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析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终点指标选择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终点指标的研究较少,终点指标的概念和特点认识不清,终点指标的选择缺乏依据和方法指导等问题。基于终点指标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结合中医药"复杂干预""整体调节"的特色,借鉴西医选择终点指标的经验,推荐使用联合指标全面评价临床疗效。针对终点指标具有客观性的特点,主观性选择方法不适合终点指标的选择,且单一选择方法难免存在偏倚,宜结合多种选择方法,如首先采用文献调查法初步筛选,然后借助大规模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数据,最后运用数学模型构建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终点指标集合。本文通过对终点指标选择思路与方法的探讨,为终点指标的选择提供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复合终点这一方法看似能够增加统计学效能,但是却能掩盖真正的疗效。 根据国际指南,临床试验中终点的评价应该说明治疗的风险与获益,应该与患者具有相关性,常用,且使临床试验更切实可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研究者们选择的终点主要包括全因病死率、所有住院率或任何不良事件。由于这些终点将多个特因死亡的终点综合在一起,所以把他们叫做复合终点。全因病死率是一种非常流行的终点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运用国家标准方法GB5009.37~2003第一法测定番茄红素酸价时,由于存在溶液与指示终点颜色相近难以判断滴定终点的问题,本方法增加了以pH计的pH指示到8.6为判定终点,从而使测定结果准确无误且精密度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寻找最佳脱敏浓度 ,缩短脱敏的疗程。方法 经皮肤试验检出需要脱敏治疗的患者 ,随机分为终点测试组和传统脱敏组。终点测试组为每一患者进行终点测试 ,找出最佳脱敏浓度。结果 两组疗效基本相同 ,但是脱敏时间明显不同 (P <0 .0 5 )。终点测试组疗程平均 6.5个月 ;传统脱敏组平均疗程 18个月。结论 采用终点测试可找出脱敏液能够有效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最小浓度 ,从而缩短了脱敏疗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对判断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70例NSTE-ACS患者,检测基线时、入选12 h及48 h血浆vWF水平。研究的复合终点包括随机入选后30 d内的死亡、心肌梗死或复发心肌梗死以及复发心绞痛。比较发生终点事件与未发生终点事件的患者之间血浆vWF水平的区别。结果①在随访30 d时,22例(31.4%)发生了至少一个终点事件。在有终点事件的患者与无终点事件的患者间,48 h与基线vWF浓度的差值为100±34%比73±33%(P〈0.05)。②在有终点事件的患者与无终点事件的患者间,男性比率为55%比75%(P〈0.05),多支血管病变比率为73%比50%(P〈0.05)。结论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早期48 h内vWF的浓度升高是30 d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改良终点法和原终点法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两种方式进行生化检验,比较分析原终点法和改良终点法两者间线性浓度和相关性。结果:此两种方式测定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方程为:r=0.9991(n=100),y=1.0111x=0.0380。浓度正常状况下,从总c V和批内c V两方面方面来看,改良终点法明显高于原终点法,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浓度异常状况,总c V和批内c V值,原终点法明显高于改良终点法,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终点法和改良终点法线性回归方式分为为,y=1.441 4x=2.9388,r=0.9792和y=1.0715x=0.2184,r=0.9981,中、低浓度下两种方式线性关系良好,高浓度状况下,线性浓度,改良终点法优于原终点法(P0.05)。结论:生化检验高浓度中,改良终点法和原终点法进行比较,前者具有明显性优势,所以,可将改良终点法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传统双指示剂(酸碱滴定)法测定碱度时采用甲基橙做指示剂,滴定终点难以准确判断。本文采用CTAB-MO混合指示剂取代甲基橙,将变色范围限定在更窄的范围,同时滴定终点由无色变为红色,易于观察,克服了甲基橙由黄色变为橙色终点难以观察的缺点。  相似文献   

8.
压电凝血反应频率指数衰减规律及最大曲率终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压电凝血反应曲线拟合模型及最大曲率终点法判断反应终点。方法用压电石英传感器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比较指数衰减、幂函数及多项式3种拟合模型的6种曲线的拟合效果,并采用最大曲率终点法判断反应终点。结果6条拟合曲线的非线性回归效果均有显著意义(P<0.05);同类模型内的两条曲线残差平方和(SSE)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而非同类模型之间则差异显著(P<0.01),且多项式SSE最小,指数衰减模型次之,但多项式模型因其曲率存在多个峰值而不能用最大曲率法判断终点;最大曲率终点法比传统的终点频率峰法重复性更好(P<0.05)。结论指数衰减模型Y=A B×EXP(-X/C)能很好地拟合压电凝血反应曲线;最大曲率终点法能显著提高检测重复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药物治疗和PCI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情况。 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4年12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药物治疗患者623例和药物治疗+PCI治疗患者412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药物治疗组和药物治疗+PCI治疗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和中位生存时间,药物治疗组和药物治疗+PCI治疗组不同TIMI评分和不同年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 结果 药物治疗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均高于药物治疗+PCI治疗组(P<0.05)。药物治疗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及次要终点事件的中位生存时间均低于药物治疗+PCI治疗组(P<0.05)。药物治疗组和药物治疗+PCI组TIMI评分0~2分者的主要终点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组TIMI评分3~5分和6~7分主要终点事件及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均高于药物治疗+PCI组(P<0.05)。药物治疗组的<65岁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及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和药物治疗+PCI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组的65~75岁及>75岁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及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均高于药物治疗+PCI组(P<0.05)。 结论 PCI治疗能够降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不良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延长中位生存时间,对TIMI分级中高危患者及年龄>65岁的患者进行PCI介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一种中药生产过程中料液混合终点的在线判断方法.方法 用透反射光纤探头在线采集混合过程中料液的近红外光谱,以光谱偏差作为混合均匀度指标,判断混合终点.结果 应用本法对复方丹参滴丸料液的混合过程进行在线终点判断,随后制备成滴丸,结果表明,经本法终点判断后制备的滴丸丸重均匀,有效成分含量稳定,能有效保证产品质量.结论 本法可快速准确地对复方丹参滴丸料液混合终点实现在线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