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目的 探讨钨丝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股动脉Seldinger‘s穿刺,经Tracker-18或Magic3F/2F微导管送入钨丝弹簧圈栓塞动脉瘤腔。结果 6例患者共进行7次栓塞,有5例动态瘤95例-100%闭塞,颈内动脉入颅内动脉瘤和假性动脉瘤的第二次治疗均闭塞90%,6例均保载瘤动脉通畅。结论钨丝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疗效确定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报告5例颅内动脉瘤,采用自制钨丝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对其适应证,治疗时机及主要并发症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自1996年6月至1997年5月,我们对5例颅内动脉瘤,经股动脉插管,用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动脉瘤。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瘤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以往的治疗主要以外科手术夹闭为主,直接手术不能到达的部位或病情不允许手术者方采用栓塞治疗。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改进,操作者经验的提高,适应证日益广泛。现总结我科治疗的5例动脉瘤病例,结合文献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2例,女3例。年龄41~54岁。均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Hunt和Hess分级为2~4级。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确诊。动脉瘤部位:后交通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M1段)1例,多发性动脉瘤1例,分别位于同侧颈内动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报告 5例颅内动脉瘤 ,采用自制钨丝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 ,对其适应证、治疗时机及主要并发症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 :自 1 996年 6月至 1 997年 5月 ,我们对 5例颅内动脉瘤 ,经股动脉插管 (导管为 Tracker- 1 8,Magic 3F/2 F) ,用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动脉瘤。结果 :4例动脉瘤被完全栓塞 ,1例部分栓塞 ,载瘤动脉通畅 ,无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自制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有效的、经济的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11例颅内动脉瘤,采用血管内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除1例因瘤颈过小,微导管不能送入动脉瘤腔而改行手术夹闭外,其余10例均栓塞成功,效果良好,并就动脉瘤栓塞技术和如何保持载瘤动脉通畅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可脱性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应用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和机械可脱性微弹簧圈(M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材料与方法48例患者,经DSA检查显示脑动脉瘤55枚,其中后交通动脉瘤18枚,前交通动脉瘤15枚,大脑中动脉动脉瘤12枚,大脑前动脉动脉瘤5枚,其他部位动脉瘤5枚,静脉全麻及肝素化后,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从股动脉插管,经微导管内途径将微弹簧圈送入动脉瘤内,诱发血栓形成并最终使动脉瘤闭塞,同时保持载瘤动脉通畅。结果栓塞55枚动脉瘤,技术成功率100%,41枚完全致密栓塞,14枚动脉瘤体栓塞90%~95%。48例患者,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4例,无术中出血及死亡病例;术后1个月~3年内追踪45例,41例痊愈,3例残余瘤体、瘤颈扩大,1例再次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结论GDC、MDC可有效地闭塞脑动脉瘤,是一种疗效可靠、微创、安全并且患者易接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8.
采用神经安定加局麻及全身肝素化条件下,以eldinger技术,插入3F/2Fmagic微导管,将微弹簧圈送入动脉瘤内进行栓塞。结果:例1动脉瘤栓塞95%后,在放最后一个栓子时发生误栓,经全身肝素化治疗、扩血管、抗血管痉挛及抗脑水肿治疗1周后,病人仍无意识、语言及肢体等神经功能障碍,13d后行DSA复查见动脉瘤栓塞消失,误栓的微弹簧圈移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及额顶升支动脉处,大脑中动脉各分支动脉显影通畅;例2动脉瘤栓塞70%。半年后DSA复查动脉已闭塞。结果表明: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病人恢复快,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Matrix电解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Matrix电解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技术要点、并发症的原因以及防治方法。方法对45例47个颅内动脉瘤患者行Matrix电解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33个动脉瘤100%栓塞,10个动脉瘤95%栓塞,3个动脉瘤90%栓塞,1个动脉瘤栓塞率〈80%。血管造影随访3例未完全栓塞动脉瘤残腔增大。5例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其中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过度栓塞2例,急性血管痉挛1例。结论Matrix电解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段,定期随访血管造影评价栓塞效果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弹簧圈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在局麻或全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通过微导管将微弹簧圈置入动脉瘤中,使动脉瘤得到有效的栓塞。站果:本组栓塞治疗21例22个动脉瘤,完全栓塞20个动脉瘤(2例二次栓塞),占90.5%,栓塞加手术2例,占9.5%,无死亡病例,达国内先进水平。尤其是进口及国产栓塞材料联合应用,既节省治疗费用,又达到良好治疗效果。结论: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微弹簧圈(MC)瘤腔栓塞治疗兔颈总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TPA),评价其长期疗效。方法在16只兔的 右侧颈总动脉制作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将术后3~4周存留的12个TPA兔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MC瘤腔栓塞组,分 别给予相应的治疗。栓塞治疗后3个月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做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组3只兔未接受任何 治疗,均死于TPA破裂出血。MC瘤腔栓塞组中4只兔闭塞全部瘤腔、4只兔闭塞大部瘤腔、l只兔发生MC脱入载瘤 动脉。栓塞术后3个月复查DSA见4只全部瘤腔闭塞者仍完全闭塞,载瘤动脉通畅,局部解剖发现TPA原有结构消 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团瘢痕组织。栓塞大部瘤腔的4只兔未发生进一步的栓塞,MC有再压缩现象。统计分析显示两者 均有防止TPA破裂出血的治疗效果(P=0.029)。结论采用MC瘤腔栓塞TPA可以达到完全闭塞瘤腔,保留载瘤动脉 通畅的效果;瘤腔部分栓塞亦有防止TPA破裂出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韦海珠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3,47(3):269-271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的两种辅助栓塞技术与围手术期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2006年5月至2010年12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预后情况,将结果转换为GOS评分,并分组统计;统计学分析两种栓塞技术与围手术期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共辅助栓塞治疗动脉瘤患者148例,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55例,围手术期预后良好率74.5%,重残率20.0%,死亡率5.5%;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93例,围手术期预后良好率84.9%,重残率9.7%,死亡率5.4%;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围手术期预后支架辅助栓塞优于球囊辅助栓塞.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合复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42例,所有患者全麻诱导方法相同,麻醉维持采用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顺式阿曲库胺0.1mg/(kg.h)持续吸入七氟醚(1.5%~2%),根据生命体征调整瑞芬太尼泵注速度和七氟醚吸入浓度。记录麻醉诱导前1min(T1)、诱导后1min(T2)、插管时(T3)、置弹簧圈(T4)、手术结束(T5)和拔管时(T6)的血压、心率变化及清醒拔管时间。结果在停药后30min内均能清醒拔管,与T1的血压、心率相比,T2和T4有所降低(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T6血压、心率均有一过性升高(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应用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迅速、平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夹闭和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夹闭和栓塞两种治疗方法对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 对123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2组,显微瘤颈夹闭组90例,血管内栓塞组33例.使用多元逻辑回归对治疗方式、性别、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动脉瘤尺寸、部位、数量、Hunt分级、监护时间、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研究,明确影响脑血管痉挛及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危险因子.结果 在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组中,100%的患者发生了脑血管痉挛,75.6%的患者发生了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在血管内栓塞组中,84.8%的患者发生了脑血管痉挛,45 5%发生了症状性脑血管痉挛.脑血管痉挛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是年龄较大,小动脉瘤,发病至入院时间短,Fisher 分级3、4级,Hunt和Hess分级Ⅲ、Ⅳ级;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独立预测因子是动脉瘤位于后循环,Hunt和Hess分级Ⅱ、Ⅲ、Ⅳ级.结论 和显微瘤颈夹闭术比较,血管内栓塞治疗术所致脑血管痉挛程度较轻,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也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间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及载瘤动脉解剖形态,随访观察治疗效果,总结操作经验。结果所有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术后即刻栓塞16个,瘤颈残留1个,部分栓塞1个,术中弹簧拉丝1例,没有血栓栓塞并发症,平均10个月后数字成影血管造影(DSA)随访。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是治疗宽颈动脉瘤的重要手段,可提高宽颈动脉瘤颈覆盖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其治疗效果需长期随访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早期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优势及可行性。方法 自2001年9月至2002年8月我院经全脑造影(DSA)诊断12例动脉瘤。其中5例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颅内动脉瘤的标准GDC栓塞治疗。术前和术后即刻全脑DSA对比,并对临床症状的恢复进行连续的随访。结果 术后即刻全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体被栓塞材料(GDC)致密填塞。5例患者随访均恢复良好,生活自理。结论 颅内动脉瘤早期栓塞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动脉瘤再破裂出血,为进一步治疗脑血管痉挛及其症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颅内前循环动脉瘤38例,9例行血管内栓塞术,29例翼点入路显微镜下直视手术。结果:术后死亡1例。随访34例,26例恢复良好,1例植物生存,2例偏瘫,3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癫痫。结论:只要病情许可,前循环动脉均应手术治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利于及时降低颅内压,手术困难者可行栓塞治疗,但对术前已出现的颅神经损伤的恢复,不如开颅手术者好。 相似文献
19.
电解可脱性铂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2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告使用电解可脱性钱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情况。方法:气管内插管全订和肝素抗凝下,使用Seldinger’s技术,经Tracker微导管放置GDC栓塞颅内动脉瘤。成功栓塞26例31个颅内动脉瘤,其中27个为100%栓塞,3个为95%,1个为90%。3个95%栓塞均为宽颈动脉瘤。1个90%栓塞者,为Hunt分级Ⅳ级,存在严重脑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