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耐量减低患者胰岛β细胞早期分泌相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颜刚  王伟 《山东医药》1998,38(12):3-4
对26例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和32例健康者的胰岛β细胞早期分泌相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①IGT组空腹胰岛素(INS)和C-肽(C-P)明显高于对照组,左旋精氨酸(L-ARG)兴奋后峰值INS、C-P和胰高血糖素(GC)也明显高于对照组;②△ΣINS(L-ARG兴奋后2、4、6分钟INS比空腹增加值之和)与舒张压、体重身高指数(BMI)进行相关分析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8、0.57。提示IGT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胰岛早期分泌功能异常。方法 采用精氨酸(L-ARG)静脉注射法对29例IGT患者和54例健康者胰岛早期分泌功能进行研究。结果 IGT组空腹胰岛素和C-肽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或P< 0.01),胰升糖素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经L-ARG兴奋后,两组INS、C-肽和胰升糖素均在2分钟达分泌峰值,且IGT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或P< 0.01),经调整性别和年龄后多因素分析发现IGT组INS分泌量与舒张压(DBP)和体重指数(BMI)均呈明显正相关(P< 0.05)。结论 IGT患者对L-ARG的反应性增加,表现为胰岛α、β细胞的高分泌及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3.
肥胖和非肥胖高血压患者胰岛β细胞早期分泌相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肥胖高血压和非肥胖高血压患者胰岛β细胞早期分泌相的变化规律。方法用左旋精氨酸(L-Arg)刺激法对高血压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1)空腹胰岛素(INS)、C肽值肥胖高血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非肥胖高血压组(P<0.05或P<0.01),后两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2)L-Arg兴奋后肥胖高血压和非肥胖高血压组INS和C肽分泌在4min时达峰值,而对照组2min达峰值。(3)L-Arg兴奋后INS和C肽各时间点增加值的和(ΔΣ)肥胖高血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非肥胖高血压组,后两者无显著差异。(4)肥胖高血压组ΔΣINS与DBP和体重身高指数(BMI)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非肥胖高血压组则无相关性。结论肥胖高血压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L-Arg刺激胰岛β细胞早期分泌相是增加的;非肥胖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岛早期分泌功能异常。方法 采用精氨酸(L-ARG)静脉注射法对29例IGT患者和54例健康者胰岛早期分泌功能进行研究。结果 IGT空腹胰岛素和C-肽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胰诏纱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经L-ARG兴奋后,两组INS、C-肽和胰升糖素均在2分钟达分泌峰值,且IGT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经调整性别和年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导致糖尿病酮症(DK)及酮症酸中毒(DKA)患者肝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DK或DKA患者99例,其中ALT及AST均异常升高11例(A组),单项ALT异常升高13例(B组),肝功能正常75例(C组),对以上各组患者的血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尿素氮(BUN)、血糖(BG)和血浆渗透压(OSM)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A,B两组患者的CO2CP明显低于C组(P<001,t=633和t=643),而BUN则明显升高(P<001,t=361,AvsC;P<001,t=435,BvsC),A组的BG(P<005,t=284)和血浆OSM(P<005,t=310)水平也显著高于C组,而B组患者的BG及血浆OSM与C组比较无差异;与B组相比,A组患者的CO2CP明显降低(P<002,t=271),BG(P<005,t=289)和血浆OSM(P<005,t=236)明显升高.此外,Ⅰ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转氨酶异常升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Ⅱ型糖尿病患者(P<005,χ2=438).结论酸中毒和脱水是导致糖尿病酮症及酮症酸中毒患者肝损害的重要因素,酸中毒及脱水程度与肝损害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LADA的临床及诊断要点。方法 观察LADA、成人1型DM、重症2型DM的临床、血糖、C肽水平、GADAb、ICA等。结果 LADA组自发性酮症10例,GADAb阳性率100%,高于ICA。结果 LADA的诊断依据主要是:(1)成人以2型DM起病方式发病和治疗,β细胞功能逐渐衰退,最终需胰岛治疗;(2)GADAb、ICA阳性。  相似文献   

7.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诊断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放射配体法检测谷氨酸脱羧酶(GAD65)抗体,对195例≥35岁非酮症Ⅱ型糖尿病起病半年以上者和45例正常对照者的观察表明:本组Ⅱ型糖尿病者GAD65抗体阳性率为14.8%,高于正常对照者的2.2%;发病年龄〈40岁、有酮症史、体重指数(BMI)〈21kg/m^2、空腹血清C肽〈0.3nmol/L和(或)胰升糖素刺激后6分钟血清C肽〈0.6nmol/L者,GAD65抗体阳性率均高于相应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高血糖素样肽-1(GLP-1)具促胰岛素功能,可特异地与β细胞GLP-1受体结合,产生cAMP并激活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CAMP升导其促胰岛素作用;经依赖CAMP的蛋白激酶对葡萄糖信号通路上关键成分的磷酸化,GLP-1增强葡萄糖诱导的胰岛互分泌。输入药理剂量LP-1改善NIDDM患者餐后胰岛素分泌反应。GLP-1受体激动剂可能是治疗NIDDM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细胞因子对树突状细胞抗肝癌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研究人血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TNF,GMCSF或IFNγ联合DC对淋巴因子和PHA激活的杀伤细胞(LPAK细胞)体外杀伤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L组(LPAK),D组(LPAK+DC),T1组(LPAK+DC+TNF5000kU/L),T2组(LPAK+DC+TNF500kU/L),G1组(LPAK+DC+GM-CSF500kU/L),G2组(LPAK+DC+GM-CSF100kU/L),I1组(LPAK+DC+IFNγ500kU/L)和I2组(LPAK+DC+IFNγ100kU/L).每组效靶细胞比分别采用5∶1和10∶1两种.培养48h后用中性红比色法检测细胞毒活性.结果L,D,T2和T1组的细胞毒活性依次增强,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G1和G2组均高于D组(P<001),但G1,G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I1,I2组与D组相比,也无显著性差异.随效靶比增加,各组细胞毒活性均相应增强.结论DC能增强LPAK细胞对肝癌细胞BEL7402的细胞毒活性;TNF或GMCSF与DC联用,两者有协同作用;但与IFNγ联用,则无进一步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优降糖继发失效患者对葡萄糖及胰升糖素的不同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优降糖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不同胰岛素刺激物的反应,探讨线粒体基因第3243位点A→G突变在优降糖继发失效病因学的作用。方法对28例优降糖继发失效患者进行胰升糖素刺激试验及标准馒头餐试验,并筛查线粒体DNA第3243位点A→G的突变。结果失效组与有效组比较,空腹及胰升糖素刺激后6分钟血清C肽水平没有显著差别,但餐后1、2、3小时胰岛素、C肽值明显降低(P均<0.01),高峰值在餐后2小时(胰岛素1386±702pmol/L对2527±1253pmol/L,C肽1598±454pmol/L对2706±943pmol/L,P均<0.01)。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ApaI酶切的方法未在28例继发失效患者中检出外周血线粒体DNA第3243位点A→G的突变。结论在优降糖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胰升糖素刺激试验评估的胰岛素分泌功能无明显减退,但胰岛β细胞选择性对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的反应下降;线粒体基因3243位点A→G突变不是优降糖继发失效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同时作用于胰岛β细胞第二分泌调控位点水平上的多种核苷酸代谢对胰岛素分泌量的影响。方法 以小鼠离体胰岛细胞为材料,用二氮嗪阻断α细胞膜上的K^+-ATP通道作用后,将细胞补液K^+浓度提高到30mmol/L;用葡萄糖诱导胰岛素分泌,同时测定胰岛素分泌量、ATP、ADP、GTP、GDP和UTP水平。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上述实验条件下,胰岛素分泌仍随葡萄糖浓度增加而增加,呈现正常的一  相似文献   

12.
选择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Child-Pugh 分级B级)20 例及健康对照者20 例,快速静脉注射左旋精氨酸(L-Arg)20m l,于注射前及注射后2、4、6 分钟分别测血清胰岛素(Ins)、C肽(C-p)和胰升糖素(Gc)水平。对照组另行葡萄糖(Glu)兴奋试验,方法同上。结果显示,对照组经葡萄糖和L-Arg 刺激后2 分钟Ins、C-p 分泌达峰值,前者峰值虽高于后者,但无明显差异(P> 0.05)。肝硬化门脉高压组空腹时Ins和Gc高于对照组(P均< 0.05),L-Arg 兴奋后2 分钟两组Ins、C-p 和Gc达峰值,门脉高压组Ins和Gc峰值虽高于对照组,但峰值较空腹值升高倍数却低于对照组(P均< 0.05)。提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升糖素血症及胰岛早期储备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3.
成人晚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特点及诊断要点探讨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为加强临床医师对成人晚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认识,本研究比较了LADA25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57例(儿童发病21例、成人酮症发病36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38例(轻至中度30例、重度8例)及正常人42例的临床、空腹血糖、血浆C肽水平及HLA-DQA1、-DQB1链基因频率,提出LADA的特点及诊断要点为:(1)20~48岁发病,发病时多饮、多尿、多食症状明显,体重下降快,体重指数(BMI)≤25,空腹血糖≥16.5mmol/L;(2)空腹血浆C肽≤0.4nmol/L,早晨空腹100g馒头餐后1小时或(和)2小时C肽≤0.8nmol/L;(3)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4)HLA-DQB1链第57位点为非天门冬氨酸纯合子基因(易感基因)。第(1)点是基本临床特点,加上第(2)、(3)、(4)点中任何一点就考虑诊断LADA,尽早采用饮食、运动及胰岛素治疗,使空腹及三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到正常水平,以保护受自身免疫破坏的胰岛B细胞功能,有利于防止糖尿病眼、肾、神经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多器官功能衰竭霍沛艾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多发生于年青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病人,但一些老年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病人由于某些诱因亦可发生DKA,并常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如未能及时诊治,病死率颇高。老...  相似文献   

15.
115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15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回顾性分析王新民,徐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为糖尿病(DM)最常见的急性重症并发症,不及时正确处理DKA,可引起心、脑、肾及消化系统等重要组织器官的严重并发症。对我院115例DKA病人进行了全面地回顾性研究,现报告如下。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984 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抗体(ICA)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 和血清C肽进行了检测与分析,了解ICA 和GADA 阳性率以及阳性患者的胰岛功能情况,以明确ICA 和GADA检测对1 型糖尿病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CA,ELISA 法定量检测GADA, 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空腹和餐后C 肽。结果 ICA 和(或)GADA 阳性( 阳性组)168 例(17 .0% ) 高于ICA 阳性率(10.5 %) 和GADA 阳性率(12.0 % ,P< 0 .05) 。成年患者GADA 阳性率(10 .5% ) 高于ICA(7.7 % , P< 0 .05) , 青少年患者ICA 阳性率(46.5 %) 高于GADA(31.0% ,P<0.01)。抗体阳性患者的空腹和餐后C肽〔(325 ±368)pmol/L和(745±767)pmol/L〕明显低于抗体阴性患者〔(701 ±434)pmol/L和(1 614 ±967)pmol/L,P<0 .001〕。结论 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胰岛功能明显低于阴性患者,提示自身抗体阳性患者胰岛功能有明显损伤。在成年糖尿病患者中GADA检测较ICA 更为重要,而在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中则ICA阳性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分泌的第二细胞调控点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胰岛素分泌时β细胞内第二调控位点的作用机制,以小鼠胰岛细胞为材料,用二氮嗪(diazoxide)阻断β细胞膜上K+-ATP通道作用后,研究胰岛素分泌时的ATP、二磷酸腺苷(ADP)、三磷酸鸟苷(GTP)和三磷酸尿苷(UTP)代谢变化。在此条件下,胰岛素分泌量依然随葡萄糖浓度增加而增加;与此同时,ATP随之增高,ADP随之减少,而ATP+ADP值则持续上升,ATP/ADP值与胰岛素分泌量呈高度的线性正相关;此外,GTP和UTP水平亦随葡萄糖浓度升高而升高。提示β细胞分泌胰岛素时存在着第二细胞调控点,ATP/ADP值在其作用机制中起重要作用,GTP和UTP也参与了胰岛素分泌的调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同种LAK细胞联合IL-2腹腔注入(IP),5-FU联合MMC、CBDCA腹腔注入,同种LAK细胞联合IL-2静脉输入以及放腹水、利尿、补充白蛋白等方法,分别治疗晚期PHC腹水患者共40例,结果表明,同种LAK细胞联合IL-2经IP(10例),5-FU联合MMC、CBDCA经IP(10例),均使4例(40%)腹水减少或消失、症状明显改善;同种LAK细胞联合IL-2全身治疗(10例),以及放腹水、利尿、补充白蛋白等一般治疗(10例),均仅使1例(10%)腹水减少,疗效欠佳;结果提示,腹腔内LAK联合IL-2治疗及腹腔内5-FU联合MMC、CBDCA化疗,是值得推荐的治疗晚期肝癌腹水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儿童的脑梗塞[RoeTF.JournalofDiabetesandItsComplications,1996,2:100.]在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中,急性持续神经病变是一个高致残和致死的并发症,多发生在治疗开始的24小时内。...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酮症时测定血pH和阴离子间隙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收集5年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住院患者41例,对其发病诱因,血糖、pH值、阴离子间隙(AG)等多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KA发病的诱因以感染及治疗中断最多见,酒精对DKA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血糖水平的高低与预后关系不大,但pH值与预后有一定的关系,AG及△gap的计算对估计病情,识别混合性酸碱失衡的存在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