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辨证用药沈蓉治疗甲亢分为三型:(1)肝肾阴虚。肝阳偏亢,治疗以养阴为主.辅以平肝潜阳;(2)肝郁痰结,治疗以疏肝理气为主。辅以化痰软坚类药物;(3)气阴二虚.治疗以益气养阴为主。魏子孝分析甲亢的证候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以阴虚为主。渐及气虚;标实则表现为气、血、痰、火四郁,治疗从总体而言.当以滋阴、降火、解郁为主.针对主症转移可配合安神定志、养血熄风、化痰散结、凉血散瘀、益气健脾等法.随证组方。姜慧强等将30例甲亢分为(1)心阴虚损心火旺型,治宜滋阴养心安神。药用人参归脾汤合生脉散加减;(2)肝阴不足肝火旺型.治宜养肝肾泻肝火,  相似文献   

2.
张媛  徐红 《新中医》2023,55(24):198-202
介绍名老中医杨少山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经验。杨少山认为,现今功能性便秘的病因主要为食 居无常、情志失调,病机的关键在于五脏不调,肝脾为要。肝脾不和者,治宜疏肝健脾、润肠通便,多以逍遥 散辨证加减;脾虚湿蕴者,治宜健脾祛湿、导滞通便,多以自拟健脾导滞汤辨证加减;气虚津亏者,治宜健脾 益气、滋阴润肠,多以增液汤合五仁丸辨证加减。简言之,临证强调以健脾和胃为先,运用疏肝健脾和胃行气 法,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3.
本文明确嘈杂的概念和病位,指出病机为胃失通降和肝胃脾失和。认为临床辨证若为湿热型,治以清降化浊法;肝胃不和型,治以抑木扶土法;胃阴虚型,治以甘凉濡润法;脾胃气虚型,治以益气健脾,和胃降逆法。并提出了预后及防治要点。  相似文献   

4.
浅论嘈杂及其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航 《江苏中医》1994,15(1):34-35
本文明确嘈杂的概念和病位,指出病机为胃失通降和肝胃脾失和。认为临床辨证苦为湿热型,治以清降化浊法;肝胃不和型,治以抑木扶土法;胃阴虚型,治以甘凉濡润法;脾胃气虚型,治以益气健脾,和胃降逆法。并提出了预后及防治要点。  相似文献   

5.
黄文政教授治疗系膜增生性肾炎经验介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国霞  黄文政 《新中医》2005,37(5):12-13
黄文政教授认为,系膜增生性肾炎病机复杂,属本虚标实证。根据临床症状,治疗分别采用健脾温肾,淡渗利水消水肿;健脾补肾,收涩固精消除尿蛋白;清热凉血,活血通络除血尿;滋养肝肾,平肝潜阳降血压;清热利湿,解毒活血治顽疾;扶正祛邪,疏利少阳为纽带。并研制了肾炎3号方,用于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罗卫平  黄燕 《光明中医》2011,26(11):2202-2204
黄燕教授在治疗眩晕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且疗效确切,她认为眩晕一证在临床上应以平肝、补虚、化痰为主。在具体治疗上:痰湿中阻之眩晕治以健脾化痰为主;肝阳上亢之眩晕治以平肝潜阳为主;脾肾两虚之眩晕治以益肾健脾为主;气血不足之眩晕治以补气血为主。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6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肾阴虚,风阳上扰者,治疗育阴潜阳,镇肝熄风,兼化瘀通络;气虚血瘀者,治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风痰瘀血,痹阻脑络者,治以熄风化痰,活血通络;痰热腑实,肝风上扰者,治以化痰通腑,熄风活血;阳虚不足,风阳上扰者,治以养阴熄风,通络化瘀。配合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注射液和蝮蛇抗栓塞酶治疗62例,并与单用用西药治疗的61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2%,两组比较,P  相似文献   

8.
从痰论治高血压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洁  王健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1):1363-1364
痰浊是高血压病重要病机之一,是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主要致病因素。辨治当以健脾化痰为主,兼以平肝潜阳、补肾滋阴、补气活血等以标本兼顾,则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作者以益气健脾,温中和胃为法自拟方为主,并根据兼夹症不同进行加减治疗气虚胃痛150例,2个月统计疗效,结果治愈15例,显效67例,有效61例,有效率95.3%。  相似文献   

10.
将女性更年期高血压分为3型辨治:阴虚阳亢型治以滋补肝肾,平肝潜阳,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脾肾阳虚型治以温肾健脾,助阳扶元,方用二仙汤化裁;胆郁痰扰型治以清热化痰,和中安神,方用温胆汤增损。辨证治疗不仅具有降压作用,而且能够改善更年期症状。  相似文献   

11.
李贵平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2):123-123
马君蓉教授认为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由脾虚失运,心脾积热,肝风内动所致,治以经验方平肝潜阳、息风止痉、健脾安神,调整人体阴阳,使肝气平和、中气旺盛,以达到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12.
1辨证分型治疗 王氏将崩漏分为四型:(1)脾肾阳虚型,治以健脾补肾,固冲止血,方用举元煎加减;(2)肝肾阴虚型,治以滋养肝肾,固冲止血,选方二至丸合两地汤加减;(3)气阴两虚型,治以益气养阴,收涩止血,方用安冲汤加减;(4)血热型,治以清热凉血,安冲止血,选方清热固经汤。张氏等将崩漏分为两类:(1)脾肾亏虚型,以归脾汤化裁作为基本方。临床随证变通:气虚盛者加太子参;脾肾虚者加山药、何首乌、山茱萸、续断、桑寄生;出血量多者加旱莲草、女贞子、仙鹤草。  相似文献   

13.
宋祖慧  王树凡 《中医杂志》1998,39(8):466-466
脑动脉硬化症,临床常以眩晕、头痛、耳鸣、健忘、不寐、肢体麻木或感觉异常为主症,大致可归纳为:肝阳上亢、肾精不足、气虚痰阻、气血亏虚、气虚血瘀等5个证型。我们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发现,5个证型中以肝阳上亢、气虚痰阻两个证型多见。为此,我们围绕这两个证型,确立了平肝潜阳、滋水涵木、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之法,经临床观察,效果肯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克强  付江 《国医论坛》1997,12(3):28-30
本文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将慢性乙型肝炎分为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肝脾肾虚三型,应用中医药治疗,其中肝胆湿热型治以清热解毒,理气化湿;肝郁虚型治以疏肝健脾,理气活血兼以桦湿解毒;肝脾肾虚型治以实益肝肾,健脾利水,活血软紧。  相似文献   

15.
消食贴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沛华 《中成药》1998,20(8):26-27
消食贴为内病外治,以贴脐疗法透皮吸收给药的新型中药贴膏剂,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导滞之功能,用于脾虚食滞的小儿厌食症。经3家临床单位173例观察,总有效率为89.32%,尤其对脾胃气虚型小儿厌食症最为适宜,有效率为93.4%,并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王昕教授治疗气虚血瘀型崩漏的经验进行总结。王昕教授总结气虚血瘀是本病的根本病机,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治疗上以"塞流、澄源、复旧"为大法,出血急性期活血化瘀,益气固冲,治以"退膜汤",待瘀血祛除后益气健脾,固冲止血,治以"益气固冲汤",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便秘临床常见,以大便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虽不延长,但排便困难为主要特征。常分实秘、虚秘两类。实秘中分肠胃积热和气机郁滞;虚秘中分气虚、血虚和阳虚。在临证中用以上辨证效果不佳时,用瘀血辨证,结合滋阴润燥,补气健脾等实虚并治方法,可收到良好效果,今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李艳蓉 《河南中医》2013,33(3):337-338
苓桂术甘汤出自《伤寒论》,具有温阳健脾,利水降逆之功效.临床用于心律失常,治以温阳化饮,和胃降逆;慢性肺心病治以温阳利水,泻肺平喘;肥胖症治以温阳健脾利水;血管神经性头痛治以温化痰饮,宣通阳气;肾积水治以温阳健脾,化气行水.均取佳效.  相似文献   

19.
健脾汤治疗抗痨药物所致胃肠道反应6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脾汤治疗抗痨药物所致胃肠道反应69例劳献宁笔者用自拟健脾汤治疗69例抗痨药物所致胃肠道反应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均为住院病例。69例中男52例,女17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50岁;抗痨治疗时间最长2年,最短6天;中药治...  相似文献   

20.
张斌霞教授认为精神因素是高血压发病之诱因,气阴两虚、脾肾俱亏为致病之本,风火上炎、痰瘀结内是致病之标;治疗时应标本兼顾,以益气养阴,健脾补肾为主以治其本,以平肝潜阳,疏通经络为辅治其标,并防传变,以血压宁汤治疗高血压,并附验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