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银屑病发病与辅助性T细胞亚群分化失衡,活化T细胞信号转导失控及特定基因表达异常密切相关。T细胞可经抗原或非抗原刺激而活化,活化T细胞的信号转导途径有:Ca^2+离子依赖的蛋白激酶C途径、Ras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途径和詹纳斯激酶一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途径等。其中詹纳斯激酶一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途径是细胞因子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有效调控T细胞活化和信号转导途径对治疗银屑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现阶段实现彻底治愈具有很大挑战性。随着对银屑病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一系列新的治疗靶点不断涌现。研究提示小分子生物制剂(Janus激酶抑制剂、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蛋白激酶C抑制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等)有望为银屑病的药物治疗提供更多选择。目前大部分小分子抑制剂还处于临床Ⅱ期或Ⅲ期研究阶段,其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细胞因子参与了银屑病的病理过程,而进一步探究银屑病相关细胞因子信号转导通路及细胞调控信号备受关注。本文着重综述与银屑病相关的JAK-STAT途径转录激活因子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MAPK途径)在银屑病病程中所发挥作用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 方法 收集30例确诊的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同时收集30例健康人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p-JNK和p-P38MAPK蛋白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组织和正常人皮肤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组织p-JNK和p-P38MAPK表达的平均吸光度(AOD)值分别为0.663 ± 0.016和0.436 ± 0.01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333 ± 0.009和0.306 ± 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4.869、21.913,均P < 0.001)。Western印迹法同样显示,寻常性银屑病皮损p-JNK和p-P38MAPK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477和165.084,均P < 0.05)。结论 JNK和P38MAPK的活化可能参与了寻常性银屑病表皮细胞的过度增殖。  相似文献   

5.
与银屑病发病机制有关的信号转导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概述了蛋白激酶、细胞因子、生长相关基因或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细胞外基质分子、原癌基因等物质在银屑病中的表达以及作为信号转导物在银屑病发病机制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6.
与银屑病发病机制有关的信号转导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概述了蛋白激酶、细胞因子,生长相关基因或蛋白,单核细胞趋势化蛋白,细胞外基质分子原癌基因等物质在银屑病中的表达以及作为信号转导物在银屑病发病机制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7.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肤的鳞屑性红斑,部分患者可累及关节。尽管目前针对特异性炎症性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的生物制剂在银屑病治疗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但仍缺乏长期安全有效而经济的治疗药物。小分子抑制剂是一些相对分子质量〈1000的化合物,主要针对一些细胞内信号通路或分子靶点,如蛋白激酶C、JAK通路、磷酸二酯酶等。小分子抑制剂最初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中应用,现已进入寻常性银屑病和关节病性银屑病的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因此,小分子抑制剂有望成为治疗银屑病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诱导小鼠黑素瘤B16细胞移行及其信号通路机制.方法:蛋白质免疫印迹方法分析各蛋白的表达;细胞迁移试验(phagokinetic track motility)测定法观察细胞的迁移.结果:EGF可诱导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EGF处理后5 min,EGFR和ERK的磷酸化达到峰值,EGFR激酶抑制剂(PD153035)和ERK抑制剂(U0126)可阻断EGF诱导的ERK磷酸化;EGF可显著提高细胞中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s-3,AQP3)的活性,并随时间延长活性增强,24 h达到较高水平,AQP3活性亦随浓度升高而增强,当EGF浓度为100μg/L时达到较高水平:PD153035、U0126和CuSO_4可抑制AQP3的活性以及细胞的移行.结论:在小鼠黑素瘤B16细胞中,EGF通过磷酸化EGFR,激活ERK,进而使AQP3表达上调,促进B16细胞迁移.这一通路可被EGFR激酶抑制剂、ERK和AQP3抑制剂阻断,这些涉及的信号通路可能形成潜在的治疗黑素瘤的靶点.  相似文献   

9.
BRAF蛋白与恶性黑素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BRAF蛋白是有丝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途径蛋白,在Ras-Raf-MEK-ERK信号转导调节途径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最近的研究发现,BRAF蛋白与恶性黑素瘤的发生、发展可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可能为未来恶性黑素瘤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银屑病T细胞活化和信号转导的进展;T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与银屑病的发病关系;药物基因组学与银屑病治疗药物的关系;基因芯片与银屑病治疗;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疗效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不同照射剂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1.
Fas Bax和bcl-2蛋白在银屑病病人表皮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银屑病病人表皮细胞凋亡中凋亡基因Fas、Bax(b cel相关基因)和凋亡抑制基因bcl 2(B celLymphoma/Leukemia2)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在33例银屑病皮损标本中,观察了Fas、Bax及bcl 2蛋白的表达。结果发现33例银屑病皮损标本中,Fas29例阳性表达;Bax23例阳生;33例bcl 2表达皆阴性。5例正常对照中,Fas及Bax皆阴性,bcl 2在基底层细胞中阳性。结论结果提示Fas和Bax蛋白的高表达、bcl 2的不表达与银屑病损害中表皮细胞凋亡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2.
Summary Endogenous calcium-activated, phospholipid-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phosphorylates pig epidermal protein. Pig epidermis was homogenized and centrifuged at 30,000xg for 30 min. The supernatant was incubated with or without calcium and phospholipid. A 97 kD soluble protein from pig epidermis was phosphorylated in the presence of calcium and phosphatidylserine. The phosphorylation reaction occurred immediately. With the use of two-dimensional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it was shown that the 97 kD fragment was a basic protein, and that several small proteins were also phosphorylated.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se proteins is yet to be undertaken.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p53及bcl 2基因在皮脂腺肿瘤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皮脂腺良、恶性肿瘤上述两种基因产物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5例皮脂腺癌、2例皮脂腺痣和2例皮脂腺增生症均不同程度表达bcl 2蛋白,而p53蛋白仅表达于5例皮脂腺癌的癌细胞。两种蛋白表达强度无相关关系(r’s=0.105,P>0.05)。结论p53基因突变在皮脂腺癌发生中起决定性作用,而bcl 2基因则起协同促进作用。检测p53蛋白可用于鉴别皮脂腺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4.
蛋白表达在支原体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蛋白表达技术在支原体研究中的作用。方法以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urealyticumUU)为例,根据所研究UU的目的DNA片段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得到目的DNA,克隆后运用表达质粒载体pGEX 2T在IPTG诱导下成功诱导了蛋白的表达,并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其抗原活性。结果所表达的蛋白具有很好的抗原活性。结论蛋白表达应用于支原体研究中,为研究支原体的致病性与种类或型别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实验中我们体会到:(1)在设计引物时,要注意避开UGA,可用UGG代替。(2)IPTG的浓度从0.1mmol/L~1mmol/L均有报道,我们实验证实两种浓度在诱导蛋白表达中无差别,因而推荐使用0.1mmol/L。(3)蛋白诱导的时间以4~4.5h为最佳。  相似文献   

15.
反义蛋白激酶Cζ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蛋白激酶C(PKC)ζ亚类在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基因转染的方法将PKCζ基因导入角质形成细胞株Colo16中,初步研究了表达反义PKCζ对Colo16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表达反义PKCζ的角质形成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生长速率明显减慢,被阻抑在G1期.结论 反义PKCζ抑制Colo16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6.
蛋白激酶Cζ在银屑病发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ζ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了12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非皮损区和5例正常人表皮中蛋白激酶Cζ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特点.结果 银屑病皮损区表皮中PKCζ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非皮损区和正常表皮中的表达明显增强,正常人表皮中PKCζ的mRNA表达分布于表皮上层,而银屑病皮损区PKCζ的mRNA表达几乎分布于表皮全层.结论 PKCζ在银屑病表皮中的过表达提示,PKCζ可能与银屑病表皮细胞的过度增殖相关.  相似文献   

17.
蛋白质芯片技术在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蛋白芯片,对该芯片的检测灵敏性和特异性进行评估。方法将不同浓度的过敏原提取液按一定阵列方式点样到固相载体上,经过固定,封闭,洗涤步骤,加入待检血清,血清中的抗体与基片上的抗原反应,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使Cy3荧光信号扩增,最后用Scanarray4000激光共聚扫描仪成像。与IVT试剂盒(EIA法)进行了对比检测。结果芯片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较好,血清稀释128倍仍可检测到豚草特异性IgE的存在。芯片法对食入性过敏原的检测效果好,对吸入性过敏原的检测效果比EIA法差。结论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芯片,具有样本血清量少,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优点,具有较强的临床检测使用价值,是未来诊断试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不同培养条件下马拉色菌蛋白产量和组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不同培养条件对马拉色菌蛋白产量组成的影响,首次采用L16(4^5)正交设计对马拉色菌不同的培养条件进行设定,其中包括温度、培养时间、脂肪种类、不同吐温等因素。通过紫外分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和SDS-PAGE对蛋白组分进行研究,探索在不同培养条件下,对同一马拉色菌胞外提取物、胞壁提取物、胞浆蛋白中的蛋白产量和组成变化的影响,并筛选出获得蛋白产量最高和组成最丰的最适培养条件。研究结果显示:马拉色菌胞外提取物、胞壁提取物、胞浆提取物中蛋白含量的高低和其中中低分子量蛋白组分的多少与设定五因素四水平的影响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Occupational contact dermatitis caused by obstetric work and/or contact with cows is common among veterinary surgeons. We examined serum from nine veterinary surgeons of whom seven gave a history of itching and flare of eczema after obstetric work and/or contact with cows. By means of crossed radioimmunoelectrophoresis the occurrence of specific IgE against cow hair and dander was demonstrated. The IgE did not differ qualitatively or quantitatively from IgE in serum from patients with allergic asthma from cows. Four veterinary surgeons with flare-up of eczema during obstetric aid to cows did not have assignable s-IgE against bovine amnion or allantoic fluid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药乙醇提取物对酪氨酸酶翻译后加工成熟及运输的影响。方法 体外传代培养人无色素黑素瘤细胞YUGEN8,分别加入川芎等7味中药提取液及补骨脂素,利用蛋白免疫印迹、内切糖苷酶酶切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亚细胞定位等方法,观察中药处理组细胞内酪氨酸酶的表达、成熟及内质网输出过程与阴性对照组的差异。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中药菟丝子及桃仁处理组细胞酪氨酸酶蛋白相对分子质量80000左右成熟片段表达增加,能够耐受内切糖苷酶酶切;共聚焦显微镜下,酪氨酸酶的分布超出了内质网固有蛋白—钙联接蛋白的标记范围。结论 中药菟丝子及桃仁对黑素瘤细胞内酪氨酸酶的成熟、稳定及内质网输出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