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为了防止切口渗血、瘀血、出血及囊袋积血,临床上常采用普通砂袋压迫的方法。常用的沙袋压迫存在各种不足,如易导致沙袋移位、松动、脱落而伤口渗血、出血、囊袋积血、血肿等。为此,我们设计制作了一种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专用沙袋,经35例患者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夏芸  丁小伟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3):2172-2173
<正>随着人工心脏起搏器技术的发展,安装起搏器的适应症也不断扩展,除了心动过缓外,还可治疗由房间传导阻滞所致的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及扩张型心肌病、梗阻肥厚型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难治性心脏疾病。但起搏器植入是一种有创  相似文献   

3.
永久起搏器植入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1]。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临床上采用砂袋压迫切口4-6h,以防止锁骨下切口渗血、淤血、出血及囊袋积血^[2]。常用的砂袋压迫存在砂袋易移位、松动、脱落而致伤口渗血、出血、囊袋积血、血肿等^[3]。  相似文献   

4.
丁岚  丁美舟  樊秋燕 《全科护理》2020,18(3):323-325
[目的]探究永久起搏器术后伤口盐袋固定装置的制作与应用效果。[方法]将心内科住院部收治的400例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病人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0例,对照组为传统压迫止血,观察组为自制盐袋固定装置压迫止血,比较两组出血程度、舒适度、移位次数及操作时间、病人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舒适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移位次数、操作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及医护人员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盐袋固定装置应用在永久起搏器术后压迫止血的病人中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舒适度、临床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主要是植入脉冲器,由其发出冲动来达到起搏心脏的目的。脉冲器一般是埋藏在左胸或右胸上部,乳房上约5cm处。如在制作放置脉冲器的囊袋时,伤及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而引起了出血、渗血,都会在囊袋内形成血肿。另外,无论从哪个静脉放置起搏导线,血液都可能经过连接隧道流入囊袋内,形成血肿。还有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低凝状态的患者,也可因组织渗血而形成血肿。如处理不及时,则会引起感染,局部皮肤坏死等一系列并发症,影响术后愈合,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加大了治疗和护理的难度。为了有效的控制和消除囊内血肿,我们对我院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23例出现囊内血肿的患者,采取了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白杨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3):348-349,351
目的探讨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渗液及血肿的相关危险因素,从而有效避免该并发症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行起搏器植入术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发生囊袋渗液及血肿的情况。结果 (1)本组145例,其中男81例,女64例,平均年龄(62.73±14.63)岁。13例(8.97%)为心脏同步化起搏(CRT)及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患者,132例(91.03%)为单腔起搏器及双腔起搏器植入术患者;(2)囊袋渗液及血肿18例(12.41%),其中大型起搏器(CRT、ICD)植入术、体质量指数22以下、过敏体质、合并糖尿病及血管疾病与囊袋渗液及血肿发生率密切相关(P0.05)。结论囊袋渗液及血肿是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前仔细排查危险因素,可有效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永久起搏器术后,为保持患者左上肢制动,减少伤口渗血及左上肢移动造成起搏器脱位,术后需常规使用腹带固定左上肢3-5d,以限制其活动,使得左上肢不能上举不能外展,左锁骨侧的伤口敷料得以固定。但传统的腹带是一个长条形结构,在固定肩部的时候没有固定点,因此,大部分患者一夜过后,腹带都会移位或松动,从而起不到制动的作用,增加了伤口渗血及起搏器电极脱位的可能性。为避免这些可能性的发生,临床上我们只能增加晚间巡视的次数,以便随时调整腹带的位置或重绑腹带,但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作强度,同时也影响了患者的休息,降低了舒适感及安全感。  相似文献   

8.
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是将心脏起搏系统(脉冲发生器和电极导线)植入到人体内,经电极导线将脉冲发生器的电流引入心脏,刺激心脏激动,继而收缩产生跳动,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术后为保证术侧上肢的有效制动,防止电极移位,通常需要患者上身裸露。在寒冷的条件下,频繁地观察伤口,易造成患者受凉;上半身裸露也易导致患者自尊心受损。因此,笔者设计了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病号服,在保持术侧肢体制动的前提下,方便患者穿衣,避免受凉,不影响医生术后对患者进行伤口的观察和换药,并能很好保护患者隐私,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将其制作与应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人工心脏起搏器( Artificialpacemaker )是心脏介入治疗起步最早、发展迅速、独具功效的高精技术之一,是治疗不可逆的心脏起搏传导功能障碍的安全有效方法。起搏器植入技术先进,但术后囊袋管理也至关重要,如处理不当,可引起囊袋感染、出血和血肿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因此,除了术后观察到位,正确、有效的压迫伤口方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安装起搏器术后沙袋压迫方式改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沙袋压迫对防止安装起搏器术后囊袋出血的效果。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6月安装起搏器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术后常规局部沙袋压迫6h;2009年7月~2010年10月安装起搏器的52例患者为观察组,术后局部沙袋压迫采用间断压迫的方法,即每压迫1~2h,放松10~20min。结果对照组并发囊袋出血8例,囊袋皮肤坏死5例;观察组5例囊袋出血,无皮肤坏死。结论起搏器安装术后局部采用沙袋间断压迫的方式,能有效预防局部皮肤缺血、坏死,且不增加嚢袋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起搏器植入术后皮损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起搏器植入术后因各种原因导致皮肤缺损,起搏器外露是一种较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起搏器囊袋感染,甚至出现心内膜炎,威胁患者生命。我科近期运用起搏器深埋及主动负压引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护理与健康教育在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 将200名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的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根据临床路径对病人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比较2组病人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病人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病人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郑英花  曲鹏 《护理学报》2014,(17):77-78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伤口局部需沙袋压迫,为防止沙袋滑落需对局部进行固定。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研究设计出一种随体稳定、保暖舒适的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肩部固定带。该固定带采用纯棉布料制作,穿着舒适、透气性好。结构设计上由前襟、后襟、单侧袖子、系带及后襟延长片组成。前后襟于术侧肩部及腋下部缝合,肩部及腋下部之间设计有长及上臂接近肘窝处的袖子,保证了沙袋压迫的稳定性,同时起到了保暖的作用;固定带前后襟远离袖子一侧为开放式,制作有系带,根据体形通过系带调节松紧,保证了固定带的随体性,且穿脱自如;后襟处加工有延长片,应用于肥胖患者时可覆盖住身体,保证有效压迫的同时,具有保暖作用;前襟上部内面设计有沙袋套,可牢靠地固定沙袋防止脱落。该固定带舒适、随体、稳定、加工过程简单、可反复清洗消毒且成本低。  相似文献   

15.
起搏器囊袋血肿是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1998年 8月至 2 0 0 1年 10月我们对 6 3例老年患者 (>6 0岁 )植入永久起搏器术后常规放置橡皮引流条 ,无 1例发生囊袋血肿。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6 3例中男 37例 ,女 2 6例 ,6 1~ 89岁 ,病程 15d~ 16年。其中病窦综合征 36例 ,房室传导阻滞 2 3例 ,肥厚梗阻性心肌病 4例。植入DDD起搏器 2 8例 ,VVI 2 6例 ,AAI 9例。1 2 方法1 2 1 植入途径 头静脉 4 7例 ,右锁骨下静脉 14例 ,左锁骨下静脉 2例。1 2 2 植入方法  1%普鲁卡因局麻后 ,沿右侧…  相似文献   

16.
王丽萍 《天津护理》2011,19(6):345-346
总结5例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破溃的原因及治疗护理措施,提高早期识别能力,完善术前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定期随访及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可降低囊袋破溃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不同护理方法预防华法林抗凝患者起搏器术后囊袋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华法林抗凝患者行起搏器植入术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采用不同预防囊袋出血措施分为两组。 A组患者术前调整INR至1.5~2.0,围手术期不停用华法林,术中应用凝血酶,术后延长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时间至48 h;B组患者术前调整INR至1.5~2.0,术前3 d停用华法林,改用低分子肝素替代抗凝治疗,术后恢复使用华法林,术后给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 h。比较两种方法预防起搏器术后囊袋出血的效果。结果共840例行起搏器手术患者中,有78例为长期使用华法林抗凝的患者。 A组患者42例,术后发生轻度囊袋出血4例,中度囊袋出血1例。 B组患者36例,术后发生轻度囊袋出血7例,中度囊袋出血3例,重度囊袋出血1例。结论华法林抗凝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出血的风险增高,术中应用凝血酶,而术后延长弹力绷带加压时间对预防囊袋出血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金建美  戴珍  楼晓文  王齐齐   《护理与康复》2017,16(8):862-864
目的观察环型固定器加压包扎技术应用于起搏器安装术后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155例接受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74例、观察组8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予常规沙袋加压包扎方式,观察组患者予新型加压包扎方式。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12h出血量为(4.02±1.22)g,术后24h出血量为(0.88±0.23)g,观察组分别为(1.41±1.26)g、(0.28±0.22)g,两组各时点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疼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术后4h的疼痛评分观察组却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h及24h的疼痛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发生1例囊袋水肿,观察组未发生。结论使用环型固定器加压包扎技术可明显降低起搏器安装术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9.
郭娟  罗丹  蒙雅雯  张婷  蒙乃年  韦龙园   《护理与康复》2020,19(12):31-35
目的观察改良康复操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老年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操锻炼,观察组采用改良康复操锻炼,比较两组康复锻炼时间达标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肩关节功能和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锻炼时间达标率为96.0%,肩关节功能总分为(75.12±5.34)分,生存质量总分为(109.16±3.96)分,对照组锻炼时间达标率为60.0%,肩关节功能总分为(63.78±4.25)分,生存质量总分为(98.70±5.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囊袋血肿5例(10.0%),肩关节疼痛10例(20.0%),腰酸背痛3例(6.0%),睡眠障碍16例(32.0%),排尿困难12例(24.0%);对照组术后发生囊袋血肿15例(30.0%),肩关节疼痛40例(80.0%),腰酸背痛48例(96.0%),睡眠障碍45例(90.0%),排尿困难43例(8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老年患者行改良康复操锻炼能提高康复锻炼时间达标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肩关节功能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由起搏器发放一定形式的脉冲电流通过起搏器电极传到心肌,局部心肌兴奋并向周围传导,最终使整个心室或心肌兴奋收缩,从而代替心脏自身起搏点,维持有效心搏的技术[1],是治疗慢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起搏器植入术后近期(约1周内)可能出现如囊袋出血、感染、起搏器综合征、电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