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假性腹泻是指硬质粪块嵌塞于直肠腔内难以排出,导致阻塞位置以上大便以稀水状态由粪块周围不自主地渗漏出来,形似"腹泻",是反复便秘发展而成的一种特殊表现,易误诊~([1])。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少(排便次数3次/周,严重者长达2~4周排便一次~([2]))或排便困难、不畅、粪便干结、粪质硬、量少,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腹泻是婴儿胃肠道常见的症状。腹泻是指排便次数较通常的次数增加,或大便性状改变,呈稀糊状、粘液便、水样便、脓血便等。排便次数增加因人而异,无统一规定。其病因从大的方面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从其发病经过而言,有急性、迁延性和慢性。病程在2周以内为急性,2个月以内为迁延性,长于2个月者为慢性。一般而言,感染性腹泻多于非感染性腹泻,但对婴儿而言,非感染性腹泻并非少见,特别是迁延性及慢性腹泻。  相似文献   

3.
三、腹泻与便秘腹泻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加,粪便稀薄。但正常新生儿有时一天可排便5~6次,甚至更多。新生儿大便次数较多,但体重增长正常,亦无其它不良反应,并不能称为腹泻。若大便次数不多,但质稀薄水样,即可称为腹泻,所以诊断新生儿腹泻时应以大便性质为主。  相似文献   

4.
儿童腹泻病的定义及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儿童腹泻病定义健康婴幼儿粪便为每天10g/kg以下,3岁以后每日大便排便量接近成人。腹泻是指大便性状发生改变,形成稀糊样便、稀水样便、蛋花样便、或大便带黏液或脓血;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大于3次以上,或粪便的含水量超过80 %。其中大便性状改变比次数增多更重要。2 儿童腹泻病的分类2 .1 病理生理分类2 .1.1 渗透性腹泻 渗透性腹泻是指肠腔内存在大量高渗食物或药物,导致液体中水由血浆向肠腔反流,如小儿先天或继发性双糖酶缺乏导致双糖分解吸收障碍,引起肠腔内渗透压增高,使大量水被动进入肠腔,促进肠运动,引起腹泻。此外,口服山梨…  相似文献   

5.
王媛媛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12):1312-1313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腔内停滞时间过久,水分被吸收过多,粪便干硬,排便困难;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一周内大便次数少于2~3次,或者2~3d才大便1次),排便量减少、排便费力、排便时间延长、粪便干结等[1]。脑中风是中医学对大脑血管性疾病的统称,脑血管病是指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引起的以脑部出血性或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或脑卒中,俗称为脑中风。  相似文献   

6.
健康婴幼儿粪便为每天lOg/kg以下,3岁以后每日大便排便量接近成人。腹泻是指大便性状发生改变,形成稀糊样便、稀水样便、蛋花样便、或大便带黏液或脓血;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大于3次以上,或粪便的含水量超过80%。其中大便性状改变比次数增多更重要。  相似文献   

7.
腹泻指每天大便排出量增加,通常与肠道水、电解质转运被破坏而引起大便中水分含量增加有关。小儿胃肠道处理285ml/(kg·d)液体而排出5~10g/(kg·d)大便,如排大便量超过10g/(kg·d)则为腹泻。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以内;迁延性腹泻病程持续或反复在2周至2个月;慢性腹泻病程持续或反复超过2个月。小儿腹泻又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特点的儿科常见病,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却排便困难,常表现为便意少、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费力、排便不畅、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1],并可引起异常发酵、腐败,产生大量毒素,将会对病人的心理、生理产生影响,严重时影响到疾病的治疗与恢复[2].先兆流产病人保持大便通畅是保胎成功非常重要的一步,现将先兆流产病人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脑外伤术后患者由于早期应用大剂量脱水药物、长期卧床、饮食因素等多种原因,极易造成便秘.便秘是指正常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1],便秘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而且因大便用力,致患者颅内压增高,尤其是已潜在脑疝时,用力排解大便,有引起"便盆上死亡"的危险[2].  相似文献   

10.
便秘是指由于粪便在肠内停留过久,以致大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结、排出困难或不尽.一般2 d以上无排便,可提示便秘存在.特别是在老年患者中,便秘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