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动脉瘤性与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和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差异.方法对同期发现的非动脉瘤性SAH 16例与动脉瘤性SAH 11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入院时意识状况、Hunt and Hess分级以及头颅CT扫描、并发症及预后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非动脉瘤性SAH与非动脉瘤性SAH相比,前者临床症状轻,无局灶性神经体征,16例中仅有2例出现意识障碍(12.5%,2/16),93.75%(15/16)患者Hunt and Hess分级为Ⅰ、Ⅱ级,Franz量化为(7.2+3.2)分.结论非动脉瘤性SAH,尤其是非动脉瘤性中脑周围SA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出血模式,临床过程轻微,并发症少,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男9例,女28例,年龄30~77岁,平均54.6岁。Hunt-Hess分级:Ⅰ级3例,Ⅱ级17例,Ⅲ级13例,Ⅳ级3例,Ⅴ级1例。合并动眼神经麻痹10例,脑内血肿和脑积水各5例。SAH诊断依据:突发性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病史,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腰穿示血性脑脊液。  相似文献   

3.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脑积水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对病人的预后有直接的影响 ,本文报告 2 1例动脉瘤性SAH后脑积水的治疗。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   1.一般资料 :男 9例 ,女 12例 ,年龄 2 2~ 6 6岁 ,平均 4 7 5岁。颈内 后交通动脉瘤 10例 ,前交通动脉瘤 7例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2例 ,大脑后动脉动脉瘤 2例。SAH次数 :1次 2例、 2次 15例、3次 3例、 4次 1例。动脉瘤大小 :0 6~ 1 0cm 10例、 1 1~ 1 5cm 7例、 1 6~ 2 5cm 4例。Hunt Hess分级 :Ⅱ级 3例、Ⅲ级 4例、Ⅳ级 11例、Ⅴ级 3例。临床症状 :…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早期(72 h内)栓塞术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0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有53例采用早期栓塞术治疗(观察组),另外49例采用显微夹闭术治疗(对照组)。术后6个月按GO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预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和夹闭术相比较,早期栓塞术在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方面作用更为显著;但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的预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脑积水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报告我科1992年6月~2002年1月16例动脉瘤性SAH后脑积水的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6.
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病死率极高,因此对于临床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患者应尽早施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出血原因,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在血管内弹簧圈治疗中动脉瘤被穿破的原因、处理和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1992~2003年在弗莱堡大学医院神经中心的202例急性动脉瘤性SAH接受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治疗患者,系统研究病例记录和由2名神经放射科医生重新阅片.结果6例患者发生介入术中动脉瘤被穿破,男1例,女5例,年龄33~87岁.5例囊性动脉瘤,1例右颈内动脉夹层动脉瘤.4例被弹簧圈穿破,1例被微导丝穿破,1例被微导管穿破.4例临床预后好,出院时没有新的神经功能缺损(mRS 0分和2分各2例),1例临床状况无改变(治疗前H&H V级,出院时mRS 5分),1例死于严重的SAH(治疗前H&HV级).结论在动脉瘤性SAH患者的血管内弹簧圈治疗中,总的术中穿破率为3%,死亡率为0.5%;造影剂外渗或弹簧圈的头端突出动脉瘤外提示术中动脉瘤被穿破,发生穿破后应尽可能快的用弹簧圈封堵动脉瘤的破裂部位;患者的预后可能与治疗前病情轻重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的目的是确定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治疗近端前循环动脉痉挛,球囊血管成形术优于罂粟碱。从1989年到1995年对25例病人125条发生痉挛的远端颈内动脉或近端大脑中动脉进行了治疗。 在球囊血管成形术或输入罂粟碱治疗的当天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受累血管的血流速度。应用单尾检验(one-tail test)和成对样本t检验处理球囊血管成形术和输入罂粟碱两组治疗前后24~48h内平均血流速度值。球囊血管成形术单独用于39例病人(75%)101条血管(81%),而单独输入罂粟碱则用于13例病人(25%)  相似文献   

9.
10.
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是影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aSAH后EBI产生机制尚不明确,神经炎症可能为其主要驱动因素,其作用机制包括:红细胞降解产物和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诱导神经炎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卒中最严重的亚型,本研究是确定包头市动脉瘤性SAH的发病率。方法此研究是一项基于人群的、多中心、前瞻性的病例对照研究,从2009年5月8日至2011年5月8日,由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和(或)神经外科的综合性医院、小型医院和部队医院等多中心(参加研究的中心详见附表)共同收集包头市城镇居民中动脉瘤性SAH病例(年龄≥15岁),并收集资料,包括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特征、疾病管理、危险因素和预后等信息。并且到包头市唯一的火葬场登记不明原因突然死亡的资料,医生要在其后的4w到死亡者的家中用世界卫生组织(WHO)通用的口头验尸工具表收集资料,以确认是否有可能的SAH发生。用直接法计算年发病率,用中国和WHO人口对包头市人口进行标化。结果本研究共收集了226例确诊为SAH的患者,其中65%为女性,平均年龄59±13岁。SAH的年发病率为6.2/10万(95%CI 5.4~7.0),男性为4.3/10万(95%CI 3.3~5.2),女性为8.2/10万(95%CI 6.9~9.6);与世界人口标化校正后,包头市年发病率为6.3/10万(95%CI 5.4~7.1),其中男性为4.5/10万(95%CI 3.5~5.5),女性为8.1/10万(95%CI 6.7~9.4);女性与男性的相对危险度是1.89(95%CI 1.44~2.48)。50岁前后的女性,发病相对危险度分别为男性的1.48倍(95%CI 0.86~2.54)和2.01倍(95%CI 1.44~2.79)。对照组、治疗及预后的情况将在以后的SAH的危险因素分析中介绍。结论本研究显示内蒙古包头市SAH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以前国内的报道,而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也与以往基于人群的研究结果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DSA)、颅脑CT、经颅多普勒(TCD)的临床诊断价值,以及动脉瘤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术、持续腰大池引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1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动脉瘤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术后第2天行腰大池持续引流,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术后第1、5、10天M C A血流速度、脑脊液压力、红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0·32%,对照组为76·67%,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10天观察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10天观察组脑脊液压力、红细胞计数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颅脑C T扫描、T CD可以明确诊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并能够评价血管痉挛的程度;采取动脉瘤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术、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有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ler,TCD)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SAH)致迟发性脑缺血(delayed cerebral ischemia,DCI)的早期预警作用及意义。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技术前瞻性地对85例a SAH病例进行动态连续监测,经临床证实后分为迟发脑缺血(DCI)组和非迟发脑缺血(NDCI)组,并对两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ean 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MBF,cm/s)、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组中符合迟发脑缺血(DCI)组诊断30例(35.3%),其中56.7%的病例发生在起病6~8d以内;DCI组MBF较入院首测明显增加(t=23.847,p=0.000),PI值增加不明显(t=0.733,p=0.468)。NDCI组MBF、PI值与入院首测无明显改变(t=0.547,p=0.585;t=0.573,p=0.568);GOS评分DCI组良好率显著低于NDCI组(χ~2=11.5145,P=0.001),DCI组中残、植物生存率明显高于NDCI组(χ~2=4.1098,P=0.043;P=0.041)。两组重残、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P=0.339,0.122)。结论经颅多普勒因无创、可连续监测的优点可成为早期预警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延迟性脑缺血的有效手段,并可为临床干预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脂水平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迟发性脑缺血(DCI)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4例aSAH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性别、年龄、动脉瘤位置、动脉瘤大小、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WFN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治疗方式、总甘油三脂、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等因素与DCI的关系。结果 74例中,65例入院后检测血脂,20例出现DCI,45例未出现DCI,aSAH后DCI的发生率为3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甘油三酯及改良Fisher分级是aSAH后D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及时检测aSAH患者的血脂水平和对患者进行改良Fisher分级对DCI的诊断治疗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评估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患者迟发性脑缺血(DCI)的价值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98例a SAH患者,根据有无DCI把患者分为DCI组和无DCI组,测定血清IMA,同时使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CA),比较两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和血清IMA。结果在7~10天时间段VMCA和血清IMA达到峰值,然后逐渐下降;在1~6天、7~10天、11~14天时间段,VMCA比较、血清IM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DCI组的CVS发生率高于无DCI组,并且DCI组的血清IMA水平高于无D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预后不良组的血清IMA[(64. 28±5. 94) U/ml]高于预后良好组[(45. 46±5. 72) 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血清IMA水平与脑血管痉挛及预后密切相关,它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a SAH后脑缺血情况,对血管痉挛相关的DCI评估有重要价值,并且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6.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SAH) is a life-threatening hemorrhag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The concept of early brain injury (EBI), induced by sharply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 and low 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 (CPP) with cerebral global ischemia following aneurysm rupture, has been increasingly accepted. However, EBI has not been well studied partly due to lack of an ideal animal model.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stablish a new aSAH model which can mimic the pathophysiological damage of EBI. Right frontal craniotomy was performed on New Zealand rabbits for placing a PE-50 tube at the suprasella cistern and an ICP probe at the anterior cranial fossa. The central ear artery was punctured and blood was shunted into the suprasellar cistern through the PE-50 tube. ICP, blood pressure, CPP and heart rate peri-aSAH were monitored throughout the experiments. The rabbits were examined for neurological deficits at 24 h post-SAH. Brain coronal sections near the optic chiasma were assessed by HE and Cresyl violet staining. Three minutes after SAH induction, the ICP peaked to 61.7 ± 9.8 mmHg while CPP decreased to nadir 23.5 ± 8.9 mmHg, and both were gradually restored in 15 min. At 24 h post-SAH, significant neurological deficits were found in SAH rabbits as compared to the sham-operated animals. In addition, neuronal degeneration and loss were also detected.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new rabbit model of aSAH with EBI i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Moreover, this model is controllable, economical, and no side-injury to the main artery.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分流依赖性脑积水(SDHC)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68例经开颅夹闭或血管内栓塞治疗的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SDHC 151例。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40岁(OR=2.40;95%可信区间为1.25~4.61;P<0.01)、术前hunt-hess分级较高(ⅲ~ⅴ级;or>P<0.01)、术前fisher分级较高(ⅲ~ⅳ级;or>P<0.01)、合并脑室内出血(or>P<0.01)、急性脑积水(or>P<0.01)、脑室外引流术(or>P<0.01)是asah后发生sdh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DHC的高发生率与患者的高龄、较差的起始神经系统状态、急性脑积水、脑室内出血、脑室外引流术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患者入院时血钾水平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张家界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于2014年1月-2018年6月诊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符合纳入标准患者入院时的血钾水平、一般情况、Hunt-hess分级、白细胞计数、PCO2、住院时间等进行有序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血钾水平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并阐述其可能的机制。结果有序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血钾(0~3. 5mmol/L)与短期预后不良有关(P 0. 05),其中0~2. 9mmol/L、2. 9~3. 1mmol/L、3. 5~5. 5mmol/L(P均0. 001),趋势P值0. 05;其他危险因素包括Hunt-hess分级为Ⅰ级、Ⅱ级、Ⅲ级,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与后交通动脉,白细胞计数正常(P 0. 05);箱线图显示:随mRS14评分增高,血钾水平呈下降趋势,低血钾组mRS14评分的分布区间偏高。结论血钾水平越低,短期预后不良可能性越大,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其他可能影响因素有Hunt-hess分级、动脉瘤部位、白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乳酸动态监测对评估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86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依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58例和不良组28例;回顾性分析入院即刻、术后即刻、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5天血乳酸值,比较组间的差异。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入院即刻、术后即刻、术后第1天及第3天血乳酸值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1.97±1.42、1.24±0.86、1.36±0.90、1.14±0.50 vs.3.20±1.54、1.98±1.11、2.28±1.58、1.73±1.23,P0.05);Hunt-Hess分级Ⅳ~Ⅴ级组入院即刻、术后即刻、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血乳酸值均显著高于Ⅰ~Ⅲ级组(P0.05);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第3天血乳酸值是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84,95%CI:1.065~9.507,p=0.038)。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急性期内血乳酸的动态监测对于评估病情及预后有重要价值;术后第三天血乳酸水平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患者入院时血钾水平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张家界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于2014年1月-2018年6月诊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符合纳入标准患者入院时的血钾水平、一般情况、Hunt-hess分级、白细胞计数、PCO2、住院时间等进行有序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血钾水平对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并阐述其可能的机制。结果 有序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低血钾(0~3.5mmol/L)与短期预后不良有关(P<0.05),其中0~2.9mmol/L、2.9~3.1mmol/L、3.5~5.5mmol/L(P均<0.001),趋势P值<0.05;其他危险因素包括Hunt-hess分级为Ⅰ级、Ⅱ级、Ⅲ级,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与后交通动脉,白细胞计数正常(P<0.05);箱线图显示:随mRS14评分增高,血钾水平呈下降趋势,低血钾组mRS14评分的分布区间偏高。结论 血钾水平越低,短期预后不良可能性越大,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其他可能影响因素有Hunt-hess分级、动脉瘤部位、白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