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手术方法造成周围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术后分成电针、推拿和红外线理疗3种方法对损伤动物进行治疗。分别于术后1、3、5月对各组动物进行肌肉静息电位、肌肉收缩的神经干刺激阈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测试。结果显示电针和推拿治疗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失神经电位、肌肉收缩的神经干刺激阈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恢复有良好的影响,其中电针治疗恢复得更快。红外线理疗对神经损伤恢复的肌电图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2.
臂丛神经损伤后不同部位肌肉萎缩的检测和机制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臂丛神经损伤后不同部位的失神经骨骼肌的萎缩规律,并探讨细胞凋亡和肌卫星细胞的变化在失神经萎缩骨骼肌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臂丛神经损伤后手术治疗患者50例,术中切取不同部位的失神经骨骼肌80块,按肌肉部位分为A、B两组,A组为小指展肌34块,B组为肱二头肌46块,每块分别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失神经萎缩肌肉中凋亡细胞核的免疫组化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1)随时间的延长,肌细胞萎缩愈加明显,A、B组在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2)失神经后骨骼肌中染成牟胶原纤维增多,早期增生并不明显,失神经支配1年以上的肌肉中胶原增生更为显著。不同时间组胶原纤维与骨骼肌细胞面积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一时间段内A、B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3)正常的骨骼肌细胞鲜见凋亡细胞核,失神经后骨骼肌随时间延长,其凋亡细胞核的数量增加,而小指展肌中上升速度较肱二头肌快。(4)随着失神经时间的延长,肌卫星细胞含量迅速下降,小指展肌中肌卫星细胞下降速度较肱二头肌快。结论 不同部位的肌肉失神经支配后,萎缩的肌纤维截面积及胶原纤维的增生情况相似,胶原纤维的增生只在晚期才成为影响神经修复手术疗效的原因之一。细胞凋亡与失神经肌萎缩相关,小指展肌中凋亡细胞核数上升较肱二头肌快,提示细胞凋亡导致的肌细胞核数量减少可能是影响神经修复手术疗效的主要原因之一;肌卫得细胞含量的迅速下降可能也是造成其疗效欠佳的另一原因。  相似文献   

3.
喉返神经损伤早中期神经减压和神经吻合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单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时喉返神经探查减压术和喉返神经端端吻合术的疗效及适应证。方法病程半年以内外伤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患者42例,分为神经减压组15例、喉返神经端端吻合组6例、保守治疗组21例。神经减压组为神经探查术中发现喉返神经缝线结扎、瘢痕压迫,予以松解。治疗前后以喉镜、嗓音声学参数、肌电图检查等评价手术效果。结果神经减压组,病程4个月内神经减压13例中11例不同程度恢复声带内收及外展功能;另2例及病程4个月以上减压的2例,声带虽未恢复运动功能,但恢复了正常的肌张力、肌体积,声带振动及黏膜波对称,嗓音亦恢复正常。喉返神经端端吻合组喉内收肌也获得了神经再支配,声音基本恢复正常,但声带均未恢复运动功能。保守治疗组声嘶有改善,但声带运动功能未恢复。肌电图检查进一步证实神经减压组喉功能恢复最佳。结论早中期喉返神经探查减压能恢复麻痹声带正常的运动功能,喉返神经端端吻合术使喉内收肌获得了神经再支配,声音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接枝水凝胶硅胶膜桥接修复周围神经,电镜下观察实验动物神经修复的形态,评价其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临床采用接枝水凝胶硅胶膜桥接修复神经损伤患者共48例,其中锐器伤20例,闭合性骨折合并神经损伤12例,开放性骨折合并神经损伤16例。动物实验将家兔坐骨神经切断,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予直接缝合、接枝水凝胶粘合、缝合处理,饲养3个月后处死,镜下观察神经纤维再生情况。结果48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5年,均恢复了痛觉。22例桡神经、7例正中神经损伤患者予接枝水凝胶硅胶膜桥接修复后畸形消失,功能基本正常。15例尺神经损伤患者中4例手内在肌萎缩,功能恢复不佳。动物实验大体观察及镜下观察所见,修复神经断端均与正常神经基本相同。结论接枝水凝胶硅胶膜桥接吻合处神经形态、色泽与正常神经无差异,无吻合口痕迹,术后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5.
肌肉失神经支配可导致形态学、电生理学及组织代谢等多方面的改变。MRI不仅能有效评价失神经支配肌肉的形态学及病生理学改变,也可以利用扩散加权成像(DWI)及扩散张量成像(DTI)等技术探测肌细胞内外水分子运动状况。受损的神经在一定时间内再生可以恢复对靶肌的支配,近年来部分研究者提出可通过观察不同程度神经损伤后靶肌肉信号的演变从而预测神经损伤的类型及预后。就肌肉失神经改变的MRI表现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臂丛及腰骶丛神经损伤的MRI表现及失神经支配骨骼肌形态及信号改变。资料与方法对21例经肌电图和临床证实的臂丛及腰骶丛神经损伤患者行常规MR序列扫描、三维短恢复时间反转恢复(3D-STIR)序列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神经损伤及失神经支配肌肉组织改变的MRI表现。结果 3D-STIR序列能清晰显示臂丛及腰骶丛神经损伤的各种征象,包括创伤性脊膜囊肿、神经根撕脱、神经水肿、增粗神经迂曲、扭曲、神经干断裂等。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的MRI表现为不同序列上肌肉组织信号增高、肌肉萎缩和脂肪浸润,增强扫描罹患肌肉强化明显。失神经支配肌组织S患/S健与创伤时间呈负相关。结论 MRI上可以清晰显示臂丛及腰骶丛神经损伤情况和失神经支配肌肉形态和信号改变,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分析用比目鱼肌肌瓣加皮片移植修复治疗胫骨骨外露疗效。方法:用比目鱼肌肌瓣加皮片移植修复胫骨骨外露。结果:用比目鱼肌肌瓣移植修复胫骨外露获得成功,术后外观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本方法有可行性,并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去负荷后间歇活动对比目鱼肌(SOL)纤维肌力和最大收缩速度的影响航天员经中长期空间飞行返回地面后,会出现肌肉萎缩、肌无力及疲劳性增加等征状,所以飞行期间的防护措施是必要的。人和动物实验都证实,失重期间给予间歇性负荷对防止肌肉萎缩是非常有效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成某、女、48岁。患者自1987年起出现左眼下方肌肉阵发性抽搐,经针灸,理疗及中西药物治疗均不见好转。从1990年开始病情逐渐加重,面肌抽搐延及左口角及全部左侧面肌。在大连403海军医院采用茎乳突孔处面神经干封闭术治疗,造成面肌瘫痪,抽搐得到控制。但数月后随面神经功能恢复,面肌抽搐再次出现,症状无减轻。查体为左侧全部面肌阵发性快速抽搐,以眼角四角为重,各顿神经正常,各深浅及复合感觉正常,于1993年2月入院治疗。口服苯妥英钠及鲁米那一个月后面肌痉挛仍无改善,因此决定行左侧面神经做血管减压术,术中显微镜下见左面神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鼠神经离断后,高压氧(HBO)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和腓肠肌萎缩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坐骨神经横断伤模型。在动物模型分别接受不同疗程的常压空气(NA)、常氧高压(N2-O2)和HBO治疗后,进行脊髓切片尼氏体染色,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变性存活状况;测量腓肠肌湿重,观察神经损伤后肌肉萎缩的情况。结果:治疗15d,HBO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变性坏死程度比NA组和N2-O2组轻(P<0.05)。治疗8d,HBO组的腓肠肌湿重比NA组和N2-O2组大(P<0.01)。结论:HBO能够减轻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坏死程度和延缓失神经肌肉的萎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臂丛及腰骶丛神经损伤的MRI表现及失神经支配骨骼肌形态及信号改变.资料与方法 对21例经肌电图和临床证实的臂丛及腰骶丛神经损伤患者行常规MR序列扫描、三维短恢复时间反转恢复(3D-STIR)序列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神经损伤及失神经支配肌肉组织改变的MRI表现.结果 3D-STIR序列能清晰显示臂丛及腰骶丛神经损伤的各种征象,包括创伤性脊膜囊肿、神经根撕脱、神经水肿、增粗神经迂曲、扭曲、神经干断裂等.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的MRI表现为不同序列上肌肉组织信号增高、肌肉萎缩和脂肪浸润,增强扫描罹患肌肉强化明显.失神经支配肌组织S患/S健与创伤时间呈负相关.结论 MRI上可以清晰显示臂丛及腰骶丛神经损伤情况和失神经支配肌肉形态和信号改变,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 以Wistar大鼠坐骨神经挤挫伤为动物模型,神经损伤局部肌肉注射腺病毒介导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Ad-HGF),与无注射HGF组对照,通过步态分析、肌肉湿重测定、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指标评价神经损伤后再生效果.结果 术后4周,在坐骨神经指数、肌肉湿重恢复、计算机图像分析等再生指标的比较中,注射HGF组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 HGF能促进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有髓纤维再生和功能恢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神经营养因子.  相似文献   

13.
60只家兔分成中药熏洗、推拿和对照组,分别在连续4天或7天离心疲劳训练后进行肌肉硬度、踝关节松弛角度、胫前肌半定量常规组织学、定量酶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连续离心训练未加重组织结构损害;熏洗和/或推拿对踝关节松弛角度的恢复、减轻组织改变程度、促进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恢复有明显作用。另外,熏洗还对肌肉硬度的减轻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鼠臂丛神经损伤后萎缩骨骼肌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大鼠臂丛神经损伤后骨骼肌萎缩肌肉中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探寻与去神经肌萎缩有密切关系的基因。方法:应用臂丛神经损伤后骨骼肌萎缩的大鼠模型(鼠数=6),右侧上肢萎缩肌肉为实验组,左侧正常肌肉为对照组。荧光逆转录标记mRNA,采用鼠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正常肌肉与萎缩肌肉基因表达谱,并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臂丛神经损伤后萎缩骨骼肌基因表达有差异的共148组,其中17组上调,131组下调。结论:在臂丛神经损伤的萎缩的骨骼肌中,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生改变,促使细胞凋亡。一些与线粒体相关的基因表达的改变提示萎缩肌肉中线粒体的功能发生异常,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的下调导致肌细胞内能量代谢严重障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部分尺神经转位肌皮神经二头肌支重建臂丛神经损伤屈肘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例臂丛神经上中干损伤的患者(早期2例,晚期3例)采用部分尺神经转位肌皮神经二头肌支手术,随访6~18月(分别于伤后6、8、12、13、18个月实施手术)。术后持续性进行肱二头肌肌动、肘关节屈曲肌力、手内肌握力、尺神经支配区感觉测试。结果所有病例都恢复了肘关节的屈曲功能(肱二头肌肌力均恢复到3级以上)。2例早期病例术后1周内出现肱二头肌主动收缩,肘关节主动屈曲功能正常恢复时间平均6月,平均肌力恢复4+级。3例晚期病例术后平均3个月出现肱二头肌收缩,肘关节主动屈曲功能正常恢复时间平均10个月,平均肌力恢复3+级。3例术后出现尺神经支配区感觉减退,1月后自动恢复。结论部分尺神经转位肌皮神经二头肌支手术是治疗臂丛神经上中干损伤,快速有效恢复肘关节主动屈曲功能的优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复合全氟三丁胺(perfluorotributylamine,PFTBA)的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移植能否更进一步促进外周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以及功能恢复。方法从大鼠嗅球分离并纯化OECs并鉴定。制作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将60只坐骨神经缺损大鼠随机分为3组:自体神经移植组,OECs神经导管组,PFTBA-OECs神经导管组。在体内环境下分别测试术后3、7、14、28 d PFTBA对OECs存活率的影响。术后4周,对再生神经进行免疫荧光染色以及超薄切片,确定PFTBA-OECs对再生神经的作用。并在术后2、4、8周分别对各实验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值进行测量,以确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分离纯化的原代OECs纯度为(95.8±2.1)%;体内条件下,PFTBA能够大幅提高OECs的存活率(P<0.05);与OECs神经导管组比较,PFTBA-OECs神经导管组极大地促进了神经轴突的再生(P<0.05);再生神经透射电镜显示,PFTBA-OECs神经导管组再生神经轴突数量明显多于OECs神经导管组,髓鞘厚度明显优于OECs神经导管组(P<0.05);术后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值显示,PFTBA-OECs神经导管组大鼠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OECs神经导管组(P<0.05)。结论PFTBA能够明显提升OECs的促神经修复能力,明显提升神经损伤后的轴突再生能力以及髓鞘化程度,为解决细胞移植后面临的缺氧微环境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和前列腺素E1(prostaglandinE1)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清洁级SD大鼠,制备坐骨神经夹毁模型,术后每日分别局部给予一定剂量的NGF、PGE1和等渗盐水共14天。术后20天制备再生坐骨神经-胫前肌在体标本,用三导记录仪记录肌肉收缩张力曲线(CTCM),术后每日或隔日测夹毁侧和正常侧后足足印长度(PL)和足趾伸张距离(TSD),以夹毁侧的PL值和TSD值接近正常侧PL值和TSD值作为该项运动功能恢复正常的标志。结果NGF和PGE1均有效地增进肌肉收缩张力,加快肌肉收缩峰值速度和减轻肌肉萎缩率,明显缩短PL和TSD恢复正常的时间。结论外源性NGF能明显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PGE1能部分模拟NGF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严重肱骨髁上骨折合并神经损伤早期积极切开复位、神经探查整复的必要性及术后肘关节功能、神经功能康复。方法:本组48例均早期切开复位,同时行神经探查整复术,术后施行早期功能锻炼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一系列非手术治疗。结果:随访36例,其肘关节功能及神经功能术后恢复:优29例,良5例,差2例。结论:对小儿严重肱骨髁上骨折合并神经损伤宜早期切开复位并行神经探查整复,术后早期积极地功能康复训练对骨折愈合肘关节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采用预构神经的趾短伸肌皮瓣移植重建第一背侧骨间肌功能的效果。方法 本组5例病人,男2例,女3例;年龄17-24岁,平均21岁。将正中神经的旋前方肌肌支用腓肠神经延长预构,待神经轴突长过预构神经后,再用带神经血管的趾短伸肌皮瓣移植,治疗尺神经损伤后第一背侧骨间肌纤维化。结果 移植后4-6周,所有病例临床显示其肌力均恢复到2级以上,肌电图均出现移植肌肉动作电位。7-9周后,所有病例第一背侧骨间肌功能均恢复到4-5级。结论 预构神经的趾短伸肌皮瓣移植是重建第一背侧骨间肌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电生理检查,了解C7前、后股移位至上、下干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的效果.临床探索健侧C7前、后股移位修复上、下干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手术方法. 方法 SD大鼠12只,将C7神经根游离至中干,分出前、后股处切断;将上、下干在锁骨上缘水平切断,建立全臂丛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将C7前、后股近端分别与上、下干远端吻合.临床上对8例合并有膈神经、副神经损伤的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年轻患者,采用健侧C7神经根前、后股移位,取双侧腓肠神经桥接,修复上、下干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 结果大鼠神经修复术后6周电生理检查显示,腋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及正中神经均有不同程度的再生电位.临床8例患者均Ⅰ期顺利完成手术,其中4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呼吸困难,3例患者在探查损伤的下干时需要牵开锁骨断端显露下干;6例患者出现健手桡侧皮肤一过性感觉过敏.患肢功能最终的恢复结果仍在随访当中. 结论大鼠C7前、后股移位至上、下干治疗全臂丛神经损伤,腋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及正中神经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临床上,健侧C7神经根前、后股移位修复上、下干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手术Ⅰ期完成并且保留了上肢所有神经功能恢复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