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常有各种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存在。它们的内部及其与宿主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形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这个微生物群习惯上被称之为正常菌群。妇女的阴道亦不例外。  相似文献   

2.
正常妇女阴道内的菌群与阴道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人体栖息着大量微生物,定居在体表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阴道与其特定的菌群共同形成了一个巧妙的生态平衡,阴道内正常存在的许多微生物是不致病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免疫力低下或粘膜屏障受到损伤,有异物存在等会加强微生物毒力的表达而致病。 现将国内外报道的正常阴道菌群及影响阴道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健康妇女阴道需氧菌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正常妇女阴道需氧菌群的构成。方法:对北京地区872例健康体检妇女进行阴道需氧菌群培养,对菌群的构成进行分析。结果:①阴道感染患者的阴道菌群培养的阳性率高于正常妇女(P<0.05),而年龄对菌群培养的阳性率无明显影响;②北京地区正常妇女阴道主要需氧菌群为草绿色链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念珠菌、粪肠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③在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段,阴道需氧菌群的构成亦不相同。结论:了解阴道正常菌群的构成情况将有助于促进阴道感染的临床治疗及研究。  相似文献   

4.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其感染与清除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阴道微生物菌群在女性下生殖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常女性阴道微生物多样性低,仅由少数几种乳杆菌(Lactobacillus)构成。随着对细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阴道微生物群落结构被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阴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增加、乳杆菌相对丰度减少等阴道菌群组成变化与HPV感染的发生和持续以及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重建以乳杆菌为主的阴道微生物群落结构、恢复阴道微生态平衡能够促进HPV的清除,是未来HPV感染及宫颈病变治疗的新方向。本文讨论宫颈HPV感染的转归与阴道微生物菌群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盆腔感染是计划生育手术的并发症之一,与阴道内细菌的上行感染有关。阴道内细菌的上行感染与手术中不可避免的宫颈黏液栓的破坏、阴道及宫颈的微生物有关。阴道腔内微生物与宿主、环境保持着协调、动态的微生态平衡,微生态平衡与阴道内正常菌群、宿主和菌群间及菌群与菌群之间相互作用、局部免疫有关。阴道腔内的任何微生物均可成为盆腔感染的病原体,为减少病原微生物上行感染进入上生殖道的机会,手术前要进行各种阴道炎的检查,手术开始前进行严格的外阴及阴道消毒,手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需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阴道微生态评价体系为最佳的阴道微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可以实现阴道炎诊断和阴道微生态环境紊乱与否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正>女性阴道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体系,由阴道的解剖结构、微生态菌群、局部免疫及机体的内分泌调节功能共同组成。正常健康妇女阴道内容纳多种微生物群落,以乳杆菌占主导地位,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处于动态平衡。妊娠期由于雌孕激素等明显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妇科门诊孕妇与生育期妇女阴道菌群状态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妇科门诊正常产检孕妇和妇科普查生育期妇女各1 200例为研究对象,行阴道分泌物涂片Nugent评分及阴道菌群检查,并进行相关因素比较。结果妇科门诊孕妇和生育期妇女菌群正常分别为805例和384例,BV分别为116例和396例,两组之间BV发病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乳杆菌分别为924例和646例,加德纳菌和类杆菌分别为180例和361例,染色不定弯曲小杆菌分别为96例和193例,两组之间加德纳菌和类杆菌、染色不定弯曲小杆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妇科门诊孕妇的阴道微生态屏障防御致病菌能力强于生育期妇女。激素水平改变、阴道炎症引起PH值升高导致菌群比率失调,因此,孕妇BV发病率明显低于生育期妇女。  相似文献   

8.
在育龄期健康女性正常阴道菌群中,乳杆菌占优势。乳杆菌为革兰氏阳性大杆菌。乳杆菌形成的菌膜可保护宿主的阴道壁,使其不受其他微生物的侵害。以乳杆菌活菌制剂为主的微生态疗法则是通过扶植乳杆菌等正常菌群,拮抗治病或条件致病菌,来调整和恢复生态平衡的一种预防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微生物群是指在特定环境下微生物之间以及微生物和宿主之间的关系,2007年人类微生物群项目[1]提出:人体微生物群特征性的基因组序列主要位于人体5个区域,泌尿生殖道就是其中之一。下面介绍目前人体微生物和产科并发症研究的最新进展。1阴道微生物1.1正常阴道微生物传统上认为乳酸菌是阴道正常菌群中最重要的微生物,DNA测序技术发现阴道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多变性,不同种族和不同状态存  相似文献   

10.
<正>阴道是连接女性内生殖器官与外界的唯一通道,也是整个人体生殖系统微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微生物分布区域。在阴道的管腔内几乎全部存在有阴道菌群,一般情况下阴道菌群中多以乳酸杆菌为优势菌。乳酸杆菌对阴道p H值维持在正常的酸性状态下有重要意义,以此抑制致病细菌生长繁殖,起到杀菌的作用,保持阴道内健康的微生态系统。一旦优势性地位消失,会导致其他细菌过度生长,打破正常阴道微生态的平衡,导致女性阴道微生态失调。同时,阴道微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正常的女性阴道体内也存在一定的微生物。这种微生物是在正常情况保持一个平衡状态的,含有很多的细菌,还有一些支原体,甚至还有念珠菌。这是在正常情况下都会存在的。但是占主导地位的是乳酸杆菌,乳酸杆菌达到一定数量以后,才维持一个正常的阴道内环境,在正常的环境下它不致病,那么这个内环境改变以后就会引起各种疾病。如果你过度的清洁,打破了阴道自身菌群的平衡,就造成了菌群的失衡。这样那些叫做条件致病菌的在正常情况下、在菌群平衡的状态下,可以不致病,在你菌群失衡的情况下,这种菌就变成了一个致病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郝天 《家庭医生》2012,(10):49-49
阴道本身有自净作用正常阴道内有多种细菌存在,阴道与这些菌群之间形成一个生态平衡系统,对维持阴道生态平衡,雌激素、乳酸杆菌及阴道pH值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比较正常早孕女性和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的生殖道菌群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3—9月在我院拟行清宫术的37例RSA患者为RSA组,同期拟行人工流产术的25例正常早孕女性为正常早孕组。对其阴道分泌物及子宫蜕膜组织进行16S rRNA测序,比较2组阴道和宫腔菌群的特征及差异。结果:与正常早孕女性相比,RSA患者阴道菌群多样性显著增多(P<0.05),个体间菌群结构相似度较低,但优势菌未改变,仍为乳杆菌属,而乳杆菌属丰度显著降低(P<0.05),且加德纳菌属、普雷沃菌属、巨型球菌属、李斯特菌属和厌氧球菌属丰度显著增加(P<0.05);RSA患者宫腔菌群多样性及个体间菌群结构相似度无显著变化(P>0.05),但优势菌种发生改变,正常早孕女性宫腔优势菌种为卷曲乳杆菌,RSA患者宫腔优势菌种为惰性乳杆菌,RSA患者宫腔菌群中两歧双歧杆菌和不能培养的不动杆菌丰度显著减少(P<0.05),而拟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和瘤胃菌属团显著增加(P<0.05)。结论:正常的阴道和宫腔存在微生物菌群,宫腔比阴道的菌群多样性更高,但宫腔优势菌丰度较低。阴道细菌的上行定植可能与宫腔菌群的形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宫腔特有菌群的存在,尤其是宫腔优势菌种的改变和致病菌的出现,可能与RSA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妊娠早期阴道微环境变化及与阴道炎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8年12月韶关市曲江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04例妊娠早期孕产妇临床资料。记录其非妊娠期及妊娠早期阴道微环境变化情况,包括酸碱度(pH)、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阴道微生物功能正常率、乳杆菌阳性率、阴道微生态正常率,并比较妊娠早期阴道炎症发生情况及其阴道微环境。结果孕产妇非妊娠期pH、阴道微生物功能正常率、乳杆菌阳性率及阴道微生态正常率明显高于妊娠早期,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则低于妊娠早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产妇妊娠早期阴道炎症组pH、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明显高于无阴道炎症组,阴道微生物功能正常率及乳杆菌阳性率则低于无阴道炎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早期阴道微环境出现一系列变化,造成阴道炎症发生率升高,对此临床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5.
黄敏  李小毛  王焕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3):1839-1840
目的:了解产后妇女阴道内菌群分布及阴道微生态状况。方法:用革兰氏染色法检查产后妇女阴道分泌物,并进行Nugent评分。结果:274例产后妇女阴道分泌物未发现假丝酵母菌和滴虫;Nugent评分正常(0~3分)12例(4.38%),临界(4~6分)161例(58.76%),细菌性阴道病(BV)(7~10分)101例(36.86%)。结论:产后妇女阴道分泌物假丝酵母菌和滴虫感染较少见;产后妇女阴道微生态屏障脆弱,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6.
468例产褥期妇女阴道pH值检测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育龄妇女受卵巢内分泌激素的影响,阴道内环境呈现周期性变化.阴道pH值多在3.8~4.5之间.适宜正常微生物群的协调生长而不致病,但是,当机体免疫力下降,妊娠、分娩、手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异常阴道流血时,却可使阴道pH值发生变化.为了解产后妇女阴道pH值的情况,探讨影响阴道内环境的因素与阴道pH值的关系,我们对产褥期妇女的阴道黏液进行了酸碱度测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不孕症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评估阴道微生态评价体系用于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不孕症女性560例,取阴道分泌物分别进行盐水湿片、革兰染色观察菌群及病原微生物,同时进行p H值及功能指标检测,进行全面微生态评价,并以同期560例生育年龄的体检妇女作为对照。结果对照组与不孕组菌群密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势菌、病原体、功能学指标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形态学与功能学分析,不孕女性微生态失调的发生率(62%)高于对照组(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不孕与继发不孕患者之间的阴道感染及微生态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女性微生态失调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体检育龄妇女。女性不孕症与阴道微生态失调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微生态镜检及多指标生化检测在阴道感染疾病诊断中的作用,为阴道微生态重建和提高阴道感染性疾病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正常体检和妇科门诊进行就诊的508例妇女,分别从阴道微生态菌群结构、形态学、多指标代谢物酶出发,探究可在临床推广适用的阴道微生态评价方法。结果正常组178例妇女,占35.0%;阴道微生态失调组216例妇女,占42.5%;阴道炎症组114例妇女,占22.4%,镜检结果对于正常组及患病组妇女可得到较好判断,而对于微生态失调的判定较难给出确切的指征,多项生化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多种阴道感染的检测。结论微生态镜检及多指标生化检测结合,进行联合检测可以帮助妇产科医师更全面的评价阴道微生态体系,可为临床提供全面的系统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阴道微生态检测手段对人工流产术前妇女阴道炎的诊断价值,并了解阴道炎分泌物菌群分布。方法:选取2012年3月1日~5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计划生育门诊欲行人工流产妇女中患阴道炎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阴道微生态检测。结果:407例患者以细菌性阴道病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为主,应用阴道微生态检测进行Nugent评分(≥7分)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123例(30.2%),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92例(22.6%),此外还有164例(40.3%)患者没有特异病原体的感染,仅表现为菌群失调或清洁度异常。407例患者中菌群正常占26.5%,菌群密集度++~+++占70.8%,菌群多样性++~+++占65%,pH>4.5占31.7%。患阴道炎妇女中普遍存在异常菌群,主要包括:革兰阳性小杆菌(29.5%)、革兰阴性小杆菌(18.2%)、革兰阳性球菌(12.5%)、革兰阴性球菌(11.8%)。结论:阴道微生态评价体系是对人工流产术前女性阴道炎进行确切临床诊断的一个重要检测手段,能明确指导临床诊断阴道感染,并可能为围手术期的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苏州高新区35~65岁妇女下生殖道菌群的分布情况,并分析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 BV)与下生殖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 从苏州高新区2018年7月至2022年9月参与“两癌”筛查的女性中招募本项目受试者,并采集宫颈分泌物样本以及相关表型信息,从入组的女性中筛选出232名女性的样本进行分析,包括125名BV女性(BV组)和107名健康女性(对照组)。对分泌物样本进行宏基因组鸟枪法测序检测微生物菌群,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宫颈微生物与BV的相关性。结果 232名女性的阴道-宫颈微生物在种水平的研究提示阴道-宫颈菌群聚类成7种类型,BV导致惰性乳杆菌型(Type 1)减少,而加德纳菌型(Type 3)增加。进一步探索与BV相关的微生物标志物,发现加德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疱疹病毒(Cyprinid herpesvirus 3)以及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在BV组女性中明显富集。进一步按<50岁和≥50岁将女性分为中年组和老年组,发现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