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目的构建恶性疟原虫海南株(FCC1/HN)CSP3’末端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对CSP3’末端基因进行序列测定。方法根据恶性疟原虫CSP编码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技术扩增出CSP3’末端基因,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转化大肠杆菌JM109;阳性重组质粒经PCR、酶切鉴定,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序列测定。结果从恶性疟原虫基因组中扩增出CSP3’末端基因,其片段大小为225bp,构建的阳性重组质粒pGEX-4T-1/CSP3’末端经PCR和酶切鉴定与预期结果一致,测序结果进一步确认了插入片段的正确性。结论成功地构建了CSP3’末端的原核重组质粒,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测定恶性疟原虫(P.f)海南株CTP基因序列,了解该虫株CTP基因序列与其它种类的CTP基因序列的差异,用于药物靶位的筛选。方法 用PCR的方法特异性的扩增CTP基因,并将此基因克隆于测序载体pUC19,采用Sanger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序。结果 我国海南株的CTP基因序列与其它的CTP基因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 P.f CTP作为潜在的抗疟药物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恶性疟原虫海南株 (FCC1 HN)CSP3′末端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 ,并对CSP3′末端基因进行序列测定。方法 根据恶性疟原虫CSP编码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 ,采用PCR技术扩增出CSP3′末端基因 ,将其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 4T 1,转化大肠杆菌JM10 9;阳性重组质粒经PCR、酶切鉴定 ,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序列测定。 结果 从恶性疟原虫基因组中扩增出CSP3′末端基因 ,其片段大小为 2 2 5bp ,构建的阳性重组质粒pGEX 4T 1 CSP3′末端经PCR和酶切鉴定与预期结果一致 ,测序结果进一步确认了插入片段的正确性。 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CSP3′末端的原核重组质粒 ,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克隆并测定恶性疟原虫海南株(FCCl/HN)侧翼核酸内切酶-1(FEN-1)基因序列,比较FCC1/HN株与国外分离株FEN-1基因序列的差异。方法 根据FEN-1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应用PCR技术从F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FEN-1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MD18-T-FEN-1。阳性克隆的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后进行测序。应用DNAMAN分析软件进行不同分离株FEN-1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较。结果 PCR扩增得到特异的FCC1/HN株FEN-1基因序列,基因全长1947bp,A T含量为56%,G C含量为44%。酶切鉴定获得了正确的PMD18-T-FEN-1重组质粒。测序表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国外Gambia株和3D7株的FEN-1基因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 成功克隆恶性疟原虫FCC1/HN株FEN-1基因。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表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国外已报道各株的FEN-1基因序列有高度同源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克隆并测定恶性疟原虫海南株(FCC1/HN)侧翼核酸内切酶 1(FEN 1)基因序列,比较 FCC1/HN株与国外分离株FEN 1基因序列的差异。 方法 根据 FEN 1 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 1 对引物,应用 PCR技术从 F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FEN 1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MD18 T FEN 1。阳性克隆的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后进行测序。应用DNAMAN分析软件进行不同分离株FEN 1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较。 结果 PCR扩增得到特异的 FCC1/HN株FEN 1基因序列,基因全长1 947 bp,A+T含量为56%,G+C含量为44%。酶切鉴定获得了正确的PMD18 T FEN 1重组质粒。测序表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国外Gambia株和3D7株的FEN 1基因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 成功克隆恶性疟原虫FCC1/HN株FEN 1基因。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表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国外已报道各株的FEN 1基因序列有高度同源性。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分离、培养恶性疟原虫FCC1/HN分离株,提取、纯化其基因组DNA,用BamH1部分酶切,并克隆pUC18载体,转化受体菌株大肠杆菌JM103,用基因组DNA探针筛选转化子,对杂交信号最强的克隆片段pHF1作部分序列分析,在国内首次明确恶性疟原虫FCC1/HN特异DNA部分序列。pHF1克隆片段约1.2kb,两端分别测定了328和271个碱基。G+C含量为26.8%,并有较多的酶切位点,便于作亚克隆,该序列还可用作DNA探针或PCR扩增模板有较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克隆恶性疟原虫海南株(FCC1/HN)谷氨酸脱氢酶(GDH)基因并测定其序列,比较FCC1/HN株与国外分离株GDH基因序列的差异。方法 根据GDH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应用PCR技术从F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GDH基因,并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阳性克隆的重组质粒经酶切及PCR鉴定后,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应用DNAstar软件比较不同分离株GDH基因序列的同源性。结果 PCR扩增得到特异的FCC1/HN株GDH基因序列。酶切及PCR鉴定获得了正确的pT-GDH重组质粒。测序表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GDH基因全长1329bp,编码442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我国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国外的FCQ27、K1株GDH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有少量的差异。结论 克隆了恶性疟原虫FCC1/HN株GDH基因;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表明,FCC1/HN株与其它分离株的GDH基因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扩增恶性疟原虫海南株FCCl/HN的丙酮酸激酶(PK)的编码基因,构建其原核和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测定其序列,并了解它及它推导的蛋白质与恶性疟原虫3D7和人PK基因之间的差异。方法 根据3D7的PK基因设计合成一对引物,用PCR从FCCl/HN株基因组中扩增PK基因;将它分别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和真核表达质粒pcDNA3,分别转化大肠杆菌JM109感受态细菌;经酶切、PCR扩增鉴定筛选到阳性重组克隆,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其序列,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PK序列及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PCR扩增得到特异的FCCl/HN株PK基因,大小为2235bp,编码744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3D7的同源性高达99.9%,与约氏疟原虫的同源性为70.2%,但与弓形虫和人的PK的同源性分别只有20.9%和21.6%~25.4%。结论 从FCCl/HN株基因组中获取了PK基因,成功构建了其原核和真核表达质粒,并测定了其序列;它与3D7的PK高度同源,但与人的PK基因同源性很低,可能是一个药物靶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克隆并测定恶性疟原虫海南(FCC1/HN)株HRP-Ⅲ基因序列,比较FCC1/HN株与国外分离株HRP-Ⅲ基因序列的差异。方法 根据HRP-Ⅲ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应用PCR技术从F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HRP-Ⅲ基因。通过定向克隆,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HRP-Ⅲ。阳性克隆的重组质粒经酶切及PCR鉴定后,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应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不同分离株HRP-Ⅲ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较。结果 PCR扩增得到特异的FCC1/HN株HRP-Ⅲ基因序列。酶切及PCR鉴定获得了正确的pcDNA3-HRP-Ⅲ重组质粒。测序表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HRP-Ⅲ基因全长802bp包含一个内含子,编码224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我国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国外的Itg2,FC27及IMTM22株HRP-Ⅲ基因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 成功克隆恶性疟原虫FCC1/HN株HRP-Ⅲ基因。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离表明,FCC1/HN株与其它分离株的HRP-Ⅲ基因序列有高度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克隆恶性疟原虫海南株(FCC1/HN)谷氨酸脱氢酶(GDH)基因并测定其序列,比较FCC1/HN株与国外分离株GDH基因序列的差异.方法根据GDH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应用PCR技术从F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GDH基因,并将其克隆入pMD18-T载体.阳性克隆的重组质粒经酶切及PCR鉴定后,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应用DNAstar软件比较不同分离株GDH基因序列的同源性.结果PCR扩增得到特异的FCC1/HN株GDH基因序列.酶切及PCR鉴定获得了正确的pT-GDH重组质粒.测序表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GDH基因全长1 329 bp,编码442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我国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国外的FCQ27、K1株GDH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有少量的差异.结论克隆了恶性疟原虫FCC1/HN株GDH基因;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表明,FCC1/HN株与其它分离株的GDH基因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初发急性白血病 (AL)患者骨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hTERT)的表达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端粒酶PCR ELISA法检测 2 4例初治AL患者的端粒酶活性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方法检测hTERT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 2 4例初发AL患者骨髓、外周血样本中 ,18例 (75 .0 % )表达端粒酶活性 ,其吸光度 (A )均值分别为 0 .5 38± 0 .0 6 2和 0 .4 6 3± 0 .0 5 4 ,而 12例正常人外周血中只有 1例表达端粒酶活性 A 均值为 0 .16± 0 .0 12 ,前二者分别与后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在 2 4例AL患者中 ,19例 (79.2 % )表达hTERT基因mRNA。 2 4例AL骨髓样本中 ,17例既有端粒酶活性表达 ,又有hTERT基因mRNA表达 ,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和hTERT基因mRNA的表达具有明显的一致性。结论 :初发AL患者骨髓、外周血细胞端粒酶活性及hTERT基因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 ;AL患者细胞端粒酶活化与其hTERT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缺口填补法将恶性疟原虫有性期Pfs230和Pfs48/45抗原中的2个T细胞表位,3个B细胞表位以及人白介素-Ⅰ中的一个T细胞激活位点按预设方案,拼接成复合多价基因PfSI。复合基因全长147bP,编码43肽复合抗原,经分离、纯化后,插入质粒pcDNA3的多克隆位点,构建重组载体pcDNA3/PfSI。再将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JM109,用氨苄青霉素和PCR扩增法筛选阳性克隆,最后用限制性内切酶对阳性克隆进行鉴定。复合基因PfSI拼接、克隆的成功为在体外高效表达恶性疟原虫传播阻断抗原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克隆恶性疟原虫海南株 (FCC1/HN)株糖酵解醛缩酶 (ALD)编码区基因。 方法 利用已知ALD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从基因组DNA中用PCR扩增ALD基因,将其克隆入pQE30载体,阳性克隆经酶切鉴定后测序,在此基础上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M15进行表达。 结果 PCR扩增后获得特异性扩增片段,测序结果显示我国的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恶性疟原虫3D7株ALD基因序列完全相同。重组融合蛋白通过镍 次氮基三乙酸(NiNTA)亲和层析及阳离子交换层析进行纯化。 结论 我国的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文献报道的恶性疟原虫3D7株ALD编码区基因序列相同,该融合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获得表达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克隆恶性疟原虫海南株子孢子期小亚基核糖体核糖核酸(SSU rRNA)编码基因片段,分析其序列特征.方法 根据恶性疟原虫基因库相关核酸序列设计1对引物,采用PCR方法从海南恶性疟患者血样核酸提取物中扩增出恶性疟原虫SSU rRNA基因片段,纯化后与pGEM-Teasy质粒连接,构建重组子并转化大肠杆菌JM109;阳性克隆经双酶切鉴定后,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序列,采用BLAST软件分析其特征.结果 恶性疟原虫子孢子期SSU rRNA基因扩增片段大小约为347bp;阳性克隆重组质粒双酶切及PCR扩增均得到预期大小的片段;核酸序列测定显示插入的SSU rRNA基因扩增片段含有347个核苷酸,与GenBank中的恶性疟原虫3D7株相同序列进行比对,其同源性为100%,而与7G8株的同源性则为98.0%,其中第153位碱基发生了缺失,第184位碱基由C取代了T,而第188位T碱基与第189位A碱基为插入碱基,第243位碱基则由T取代了C.结论 成功克隆恶性疟原虫海南株孢子期SSU rRNA编码基因序列,该序列相对保守,不同地理株间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  相似文献   

16.
17.
Wang X  Zhang Z  Xu Y  Chen S  Xiong W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3):175-178
目的 研究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肺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ASODN组、正义寡核苷酸(SODN)组和空白对照组,所用ASODN和SODN的浓度分别为10μmol/L,脂质体为16mg/L,采用端粒重复扩增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 Blot及流式细胞术分别观察各组端粒酶活性、hTERP mRNA和蛋白质表达以及细胞凋亡。结果 ASODN组显著下调或抑制肺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和hTERT表达,但直到第21天才出现细胞凋亡增多。结论 端粒酶活性与hTERT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人端粒酶是染色体末端的DNA蛋白酶,对维持染色体稳定至关重要,在细胞增殖、衰老、永生化及癌变中起重要作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是端粒酶激活的主要限制因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认识其调控机制及在肿瘤诊治的研究广泛开展。目前,hTERT用于临床肿瘤诊断的意义已被认可,并且已有利用其进行肿瘤治疗的Ⅰ期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食管病变中端粒酶活性 (TA)、端粒酶RNA组分 (hTR)及端粒酶逆转录催化亚单位 (hTERT)的表达 ,彼此间相关性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TRAP 银染、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A、hTR及hTERT在 38例食管鳞癌组织、15例不典型增生及 12例正常食管粘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食管鳞癌TA、hTR及hTERT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4 2 1%( 32 /38)、71 0 5 %( 2 7/38)及 81 5 8%( 31/38) ,不典型增生组织中TA、hTR及hTERT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0 0 0 %( 9/15 )、33 33%( 5 /15 )及 40 0 0 %( 6 /15 ) ,与正常组织比较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TA与hTR及hTERT的表达具有相关性 (P <0 0 5 )。TA、hTR及hTERT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无关 (P >0 0 5 )。结论 TA、hTR及hTERT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hTR及hTERT能够反应端粒酶活性 ,三者均为食管鳞癌恶性表型增高的标志 ;hTR及hTERT具有独立的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构建恶性疟原虫FCC-1/HN株CSP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BK-CSP,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并进行鉴定。方法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法从重组的大肠杆菌-分枝杆菌穿梭质粒pBCG5.6/CSP中分离出经过测序鉴定的CSP基因片段,将其亚克隆于pBK-CMV真核表达载体,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BK-CSP.经IPTG诱导,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DH5α中进行表达,并进行SDS-PAGE及免疫印迹分析。结果 从pBCG5.6/CSP中分离出SP基因片段,成功构建pBK-CSP重组质粒;SDS-PAGE及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显示特异性蛋白条带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2000。结论 从pBCG5.6/CSP中成功分离出CSP基因片段,并成功构建pBK-CSP重组质粒,诱导表达CSP非融合蛋白,为恶性疟原虫DNA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