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保肛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直肠癌低位保肛术后局部复发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直肠癌低位保肛局部复发病例17例,以吻合口及周围组织复发为主,复发原因有未能保证全系膜切除、肠管切除不足、侧方淋巴结清扫不足等。复发病例中再行Miles术6例,术后1年生存率为75.0%(4例),3年生存率为33.3%(2例)。结论对低位保肛患者术前肿瘤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的判断,是减少局部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沈明 《中国肿瘤》2001,10(6):360-360
目前国外对腹膜反折下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外科治疗研究集中在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切除肿瘤远端肠管范围和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有关清扫区域淋巴结转移范围 ,特别是侧方(平行)淋巴结转移的清扫不断增加。为了深入了解对局部复发率高的低位直肠癌术后复发的控制程度及提高5年生存率 ,本文对国外的有关进展作一概述。1直肠癌侧方淋巴结的转移率腹膜反折下(Rb)直肠的淋巴引流 ,虽主要向上方但也向下方和两侧髂内血管淋巴结输出 ,因而直肠癌发生部位的划分 ,应以腹膜反折为界(距肛缘约7cm左右)较为合理、实用。从局部解剖学角度而…  相似文献   

3.
侧方淋巴结清扫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外科手术仍是治疗直肠癌最主要的手段.直肠癌根治术的失败原因多为血道播散、淋巴转移和局部复发,这些因素都是危及直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问题.我院自1997年起开始对低位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研究,现就侧方淋巴结清扫(侧方清扫)在低位直肠癌治疗的临床意义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4.
梁贤文  王胜忠 《实用癌症杂志》2012,27(1):101-102,106
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是我国第4位高发的恶性肿瘤,上海市的第3位高发的恶性肿瘤[1],其中低位直肠癌约占所有直肠癌的70%[2]。低位直肠癌病死率较高,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血道播散、淋巴结转移及局部复发等,其中淋巴结转移是主要的原因。对于直肠癌的治疗,外科手术切除仍然是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前,大肠癌患者术后死亡主要原因是复发和转移。但直肠癌与结肠癌术后复发的类型并不完全相同,结肠癌术后复发常为弥漫性播散,直肠癌则常仅限于局部,可不伴有远处转移。这一区别提示对直肠癌保肛术后局部复发的因素探讨很有必要。本文拟就近5年来作者经治的38例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局部复发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及其外科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原因及治疗问题。方法对41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作回顾性研究。分析了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时间,局部复发部位,治疗情况和预后。结果本组患者中24例首次手术为直肠经腹低位切除术(Dixon's术),其中18例为吻合口复发,6例为盆腔复发。17例首次手术为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均为会阴部复发。32例(78.0%)于术后2年内复发。本组32例再次行根治性手术,术后无瘤生存1年内11例,2年内6例,5例无瘤生存3年以上。结论外科手术仍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盆腔侧方淋巴结(Lateral pelvic lymph node,LPLN)是低位直肠癌患者常见的局部转移部位,同时也是术后局部复发的主要部位,然而目前对于LPLN转移的治疗方案仍没有明确的定论.同时LPLN的转移应被看作是局部而不是全身,新辅助放化疗(Chemoradiotherapy,CRT)并不能替代手术清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侧方淋巴结清扫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根治术,清除上方3组淋巴结的同时行侧方淋巴结清扫,对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并发症、局部复发率、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56例中30例有淋巴结转移,其中侧方淋巴结转移9例,占阳性淋巴结病例的30.0%,占全部病例的16.7%。3年局部复发3例(5.4%),3年生存率89.3%。结论为保证根治手术的彻底性,减少肿瘤复发,对腹膜返折部以下的低位直肠癌除上方淋巴结必须清扫达第3站外,有必要同时进行侧方淋巴结清扫。神经损伤是侧方淋巴结清扫的主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徐晔  周洋  唐娜 《中国癌症杂志》2018,28(5):376-382
背景与目的:中段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率和异时远处转移率较高,如果能够在术前筛选出术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的高危人群,就有可能对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的系统治疗,改善患者预后。该研究旨在探讨中段直肠癌术前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术后局部复发及异时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3年3月—2014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直肠癌,并且术前MRI判断为中段直肠癌的患者278例,收集其MRI资料及随访资料,分析直肠癌术前MRI与术后局部复发及异时远处转移的相关性、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和异时远处转移的风险因素以及通过术前MRI预测直肠癌预后的价值。结果:278例患者中19例(6.83%)发生术后局部复发,42例(15.11%)发生异时远处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MRI评价T(mrT)分期(P<0.001)、腹膜返折受侵(P<0.001)与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具有相关性;mrT分期(P=0.013)、MRI评价N(mrN)分期(P<0.001)、壁外血管侵犯(extramural vascular invasion,EMVI)(P<0.001)、腹膜返折受侵(P<0.001)与直肠癌异时远处转移具有相关性。逐步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腹膜返折受侵(P<0.001)是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重要风险因素;mrN1期(P=0.017)、mrN2期(P<0.001)是直肠癌异时远处转移的重要风险因素。结论:直肠癌术前MRI能较好地预测术后局部复发和异时远处转移,有助于临床筛选高危患者,从而采取个性化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提高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局部复发,免除因人工肛门给病人造成的痛苦。方法对57例肿瘤位于盆底腹膜返折处或以下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Dixon前切除术47例,Bacon拖出术2例,Parks结肠肛管吻合术2例,经腹骶直肠癌切除术2例,经肛门局部切除术4例。结果术后局部复发者14例占24.7%,局部复发中盆腔内复发9例,吻合口复发2例,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例,会阴部及坐骨直肠窝内复发2例。术后肝转移6例,肺转移2例,骨转移1例。五年无瘤生存率为64.9%。结论对于低位直肠癌只要满足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条件应尽可能争取行保肛手术。距肿瘤边缘2-3cm切断直肠是安全可靠的。强调适当扩大盆腔内切除范围是减少术后局部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超低位直肠癌采用臀大肌替代部分括约肌重建肛门,探讨其术后的局部复发及排便功能问题.方法:对16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臀大肌替代部分括约肌重建肛门,术后1个月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及术后1年进行直肠肛管向量测压,选择同期30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及30例肛门功能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研究.结果:16例患者平均随访4.2年,无局部复发.臀大肌替代部分括约肌术的术后主观Vaizev评分和Wexner评分及客观直肠肛管向量测压结果均不如对照组(P<0.001),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改善术后的肛门功能(P<0.001),1年后改善更加明显(P<0.001),但是无论与正常对照组还是低位前切除(LAR)对照组比较,仍然有显著性差异(P<0.001).另外,直肠肛管反射的阳性率提高并不明显,术后1年阳性率达到31.3%.结论: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臀大肌替代部分括约肌重建肛门由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局部复发率低,排便功能短期内不甚理想,但是经过生物反馈治疗及长期的功能锻炼,达到比较满意程度,可以作为部分超低位直肠癌术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盆腔侧方淋巴结(lateral pelvic lymph node,LPLN)是中低位直肠癌常见的淋巴回流通路,有14%~30%的局部中晚期直肠癌患者同时合并LPLN转移。然而,术前诊断的遗漏和不规范的治疗是导致术后LPLN复发的常见原因,同时也是诊疗中的难点之一。目前,侧方淋巴结清扫术(lateral pelvic lymph node dissection,LPLND)的价值与意义,在国际上尚存争议。近些年来,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T)与LPLND相互替代的治疗模式趋于融合,逐渐形成了一套精确化、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同时,随着外科器械设备的更新与淋巴结示踪剂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以往制约LPLND的因素逐渐消失,可逐渐在临床推广开展。但针对直肠癌LPLN转移的治疗策略、nCRT后LPLND的适应证、预后价值、有效清扫范围、安全性仍存在诸多问题,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156例得以随访的直肠癌手术后25例局部复发病例。结果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与肿瘤部位、病理类型、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手术方式有关。结论 预防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应从首次手术做起,尤其是决定手术方式时,应综合考虑肿瘤位置、病理类型、Dukes分期等因素。对局部复发者,只要局部和全身情况允许,力争再手术切除复发灶。  相似文献   

14.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一般是指吻合口复发、盆腔淋巴结转移、周围脏器浸润及手术范围内局部复发。我院自1990年1月~2007年2月手术治疗共221例直肠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49例,再手术23例,现对复发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及其处理江苏省昆山市红十字医院(昆山市215300)钱呈兴综述舒味冰审校直肠癌根治术后癌肿局部复发,是直肠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如何降低及有效治疗局部复发,是直肠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有关这方面的近况作一综述。1局部复发的有关...  相似文献   

16.
复发晚期直肠癌的放射治疗(附22例病例分析)陈善义杜瑞生吴超权手术是初诊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手术时由于肠管切除不足,淋巴结清扫不够,术后未行有效的辅助治疗,常导致术后局部复发。放射治疗是减轻局部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有效手段。1资料与方法1.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复发的措施。方法 对 32 0例直肠癌病人术后进行 10年随访。结合文献对其中复发的 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分析表明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与肿瘤Dukes分期、病理类型、大体形态、淋巴结转移程度、肿瘤远切缘距离及术中操作因素有关。结论 准确的手术方式及无瘤操作是预防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模式,临床病理指标与复发模式的关系及术后辅助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随访资料,行手术治疗的胸段食管鳞癌256 例,全部病例均按TNM分期(1997年UICC分期法),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全组中141 例术后复发(55.08%),复发平均时间15.1 个月(4~58个月),其中淋巴结转移82例(58.16%);血行性转移15例(10.64%);混合型转移(血行转移伴淋巴结转移或吻合口复发)26例(18.44%);吻合口复发18例(12.77%)。 胸段食管癌术后复发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局部淋巴结转移相关(P=0.034,P=0.037,P=0.004)。 胸上段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主要发生于颈部;胸下段食管癌术后腹部及中、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大于上纵隔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胸中段食管癌术后上纵隔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大于中、下纵隔和腹部。辅助放化疗组淋巴结转移及吻合口复发33例,与无辅助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辅助放化疗组血行及混合转移13例,与无辅助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 结论: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主要为局部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局部淋巴结转移与术后复发相关;胸上段食管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胸下段食管癌术后腹部淋巴结转移率高;术后放化疗治疗对局部控制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氟脲嘧啶对直肠癌肝转移的预防及治疗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氟脲嘧啶对直肠癌肝转移的预防及治疗药代动力学研究佟金学,丁立黑龙江省肿瘤医院(哈尔滨市150040)我院统计结果,直肠癌根治手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3.8%)和肝转移(1%)。为寻求预防和治疗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和肝转移的有效方法,指导临床合理...  相似文献   

20.
吕强  冯国光  恽蓓  杨志强 《实用癌症杂志》2006,21(3):269-270,276
目的探讨局部切除术治疗早期低位直肠癌指征并评估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局部切除术治疗和病理证实的早期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2例早期低位直肠癌均为局部肿瘤完整切除。无手术死亡者。无严重术后并发症。获随访39例(92.86%)。39例早期癌中36例(92.31%)术后生存〉5年,3例术后1.5~4年仍健在。总局部复发率为9.52%(4/42),复发距手术间隔期为1.5-2年;其中再次行Dixon术2例,改良Bacon术1例,局部扩大全层切除术1例。结论对经仔细选择的早期低位直肠癌局部切除术是1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