州市2004 - 2016年共报告甲肝2 232例,年均发病率为2.89/10万,13年间荆州市甲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χ2 (趋势) = 158.445,P<0.05),年平均下降速度为5.93%。各年份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地区发病顺位为:城乡结合部>中心城区>远郊(χ2 = 31.907,P<0.05;χ2 = 15.178,P<0.05)。男性发病高于女性(χ2 = 18.268,P<0.05),人群分类以农民为主(62.10%)。发病高峰年龄:2004 - 2008年病例以30~54岁为主,2008 - 2012年病例以35~59岁为主,2013 - 2016年病例以40~69岁为主,病例发病年龄有后移现象。2009以来荆州市甲肝疫苗报告接种率均在99%以上。结论 2004 - 2016年荆州市甲肝发病呈下降趋势,甲肝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预防控制措施成效明显。今后应在进一步做好小年龄组儿童免疫接种工作的同时,加强高发地区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楚雄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楚雄州)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该州肺结核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楚雄州2004 - 2017年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4年间,楚雄州共报告肺结核21 860例,年均发病率57.93/10万,发病率呈缓慢下降趋势(χ2趋势 = 225.141,P<0.001)。菌(-)构成比呈上升趋势(χ2趋势 = 122.716,P<0.001),涂(+)构成比呈下降趋势(χ2趋势 = 17.609,P<0.001)。发病居前3位县市为南华县(83.81/10万)、双柏县(75.50/10万)、楚雄市(67.04/10万)。1 - 3月为发病季节高峰。农民(占82.98%)发病最多,学生(占2.48%)发病一直处于前几位。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比为2.20∶1。发病年龄高峰为45~70岁组中老年人(占60.15%);0~14岁组儿童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χ2趋势 = 159.039,P<0.001)。结论 应加强肺结核病例的发现和督导管理等综合防制措施,尤其加强重点人群(农民)和高疫情地区(南华县、双柏县、楚雄市)的防控工作。同时做好学校肺结核的防控,防止学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分析西安市百日咳的流行特征及发病现状,为制定百日咳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百日咳报告病例和西安市自2011年来百日咳哨点监测病例的数据。结果 西安市2005-2014年共报告百日咳病例230例,年均发病率0.29/10万,其中2007年最低0.02/10万,2014年最高0.83/10万,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发病主要见于1岁以下儿童,占总发病数的82.17%;发病季节出现“双峰”现象;疫苗剂型改变后百日咳流行特征有所改变,儿童成人均有发病。结论 西安地区百日咳发病呈现逐渐增高趋势,未接种疫苗的婴幼儿病例构成较高,接种疫苗依然是预防百日咳的有效措施,但疫苗使用后儿童症状的不典型是“百日咳再现”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百日咳的主动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铜仁市丙型肝炎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措施消除丙肝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年度收集2006-2020年铜仁市丙肝报告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丙肝流行分布特征。结果 2006—2020年铜仁市共报告丙肝5 41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1.30/10万,整体发病呈上升趋势(趋势χ2 = 28.663,P<0.05),报告发病率由2006年的2.88 /10万(100例)上升至2020年19.35 /10万(617例)。全市丙肝发病男性(14.59/10万)高于女性(7.86/10万)(χ2 = 13.288,P<0.01),发病无明显季节特征,城区发病(18.93/10万)高于远郊县区(7.75/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20~49 岁人群(76.07%),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上升,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56.69%)。结论 铜仁市丙肝发病仍呈上升趋势,发病有明显的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农民、成人丙肝疫情有加重趋势,需要密切关注并且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有效控制丙肝高发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2016-2020年安徽省肺结核报告发病情况和变化趋势.方法 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获取安徽省2016-2020年肺结核报告发病数据,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时间趋势,并计算肺结核报告发病年度变化百分比;描述地域、年龄、性别及职业分布特征,并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甘肃省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04-2018年甘肃省丙型肝炎报告病例资料,采用Excel 2010、SPSS 19.0及ArcGIS 10.5软件进行资料整理与统计分析。  结果  2004-2018年甘肃省累计报告丙型肝炎病例数为102 802例,其中死亡42例,报告发病率从2004年的12.39/10万上升到2018年的33.92/10万(χ2=9 849.90,P < 0.001)。报告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χ2=26 784.53,P < 0.001),≥ 80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最高(94.09/10万),≥ 50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均超过50.00/10万。报告病例中农民所占比例逐年上升,2018年农民所占的构成比达67.31%。14个市(自治州)报告发病率均呈增长趋势,累计报告发病率排在前三位的市(自治州)是武威市(1 098.42/10万),张掖市(1 077.69/10万)和兰州市(692.55/10万)。  结论  甘肃省丙肝报告疫情仍呈上升趋势,应加强重点人群和地区疫情监测,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丙肝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08-2017年江苏省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流行特征,为JE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7年江苏省JE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JE IgM抗体的检测。结果 江苏省2008-2017年共报告269例JE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034/10万,JE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χ趋势2=104.47,P<0.001);病例主要发生在7~9月份,8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主要分布于宿迁市、连云港市、苏州市、淮安市和徐州市5市(占72.86%);男女发病比为1:0.72,发病年龄集中在﹤10岁(占80.67%),职业为散居儿童。JE患者血清/脑脊液标本有462份,阳性率为78.35%(362/462);病例以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为主,有接种史的病例占42.75%。经过一系列的防治措施,近几年JE发病数下降明显。结论 江苏省JE发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本省JE疫苗的接种人群效果显著,今后应继续做好JE的防控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同时做好防蚊灭蚊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周娟  周莉薇  周洋  张颖 《现代预防医学》2022,(20):3666-3672
目的 分析宁夏2005—2021年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情况,为宁夏乙肝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5—2021年宁夏乙肝发病资料,描述宁夏乙肝的流行特征。采用R 4.1.1和Geoda软件分析乙肝疫情时空分布特征,从区(县)尺度绘制宁夏地区乙肝病例空间分布图。结果 2005—2021年间宁夏乙肝报告发病率随时间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χ趋势2=24 045.279,P<0.001)。每年各月份都有发病,其中,1月份最高(8.50/10万),9月份最低(5.69/10万)。2005—2021年宁夏各县区均有乙肝病例报告,2005、2006、2013和2014年乙肝发病有明显的聚集性,2015年后没有明显的聚集性,高聚集区在兴庆区、金凤区、贺兰县和灵武市。男性平均报告发病率为95.09/10万,女性平均报告发病率为65.25/10万;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0~9岁病例最少,占总病例数的2.09%,20~60岁年龄组人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82.61%;职业分布农民在乙肝中所占的比例最大(51.99%),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掌握2005—2020年灌云县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分布特征,为该县制定甲肝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描述分析2005—2020年灌云县甲肝的流行病学特征,并运用ARIMA模型预测该县2021—2022年甲肝发病趋势。结果 2005—2020年共报告224例甲肝病例,年均发病率为1.34/10万,发病率6.98/10万~0.10/10万,不同年度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103,P<0.001)。无暴发疫情发生。男性发病率1.77/10万,高于女性的0.87/10万(χ2=25.317,P<0.001)。20~3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低(0.65/10万),40岁以后随年龄增加而升高,60~79岁达高峰(2.57/10万),各年龄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48,P<0.001)。发病人群以农民(工)多发,占63.84%(143/224),其次为学生(27例)、离退人员(11例)和商服餐饮人员(10例)。每年每月均有甲肝病例报告,呈现春季和秋季两个季节高峰。城镇发病率2.35...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许昌市魏都区病毒性肝炎(肝炎)流行特征,为制定和调整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魏都区1999-2008年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9-2008年.肝炎合计发病3685例.年均发病率为101.65/10万。1999-2005年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2008年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10万).甲肝为4.03.乙肝为78.84,丙肝为13.93,戊肝为0.71。未分型肝炎为5.77;男性为123.16.女性为79.74(P〈0.01);0~9岁、10~19岁、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岁以上岁分别为23.60、57.82、112.61、107.90、128.88、146.49、107.99、135.22、101.55(P〈0.01)。发病高峰.肝炎、乙肝、丙肝、未分型肝炎不明显,甲肝、戊肝为2~4月。[结论]魏都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的总体上呈上升趋势,甲肝发病率下降,乙肝、丙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高密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情况,为今后制定病毒性肝炎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高密市2005—2012年乙类法定传染病中的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2年高密市共计报告病毒性肝炎1 5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2.22/10万,无死亡病例。其中甲型肝炎35例,乙型肝炎1 035例,丙型肝炎118例,戊型肝炎57例,肝炎未分型308例。2005—2012年各年度发病率分别为39.00/10万、48.61/10万、27.90/10万、20.40/10万、14.59/10万、11.90/10万、8.15/10万、8.75/10万。男性1 084例(69.80%),发病率为30.29/10万(1 084/3 578 620);女性469例(30.20%),发病率为13.75/10万(469/3 411 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99,P〈0.01);20-29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为33.98/10万,低年龄组儿童发病率已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乙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防治的重点,农民是病毒性肝炎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