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选取80例呼吸窘迫征晚期早产儿,需机械通气31例(观察组),不需机械通气49例(对照组),观察并记录出生至辅助通气期间动脉血气情况,同时分别计算PaO2/FiO2(氧合指数)、a/A比值(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D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通过AUC成对比较及ROC曲线分析法评价呼吸衰竭指数的临床预测效果。结果观察组31例需机械通气患儿平均插管时间为出生后14.2h,两组患儿最低a/A比值、最大A-aDO2、最低PaO2/FiO2的AUC成对比较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A-aDO2〉200mmHg是呼衰预测的有效指标。观察组31例进展为呼衰的患儿均达到A-aDO2〉200mmHg的标准。a/A比值、A-aDO2、PaO2/FiO2复合指数对晚期早产儿呼衰预测效果显著,其中A-aDO2〉200mmHg对机械通气及呼衰早期预测价值高于另两项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早期的急性肺损伤.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3月对30例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21例患者行全弓置换+象鼻支架置入手术治疗,9例患者行三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记录手术前、手术结束时、入ICU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吸入氧浓度(FiO2),计算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氧合指数(OI),分析术后早期肺通气及氧合功能的变化.结果 A-aDO2、OI两指标手术前、手术结束、入ICU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12.47 ±41.06)、(136.13 ±29.51)、(141.37±25.94)mmHg,(535.23±70.15)、(491.50±73.12)、(387.33 ±91.32) mmHg;F值分别为35.926、323.742;P值均为0.000];A-aDO2、OI两指标入ICU时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手术结束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早期肺氧合及交换功能均受到一定损害,A-aDO2、OI可作为敏感指标为该类患者术后早期的急性肺损伤提供诊治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衰竭时氧合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应用呼吸机治疗的34例呼吸衰竭患儿及30例正常新生儿,行血气分析、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等氧合功能指标监测,并根据病情分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新生儿呼吸衰竭与正常新生儿比较A-aDO2、OI、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轻度呼吸衰竭组与重度呼吸衰竭组两组PaO2、A-aDO2、OI、R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时间48 h内撤机组与48 h后撤机组在A-aDO2、OI、RI、PC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氧合功能指标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早期诊断、判断病情程度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朱春香  殷传慧 《护理研究》2014,(15):1861-1862
[目的]研究不同范围的氧合指数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撤机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5例经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的COPD病人在相同的撤机前提下测定氧合指数(PaO2/FiO2),按其不同的范围分为4组:第1组PaO2/FiO2150mmHg、第2组PaO2/FiO2150mmHg~200mmHg、第3组PaO2/FiO2201mmHg~250mmHg、第4组PaO2/FiO2251mmHg~300mmHg,分别撤机,观察各组的撤机成功率。[结果]第1组和第3组、第4组撤机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组和第4组撤机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病人撤机前氧合指数250mmHg,可以明显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危重病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73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提高对危重病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认识.方法分析了137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人至少符合PaO2<8.0kPa(60mmHg)或氧合指数PaO2/FiO2<40kPa(300mmHg).结果173例危重病患者中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126例(72.8%),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79例(45.7%),全组中死亡94例(54.3%).以呼吸衰竭作为第一位死因者30例(31.9%),以MODS作为第一位死因者52例(55.3%),其它原因死亡者12例(12.8%).结论在治疗中应积极救治原发疾病,动态监测动脉血气,计算PaO2/FiO2,同时注意保护和监测其它重要脏器的功能,以免发生MODS,提高ARDS的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与氧合指数(PaO2/FiO2)和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 index,ITBVI)的相关性,探讨血管外肺水在脓毒症相关性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指导意义,为脓毒症相关性ALI/ARDS患者的液体管理提供新的临床策略.方法 选择2006年4月至2008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符合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伴ALI/ARDS患者24例,应用PiCCO技术监测患者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和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用血气分析同时监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以PaO2/吸入氧浓度(FiO2)计算氧合指数.比较EVLWI与PaO2/FiO2和ITBVI与EVLWI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简单相关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VLWI与PaO2/FiO2呈明显负相关(r=-0.45,P<0.01).进一步以EVLWI=14 mL/kg进行分层分析,当EVLWI≤14 mL/kg时,两者无明显相关性(r=0.12,P=0.243);当EVLWI>14 mL/kg时,两者呈明显负相关(r=-0.47,P<0.01).这可以提示对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伴ALI/ARDS患者,EVLW不是影响氧合的唯一因素,当EVLWI>14 mL/kg时,可以通过降低EVLW来改善氧合,但更应综合考虑影响氧合指数的各种因素.ITBVI与EVLWI无明显相关性(r=0.02,P=0.84).进一步以ITBVI=1000 mL/m2进行分层分析,当ITBVI≤1000 mL/m2时,两者无明显相关性(r=0.13,P=0.17);当ITBVI>1000 mL/m2时,两者呈明显正相关(r=0.40,P<0.01).这提示我们对于脓毒症相关性ALI/ARDS,当ITBVI>1000mL/m2时,可以通过降低ITBV来降低EVLW,但对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症引起的EVLW,不能通过降低ITBV来降低.结论 EVLW在脓毒症相关性ALI/ARDS的液体管理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氧合指数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氧合指数在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并比较氧合指数与 Pa O2 对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的敏感性。方法 2 9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 ,入院时在吸氧情况下行血气检查 ,记录 Pa O2 并计算氧合指数。结果其中 76%患者 Pa O2 <90 mm Hg(81± 8mmHg) ,90 %患者 Pa CO2 <40 mm Hg(3 3± 6mm Hg) ,97%患者氧合指数 <3 0 0。结果表明氧合指数比 Pa O2 有更高的敏感性 (P<0 .0 5 )。结论对于可疑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进行血气检查 ,为一项简单易行的辅助诊断手段。其中氧合指数比 Pa O2 有更高的敏感性 (P<0 .0 5 )。  相似文献   

8.
控制通气氧浓度对体外循环后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体外循环(CPB)前后予以不同浓度氧通气对肺损伤的影响.[方法]18例择期行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组:100%FiO2组(n=9);L组:50%FiO2组(n=9).H组CPB前和CPB再灌注期开始后应用100%氧气机械通气,L组相应时间应用50%氧气机械通气.于CPB前、CPB后1 h、CPB后6 h同步抽取桡动脉血、肺动脉混合静脉血作血气分析并根据公式计算出氧分指数(PaO2/FiO2)、呼吸指数(RI)、肺内分流率(Qs/Qt),同时抽取静脉血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结果] 两组患者PaO2/FiO2在CPB后1 h均较CPB前明显降低(P<0.05),CPB后6 h时,L组的氧合指数恢复至CPB前水平,但H组仍明显低于CPB前(P<0.05),且低于同时点的L组(P<0.05).在CPB后1 h,H组患者的RI、Qs/Qt明显高于CPB前(P<0.05),且高于同时间点的L组患者(RI:P<0.05,Qs/Qt:P<0.01).CPB后1h两组患者血浆SOD活性均下降,MDA产生增加, H组SOD 消耗较多(P<0.05),MDA 含量高于L组(P<0.05).[结论] 在瓣膜置换术患者术中予以50%氧气通气,能够减轻缺血再灌注氧自由基损伤,有利于改善肺的氧合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复制盐酸所致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探讨改良肺部超声评分法(MLUS)与氧合指数PaO2/FiO2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呼衰)患者监测指标的分析,探讨氧合指数(PaO2/FiO2)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11年8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91例急性呼衰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55例)和死亡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通气前病情严重程度评分以及通气过程中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在通气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Ⅲ(APACHEⅢ)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急性肺损伤(AL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62.77±22.92比74.62±25.77,6.46±2.45比6.62±3.03,1.90±0.57比2.10±0.73,均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机械通气ld时PaO2/FiO2(mm Hg,1 mm Hg=0.133 k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2.18±67.29比139.24±78.36,P>0.05);存活组机械通气3d和7d时PaO2/FiO2均较死亡组显著升高(3 d:205.47±74.71比149.76±70.38,7d:225.37±67.20比120.94±85.58,P<0.05和P<0.01).结论 PaO2/FiO2与急性呼衰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相关,连续监测其变化可能作为判断危重病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目的:以硝苯地平及1{β[3-4-甲基苯丙氧基-甲氧苯]-1-H-盐酸咪唑}(SK&F96365)为对照,探讨三七皂苷单体人参皂苷-2A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作用。方法:肘静脉采高血压病人血标本30份,正常人血标本30份,常规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分别用不同浓度的硝苯地平、SK&F96365、人参皂苷-2A孵育,以2μmol/L二磷腺苷为诱聚药,连续5次测定5分钟血小板的聚集率,以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ximal platelet aggregation,PAGmax)为观察指标。结果:①高血压病人PAGmax为0.89±0.06,与正常人PAGmax0.68±0.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两种浓度(10 μmol/L、20 μmol/L)的硝笨地平时正常人和高血压病人PAGmax均无影响;③4种浓度(2.5 μmol/L、5μmol/L、10μmol/L、20μmol/L)的SK&F96365对高血压病组的PAGmax均有抑制作用(均为P<0.05);④4种浓度(2.5μmol/L、5μmol/L、10μ,mol/L、20 μmol/L)的人参皂苷-2A对高血压病组的PAGmax均有抑制作用(均为P<0.05);3种浓度(5 μmol/L、10 μmol/L、20 μmol/L)的人参皂苷-2A对正常组的PAGmax均有抑制作用(均为P<0.05)。结论:高血压病人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高于正常人,血小板呈高反应状态,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硝苯地平不能抑制血小板聚集;SK&F96365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人参皂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目的 初步探讨胸腔积液中细胞角蛋白新型片段CK19-2G2和CK18-3A9以及间皮素的测定对良、恶性胸腔积液临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34例恶性和46例良性胸腔积液,应用板式化学发光分别检测胸腔积液中CK19-2G2、CK18-3A9和间皮素的水平;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胸腔积液中这三种标志物单独或联合检测时对良、恶性胸腔积液临床鉴别诊断价值;同时评估肾功能状况对胸腔积液中CK19-2G2、CK18-3A9和间皮素水平的影响.结果 恶性组患者胸腔积液CK19-2G2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患者胸腔积液CK18-3A9和间皮素水平与良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19-2G2、CK18-3A9和间皮素单独测定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0.60、0.49,细胞角蛋白新型片段CK19-2G2和CK18-3A9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62,三个标志物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63;患者肾功能状况对胸腔积液中CK19-2G2、CK18-3A9和间皮素水平无显著影响.结论 胸腔积液中细胞角蛋白新型片段CK19-2G2测定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C-erbB-2、Bcl-2和nm2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方法)检测Bcl-2、CerbB-2和nm23在86例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 癌组织中Bcl-2、C-erbB-2及nm23的阳性率分别为54.7%、47.7%,44.2%。Bcl-2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瘤块大小呈负相关,与腋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无关:C-erbB-2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及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而与病人术后生存年限负相关;nm23的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在淋巴结无转移组明显高于有转移组,并与患者的术后生存年限正相关,与C-erbB-2的表达负相关,但与肿瘤大小无关。结论bcl-2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其阳性表达可反映肿瘤属分化较好或属早期阶段,但其与腋淋巴结转移和预后无关。C-erhB-2、nm23的表达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有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良好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