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2):1073-1077
[目的]观察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在急性损伤期保残重建对膝关节本体感觉恢复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2015年12月ACL损伤并行重建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45例患者损伤时间3周内采用保残重建,而另外45例患者损伤时间3周及以上采用去残重建。两组患者均选择相同术式并取自体腘绳肌腱行单束重建。术前及术后3、6及12个月随访时对患者行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同时采用Biodex S4行被动活动察觉阈值(TTDPM)、被动角度再生试验(JPS),评估膝关节本体感觉。[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平均(15.25±6.46)个月。两组患者随时间延长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显著增加,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时,保残组的Lysholm评分高于陈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TTDPM和JPS均随时间延长而显著改善(P0.05),术后3、6及12个月保残组患者被动活动察觉阈值、被动角度再生试验与健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去残组患者被动活动察觉阈值、被动角度再生试验高于健侧,术后12个月时基本等同于健侧。[结论]ACL急性损伤患者早期行保残重建有利于早期恢复膝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2264-2268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后本体感觉下降以及ACL重建术后本体感觉有所恢复已经得到大多数研究的证实。然而ACL重建术后本体感觉恢复的程度及快慢报道不一,而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缺少文献系统分析ACL重建本体感觉恢复影响因素。本文具体分析了损伤病程、合并损伤、保残重建、单双束重建、移植物来源以及康复方案等因素对ACL重建本体感觉恢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前十字韧带重建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前十字韧带ACL重建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虽然其优良率达到75%~90%1,但仍有部分患者的疗效不佳,主要为膝持续疼痛、关节活动度减小及残留或复发前向不稳定。导致ACL重建失败的原因包括:1术前因素:如关节不稳定的程度,是否伴有半月板及关节软骨损伤;2术中因素:移植物的选择,髁间切迹成形不当,股骨和胫骨骨隧道位置不良,移植物张力不佳和固定不妥等;3术后因素:移植物在骨隧道处愈合不佳,康复训练不良和再次创伤。本文着重阐述ACL重建失败的术中因素。一、移植物的选择ACL损伤可用不同的材料进行重建,如髌…  相似文献   

4.
前、后十字韧带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之一,主要维持膝关节矢状面的稳定。前十字韧带的作用主要是对抗胫骨前移,后十字韧带作用则与其相反。两者的联合损伤极为罕见,多见于严重暴力,此时膝关节可能已发生脱位[1]。这种损伤常合并膝关节其它结构的破坏[2,3],导致关节严重不稳,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并可能继发膝关节的退行性改变。由于此类损伤广泛而严重,治疗非常困难。从1998年3月~2000年7月,我们共收治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的前、后十字韧带联合损伤患者5例,采用髌腱中1/3与腓骨长肌同时重建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前交叉韧带本体感觉与膝关节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 4年 ,Schultz首先描述了前交叉韧带中的机械感受器[1] ,并有许多研究者认为 :其影响运动功能并由于受损而导致膝关节废用[2 ] 。1 前交叉韧带的神经解剖与本体感觉功能膝关节的神经支配来源于脊神经的L4~ 5节段 ,多源于L3~ 4。支配前交叉韧带的神经来源于后关节支 ,内外侧关节支少见。在前交叉韧带中 ,机械感受器相对缺乏 ,主要位于滑膜下层或前交叉韧带的附着点。动物试验表明 ,主要有 4种类型 :Ⅰ :Ruffini小体或Golgi Mazzoni小体 ;Ⅱ :Pacini、Krause或Vater Pacini小体 ;Ⅲ…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自体及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术后本体感觉恢复情况,探讨两种移植物对本体感觉恢复的影响。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月行ACL重建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例采用自体肌腱重建(自体组),20例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异体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膝关节活动度、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中均采用单束重建方法,ACL止点残迹保留在胫骨或股骨髁间窝残端。术后随访测量膝关节活动度,行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采用双膝关节被动角度再生试验评定本体感觉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关节腔内积血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3.5个月。术后12个月膝关节活动度、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自体组患侧膝关节在30、60、90°位时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体组患侧膝关节在30°位时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0、90°位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侧膝关节在30、60、90°位时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侧膝关节在30°位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90°位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侧膝关节在30、60、90°位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肌腱重建ACL术后膝关节的本体感觉恢复早于同种异体肌腱。  相似文献   

7.
关节镜下重建膝十字韧带的临床现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敖英芳 《中华骨科杂志》2001,21(10):588-588
前十字韧带ACL是膝关节重要的前向稳定结构,损伤后可以产生明显的膝关节前向不稳,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继发关节软骨、半月板等主要结构损害,导致关节退变和骨关节病的早期发生。临床与实验研究证明ACL断裂后应进行早期重建,尤其随着关节镜下微创手术重建的实现,人们已逐渐接受了这种较为积极的治疗观点。目前,在开展关节镜技术较早的先进国家镜下微创重建ACL手术已成为膝关节镜外科中常规、经典的治疗方法。因此,有条件者应放弃开放ACL重建手术。1993年以来我国陆续有关节镜下重建ACL的报道,从最初的对单纯陈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重建的手术例数每年成倍增加,而且这个数字仍在持续增长。美国一年就有15万例以上的十字韧带损伤病例接受重建手术。大约10%的患者会发生移植失败或者重新出现膝关节不稳。因此,随着ACL重建手术量的增加,需要进行翻修手术的病例也相应增加,我国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膝腱反射检查对前交叉韧带断裂和重建后本体感觉功能的评价和意义。方法对20例单纯前交叉韧带断裂,采用关节镜下自体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常规方法检查膝腱反射,双极表面电极电刺激髌韧带并记录股内侧肌肌电图。观察前交叉韧带断裂和重建后膝腱反射和肌电图的客观改变,结合临床"打软腿"的主观症状,研究主、客观相互关系。结果3项指标手术前后两样本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KJ=0.004,PEMG=0.022,PS=0.000);3项指标手术前后改变率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KJ-EMG=0.495,PKJ-S=0.476,PEMG-S=0.163)。结论提出"前交叉韧带-膝腱反射弧"的观点,将膝腱反射检查作为前交叉韧带断裂和重建后的常规查体,借此评价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以指导本体感觉的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10.
前交叉韧带本体感觉功能恢复病人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45例前交叉韧带本体感觉功能恢复病人进行综合性康复训练和心理护理。经8-24个月随访,41例于术 后3个月开始逐步恢复本体感觉,术后8-10个月恢复良好,行走及跑跳稳健,无滑落感,膝关节活动范围0- 127°。提示康复训练和护理能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本体感觉功能快速恢复,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关节镜下采用绳肌肌腱和微型钢板纽扣同时重建前、后十字韧带,并对重建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对12例前、后十字韧带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同侧半腱肌肌腱和微型钢板纽扣重建前十字韧带,采用对侧半腱肌肌腱、股薄肌肌腱和微型钢板纽扣重建后十字韧带。其中2例还同时行后外侧韧带结构重建,1例同时行后内侧韧带结构重建。术后随访12~24个月,采用IKDC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对患膝功能进行评估,通过KT-1000检查了解膝关节的前后松弛度。结果术后无伸膝受限,屈膝活动度120°~140°,平均128°。终末随访时IKDC评分为A4例(33.3%),B7例(58.3%),C1例(8.3%)。屈膝25°位KT-1000检查,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异小于2mm者8例,3~5mm者3例,7mm者1例;屈膝70°位检查,双侧胫骨结节后坠差异为0~2mm者9例,2~4mm者3例。陈旧性损伤患者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66.5±3.1)分,终末随访时为(93.8±3.5)分,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t=5.376,P<0.01)。10例患者(83.3%)恢复了原来的运动水平,2例患者(16.7%)运动水平较前有所降低。结论在关节镜下采用双侧绳肌肌腱和微型钢板纽扣同时重建前、后十字韧带,能够较满意地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关节镜内人工韧带治疗后十字韧带损伤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关节镜内人工韧带重建后十字韧带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选择11例膝后十字韧带断裂患者,由同一组医师在关节镜内行Gore-Tex人工韧带重建后十字韧带,手术前后进行膝关节症状、后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的比较。结果 术后随访2~30个月,平均18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评估,平均得分由术前43分提高到术后91例。结论 后十字韧带断裂并发关节不稳定应该进行重建手术。 与前十字韧带  相似文献   

13.
关节镜下骨-髌腱-骨移植重建前十字韧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关节镜下以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骨-髌腱-骨(bone-patellartendon-bone,BPB)重建膝前十字韧带(ACL),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1999年12月~2003年6月,采用关节镜下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BPB移植修复ACL损伤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20~45岁,平均32.5岁;左膝18例,右膝14例。急性损伤8例,陈旧性损伤24例。术前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平均为(52.1±5.6)分。行膝前小切口切取BPB并修整,建立骨隧道,安放胫骨侧骨块时外旋90°以适应ACL前内和后外两束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采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BPB两端骨块。同时,在关节镜下处理合并损伤。术后早期行CPM功能锻炼。结果3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6~40个月,平均32个月。采用改良Lysholm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24例,良7例,可1例;术后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为(98.7±3.6)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关节镜下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BPB移植重建ACL是一种微创手术,操作简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计算可吸收界面螺钉导致的移植物偏离隧道位移,探讨其对前十字韧带重建产生的影响.方法 19个新鲜尸体膝关节标本,随机选取5个,采用7 mm、8 mm、9 mm界面螺钉固定自体肌腱,测定偏移距离.另外14个膝关节分为等长组和解剖组,等长组膝关节测量界面螺钉固定后及校正位置的移植物拉长距离;解剖组膝关节于膝关节生物力学测试仪上分别测定ACL完整组、ACL缺失组、偏移组和校正组在134 N前向负荷下膝关节屈曲0°、15°、30°、60°和90°位的胫骨前向位移.结果 (1)肌腱偏移:直径7mm、8 mm、9mm的界面螺钉分别使移植物偏移(2.36±0.11)mm、(2.72±0.06)mm、(3.00±0.06)mm.(2)等长性:初始拉长小于3 mm,偏移拉长大于3 mm,校正拉长小于3 mm.(3)生物力学:屈膝0°、15°位,ACL完整组与偏移组、校正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屈膝30°、60°、90°位ACL完整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屈膝30°、60°位偏移组与校正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论等长重建还是解剖重建,界面螺钉均影响移植物的股骨隧道口位置.前十字韧带重建预先校正股骨隧道口位置,移植物基本会处于预先的理想位置.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graft position shift on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induced by femoral fixation of interference screw. Methods Nineteen fresh cadaveric knees were used and assigned to three groups. 1) Study of graft position shift: 5 kne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interference screws of 7 mm, 8 mm and 9 mm were used in autologous tendon fixation, then the graft position shift were measured. 2) Study of isometry: 7 kne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isometric reconstruction group (D group). In the D group, Retrobutton, interference screw and interference screw in location-corrected bone tunnel were used respectively as fixation. The isometry of grafts was evaluated. 3) Study of tibia anterior translation: 7 kne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anatomic reconstruction group (J group). In the J group,the tibia anterior translation was measured in four different conditions in the same joint: intact knee joint,knee joint without ACL, ACL anatomic reconstruction by interference screw fixation, and ACL anatomic reconstruction by interference screw fixation with corrected bone tunnel location. Results 1) With 7 mm, 8mm and 9 mm interference screw fixation, graft position shift were (2.36±0.11) mm, (2.72±0.06) mm and (3.00±0.06) mm respectively. 2) Graft length change: graft length change in Retrobutton group and corrected bone tunnel group were less than 3 mm, while graft length change in those fixed with interference screw were stretched in more than 3 mm. 3) Study of tibia anterior translation: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among the intact group, the anatomic group and the corrected group at 0° and 15°. However, the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intact group and other groups at 30°、60° and 90° of flexion, as well as between these two reconstructed methods at 20° joint flexion (P<0.05). Conclusion In both isometric and anatomic ACL reconstruction with interference screw, the graft is pushed tightly toward the femoral tunnel wall, which shifts the graft away from the desired position. In our study we find out that the corrected location of the femoral bone tunnel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isometry of ACL reconstruction and anatomic re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移植重建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部分束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关节镜下行自体腘绳肌单束重建ACL部分束损伤16例。术前Ly.sholm评分平均为55.4±6.7分。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3个月,平均18±4.3个月。术后Lysholm评分增至平均89.3±3.3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主观症状均消失,全部恢复正常工作与体育锻炼。结论应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ACL部分束损伤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后十字韧带损伤较多见,但带胫骨骨片的后十字韧带(PCL)止点损伤较少见。如处理不当,对预后影响较大。作者自1987~1997年共收治带胫骨骨片的后十字韧带止点损伤8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本组8例,均为男性,年龄21~42岁。左侧5例,右侧3例...  相似文献   

17.
应用异体跟腱重建前十字韧带和内侧副韧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应用同种异体跟腱在重建前十字韧带(ACL)的同时,重建受损的内侧副韧带(MCL)的新方法,避免由自体取材造成的再损伤及由此引起的并发症。方法 首先在关节镜下应用经深低温冷冻处理的同种异体跟腱,采用等长重建、生物固定的方法,重建受损的ACL。然后在辅助切口下同时重建受损的MCL。结果 9例患者应用同种异体跟腱重建ACL和MCL,全部病例获得了随访,采用Lysholm评分法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的功能,术前平均43.2分,术后平均79.8分,优良率77.8%。客观检查:前抽屉试验术前9例阳性,术后均阴性;Lachman征术前9例阳性,术后1例弱阳性。膝外翻实验术前9例阳性,术后均阴性。术后遗留膝关节疼痛2例;膝关节活动受限3例。结论 应用同种异体跟腱重建ACL,可同时重建MCL。供材可提前制作,减少了自体取材造成的再损伤及其相应的并发症,该技术取材方便,手术方法简单,无需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两种康复方案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本体感觉的恢复程度.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0年6月期间接受ACL重建术的50例ACL损伤患者,根据不同时间段康复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普通康复组25例,男18例,女7例;平均年龄为(27.4±3.3)岁;术后患者在支具保护下行直腿抬高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等.本体感觉康复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为(26.4±3.6)岁;术后患者行无支具膝关节伸屈锻炼、变异适应性练习、动态平衡性练习及经皮电神经刺激等.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测定患者的本体感觉,并用差值百分比[=(术前本体感觉-术后本体感觉)/术后本体感觉×100%]表示患膝本体感觉的恢复程度.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2 ~ 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在屈膝15°、45°和75°时本体感觉恢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本体感觉康复组患者屈膝15°、45°和75°时本体感觉恢复程度均优于普通康复组(术后12个月本体感觉恢复程度平均分别为-50.2% ±13.3% vs.-27.5%±7.7%、-64.3% ±16.9% vs.-38.4%±7.6%、-60.3%±14.1% vs.-35.1%±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变异适应性练习、辅以动态平衡性练习及经皮电神经刺激的康复方案有利于患者在静态、匀速动态、变异动态中重建神经、肌肉的协调性,对膝关节ACL重建术后患者的本体感觉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应用同种异体跟腱在重建前十字韧带 (ACL)的同时 ,重建受损的内侧副韧带 (MCL)的新方法 ,避免由自体取材造成的再损伤及由此引起的并发症。方法 首先在关节镜下应用经深低温冷冻处理的同种异体跟腱 ,采用等长重建、生物固定的方法 ,重建受损的ACL。然后在辅助切口下同时重建受损的MCL。结果  9例患者应用同种异体跟腱重建ACL和MCL ,全部病例获得了随访 ,采用Lysholm评分法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的功能 ,术前平均 4 3 2分 ,术后平均 79 8分 ,优良率77 8%。客观检查 :前抽屉试验术前 9例阳性 ,术后均阴性 ;Lachman征术前 9例阳性 ,术后 1例弱阳性。膝外翻实验术前 9例阳性 ,术后均阴性。术后遗留膝关节疼痛 2例 ;膝关节活动受限 3例。结论 应用同种异体跟腱重建ACL ,可同时重建MCL。供材可提前制作 ,减少了自体取材造成的再损伤及其相应的并发症 ,该技术取材方便 ,手术方法简单 ,无需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自体和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十字韧带后韧带止点的组织学转归。方法:取12只健康成年杂种犬,切除双膝前十字韧带,切取伸趾肌腱,对折成双股后移植重建前十字韧带,韧带的两端分别通过胫骨和股骨骨隧道后用缝线和螺钉固定.将每条犬的左右侧膝关节随机建成自体或异体的腱-骨愈合模型,采用HE染色,观察比较韧带重建后其止点在6周、12周、6个月时的组织学表现。结果:正常犬的前十字韧带止点具有四层移行结构,即致密结缔组织、纤维软骨、钙化纤维软骨和骨组织,在纤维软骨和钙化纤维软骨之间可见清晰连续的“潮线”。术后6周,自体和异体肌腱重建韧带止点均可见韧带与骨隧道之间充满疏松结缔组织。12周时.自体韧带与骨隧道之间胶原纤维排列有序.并已形成明显的“潮线”.但不连续.四层结构不清;异体韧带与骨隧道之间胶原纤维排列无序,无明显的“潮线”形成,6个月时,自体韧带与骨隧道之间形成明显的“潮线”.且连续,四层结构清晰;异体韧带与骨隧道之间也已形成“潮线”,但“潮线”的起伏性、连续性及结构均较自体韧带差,结论:无论是自体肌腱还是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十字韧带.6个月后均可初步形成韧带-软骨止点:但在相同时间点.自体肌腱止点的组织学形态优于异体肌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