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观察17例血压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皆正常的NIDDM患者及1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的24小时动态血压和UAER变化。发现NIDDM者夜间血压、24小时血压和最小心率明显增加,65%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而对照组仅为30%。82%的NIDDM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而对照组无一例。同时发现NIDDM的UAER高于对照组,但UAER与动态血压间无明显相关。本研究认为血压和UAER皆正常的NIDDM者已有夜间血压、心率的增加,这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2.
NIDDM患者24小时血压,尿白蛋白排泄率的早期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17例血压和尿白蛋白排泄经(UAER)皆正常的NIDDM患者及1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的24小时动态血压和UAER变化。发现NIDDM者夜间血压、24小时血压和最小心率明显增加。65%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而对照组仅为30%。82%的NIDDM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异常而对照组无一例。同时发现NICDDM的UAER高于对照组,但UAER与动态血压间无明显相关。本研究认为血压和UAER皆正常的N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患者动态血压的改变及其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和自主神经病变的关系,我们对血压正常的IDDM患者24例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DBPM),并与糖耐量正常(NGT)者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IDDM患者无白天血压和24小时血压的明显改变,但夜间血压升高,昼夜血压差值明显降低,该改变与自主神经功能计分、UAE、偶测SBP、夜间SBP和夜间DBP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Ⅱ型糖尿病(NIDDM)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动态血压与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关系。方法:对26例伴MAU的NIDDM合并EH患者与27例正常白蛋白尿(NAU)的NIDDM合并EH患者的24h动态血压、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血脂等的比较分析,并对所有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有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MAU组的夜间平均收缩压(NMSP)较NAU组显著增高〔(141.20±6.77)mmHg对(130.53±6.92)mmHg,P<0.001〕,而且NMSP与UAER呈独立的相关性〔标准偏回归系数(β)=0.453,P=0.0006〕。结论:在NIDDM合并EH患者中,NMSP升高是MAU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可能是MAU使心血管病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NIDDM患者自主神经病变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 测定了68例NIDDM患者的HbAlc,血脂,24小时动态血压,尿白蛋白排泄率及自主神经功能。以健康对照心率功能谱变量95%可信区间作为ANF正常参考值,将NIDDM患者分成伴AN和无AN组。结果 伴AN患者血压,心率,UAER24小时均值显著高于无AN组,其昼夜变异率显著低于AN组,且伴AN患者血压和相应UAER相关性更好。  相似文献   

6.
对血压正常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14例(NIDDM组)、高血压病(EH)患者12例(EH组)、EH合并NIDDM患者12例(EH并NIDDM组)给予卡托普利口服25mgbid,在1d半内共服3次,服药前后做踏车运动试验测定血压、心率、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尿转铁蛋白排泄率(uTER),并以10例正常人作对照(对照组)。结果:①服卡托普利后EH组血压明显下降,uAER及uTER无明显改变,而EH并NIDDM组却相反;②运动状态下,三组患者服卡托普利后尿白蛋白均明显下降,但与血压互不相关;③EH组服药后,运动血压有所下降,但血压变化的绝对值服药前后相似;④血压正常的NIDDM组运动后血压明显升高,服药后这种异常消失。提示:①运动状态下,早期EH和NIDDM有不同的病理生理机理,似乎糖尿病更依赖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卡托普利有较好的疗效。②对于正常血压、尿白蛋白(-)的NIDDM患者,运动激发是观察尿白蛋白及血压改变的灵敏方法,若被运动激发,应当考虑给予卡托普利治疗。  相似文献   

7.
对血压正常、多次尿蛋白定性阴性、24小时尿微白蛋白排泄(UAE)<60μg/min、无眼底病变的29例早期NIDDM患者,测定了肾小球滤过率(GFR)、有效肾血浆流量(ERPF)、肾滤过分数(FF)、尿6-keto-PGF1α及TXB2的变化。发现早期NIDDM患者GFR、FF增高,同时尿6-keto-PGF1α也明显增加,而ERPF、尿TXB2无明显变化,提示NIDDM早期肾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肾前列腺素的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8.
NIDDM患者24小时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30例血压正常的NIDDM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并探讨其与自主神经病变和肾病的关系。结果:NIDDM患者24小时平均收缩压(16.5±2.6kPa)、夜间收缩压(16.3±3.1kPa)均较对照组(分别为14.6±1.1kPa和14.0±1.6kPa)明显增高;夜间收缩压负荷值增高(有17例,占57%);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率降低(5.7%±5.0%对10.4%±5.7%);有神经病变的NIDDM患者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率(3.6%±3.3%)及昼-夜尿白蛋白排泄差值(8.8%±8.5%)均低于无神经病变患者(分别为9.9%±5.1%和20.6%±11.1%)。提示糖尿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以及夜间血压增高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NIDDM肾病各期肾小管各节段功能变化,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20例健康对照者及62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α1-微球蛋白(α1-MG)排泄率(Uα1ER)及尿Tamm-Horsfal蛋白(THP)排泄率(UTHER)。结果:①Uα1ER均值各组间比较结果:正常白蛋白尿组(DM-Ⅲ)较健康对照组(C组)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M-I组中,有9例(35%)Uα11ER显著升高(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DM-Ⅱ)较DM-I组显著增高(P<0.05)。②UTHER最大均值位于大量白蛋白尿组(DM-Ⅲ)组,较C组显著降低(P<0.05);最小均值位于DM-Ⅱ组与C组比较UTHER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①NIDDM微量白蛋白尿期即可伴肾小管功能损伤且部分患者Uα1ER、UTHER增高先于UAER的改变而反映肾脏受累。②NIDDM肾小管功能损伤既有近曲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亦存在髓袢合成、分泌功能异常。③联合检测UAER、UTHER、Uα1ER有助于临床早期、全面判断NIDDM肾脏病变部位及程度。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病尿唾液酸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F-8336化学比色法,测定了69例不同白蛋白排泄率(AER)的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病人及19例正常人的24小时尿总唾液酸(UTSA),结果显示:①微量白蛋白尿组UTS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正常白蛋白尿组(均P<0.01)。②伴随尿中白蛋白排泄率增加,尿UTSA值也呈正相关的增加。从而提示UTSA不仅可作为糖尿病肾病(DN)的早期诊断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DN的肾脏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1.
血压对NIDDM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164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24h尿白蛋白排泄(24hUAE)进行检测,结果显示:(1)在病程<10年的患者中,伴或不伴高血压者,24hUAE无显著差异,但伴高血压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高血压者,分别为36.9%(1/19)和7.9%(6/76);(2)在病程10-20年的患者中,伴高血压者,24hUAE、微量及大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不伴高血压者;(3  相似文献   

12.
新诊断的NIDDM和IGT患者的早期肾功能改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研究了63例新诊断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和16例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的早期肾功能改变,显示NIDDM患者早期存在肾小球滤过率(GFR)升高,肾脏体积增大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轻度增高;16例IGT患者的GFR也高于正常对照组。34例NIDDM患者经饮食控制和/或口服降糖药治疗4个月后进行了复查,结果显示:12例代谢改善者的GFR、肾脏体积和UAE有不同程度的恢复;22例代谢无改善者的GFR有所升高,肾脏体积和UAE则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血,尿α1—微球蛋白测定对NIDDM肾病变早期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14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血、尿α1-微球蛋白(α1-M)、β2-微球蛋白(β2-M)及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进行检测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血、尿α1-M与UAE呈显著相前(P〈0.01)。(2)血、尿α1-M临床糖尿病肾病(DN)组、无DNA组与早期DN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提示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的敏感指标。(3)血、尿β  相似文献   

1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早期糖尿病性肾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早期糖尿病性肾病的长期治疗作用,将46例新诊断的血压正常、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30mg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服ACEI培哚普利(perindopril),2mg/d,B组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血压、肾小球滤过率、肾有效血浆流量、滤过分数、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胰岛素敏感指数(SI)及血脂进行为期约2年的观察。结果表明,A组用ACEI治疗2年后,NIDDM者肾小球高滤过状态得以改善(P<0.05),UAER明显减少(P<0.05),SI降低,血压稳定;而非ACEI治疗的B组,肾功能指标有恶化趋势,并且血压明显增高,SI改善不明显。两组的血脂在治疗前后变化均不明显(P>0.05)。提示小剂量培哚普利长期治疗,对早期糖尿病性肾病具有保护其肾功能的作用,并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对114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血、尿α1-M、微球蛋白(α1-M)、β2-微球蛋白(β2-M)及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进行检测比较研究。结果显示:①血、尿α1-M与UAER比较呈显著正相关(P<0.01)。②血、尿α1-M临床糖尿病肾病(DN)组、无DN组与早期DN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提示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的敏感指标。③血、尿β2-M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无价值。  相似文献   

16.
NIDDM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观察及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IDDM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观察及相关因素探讨于志文,王乐伟,陈颖丽,成瑶,毛腾淑尿白蛋白排泄率(AER)对早期预测和诊断糖尿病肾病有重要意义,作者对在我院诊治的107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尿AER进行了观察,并初步探讨了其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核素肾动态显像对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不同阶段2型糖尿病(DM)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肾功能受损情况。方法 将57例2型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三组:(1)DM正常白蛋白尿组(DM1组)11例,UAER〈20ug/min。(2)DM微量白蛋白尿组(DM2组)26例,UAER:20~200ug/min。(3)DM临床蛋白尿组(DM3组)20例,UAER〉200ug/min。与20例正常对照组(NC)一起进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患者晨尿、过夜尿及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2例糖尿病患者同一时期收集的24小时尿、过夜12小时尿及晨尿白蛋白排泄情况及其相互间关系。结果显示过夜12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可取代24小时UAER用于糖尿病肾脏受累的诊断分期,但可能需要多次测定综合分析。晨尿白蛋白浓度(MAC)测定可首选用于糖尿病患者肾脏受累的常规筛选检查,对MAC≥30mg/L者可进一步做过夜12小时UAER测定。  相似文献   

19.
依那普利对NIDD患者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应用依那普利(20mg/d)或安慰剂对34例不伴有高血压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进行了6个月治疗,结果显示依那普利治疗后NIDDM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减低,外周胰岛素敏感度显著升高,而胰岛素释放率、血压及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本资料表明,依那普利能够提高NIDDM患者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利用,降低外周胰岛素抵抗,改善葡萄糖代谢。  相似文献   

20.
老年NIDDM患者RBC免疫粘附功能和SOD的变化马晓慧苏彬王芳兰州军区总医院(730050)表1老年NIDDM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变化(x±s,%)例数RBC-C3b花环率RBC-IC花环率RFIRRFER对照组2016.24±3.895.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