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测量腋下温度的不同时间对体温结果的影响。方法用三种时间(10min、8min、6min)分别测量同一组病人的腋下温度,三种时间测量腋下温度的值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三种时间测量腋下温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医护人员在为病人测量腋下温度时,只需要6min即可达到测量效果,因些,可以节省护理人员为病人测量体温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不同室温对口腔温度测量时间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军飞  周初 《护理研究》2008,22(2):331-332
[目的]为口腔体温测量提供精确的时间。[方法]随机收集我院188例病人分别测量3min体温、5min体温、7min体温,并记录室温。[结果]当室温〉20℃,3min与5min口腔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min与7min口腔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室温≤20℃时3个测量时间的体温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室温〉20℃时口腔温度的测量时间以5min为宜,室温≤20℃时口腔温度的测量时间以7min为宜。  相似文献   

3.
陈军飞  周初 《护理研究》2008,22(4):331-332
[目的]为口腔体温测量提供精确的时间.[方法]随机收集我院188例病人分别测量3 min体温、5 min体温、7 min体温,并记录室温.[结果]当室温>20℃,3 min与5 min口腔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min与7 min口腔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室温≤20℃时3个测量时间的体温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室温>20℃时口腔温度的测量时间以5 min为宜,室温≤20℃时口腔温度的测量时间以7 min为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自制体温带应用于NICU新生儿体温测量。方法:对128例新生儿采用背部体温测量法进行体温测量,过程中使用自制体温带给予协助固定体温表计。结果:测量过程中,均无体温表松动的情况发生。结论:采用自制体温带无需护理人员在旁协助,减少工作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使用玻璃水银体温计为老年病人测量腋下体温所需的较好时间.方法 分为实验组78例,平均年龄79岁;对照组52例,平均年龄33.5岁.取3支符合测量要求的体温表,同时置于受试者的同侧腋下,于测量时间满5,10,15 min时分别取出,记录测得的体温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5,10,15 min测得体温分别为(36.01±0.54),(36.30±0.41),(36.45±0.37)℃,(P<0.01);对照组5,10,15 min测得体温分别为(36.11±0.37),(36.64±0.34),(36.87±0.29)℃,(P<0.0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5 min组无统计学意义;10,15 min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组病人各时间段体温均较年轻组为低;老年病人测量体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测量15 min更接近其真实的体内温度,10 min测量时间可能比较适合于临床应用,5 min测量时间不能够正确反映体内温度.  相似文献   

6.
精确观察记录心脏外科、器官移植等重大手术后和危重病人的尿量是临床护理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准确监测记录将为医生治疗、抢救病人提供可靠的依据.但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般普通尿袋上刻度所示的尿量与实际尿量不符,记录尿量只能观察和判断大体尿量,很难观察少于100 mL的尿量,更不能精确观察单位时间的尿量,许多情况下为及时了解肾功能状况,只能通过更换尿袋测量或用50 mL注射器代替测量,不仅操作复杂还使密封完好的整套系统开放,对病人和医护人员都可造成污染,也给随时观察尿量带来不便.  相似文献   

7.
体温是生命体征之一。生命体征受大脑皮质控制,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身心状况的可靠指标。护理人员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生命体征,可了解机体重要脏器的功能活动情况,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为预防、诊断、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体温,也称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1]。近年来,不少学者对体温测量的器材、方法、部位、时间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对其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为病人测量体温是一项最基本的护理操作,而体温测量容器的使用常给护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在病房内护理人员为病人测量体温的传统方法是护理人员左手托住记录本,其上放置方形的体温计容器,并用大拇指卡住以防滑落,右手收发体温表并作记录,这样容易造成护理人员手指肌紧张、疲劳,稍有不慎就会使容器滑落而损坏体温计,且由于容器内不分割,还会出现肛表、口表混放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为此,我们研制了体温测量座托,既安全又实用,并于2005年7月在全院各病区使用至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体温测量是评估病人生命体征的重要指标之一,测量方法直接影响其结果的准确性,对医疗护理决策非常重要。测量腋温的标准时间为10min,但在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医护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标准时间为病人测量腋温,有的医护人员测量腋温只用5min,这种不规范的操作方法最终是否会影响体温值结果的准确性值得研究。为了培养护生的探索、求真、创新意识,有意识地让护生提出疑问。创设激发创新意识的情景,组织护生认真系统学习体温的评估和护理,并规范体温测量的操作流程,对116名护生进行腋温不同时间的测量,将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实践提出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在整个寻求、探索的教学过程中,提高了护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护生探索、求真、钻研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体温、脉搏和呼吸是评价生命活动的重要体征,能反映身心的微小变异,通过观察可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为预防、诊断、治疗与护理提供依据,是护理人员最常收集的最基本的重要资料。其质量直接影响治疗,且与病人的安全有关。为了解护士对体温、脉搏、呼吸的测量情况,笔者于2006年2月-2006年3月随机检查了毕业1年~3年的84名护士的体温、脉搏、呼吸测量操作,现将存在问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简便易行、准确可靠的测试新生儿体温的部位和时间.方法 对20例住院新生儿进行观察(患儿住院时体温均在正常范围内),同时测试其颈温及背部肩胛间温7 min和10min.结果 新生儿测量不同部位及不同时间的体温数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测试新生儿无论在何部位测温均可反映机体的真实温度,因此应根据新生儿的特点而采取方便的部位测量.  相似文献   

12.
呼吸心跳骤停病人抢救工作流程图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鹏  崔莉  王霞 《护理学报》2004,11(12):23-24
目的 通过编制呼吸心跳骤停病人抢救工作流程图,优化急症病人人院抢救流程,改善急救护理服务,建立一条优质、高效、快捷的急救病人流程.提高抢救成功率及病人的满意度。方法 80例病人采用自行设计的呼吸心跳骤停病人抢救工作流程图进行急救护理工作.对照组80例病人采用常规抢救方法进行急救护理工作,两组密切观察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结果 使用呼吸心跳骤停病人抢救工作流程图后抢救病人时间平均缩短18min,抢救成功率由87%提高到93%,病人满意度由90%提高至98%。结论 应用呼吸心跳骤停病人抢救工作流程图.优化抢救程序,将抢救措施程序化、规范化。护理人员相互配合,快速有效地进行急救.为病人赢得时间,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陈军飞 《护理学报》2009,16(20):66-67
目的比较3种测量时间所得口腔温度的差异,为临床统一口腔温度测量时间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银柱式口腔温度表测量124例病人,分别记录测量3min、5min、7min的口腔温度,并进行比较。结果124例病人3种测量时间所得口腔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非高热组病人(即测量3min显示口腔温度〈39℃的病人),其3min、5min、7min的口腔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高热组病人(即测量3min时显示口腔温度≥39.0℃的病人),其3种时间测得的口腔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热病人口腔温度测量时间以3~5min为宜,非高热病人口腔温度的测量时间以7min为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型多功能体温测量盒在急诊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急诊科护士65名,观察室病人40例。将双日使用新型多功能体温测量盒测量体温、脉搏列为实验组,单日使用传统测量方法列为对照组。临床应用30 d。结果:使用新型多功能体温测量盒测量体温、脉搏,操作时间(20.47±1.48)min、体温计摔碎率为0.08%、护士满意率为100%,与用传统方法测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新型多功能体温测量盒测量体温、脉搏,使护理工作方便快捷,既简单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刘萍  郭鸣  陈娜 《护理研究》2008,22(2):523-524
体温,也称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其特点是相对稳定且较皮肤温度高。测量体温的目的是判断体温有无异常;动态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及相伴症状;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康复、护理提供依据。目前,体温的测量部位主要有直肠、口腔和腋窝。测直肠温度时,将温度计插入直肠3cm以上,一般测量温度为3min。口腔(舌下部)是广泛采用的测温部位,其特点是所测温度值比较准确,测量也较为方便;但对不能配合的病人,如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口腔疾患等病人不宜测口温。腋窝皮肤表面温度较低,只有让被测者将上臂紧贴其胸廓,使腋窝紧闭形成人工体腔,机体内部的热量才能逐渐传导过来,使腋窝的温度逐渐升高至接近于体核的温度水平。因此测定腋窝温度时,时间至少需要10min左右。测量腋下体温操作方便,但存在的缺点是由于腋下测温是通过皮肤测量温度,故较其他两种方式所需的测量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病人的不断增多,微量血糖监测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越来越多。但是由于血糖监测时间点多、病人生活习惯不一致、个体测量时间不固定等原因,护理人员常常漏测血糖,不能提供连续、有效的数据。针对此现象,我们研制了动态微量血糖监测提醒牌,自2008年起应用于临床,有效地解决了该问题。现将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体温测量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多种因素常导致体温测量不准确,不能真实反映病情。我院1998年5月13日随机抽查200位住院病人的体温测量情况,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测温不准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从我院内、外、妇、儿四个病区中,于1998年5月13日,随机抽查200位住院病人的体温测量情况。通过询问病人,检查体温单原始记载及体温单上实际绘制的体温,进行调查分析。2调查结果2.1漏测有体温记录而未测温,共15处。往往是由于病人外出检查等,病人未测温,而护士在绘制体温时,记录成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两种无创血压测量仪血压测量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52例病人在同一时间内进行汞柱式血压计、多参数监护仪两种无创血压、脉率及操作时间的监测。结果经配对t检验,两种无创血压测量仪测量的收缩压、舒张压均值、脉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5);经相关性分析,汞柱式与监护仪其收缩压、舒张压及脉率相关系数均大于0.8,提示汞柱式与监护仪相关性好。测量时间监护仪较汞柱式每人次操作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护仪所测的血压值完全可以代替汞柱式血压计所测血压值,抢救病人时为了节约抢救时间可直接用监护仪测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比非接触式红外线额温计与水银柱体温计测量结果间有无差异,探讨何种体温范围内,两种体温测量方法可以相互替代,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和参考,寻找一种简单、安全、快速、准确的体温替代测量方法。方法用水银体温计测量我院2000人次的腋窝温度,同时用额温计测量2000人次的额头温度,对两种测量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两种测量结果的差异性。结果两种测量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低体温组两种测量结果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体温正常组两种测量结果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发热组两种测量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测量值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对于体温正常者和低体温者,额温计可以取代水银体温计进行体温测量,而发热患者,额温计的测量值不准确,不能替代水银体温计进行体温的测量。  相似文献   

20.
周兰杰 《临床医学》2002,22(4):F003-F003
输液是现代外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仅靠单纯采用周围静脉输液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外科复杂手术和重症急救。我科自1995年3月至2000年3月共穿刺颈内静脉128例,留置管7~32天,对重病监护、中心静脉压监测、快速扩容、肿瘤病人的大剂量化疗、胃肠外营养等,可以减少病人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为抢救病人赢得了时间,也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在重症病人抢救中起到了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