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开展院外急救知识、技能培训的内容与要求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安全意识的不断加强,对生命与健康更加关注。但突发事件和意外伤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类生命的主要杀手。最大限度降低意外伤残率,提高抢救成功率,不仅是急救医护人员的职责,更是现场“第一目击者”应当履行的社会义务。  相似文献   

3.
军校学员开设急救技能培训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伴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意外伤害也成了一个日趋加重的社会问题。在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及部队执勤、处突、作业中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和意外伤害,既要沉着勇敢,当机立断,又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安全应对防护措施和自救互救技能,从而争取时间寻求救援,脱离险境,减少伤亡,保存实力,确保执勤、  相似文献   

4.
模拟院外急救场景进行技能培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模拟教学最早被运用于军事、航天等高风险领域的技术培训中^[1,2],近年来,随着诊疗安全意识的空前强调^[3]以及医学伦理学的发展,模拟教学技术也开始应用于医学临床教学^[4]中。但模拟教学法在院外急救教学领域的应用才刚刚起步。由于急救医学具有社会性、时间性、复杂性、条件性等特点^[5],  相似文献   

5.
在临床工作中,新护士面对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会产生恐惧、紧张、甚至手足无措,这些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伤残。护士如何提高应变能力、急救技术水平,将患者伤害限制到最低水平,是急救应急预案应探讨的主要问题。随着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医学院附属医院规模的扩大,每年有大量新的合同护士来院。  相似文献   

6.
亚低温治疗是一种以物理方法将患者的体温降低到预期水平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低温治疗应用于临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1],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上将低温划分为轻度低温:33 ℃~35 ℃;中度低温:28~32 ℃;深度低温:17 ℃~27 ℃;超深低温:16 ℃以下,而将前二种温度28 ℃~35 ℃定义为亚低温(MHT)[2].亚低温治疗技术又可以根据其诱导与维持所采用的方法分为血管内亚低温与血管外亚低温两类;根据体温改变的范围将其分为全身亚低温与局部亚低温.  相似文献   

7.
开展全民急救知识普及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步显现,各种急症和意外事故的发生率明显提高.那种由家属陪送患者上医院就医的传统模式已明显不能满足急危重症患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9.
急救医学培训是一个涉及社会面很广的医学特殊领域.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而且社会化进程越高,各种灾害、意外事故的发生愈频繁,使得人们对急救医疗的需求日益增加,对急救医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急救医学体系能够提供的服务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社会的需要,急需扩充具备多学科知识、理论和高技术水平的急救专业医护队伍,建立我国现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1].  相似文献   

10.
从2004年开始江苏大学与镇江市急救医疗中心合作,在非医学生中举办讲授初级急救基础知识和基本急救技能的24学时的选修课。课程包括徒手心肺复苏(CPR),Heimlich氏手法,初级急救五项基本技术(通气、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急救技术),摔伤、交通事故伤、溺水、电击伤、自杀等常见意外伤害和常见急症的现场急救方法,以及火灾、有毒气体中毒、爆炸和常见传染病等突发事件的现场避险逃生技能和自救互救知识。教学形式多样,结合了现代化的声像技术,实际操作,学术论坛,理论和实践竞赛,野外演练等。7年后的调查表明,非医学生中急救知识合格率从8.29%升到100%,CPR合格率84.45%。实践证明急救教育非常必要,目前的教学形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在当前全球灾难性公众卫生突发事件频发的背景下,每一个公众都可能成为“第一目击者”,面对公众卫生突发事件,公众是受害者,也可以是施救者!然而,当前我国公众自救互救知识知晓率较低,应对突发公众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普遍不足,缺乏应对的措施和技能。近年来的培训发现,现场培训是有效提高公众自我救治能力的最有效方式!但国内相关培训机构短缺、培训人员水平高低不齐、教学方法老套,导致本就少有人报名的培训活动教学质量低下、培训效果差。方法 为提高公众急救培训的教学效果,笔者开展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急救课程设计并应用于急救技能培训,建议设置复训模式,以提高学员参与度,提升师生互动度。结果 学员有意愿主动学习急救知识,确保公众能正确、及时、有效地进行现场急救。结论 增强了公众对急救参与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保证院前急救质量,降低致死致残率。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危机管理培训覆盖面极为广泛,不仅专业救援体系内有成套培训人证和授权,民间也广泛存在各类自救培训体系和初级救援训练。这里面不乏可罔可点之处。笔者在美国应急救援队讲授IMS时经常引用一个真实案例,不妨借此再分享一下。那是一名企业内的应急救援队长,类似厂消防队里面的一名指挥官。他从事业余消防时间很长,与当地专业消防队也很熟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仿真模拟急救知识培训提升医务人员急救能力,以期进一步提高儿科急救技术能力。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湖南省儿童医院1456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实施仿真情景模拟教学法开展急救知识教学,培训前后采用自制《应急技能相关知识问卷》对培训对象儿科急救知识进行测评,利用问卷星平台设置考卷,比较培训效果,通过统计答题用时判断其培训前后急救反应能力。结果培训后不同职称、年龄、职业等特征医务人员急救知识知晓水平、答题用时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救系统医务人员与其他系统比较优势明显,培训后知识得分达(98.36±15.04)分。结论仿真情景模拟教学对于儿科医务人员急救知识水平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能有效提升其急救反应能力,可进一步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4.
急诊医学的迅速发展对急诊专科医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临床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急诊发展的需要,亟需探索新的适合急诊医学发展的临床教学模式和管理方法.我院急诊科近3年来对临床教学工作进行了尝试性探索,取得了一定效果,主要内容包括:制定个体化教学方案,灵活管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强化风险意识,重点培养以急症鉴别为主线的横向思维和先重后轻的降阶梯思维.  相似文献   

15.
急救医疗服务是指对急、危、重伤病员在事发现场、转送途中以及入院后得到有效救治的所有医疗救护,包括院外和院内急救医疗服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对急救医疗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与之相关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影响首都市民的生命安全和急救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有必要通过立法的方式,以规范本市急救医疗服务行为,及时、有效地抢救急、危、重伤病员,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将有关急救医疗服务立法的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急救模拟培训前、后急诊科护士急救技能水平的比较,探讨急诊科急救技能教学方法的改进。方法由护士长带领选拔2名操作技能优秀的急诊科护士担当小教员,对在急诊科护士进行急救模拟培训,1次/年,3年共计34名护士进行培训。在示教室设置场景,规范操作,实战练习,边叙述边操作,培训1次/周,时间1~2h,共培训7周。由过去的单纯讲课提问改为集体授课,分组模拟培训,并对培训前、后急诊科护士急救技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模拟培训后急诊科护士掌握急救知识和急救操作技能均较培训前水平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模拟培训可以进一步增强急诊科护士急救意识,进一步规范急诊科护士抢救程序。  相似文献   

17.
第一目击者院外急救培训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2010年8月7日的舟曲泥石流等等意外灾害发生时,在医务人员未到达现场之前,第一目击者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因此,培养更多的第一目击者(即出现在事故现场、经过培训、能够给患者提供帮助的人),增加其自救互救本领显得尤为重要。连云港市急救中心2008年开始接受市红十字会的委托,首先在驾驶员中培训救护员(即第一日击者),近3年已培训出合格救护员近10万人,笔者有幸成为教员之一,现对培训工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校院外急救培训的实践及应用价值。方法对高校院外急救培训的3种模式进行了实践与分析。结果军训拓展模式最具普及价值,周期短、集中、量大、首次通过率高(97.1%),遗忘率也高(65.5%),但可用复训或复核机制弥补;志愿者模式心态积极、热情高、培训灵活,遗忘率最低(48.3%),优秀率达16.5%,但其规模较小,约束性相对较弱(补测率4.6%);课目协会模式则较为正规化,急救理论知识掌握详尽,操作训练充分,有利于技能的实际运用与拓展。结论3种模式各有优缺点,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在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培训师资的选择应注重能力的全面性,理论讲授要简明防累赘,救护技能的实际操作练习应力求常态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模式在山区县级基层医院对急诊重症创伤患者急救时效性中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8月—2021年8月于丰都县级基层医院急诊科收治的重症创伤患者120例,其中2020年8月—2020年12月收治的重症创伤患者为常规组(常规急救模式,n=60),2021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重症创伤患者为一体化组(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模式,n=60),比较两种急救模式院内评估至确诊时间、急诊抢救时间、专业会诊时间、有效治疗时间、抢救成功率及治愈率,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比较两种急救模式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两种急救模式患者远期预后及总满意度。结果 一体化组患者院内评估至确诊时间、急诊抢救时间、专业会诊时间、有效治疗时间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一体化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分别为86.67%、96.67%,治愈率分别为43.33%、63.33%,一体化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治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一体化组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6.67%、5.00%,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41.67%、18.33%,一体化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世界各地灾难频发,在过去25年里就有约340万人因此而丧生,最近日本发生的地震、海啸及核泄漏事件更是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创伤和心灵的震撼.我国是世界上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这些灾害救援过程中更是暴露出我国救援医学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