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卒中后抑郁与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其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还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生活满意度、职业功能等,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卒中后抑郁与认知功能损害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作一综述,以期临床医生能够重视卒中后抑郁与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卒中后抑郁(PSD)是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60%以上的PSD患者对抗抑郁药物有治疗反应,但如只重视药物治疗而忽视心理治疗及心理护理,将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预后,增加卒中患者的病死率和自杀率。患者卒中后可出现各种情感障碍,包括抑郁、焦虑、淡漠和易怒等,其中以抑郁最为多见。本组收集患者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45~78岁,平均63.8岁。抑郁是以情绪低落、哭泣、悲伤、失望、活动能力减退及思维和认知功能迟缓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情感障碍。[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通过阐述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情况的现状,归纳了卒中后抑郁康复时间、措施及模式,并指出卒中后抑郁康复研究的主要进展,以期为临床护理实践和护理科研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4.
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ISS)对2011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21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分,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不同亚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50岁年龄组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其它年龄组高,女性患者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高于男性,P0.05,有显著性差异。脑卒中后抑郁组与非抑郁组NIHSS评分相比,有统计学意义。对于40~50岁年龄组的卒中患者、女性卒中患者及NIHSS评分较高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卒中后抑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上肢力量训练对上肢及手指功能恢复的影响,并评价其对脑卒中后抑郁缓解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5月于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首次发病脑卒中合并偏瘫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2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加用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训练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力量训练,卒中后抑郁患者加用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均采用Fugl-Meyer量表(FMA)、Barthel指数(BI)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定;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程度评价。结果:治疗6个月后,训练组患者FMA、FMA(上肢)、FMA(手指)和NI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卒中后抑郁患者治疗6个月后,训练组患者HAMD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上肢力量训练能改善上肢及手指功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有助于缓解卒中后抑郁。  相似文献   

6.
李晶雪  王天俊 《临床荟萃》2019,34(6):572-576
我国目前脑血管病发病率高,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等,其发病机制仍未明确。卒中后抑郁患者严重时可有自杀等行为,因此早期诊断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主要采取药物对症治疗,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物理治疗及心理治疗等逐渐被研究者重视。本文总结分析了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翻译卒中后抑郁预测量表(post-stroke depression prediction scale, DePreS),并探讨其对卒中后抑郁的早期预测效果。方法 采用翻译、回译和文化调适,确定中文版卒中后抑郁预测量表的条目,检验量表的效度。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23例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卒中后第1周对其使用中文版卒中后抑郁预测量表进行评分,在卒中后第7~9周以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为金标准,获取中文版卒中后抑郁预测量表的临界值,并判断其对卒中后抑郁的早期筛查价值。结果 中文版卒中后抑郁预测量表内容效度指数为0.958,各条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423~0.526(均P<0.001),临界比值为4.870~7.732(均P<0.001),鉴别效度较高(Z=37.497,P<0.001)。该量表预测卒中后抑郁的临界值为2分,其灵敏度为71.74%,特异度为80.5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31(95%CI:0.753~0.892)。结论 中文版卒中后抑郁预测量表对卒中后抑郁的预测准确性较高,可用于卒中患者抑郁的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磁共振灌注成像,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症合并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根据疾病类型不同将患者分为卒中组和合并组各45例.卒中组为单纯卒中患者,合并组为脑卒中后抑郁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两组均进行磁共振灌注(PWI...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亚急性期缺血性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默认网络功能连接的变化与卒中后抑郁发生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对26例卒中后抑郁患者、24例卒中后无抑郁患者及24名正常被试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计算并比较其默认网络功能连接的变化,之后计算功能连接的变化与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ilton DepressionRateScale,HDRS)的相关性。结果卒中后抑郁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和卒中后无抑郁患者相比,其默认网络功能连接存在变化,且左侧顶下回与双侧后扣带回之间的功能连接与HDR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默认网络的变化可能与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卒中后抑郁是指卒中发生后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主的病症。其严重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康复时间,增加了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而且加重了其及家属的精神及经济负担。本文对卒中后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治疗方法以及护理干预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提高医务工作人员对卒中后抑郁的认识,促进患者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引发的一种情绪障碍,它阻碍了患者卒中后功能的恢复,增加病死率,甚至可能造成患者自残,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1]。失语是大脑语言中枢受到损伤,导致后天习得的语言功能受损或丧失的一种语言障碍,是卒中的主要后遗症之一[2]。研究表明,失语患者易产生抑郁情绪,脑卒中后失语患者更易发生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发生率及抑郁发生相关因素。方法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运用医院版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问卷对卒中后失语患者进行测评,根据评分结果,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并分析两组患者在卒中类型、年龄、性别、卒中相关血管危险因素、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入院时收缩压等差异。并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卒中后失语抑郁相关因素。结果107例卒中后失语患者中,61例患者评估为抑郁.抑郁发生率57%,其中重度抑郁占76.2%。两组抑郁相关因素分析发现抑郁组患者在女性、高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方面显著高于非抑郁组,P值分别为0.026、0.000、0.000。进一步二分类Logistsic分析发现女性、高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为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发生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卒中后失语患者抑郁发生率高,且多为重度抑郁。另外,女性、高龄、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重的卒中后失语患者易于发生抑郁。因此,对于该类患者需早期进行抑郁筛查,及时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卒中后抑郁障碍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28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障碍发生情况,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判标准评定日常生活能力。对确诊为卒中后抑郁患者给于氟西汀20mg.d-1.Qd.Po,观察4w。于治疗前及治疗4w末应用汉密顿抑郁分级量表评定疗效。结果卒中后抑郁发生率35.2%。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患者与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正常者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3.97,4.02,P<0.05),不同性别、不同卒中部位抑郁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抗抑郁治疗有效率62.2%。结论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患者抑郁发生率高,抗抑郁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年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住院的182例脑卒中患者,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定确定为抑郁患者,其中青年卒中后抑郁(PSD)组52例,中老年PSD组60例,青年非PSD组70例。所有患者入院3 d内检测静脉血清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皮质醇及FT3水平,结合自编问卷进行性别、经济状况、教育程度、职业背景、病变面积、病灶位置及病初NIHSS评分评定,综合分析青年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结果青年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明显高于中老卒中患者,且发病初NIHSS评分较高、学历较高及有职业背景的青年卒中患者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同等条件的老年患者。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在青年卒中后抑郁发病中有临床意义,发病初高NIHSS评分、高教育程度及有职业背景的青年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升高。  相似文献   

15.
卒中后抑郁障碍成为阻碍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重要因素.也是脑卒中尤其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卒中后抑郁障碍的发病率为26%.往往发生于卒中后3个月-2年.病死率为无抑郁障碍患者的3—4倍:且病程长.重度抑郁障碍通常为6—12个月,轻度抑郁障碍可持续2年。临床上以绝望、睡眠障碍、运动阻滞、易激惹、焦虑及躯体化症状为主要表现.可见.绝大多数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将在门诊进行治疗。国内外医学实践证明.健康教育是解决当今社会主要卫生问题的首要对策。我科于2004年1月-2006年5月对151例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及家庭人员进行健康教育.门诊随访时间为3个月一半年,有的至今在随访中,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对卒中后抑郁的影响.方法用家庭环境量表对41例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家属(抑郁组)和42例卒中后无抑郁症的患者家属(对照组)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抑郁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和组织性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家庭矛盾性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家庭环境与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有明显相关性,护士应及早进行评估、干预,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减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我院于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的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曲唑酮治疗,观察组的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帕罗西汀治疗.结果:观察组卒中后抑郁患者与对照组的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患者,能够减轻患者的抑郁状况,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卒中患者急性期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卒中患者357例,对发生抑郁的可能危险因素,年龄、性别、既往卒中史、抑郁病史、卒中的严重程度、残疾程度、认知障碍进行分析。结果:357例患者中,发生抑郁100例(28.01%,抑郁组),未发生抑郁257例(71.99%,无抑郁组)。抑郁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年龄、既往抑郁病史高于无抑郁组(P0.05),Logistic分析提示,年龄、抑郁病史及NIHSS评分与抑郁相关(P0.05)。结论:卒中后抑郁在急性期发生率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卒中后抑郁是卒中后躯体障碍合并情绪障碍的身心疾患,严重影响卒中的恢复。改良易筋经根据其调身、调息、调神的特点,可以有效干预卒中后抑郁状态。本研究通过HAMD-24评估、脑电信号观察改良易筋经功法的临床疗效,探析大脑网络功能连接、局部及全局信息处理效率特征性的改变。 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卒中后轻度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改良易筋经练习,每次40min,两组均干预3周。于治疗前后及30天随访时采用HAMD-24评估患者抑郁情绪,并于治疗前后对试验组患者进行脑电信号检测,评估大脑网络功能连接变化。 结果:试验组HAMD-24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下降程度多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β、δ、θ波的全局效率及α、δ、θ波的局部效率明显提高(P<0.05),脑功能网络连接性增强。 结论:改良易筋经能够有效缓解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不同脑区间信息传播效率及信息整合能力,为传统功法改善情绪障碍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邹立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0):3508-3509
摘要 目的:观察抗抑郁药物早期干预对卒中后急性期抑郁状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62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按脑血管病治疗原则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2组病例治疗前后都进行汉密尔顿(Hamilton)抑郁量表测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测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测评。比较2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状态、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显著改善。结论:对卒中后抑郁的早期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运动功能状态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