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参皂苷Rd固体脂质纳米粒的体外释放和大鼠的在体吸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d固体脂质纳米粒(Rd-SLN)的体外释药特性、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和体内药物动力学行为。方法采用透析法测定Rd-SLN体外释药速率;通过大鼠在体分段肠回流实验,研究Rd-SLN的肠道吸收行为;建立血浆样品中人参皂苷Rd的HPLC分析方法,在大鼠灌胃给药后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观察Rd-SLN在体内的吸收和药动学特征。结果Rd-SLN具有缓释特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段,Rd-SLN与人参皂苷Rd对照溶液的吸收率差异没有显著性;在回肠和结肠段,Rd-SLN与对照溶液的吸收率差异有显著性。Rd-SLN在回肠段的吸收率高于其它肠段。与对照组相比,Rd-SLN组的血药浓度水平维持时间更长,其Cmax、MRT、AUMC和AUC均明显增加。结论Rd-SLN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其在回肠的吸收优于其他肠段,并且能明显提高人参皂苷Rd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三七皂苷(PNS)长循环纳米粒(PNS-LCN)的肠吸收及药动学。方法:采用大鼠外翻肠囊实验,测定PNS、PNS-LCN和PNS-壳聚糖物理混合物(Cs)中三七皂苷R1、Rg1、Rb1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渗透系数(Papp);大鼠分别灌胃给予PNS、PNS-LCN、PNS-Cs后于不同时间点取血,测定大鼠血浆中R1、Rg1、Rb1的血药浓度。结果:与PNS比较,PNS-LCN中R1在十二指肠和空肠,Rg1在空肠和回肠,Rb1在回肠和结肠的Papp升高;PNS-Cs中R1在十二指肠,Rg1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Rb1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Papp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PNS-LCN中R1、Rg1、Rb1生物利用度分别为PNS的3.65、3.63、2.96倍;PNS-Cs中R1、Rg1、Rb1生物利用度分别为PNS的0.31、0.77、1.36倍。结论:PNS-LCN可以明显提高PNS中R1、Rg1、Rb1的生物利用度,是PNS-LCN提高PNS渗透性和延长PNS在大鼠体内消除时间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大鼠肠管外翻模型对人参皂苷Rg1吸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建立准确、灵敏、可靠的Rg1HPLC MS测定方法 ,研究Rg1是否存在分肠段吸收的差异并考察小肠上皮组织上的P 糖蛋白 (P glycoprotein)对人参皂苷Rg1吸收的影响。方法 :在不同肠段 (回肠和空肠 )的肠管外翻模型中加入 2 0 μg·ml-1Rg1Krebs液 ,在不同时间点取样并测定囊内药物浓度 ,比较两个小肠段对Rg1通透能力的差异 ,同时观察P 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对Rg1吸收的影响。结果 :不同肠段 (回肠和空肠 )的体外模型试验结果表明 ,Rg1在不同肠段的吸收良好 ,且无明显差异。维拉帕米对Rg1的吸收未见显著影响。结论 :Rg1在大鼠的各个肠段的吸收无显著性差异 ,Rg1可能不是P 糖蛋白的底物。  相似文献   

4.
Feng L  Hu CJ  Yu LY 《药学学报》2010,45(5):636-640
研究静注和灌胃给予一定量人参皂苷Rg1后,其原形和3种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以Wistar大鼠为模型动物,以LC-MS/MS法测定血浆中人参皂苷Rg1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灌胃给药后,在血浆中检测到人参皂苷Rg1、Rh1、F1和原人参三醇4种物质。其Tmax分别为0.92、3.64、5.17和7.30h,MRT分别为2.68、5.06、6.65和5.33h,AUC0-t为2363.5、4185.5、3774.3和396.2ng·mL-1·h。静注给药后,在血浆中检测到人参皂苷Rg1、Rh1和F13种物质。其T1/2β分别为3.12、5.87和6.87h,MRT分别为1.92、5.99和7.13h,AUC0-t分别为1454.7、597.5和805.6ng·mL-1·h。结果表明灌胃给药后,大鼠体内的人参皂苷Rg1代谢产物的量超过原形药,且代谢产物的吸收和消除速率相对缓慢。静注给药后,大鼠体内的人参皂苷Rg1以原形为主,但仍有少量代谢产物存在,且代谢产物的吸收和消除速率相对缓慢。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绞股蓝总皂苷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为制剂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吸收模型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药物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特性。结果绞股蓝总皂苷在0.17~0.37mg/mL范围内对小肠吸收速率常数Ka无显著性影响;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绞股蓝总皂苷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为被动扩散,吸收窗较广,可开发成缓释制剂。  相似文献   

6.
西红花苷-1大鼠吸收及排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经口服给药西红花苷-1的吸收及排泄情况.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回流实验、西红花苷-1溶液2和4h恒温孵育实验以及灌胃给药吸收及排泄实验.HPLC法测定西红花苷-1的含量.结果:西红花苷-1经大鼠在体小肠回流4h后药量消失率分别为:十二指肠10.1%,空肠9.55%,回肠9.15%,结肠12.24%.在不同肠段的空白回流液中孵育4h,降解率分别为:十二指肠9.85%,空肠10.85%,回肠11.49%,结肠12.64%.大鼠灌胃给药24h后粪及肠内容物药量占给药量的79.9%.在蒸馏水及空白肠回流液中经24h孵育,降解率为15.64%和17.62%.大鼠血和尿中均未检测出西红花苷-1.结论:西红花苷-1口服给药后不能以原形经肠道吸收,有少部分转化为苷元(西红花酸)吸收,但浓度很低.  相似文献   

7.
珠子参总皂苷肠吸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超  张欣  赵东东  王薇 《中南药学》2013,(3):191-193
目的研究珠子参总皂苷在大鼠的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肠外翻模型,分别收集不同质量浓度珠子参总皂苷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肠囊液样品,采用HPLC对人参皂苷Ro、竹节参皂苷Ⅳa进行检测,计算其吸收参数来分析其在肠道的吸收特征。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珠子参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o、竹节参皂苷Ⅳa在各肠段均为线性吸收,R2均〉0.9,符合一级吸收;人参皂苷Ro和竹节参皂苷Ⅳa回肠累积吸收量和吸收速率高于空肠(P〈0.05)。人参皂苷Ro和竹节参皂苷Ⅳa在空、回肠中的吸收速率常数(Ka)随着剂量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人参皂苷Ro和竹节参皂苷Ⅳa在回肠具有选择吸收性,在空、回肠中为被动转运。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5,(19):2625-2628
目的:研究纳洛酮对参麦注射液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取12只大鼠随机分为单用(参麦注射液9.00 ml/kg)组和联用(参麦注射液9.00 ml/kg+纳洛酮1.80 ml/kg)组,iv给予相应药物,于给药前和给药后0.083、0.25、0.5、0.75、1、1.5、2、3、6、12、24、48、96、144 h取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参皂苷Rg1、Re、Rb1的血药浓度,DAS 2.0统计软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与单用组比较,联用组大鼠体内人参皂苷Rg1的血药浓度升高、CL降低、t1/2和MRT延长、AUC0-144 h增加;人参皂苷Re的血药浓度升高、Ke降低、t1/2延长、MRT缩短、AUC0-144 h增加;人参皂苷Rb1的血药浓度降低、Ke增加、t1/2和MRT缩短、AUC0-144 h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联用纳洛酮后可减慢参麦注射液中人参皂苷Rg1、Re的体内消除,使其血药浓度明显高于单用组;同时加快人参皂苷Rb1的体内消除,使其血药浓度明显低于单用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穿膜肽R6促进低分子肝素大鼠肠道吸收的作用。方法以用药前后血液凝固时间的变化为指标,采用大鼠十二指肠给药的方法评价R6对低分子肝素的促吸收作用,采用肠袢法研究R6的主要促吸收部位。结果R6作为吸收促进剂,低分子肝素十二指肠给药后凝血时间显著延长,R6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部位均显示促吸收作用,且在回肠部位的促吸收效果最显著。结论R6能够显著促进低分子肝素的大鼠肠道吸收。  相似文献   

10.
蝙蝠葛碱大鼠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目的研究不同给药途径后蝙蝠葛碱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以大鼠为实验对象,经灌胃及静脉注射两种途径给药,采用RP-HPLC法测定各组织及体液中药物浓度。结果静注蝙蝠葛碱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为二室开放模型,符合一级动力学线性消除过程。灌胃给药后大鼠血药浓度低,峰浓度小于1mg·L-1,且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呈明显双峰现象。其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16.6%。蝙蝠葛碱经两种给药途径后药物在各组织器官中均有分布,且在同一时间内各组织含量明显高于血药浓度。静注后以肺组织含量最高,而灌胃给药后以胃、肠、肝组织含量最高。48h尿粪累积排泄31.22%。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胃肠道各段药物残余量研究结果提示胃肠循环的存在。结论蝙蝠葛碱口服用药生物利用度较低,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呈双峰现象,该药在生物体内分布广泛,可由尿液及粪便排泄,也可从胆汁分泌,初步实验结果提示胃肠循环可能是药时曲线双峰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溴吡斯的明在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反相离子对色谱法测定不同浓度(25、50、100 mg.L-1)的溴吡斯的明在各肠段的吸收量,计算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渗透系数(Papp),并考察P-糖蛋白抑制剂(环孢素和维拉帕米)对药物吸收的影响。结果在25、50、100 mg.L-1溴吡斯的明条件下,Ka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依次减小,不同浓度溴吡斯的明对同一肠段的Ka无显著影响(P>0.05),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间的Ka无显著差异(P>0.05),在50、100 mg.L-1溴吡斯的明条件下,结肠的Ka与十二指肠、空肠、回肠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随着溴吡斯的明浓度增加,各肠段Papp显著降低,不同肠段间的Papp有显著差异(P<0.05,P<0.01)。P-糖蛋白抑制剂对溴吡斯的明吸收无影响(P>0.05)。结论溴吡斯的明在十二指肠有较好吸收,在空肠和回肠有一定吸收,在结肠中吸收较少。  相似文献   

12.
水飞蓟宾在大鼠小肠中的吸收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栾立标  赵暖 《药学学报》2006,41(2):138-141
目的考察水飞蓟宾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方法以一定浓度的水飞蓟宾溶液作为灌流液,以0.1 mL·min-1进行大鼠不同肠段的单向灌流,于不同时间收集肠灌流液并肝门静脉取血,分别用HPLC测定灌流液和血中药物浓度。结果实验结果表明190 μg·mL-1水飞蓟宾在不同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有效透过系数(Peff)是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质量浓度为80 μg·mL-1的水飞蓟宾灌流液在十二指肠的吸收与190和300 μg·mL-1的吸收情况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质量浓度为190 μg·mL-1与300 μg·mL-1的吸收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门静脉血中药物分析也显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结论水飞蓟宾在小肠全肠道均有吸收且有高浓度饱和现象。  相似文献   

13.
Previously, permeability and site of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propranolol have been reported using the Ussing chamber.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utility of Single-Pass Intestinal Perfusion to study permeability and site of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propranolol was evaluated in rats. Drug permeability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rat intestine viz. duodenum, jejunum, ileum and colon was measured. Propranolol (30 μg/ml) solution was perfused in situ in each intestinal segment of rats. Effective permeability (Peff) of propranolol in each segment was calculated and site of absorption was determined. The Peff of propranolol in rat duodenum, jejunum, ileum and colon was calculated to be 0.3316×10(-4) cm/s, 0.4035×10(-4)cm/s, 0.5092×10(-4) cm/s and 0.7167×10(-4) cm/s, respectively. The above results suggest that permeability of propranolol was highest through colon compared to other intestinal sites, which is in close agreement to that reported previously. In conclusion, in situ single pass intestinal perfusion can be used effectively to study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as well as site of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compounds in rat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氧化苦参碱及其磷脂复合物大鼠离体肠吸收情况,考察磷脂复合物对氧化苦参碱肠吸收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模型研究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的肠吸收特性。HPLC测定不同剂量的氧化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内的累积吸收量。结果 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在不同肠段的吸收较氧化苦参碱均有提高,低剂量组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在空肠、结肠处的吸收较氧化苦参碱有显著提高;中剂量组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在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处的累积吸收量较氧化苦参碱有显著提高;高剂量组氧化苦参碱磷脂复合物在空肠的吸收较氧化苦参碱有显著提高。结论 与氧化苦参碱相比,磷脂复合物对氧化苦参碱在大鼠肠道的吸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潘洁  杨淑婷  孙佳  刘春花  王永林  陆苑 《中国药房》2020,(13):1562-1568
目的:研究荭草中6种活性成分(荭草素、异荭草素、牡荆素、原儿茶酸、山柰素-3-O-β-D-葡萄糖苷、槲皮苷)在正常和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体内的肠吸收特征差异。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大鼠肠循环灌流液中6种活性成分的含量。将8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40只,模型组大鼠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50 mg/kg)复制心肌缺血模型,正常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注射2 d。造模成功24 h后,取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肠段进行在体肠循环灌流实验。分别考察荭草提取物不同质量浓度(5.0、10.0、20.0 mg/mL)、不同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P-糖蛋白(P-gp)抑制剂(盐酸维拉帕米)和胆汁对各成分肠吸收的影响。结果:荭草素、异荭草素、牡荆素、原儿茶酸、山柰素-3-O-β-D-葡萄糖苷和槲皮苷的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3.15~50.40、3.21~51.31、1.63~52.43、1.60~50.94、1.31~20.97、8.07~129.25μg/mL(r均大于0.999),定量限分别为7.86、8.45、6.52、4.00、3.28、1...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DH-004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探讨其可能的吸收机制。方法建立UPLC法测定灌流液中DH-004浓度,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不同质量浓度的DH-004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特征。结果 DH-004在全肠段均有吸收。20.0μg·mL-1 DH-004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_a)分别为(11.66±3.84)×10-2,(10.85±2.65)×10-2,(7.48±1.70)×10-2和(4.75±1.14)×10-2 min,药物表观渗透系数(Papp)分别为(1.47±0.33)×10-2,(1.55±0.20)×10-2,(1.25±0.10)×10-2和(0.98±0.22)×10-2 cm·min-1。DH-004在十二指肠段与空肠段的K_a均明显大于其在回肠和结肠的K_a(均P<0.05)。结论 DH-004在大鼠小肠全段有不同程度地吸收,十二指肠和空肠可能为其主要吸收部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绞股蓝皂苷在大鼠小肠各肠段的吸收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法,应用HPLC-ELSD法测定肠吸收循环液中绞股蓝皂苷A、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d的浓度。结果:3种绞股蓝皂苷的吸收系数(Ka)和渗透系数(Peff)在小肠各肠段的吸收具有较大差异,渗透系数(Peff)表明3种绞股蓝皂苷在不同肠段的吸收为空肠>十二指肠 > 回肠 > 结肠;在0.05~1.0 g·L-1内,随着浓度的上升,绞股蓝皂苷会出现过饱和现象;加入地高辛后,人参皂苷Rb1的渗透系数显著下降(P<0.05),而加入维拉帕米后,人参皂苷Rd的渗透系数增加极显著性(P<0.01)。结论:绞股蓝皂苷受吸收部位影响较大,空肠是该类皂苷的主要吸收部位,其不完全依赖浓度梯度而进行转运,小肠吸收机制不完全为被动转运,载体蛋白有可能参与了转运,绞股蓝皂苷可能是P-糖蛋白的底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