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1]。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逐渐上升,其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及阶段,临床特点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何国祥 《重庆医学》2007,36(14):1441-1443
急性心肌梗死(AMI)包括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近20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特别是直接PCI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使AMI的治疗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新的临床试验结果正改变着人们对AMI再灌注治疗策略的选择.AMI的治疗最主要的是要及早开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实行心肌的再灌注,必须争分夺秒,真正体现"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相似文献   

3.
<正>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致心肌坏死,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窦性心率震荡  相似文献   

4.
黄美郁 《右江医学》2012,40(4):600-602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心肌长时间严重缺血引起心肌坏死。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在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量急剧减少而引起[1]。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初期,患者会发生心脏骤停、心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TCA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引起局部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目前,在发达国家急性心肌梗死已成为首要死亡原因,而在我国虽然发病率、病死率低于发达国家,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病死率也已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陆士娟 《海南医学》2007,18(3):16-19,122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在逐年增加.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和理解也不断深入.急性心肌梗塞(AMI)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在冠状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血管内斑块破裂激发血栓形成导致的急性血管闭塞,进而导致心肌坏死.尽早开通梗塞冠脉,迅速而持久地恢复梗死相关动脉的前向血流,对于挽救濒临死亡的心肌、防止梗塞面积的扩大、保护心肌的泵血功能、提高早期存活和降低死亡率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AMI时早期施行再灌注治疗是十分重要的治疗方法,它包括溶栓治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血流中断,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以致心肌局部坏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而致部分心肌坏死.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越来越多地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检查,为临床提供了重要的诊疗依据,而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作为机械性再灌注手段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并逐渐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使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在临床拟诊急性缺血性心脏病的胸痛病人中的应用逐渐增加。本文对因持续胸痛30分钟及以上,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中断引起的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因粥样硬化而高度狭窄(多数>75%),并多数有符合病变及痉挛。常累及一支以上的冠状动脉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威胁人类健康和引起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尽早、持久、充分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可挽救更多的存活心肌,改善患者的愈后。  相似文献   

11.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重建冠脉循环、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恢复心肌有效再灌注、降低AMI死亡率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然而术后支架内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是PCI严重并发症之一。替罗非班是一种新型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被认为是目前作用最快、选择性最高的血小板抑制剂。本文就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2.
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致心肌坏死。其治疗在过去数十年发生了很重要的变化,改善了病人的近期和远期愈后。20世纪60年代CCU的建立,能早期检出致死性心律失常,并立即给予除颤,使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病死率从原来的30%降到15%;溶栓治疗的开展,改变了AMI的病程,冠状动脉内血栓的溶解,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大多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以往AMI诊断主要依靠胸痛、心电图改变和心肌酶谱改变,文献上曾以系列测定CPK桵B作为发病24小时内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金指标。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心肌严重持久缺血,以致局部坏死,绝大多数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少数由于梅毒性主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开口,结缔组织病或冠状动脉栓塞所引起.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闭塞,使血流中断,部分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发生局部坏死。它是冠心病病死率最高的一种类型,因此,加强对AMI康复的护理,对提高远期的预后和劳动力的恢复有很大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而导致心肌坏死。发病突然,病死率高。2003~2005年笔者共收治心肌梗死38例,其中2例病情特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心肌肌钙蛋白与冠状动脉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急性心肌梗死(AMI)还是一种继发于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罕见疾病,到如今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致死性病变.但在这一领域最重要的一项医学进展就是发现了新的更可靠的心肌坏死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从临床证据到临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血管内斑块破裂激发血栓形成,导致急性血管闭塞,进而导致心肌坏死。尽快开通梗死的冠状动脉对于挽救濒临死亡的心肌、防止梗死面积扩大、保护心肌泵血功能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急诊介入治疗逐渐成为AMI再灌注治疗的常规方法,与溶栓比较它有下述优点:(1)较高且稳定的再通率,尤其是TIMI-3级血流率高;(2)能够同时  相似文献   

19.
周英  邓翠云 《吉林医学》2010,31(28):4983-4984
<正>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冠脉急性闭塞导致血流中断,心肌严重持久缺血、缺氧而致坏死。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依据为:  相似文献   

20.
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梗死(AMI)是心肌缺血性坏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