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了解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其临床带教的需求,进一步提高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带教老师的核心能力,完善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培养体系。方法 通过在线沟通对11名各阶段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开展质性研究。结果 提炼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其临床带教老师的能力需求包括临床能力、科研能力、教学能力、沟通能力、人文关怀能力等,不同阶段研究生对其临床带教老师需求侧重有所不同,较多研究生对临床带教的循证实践能力有较高需求;对于其临床带教老师的准入及考评标准要求高而全,并提出了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希望增加研究生对临床带教老师评价这一项。结论 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其临床带教的需求增加,提示应加强临床带教老师临床带教能力及循证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关注不同阶段研究生对临床带教的需求,同时关注对所带研究生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教师应具备的循证护理教学的能力,旨在为培养高质量的循证护理师资队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国循证护理教育的现状和临床护理教师应具备的循证护理教学能力要求进行分析。结果护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与循证护理有关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信息利用能力、统计分析能力、系统评价能力、科研能力、英语阅读能力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结论循证护理实施需要大批具备循证能力的高级护理人才,教师的循证意识和素质的提高是搞好循证护理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循证护理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循证实践知信行问卷对无锡市10家医院的84名参加临床护理带教师资培训班的带教老师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循证护理总分为(104.17±21.78)分,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循证护理态度得分率最高;职业情感、工作压力及是否学习过循证护理的课程或参加过相关培训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循证护理能力得分的影响因素。[结论]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循证护理信念较高,但实施循证实践的能力相对欠缺,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措施适度减轻带教老师的工作压力,并根据不同职业情感及培训学习情况开展培养和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以实践为基础、以科研为导向的护理带教老师培养模式.方法 在带教老师培养中注重以实践为基础,以科研为导向,运用科学思维指导临床实践的过程.结果 该模式使带教老师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科研能力、带教质量均较前有很大提高(均P<0.05).结论 以实践为基础、以科研为导向的带教老师培养模式可以提高带教老师的临床思维能力、科研能力和带教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并分析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对循证护理的认知现状.方法 对上海市6所三级综合性医院的一线临床护理带教人员179名,采用自行设计循证护理认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仅有17.32%的临床带教老师对循证护理的相关知识非常熟悉或比较熟悉;87.71%的临床带教老师认为有必要在医院开展循证护理带教,83.80%的临床带教老师认...  相似文献   

6.
临床教师循证护理带教意愿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分析临床教师的循证护理带教意愿.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对3所临床教学医院的108名临床带教老师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79.63%的临床教师认为有必要进行临床循证护理教育,67.59%表示愿意接受临床循证护理教育的带教任务,76.46%认为进行循证带教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对循证护理知识认知程度不够.结论 临床循证护理带教有必要进行,并且要从带教老师的循证护理知识普及人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考核表》在双师型护理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前后均运用《临床带教老师核心能力考核表》进行考核,比较临床教师核心能力评分情况。结果:临床带教老师在临床护理、护理教学及护理科研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师型护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临床护理教学的尝试,获得满意效果,在临床护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人际关系均有上升,但在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分不高,需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护理本科临床带教师资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护理本科临床带教师资与教学现状,为建立合理有效的临床教学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师生双方调查问卷,调查本省30家实习医院带教老师基本情况及2004级护理本科实习生对带教老师评价及其基本素质认定.结果 带教老师以主管护师、护龄10年以上者为主体,但学历层次偏低,达半数带教年限较短;尚未完全达到所调查的实习生对其基本素质认定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护龄5年以上的要求;接受教学培训、科研获奖立项、教师资格认证及聘任等人数所占比例低;实习生对带教老师评价显示教学与科研能力薄弱.结论 应当重视带教老师上岗条件与资格认证,加强系统化规范化教学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与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带教老师教学能力自我评价、护生评价以及护士长评价的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分别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及其带教老师各40人、带教老师所在科室护士长3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教学能力及带教满意度评分均低于带教老师自评及护士长评分,其中临床实践教学风格和方法、临床实践教学态度3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生评分最高和最低的条目分别为全面、系统掌握本科室疾病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3.47分±0.50分)、能够指导护生进行与临床实践有关的科研(2.14分±0.44分)。[结论]应尽快制定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带教老师资格准入标准,严格带教老师选拔,同时加强带教老师相关培训,提高其科研能力;引导护生正确进行自我定位,提高带教老师的他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带教情况的评价,为遴选护理师资,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在我国10个省市92所医院实习的794名不同教育层次护生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对临床带教老师专业思想、工作态度、带教水平的评价以及学历层次的调查.结果 护生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专业思想、工作态度、带教水平的总体评价尚可;不同教育层次护生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带教情况的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专护生对教师专业思想、工作态度和带教水平的评价最高,专科护生次之,本科护生最低.带教老师以专科学历居多,本科和硕士学历较少;本科护生带教老师的主要学历层次低于中专和专科护生的带教老师.结论 护生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总体评价尚可,但本科护生的评价低于中专和专科护生,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安排也不合理.实习医院应该加强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遴选,选择热爱护理专业、工作态度好、带教水平高的高学历护士承担带教工作.同时,应根据护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对高学历护生应注重培养他们的科研、教学及管理能力,使他们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中心循证支持在护理临床见习教学模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级护理本科生68名作为试验组,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循证实践教学方法;选择2008级护理本科生6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育方法。结果:试验组学生在见习内容的掌握、评判性思维的能力、创新能力、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综合能力、科研能力、专业胜任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自学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及查阅资料能力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问题为中心的循证支持见习教学模式提高了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专业胜任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及交流沟通等综合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护理实践教学质量,适用于护理本科专业学生的临床见习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2.
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构建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结构及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理论分析、文献回顾、德尔菲法、预实验等方法探索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框架,筛选用于核心能力评价的指标形成研究工具;在国内5所护理院校、3所三级甲等医院及1所专科医院选取156名在读护理研究生和194名护理教师及护理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项目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探索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结构及内涵,形成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所建评价指标体系经严格检验,其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及同质信度均较好。总体系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960,各维度α系数为0.773~0.896。结论:该研究所建的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7个维度40项指标,其中能力维度包括科研能力、教育能力、临床能力、管理能力、人际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一套客观、全面的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提供依据。方法:运用Delphi法,对来自华东地区35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建立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最终确立的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包括8项一级指标及41项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临床综合技能、评判性思维能力、临床科研能力、临床教学能力、护理管理能力、外语能力、社会反映。结论:本构建方案过程严谨、可靠,结果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对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临床实践能力的评价具有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章雪玲 《全科护理》2009,7(24):2223-2225
[目的]评估在职护理人员的专业英语口语能力,指导培训班的开展。[方法]采用《护理专业英语口语测试》评估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在职护理人员专业英语口语能力。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综合口语能力:只有4.2%达到一档、4.2%达到二档、2.8%达到三档、5.6%达到四档、9.9%达到五档。专业英语口语能力比较:主管护师与护士、护师有显著性差异(P〈0.01);英语无过级、过一级~三级和过四级~六级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职护理人员尤其是主管护师和英语无过级的护理人员在单词重音、语调、朗读停顿、口语交际中存在着障碍,用英语表达思想的准确性、连贯性较差。培训班应根据评估后的口语能力指定学习伙伴,强化英语口语基础技能训练,创设有效的交际环境,开展多种口语课堂形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教师科研能力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河南省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参加"河南省护理教师骨干培训班"的16所学校的86名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教师进行调查。结果 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教师科研能力总分在0~101分之间,中位数为33分。各维度得分指标由高到低依次为论文写作知识、科研基础知识、统计学知识、软件操作技能及课题申请知识。多元回归结果显示,科研时间及学历是护理教师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这2个因素共同解释护理教师科研能力总变异的49.3%。结论 我省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教师科研能力偏低,科研时间及学历是其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应针对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干预和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中高职院校护理双师型教师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中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师对护理双师型教师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的需求,为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09年、2010年四川省护理双师型教师省级培训的71名教师进行调整。结果:最需要的培训内容前5项依次为:护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急救、复苏相关技能,各种护理新技术的应用(静脉留置针等),护理教学相关理论及技能,各专科疾病护理新进展。选择培训方式最多的前5项依次为:观摩教学,课堂讲授,操作示范,病房参观学习,技能训练。结论:培训要充分考虑学员的工作背景、学历、职称、所教授课程等因素,注重针对性和时效性,以培养适合中高职护理教育需求的护理师资力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现阶段临床护生分层次管理的状况。方法:选择在该院实习的护生300人和带教老师200人,采用自制的学生自评量表和带教老师评学生用表对研究人群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学历层次的临床护生在学生自评量表和带教老师评学生用表中的总得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量表的各个维度进行分析时,不同学历层次的临床护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慎独精神、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主动查阅资料、护理记录书写,以及生活护理技能、基础技能和护理查房等技能方面,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现阶段护理临床实习教育中,各层次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特色还不够凸显。  相似文献   

18.
循证护理在护理技术操作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护理技能操作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护理技能操作水平。方法:将103名大专班学生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班教学中引入循证护理的理念和步骤。结果:实验组护理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把循证护理理念引入到护理操作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技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信息,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9.
山西省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山西省护理人员科研能力状况及其特点。[方法]采用修订后的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对山西省太原市6所三级甲等医院的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护理人员科研能力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跨度较大,临床护理人员的整体科研能力较低,不同学历、职称的临床护理人员科研能力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的临床护理人员科研能力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行政职务者科研能力比无行政职务者强(P〈0.05);不同年龄在问题发现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护龄的护理人员只在问题发现能力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原市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理人员的整体科研能力比较低,且参差不齐,提示给临床护理人员的科研培训应该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临床思维能力的评价途径。方法采用含有8个问题的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对黑龙江省的14名护理专家进行深入访谈,应用现象学资料整理分析方法,将资料进行编码、分类,解释现象实质和意义,提炼主题和要素,之后获得主题。结果得到护理人员临床思维能力评价途径的两大主题: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其中评价指标含有6个次主题: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护理技能、应变能力、沟通能力、思维的独创性和思维的批判性。评价方式应为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结论护理人员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和医院的共同努力,并需要建立科学、严谨的评价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