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因某种原因,脑血流量减少,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在临床上可分为如下四种类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可逆性脑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进行性脑卒中(PS),完全性脑卒中(CS)。在美国每年死于脑血管病变的20万人中,90%是由缺血性脑血管病引起,10%是出血性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约有2/3是颅外血管病变、颈内动脉血栓性闭塞;颅内血管病变中约有1/4是大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血管病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其中包括脑实质出血、脑室出血、脑干出血、小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是指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多发性脑梗塞等,尤其是大面积脑梗死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脑血管病是指因脑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脑功能障碍.按脑的病理改变可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前者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后者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对其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RI检测结果将其分为脑微出血组(31例)和无脑微出血组(39例),分析脑微出血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脑白质疏松程度、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数目等均与脑微出血发生有关联(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腔隙性脑梗死数目等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脑微出血组患者认知功能多项指标评分均低于无脑微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腔隙性脑梗死数目等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脑微出血发生易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微出血的相关因素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0例,根据是否合并脑微出血分为脑微出血组和非脑微出血组各50例,2组患者均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MMSE)、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进行认知功能评价,并探讨相关因素.结果 脑微出血组年龄、既往卒中史、脑白质疏松(LA)、腔隙性梗死(LI)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脑微出血组(P<0.05);脑微出血组各项MMSE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微出血相关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LA、LI等,且脑微出血会导致患者认知功能受到损害,临床实践中要采取措施合理进行高危因素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探讨西宁地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我科收治的21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磁敏感加权成像图像观察,将其中有微出血灶者60例作为CMBs组,154例未发现有微出血灶者作为无CMBs组,两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脑微出血与高龄、高血压、脑出血病史、腔隙性脑梗死数目有相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高血压、脑出血病史、腔隙性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据国内外调查,其死亡率仅次于恶性肿瘤和心脏病。此病的致残率也高,患病后虽经多方治疗,但常因瘫痪肢体不能引灰复及失语而成残废。急性脑血管病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组,出血组又分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组分为脑供血不全和脑梗塞(即脑血栓形成及脑栓塞)。在临床上通常把脑供血不全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延迟性可逆性神经系统障碍(RIND)。  相似文献   

8.
陈丽辉  靳颖 《吉林医学》2012,33(7):1426
<正>脑血管病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又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近1年我科采用尤瑞克林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共20例,较传统的溶栓治疗,出血的危险性小,安全可靠,并无并发症发生。总结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曹桂民  李华  周建军 《新疆医学》2007,37(4):170-172
脑卒中是脑血管病导致的突发性神经功能障碍,是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脑部血管性疾病的总称。临床上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影像学分为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CT为临床首选的检查方法。本文复习有关文献作一综述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急症又称脑血管意外 ,是一类起病急骤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疾病 ,进入昏迷状态者预后差 ,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严重地危害人类健康。此类疾病主要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和高血压脑病等。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脑动脉硬化症、颅内血管畸形、颅内动脉瘤、外伤、脑动脉炎等引起的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和硬膜外出血等 ;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由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所引起的脑梗塞以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本文仅讨论合并昏迷的脑血管急症。1 脑血管急症的诊断思维程序( 1)脑血管急症的诊断要点。对脑血管急症…  相似文献   

11.
耿霞 《吉林医学》2011,(33):7085-7086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检查的价值。方法:对100例反复发作的短暂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患者的脑血管造影检查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患者的DSA阳性检出率为75.5%,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阳性率最高为80.6%,其次原发性脑室出血的为81%,脑叶出血的为68.70%,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为62.5%。结论:全脑DSA检查是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金标准",与MRA相比更能明确病变部位、形态、性质及侧枝循环情况。  相似文献   

12.
<正> 脑血管病属于脑内血管性疾病的一类,大致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急性脑血管病分: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其相当于中医所讲的“中风”。 现就其相互关系,发病机理,治疗原则简述如下: 一、中风与脑血管病的关系:脑血管病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所引起的脑血管损害的一种常见疾病。多见突然意识障碍、瘫痪且以偏瘫为主、偏盲、言语不清等症状。  相似文献   

13.
脑血管病是由各种血管源性病因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该病是临床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疾病,其致死率、致残率极高,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脑血管病是一组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发意识障碍,称为脑血管意外或中风。主要病理过程为脑梗死、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单独或混合存在,亦可反复发作。慢性脑血管病是指脑部因慢性的血供不足,导致脑代谢障碍和功能衰退。其症状隐袭,进展缓慢,如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性痴呆等。现将我院2003年至2005年对56例急性脑血管病人按护理程序进行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急性脑血管病是神经科的常见疾病,死亡率高。后遗症重。多数和动脉硬化有关。脑血管病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本文主要阐述脑出血和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中风     
脑血管病俗称中风,主要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出血系指脑实质内出血而言。常见于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患者,还可由先天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出血性疾病、感染及外伤引起。脑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由脑底或脑浅表部位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而言。以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症、脑底异常血管网症和血液病等为常见原因。脑血栓形成是由于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血管病是危害人民健康的一种常见病。急性脑血管病一般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我院从一九七四年一月至一九七七年五月,共收治急性脑血管病152例。本组统计的急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对单纯暂时性脑缺血发作和高血压脑病等不列入统计。现将临床及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脑血管病是当前三大死亡原因之一,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又占全脑血管病的43%~65%或更高,有报告可高达80%。当今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普遍应用了新技术,如CT脑扫描、多普勒扫描、数字减影、局部脑血流量测定、r—照像、脑地形图、眼震电图、诱发电位以及脑动脉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CMBs(脑微出血)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20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采用磁共振T2加权梯度回波序列与磁敏感序列,检验患者是否合并脑微出血,并根据检验结果分为研究组(合并CMBs)69例和对照组(未合并CMBs)132例。分析其相关因素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性别、饮酒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既往脑卒中史、LA(脑白质疏松)、LI(脑腔隙梗死)比例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延迟回忆、注意、视空间/执行、蒙特利尔认知总分、精神状况总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并脑微出血可导致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且其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如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既往脑卒中史、LA、LI,临床治疗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早发型癫痫13例,占72.2%;晚发型癫痫5例,占27.7%.其中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8例(44.4%),单纯部分性发作6例33.3%),复杂部分性发作3例(16.6%),癫痫持续状态1例(5.56%).出血性疾病11例(61.1%),其中脑叶出血6例(54.5%);缺血性疾病7例(38.9%),其中脑叶梗死5例(71.4%).18例患者,治愈17例,占94.4%治愈,死亡1例,占,5.6%.结论癫痫是脑血管病的常见并发症,早期诊断、及时控制发作和综合治疗可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病例选择:2004年1月~2005年4月随机选择7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其中治疗组40例,对照组36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发病时间小于48小时,不用溶栓治疗者,排除TIA、RIND和脑栓,排除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全身出血性疾病、消化道溃疡、过敏体质以及1周内使用抗凝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