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研究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脑内的增生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或称修复蛋白表达。方法 :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 ,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缺血 2小时再灌不同时间。检测PCNA的蛋白表达及神经元细胞凋亡 ,观察梗死区面积。结果 :在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 12小时单纯缺血组PCNA最高 ,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 ,表达逐渐下降 ,48小时PCNA少量表达但仍略高于正常对照组。脑细胞凋亡在再灌注 1小时开始出现 ,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 ,凋亡细胞越来越多。TTC染色后可见梗塞区苍白、未染色 ,梗塞区周围染色为紫红色 ,面积约 (1.0× 0 .7)cm2 。结论 :脑缺血PCNA大量表达 ,启动细胞内的DNA修复机制 ,对损伤的DNA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2.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时程及其与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4-VO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各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海马回CA1区神经元形态结构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PCNA蛋白在CA1区的表达情况;TUNEL染色:观察海马回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统计阳性细胞表达情况,计算细胞凋亡指数;将PCNA蛋白免疫组化切片进行图象分析测得平均灰度值。结果:PCNA蛋白于再灌注后2h在海马CA1区可见表达下降,再灌注后6~24h组明显下降,之后持续低表达。缺血再灌注后6h凋亡细胞开始增加,主要位于CA1区,24~48h为高峰,至72h明显减少。结论:PCNA蛋白主要在缺血再灌注后早期即24h前DNA损伤未积累到严重程度时执行抗凋亡的作用,对损伤神经元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3.
脑缺血是临床常见的不可逆脑功能障碍的原因,当脑组织发生缺氧-缺血时,神经元将发生病理生理学改变,即引起细胞DNA损伤,启动细胞的基因程序,导致细胞周期停滞、细胞凋亡,严重者可致细胞死亡。研究发现,当DNA受到损伤时,p53基因在受损细胞中表达增加,其启动细胞周期停滞、直接与修复因子作用以及p53以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等各种方式参与受损DNA的修复。另外,也有一些研究发现,p53的表达可以启动或调控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因子(如:CD95/Fas、KILLER/DR5、Bax、p53AIP1、PAG608、IGF、mdm2基因等)的水平改变,导致细胞凋亡。缺血模型、时间点及观察部位的不同,导致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差异,这可能决定着p53的表达最终是诱导DNA损伤修复还是导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探讨PC12细胞在缺氧(37℃,5%O2,95%N2)、血清剥夺条件下DNA损伤与修复、凋亡、坏死或生存的变化规律.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在不同时间点,缺氧、无血清培养等诱导下对PC12细胞单链DNA损伤与修复、凋亡的影响.结果发现在PC12细胞DNA损伤值均在0.5h时达第一个峰值,随后下降.3h后DNA损伤数值再次逐渐增加并达到最高值.细胞凋亡峰值略滞后于DNA损伤峰值,并于DNA损伤程度基本相平行.提示PC12细胞在缺氧和血清剥夺条件下存在DNA损伤与修复的动态变化过程,DNA损伤后可能直接诱导细胞凋亡,DNA损伤程度在早期与细胞凋亡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抗脑缺血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细胞凋亡(apoptosis )是近年来生命领域里的热点问题,是由英国科学家kerr等[1]于1972年首先提出.它是一种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性死亡,是真核细胞在生理或病理条件下接受到某种信号的刺激,启动其自身的遗传机制,通过内源性 DNA内切酶的激动而发生自动化死亡的过程[2].目前的研究证实了脑缺血损伤中有细胞凋亡的存在,尤其在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的作用,抑制细胞凋亡可以减轻脑缺血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缺氧和血清剥夺诱导的PC12细胞DNA损伤与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 PC12细胞在缺氧 ( 3 7℃ ,5 % O2 ,95 % N2 )、血清剥夺条件下 DNA损伤与修复、凋亡、坏死或生存的变化规律。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在不同时间点 ,缺氧、无血清培养等诱导下对 PC12细胞单链 DNA损伤与修复、凋亡的影响。结果发现在 PC12细胞 DNA损伤值均在 0 .5 h时达第一个峰值 ,随后下降。 3 h后DNA损伤数值再次逐渐增加并达到最高值。细胞凋亡峰值略滞后于 DNA损伤峰值 ,并于 DNA损伤程度基本相平行。提示 PC12细胞在缺氧和血清剥夺条件下存在 DNA损伤与修复的动态变化过程 ,DNA损伤后可能直接诱导细胞凋亡 ,DNA损伤程度在早期与细胞凋亡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SP600125-JNK抑制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宁  薛荣亮  姚凤珍  何家璇 《医学争鸣》2007,28(20):1838-1841
目的:探讨SP600125-JNK特异性抑制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08只,体质量290~310 g,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JNK抑制剂SP600125组(SP组),分别于缺血前30 min侧脑室注射10 mL/L DMSO,10mL/L DMSO及JNK抑制剂SP600125.每组根据再灌注时间分为2,6,12,24,48和72 h 6个亚组,每亚组6只动物.采用4-VO法建立SD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在预定时间点行灌注、固定、取脑、石蜡包埋切片,光镜下计数CA1区存活细胞,TUNEL法检测CA1区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检测DNA修复蛋白X线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XRCC1)的表达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数目SP组高于IR组(P<0.01),凋亡细胞数目低于IR组(P<0.01).SH组XRCC1表达量较强,IR组XRCC1的表达2 h即已开始下降,与SH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SP组XRCC1表达量的降低不明显,各时点与IR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SP600125-JNK特异性抑制剂对神经元起到了显著的保护性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抑制DNA修复蛋白下调的方式维护DNA修复功能,从而减少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8.
大量体内外因素如紫外线、放射线、烷化剂、化学致突变剂、DNA交联剂、DNA修复抑制剂、DNA复制过程中复制叉的破坏及淋巴细胞生成过程中的抗原受体重组等都可致细胞 DNA 的损伤,其中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and break ,DSB)被认为是细胞凋亡的直接诱因。而对各种因素不敏感的细胞通过各种基因表达,对受损细胞DNA 进行修复,来维持细胞的正常存活。目前研究已知有两种重要机制参与了哺乳动物细胞DSB的修复:①非同源末端连接( 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 , N HEJ);②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 HR)。本文主要对 RAD51、BRCA1在 HR通路中的作用及与肿瘤发生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信号转导通路是细胞内作用蛋白网络的重要一环,参与胞外信号从细胞表面转导到细胞内部的过程,可被多种因素激活,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形态维持、骨架构建和细胞凋亡等生物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细胞凋亡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有密切的关系,其中JNK信号通路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神经元凋亡进程的主要机制之一。大量实验提示,JNK信号转导通路及其抑制剂SP600125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细胞凋亡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应用JNK阻断剂可起到神经保护作用,通过对这些信号转导通路的组成及调节机制的研究,有望为临床上脑缺血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分子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鬼臼毒素衍生物ZM对HOS细胞增殖及PCNA表达影响。【方法】培养HOS细胞,实验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鬼臼毒素衍生物ZM组和阳性对照组。用MTT法检测鬼臼毒素衍生物ZM对HOS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DNA Ladder凝胶电泳法分析鬼臼毒素衍生物ZM的诱导凋亡作用,RT-PCR检测PCNA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鬼臼毒素衍生物ZM能明显抑制HOS细胞的生长,且与浓度、时间呈依赖性,其IC50(48 h)为(1.32±0.3)μmol/L;鬼臼毒素衍生物ZM处理HOS细胞后,DNA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呈明显的梯状条带,RT-PCR结果显示PCNA表达显著下调。【结论】鬼臼毒素衍生物ZM对人骨肉瘤细胞HOS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能与诱导凋亡和PCNA基因的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庆大霉素诱发的中毒性急性肾小管坏死细胞模型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皮下注射庆大霉素2d对照组用NS。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时相点肾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分布及强度。结果 在使用庆大霉素后的表达第5天明显增强,第11天最强,至第15天恢复正常。结论在细胞修复过程中对DNA复制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它的表达可以作为肾小管上皮细胞修复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2.
位全芳  朱琼  常宇骁  杨劲 《海南医学》2014,25(6):785-787
目的siRNA靶向沉默p53蛋白后,观察其对PCNA泛素化修饰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p53siRNA及阴性对照siRNA通过脂质体分别转染入HeLa细胞中;转染后48h,顺铂处理不同细胞系,Westernblot法检测p53低表达对细胞PCNA泛素化修饰(ubi-PCNA)及凋亡诱导基因Caspase-3的影响。结果siRNA可显著抑制p53的表达;Westernblot结果提示,与对照组比较,顺铂损伤后p53低表达细胞系其PCNA泛素化修饰蛋白表达增加,同时Caspase-3蛋白表达下降,细胞存活率升高。结论靶向沉默p53的表达,可促进顺铂损伤诱导的PCNA泛素化修饰,降低细胞凋亡率。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细胞凋谢与细胞增生在食管癌变过程中变化的关系,计数194例食管粘膜活检组织切片单位面积(mm2)中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阳性细胞数和凋谢细胞数,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食管正常上皮,PCNA免疫阳性细胞数量低,从食管正常上皮到基底细胞增生,PCNA免疫阳性细胞数稍有升高,到间变时明显升高,到癌时升高最显著,为正常上皮的近7倍(P<0.01)。在各级病变组织中,凋谢细胞数较低,在正常上皮中更低。随病变加重(基底细胞增生→间变→癌),单位面积凋谢细胞数均逐渐升高(P<0.01)。细胞凋谢指数与细胞增生指标PCNA呈显著正相关(r=0.363,P<0.01)。提示:细胞凋谢不仅可以反映食管癌变过程中上皮细胞的死亡状况,而且能反映细胞增生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人骨肉瘤细胞凋亡及P53、PCNA的表达情况,并初步探讨其临床及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原位DNA末端标记法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39例骨肉瘤中细胞凋亡及P53、PCNA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其阳性反应率。结果:本组病例中细胞凋亡阳性率61.5%,P53呈阳性反应29例,阳性率74.3%,PCNA呈阳性反应34例,阳性率87.2%。结论:骨肉瘤组织中有P53基因和PCNA的高表达,与肿瘤的预后相关。在骨肉瘤中细胞凋亡是一种自然现象,其发生情况各不相同,研究初步提示了其与预后相关,并应与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相结合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5.
宫颈癌hMSH2及PCNA的异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蛋白(hMSH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异常表达在宫颈癌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7例宫颈癌和22例非癌子宫颈上皮组织hMSH2与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组hMSH2阳性表达率为55.20%(37/67),高于非癌上皮组的27.30%(6/22)(P<0.05);宫颈癌组PCNA阳性表达率为73.10%(49/67),高于非癌上皮组的59.10%(13/22),但差异不显著(P>0.05).宫颈癌hMSH2表达阳性组的PCNA阳性表达率为83.30%(31/37),高于hMSH2表达阴性组的60.00%(12/30)(P<0.05).[结论]错配修复蛋白(hMSH2)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相互影响共同参与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地方性甲状腺肿组织中细胞凋亡与PCNA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变中PCNA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发生 ,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TUNEL法对 2 5例地方性甲状腺肿、43例甲状腺癌、1 5例甲状腺腺瘤进行PCNA和原位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 :地方性甲状腺肿组织的PCNA阳性表达率 (1 7.9± 8.83) %和细胞凋亡率 (9.81± 4 .36) %均明显低于甲状腺癌 [(35 .53± 1 0 .92 ) % ,(1 7.73± 6 .62 ) % ] (P <0 .0 1 )和甲状腺腺瘤 [(2 3 .81± 6 .83) % ,(1 2 .43± 3 .69) % ] (P <0 .0 5)。结论 :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在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imulated microgravity and carbon ion irradiation(CIR) on spermatogenic cell apoptosis and sperm DNA damage to the testis of male Swiss Webster mice,and assess the risk associated with space environment.Methods Sperm DNA damage indicated by DNA fragmentation index(DFI) and high DNA stainability(HDS) was measured by sperm chromatin structure assay(SCSA).Apoptosis of spermatogenic cells was detected by annexin V-propidium iodide assay.Bax(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p53) and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 were measured by immunoblotting;p53 and PCNA were located by immunohistology.Results HDS,DFI,apoptosis index,an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p53 and Bax were detected to b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s(P<0.05) compared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however,the PCNA expression varied to a certain degree.p53-and PCNA-positive expression were detected in each group,mainly in relation to the spermatogonic cells and spermatocytes.Conclusion The findings of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simulated microgravity and CIR can induce spermatogenic cell apoptosis and sperm DNA damage.Sperm DNA damage may be one of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behind male fertility decline under space environment.These findings may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protecting astronauts and space traveler’s health and safe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