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总结经右腋下小切口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修补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经右腋下小切口先天性VSD修补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护理配合要点。[结果]102例病人手术经过顺利,术后病人安全返回心外重症监护室(ICU)。[结论]加强经右腋下小切口先天性VSD修补的手术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右腋下直切口手术根治先天性心脏病的修复效果。方法:微创组21例患儿经右腋下直切口修补心脏间隔缺损。对照组20例为年龄、体重及缺损大小相仿的间隔缺损患儿,均经常规胸骨正中劈开切口,在心脏停跳下进行修补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患者或家属对该切口的选择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微创组患者或家属(n=25)对该微创切口的选择度达100%,其切口长度、术后24h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而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右腋下直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可以达到创伤小、痛苦轻、切口隐蔽和增强患者自信心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经验。方法24例房间隔缺损的患者经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结果平均切口长度(7.0±1.2)cm。平均体外循环时间(31.5±8.1)min。术后所有患者无残余分流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平均术后住院天数(4.5±1.3)d。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是一种安全、经济、微创、美观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下微创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选取房间隔缺损患者20例,在胸腔镜下行微创小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术后重点进行循环及呼吸监测、胸腔引流管、股动静脉护理及早期康复指导等护理干预.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进行顺利,均痊愈出院.术后无再次开胸止血,无插管部位血肿,无下肢运动感觉异常,无脑血栓、液气胸、肺不张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通过对患者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及并发症预防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提高患者手术期间的依从性和配合度,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可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1例经右腋下小切口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心脏病。传统的手术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全麻后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室缺修补手术。2004年8月我科成功地为1例患儿右腋下小切口行室间隔修补术。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电视胸腔镜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VAT)心脏手术作为一项新技术,对于传统的心脏外科手术是一个重要的补充,与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其具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符合美观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虽然手术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术后精心的护理仍是决定手术成败的重要因素。2004年2月-2005年4月。我科在电视胸腔镜下行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21例,  相似文献   

7.
李令春 《现代护理》2006,12(13):1228-1228
心房间隔缺损(Afrial Septal Defect,ASD)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为体外循环下的心内直视修补术和导管介入栓堵术。本院自2002年7月~2005年12月开展闭式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6例,有1例因术中探查不适合行闭式修补而改为体外循环下行ASD修补术,1例术后早期见线样分流,3个月后门诊随访时消失,24例经过术中或超声证实缺损修补满意,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取得了一些手术配合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临床路径在心室(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在心室(房)间隔缺损术患儿中的应用方法、效果。方法 分别对行心室(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患儿进行了临床路径与一般方法对比研究。结果 实施临床路径后患儿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缩短,并发症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 临床路径在心室(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中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并发症,增加了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作者 1999年 6月至 2 0 0 0年 4月 ,采用常温心脏不停跳下行心脏间隔缺损修补 2 0例 ,其与传统的心肌保护措施比较 ,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与分组 心脏不停跳组 2 0例 ,男 16例 ,女 4例 ,室缺 16例 ,房缺 4例 ,平均年龄 7.6 (2~ 15)岁。心脏停跳组 2 0例 ,男 13例 ,女 7例 ,室缺 15例 ,房缺 5例 ,平均年龄 9.2 (3~ 14)岁。1.2 方法 两组病人手术中采用不同的心肌保护措施。心脏不停跳组建立体外循环后 ,阻断腔静脉及主动脉 ,让心脏空跳 ,切开心脏进行心脏间隔缺损修补术。心脏停跳组按传统的心肌保护措施 ,建立体外循环后…  相似文献   

10.
心房间隔缺损(Afrial Septal Defect,ASD)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为体外循环下的心内直视修补术和导管介入栓堵术.本院自2002年7月~2005年12月开展闭式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6例,有1例因术中探查不适合行闭式修补而改为体外循环下行ASD修补术,1例术后早期见线样分流,3个月后门诊随访时消失,24例经过术中或超声证实缺损修补满意,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取得了一些手术配合经验,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小儿室间隔缺损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小儿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对162例 Amplatzer 封堵器进行 VSD 封堵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并发症38例(占23.46%)。其中脑空气栓塞2例,血栓形成和栓塞3例,左前束支或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3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及室性停搏7例,机械性溶血2例,穿刺口出血5 例,臂丛神经损伤2例,主动脉关闭不全1例,残余分流3例。结论 VSD 封堵术具有创伤性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但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护士应熟悉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诱因,掌握有效的护理对策,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2.
吴筱筱  陈京立 《护理研究》2014,(4):1333-1335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患儿母亲居家护理需求。[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方式,访谈患儿母亲11名,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分析资料。[结果]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患)儿母亲居家护理需求可归纳为3个主题:专业指导需求、照顾知识需求、社会支持需求。[结论]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患儿母亲有广泛而强烈的护理需求,护理工作者应予以重视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实现连续性护理,更好地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3.
应用Amplatzer封闭器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娥 《护理研究》2004,18(9):819-820
以往手术是治疗室间隔缺损(VSD)惟一的方法,但随着医疗器械的推陈出新及介入医学的发展,国内外已有多家医院成功地应用经皮导管技术治疗VSD[1] 。我科于2 0 0 2年3月—2 0 0 3年8月应用Amplatzer封闭器治疗VSD 14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我院从2 0 0 2年3月—2 0 0 3年8月施行VSD堵闭术14例,男10例,女4例,年龄最大的12岁,最小的2岁,平均7岁,术前均经心脏彩色多普勒及胸部X线诊断为VSD ,术中经心导管检查确诊为VSD ,手术均获成功。术后第1日复查心电图与术前不同且为异常者4例,术后出现低血糖反应1…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5例室间隔缺损部分修补的大动脉调转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洗手护士熟悉手术方法及步骤,充分准备所需器械和缝线,熟练配合;巡回护士注意手术进展,按要求配置心血管活性药物,正确使用降温厦复温辅助设施,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应急准备,才能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韩盖宇  谢庆  李双梅  任渝萍  陈晓霞 《护理研究》2006,20(30):2769-2770
总结了5例室间隔缺损部分修补的大动脉调转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洗手护士熟悉手术方法及步骤,充分准备所需器械和缝线,熟练配合;巡回护士注意手术进展,按要求配置心血管活性药物,正确使用降温及复温辅助设施,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应急准备,才能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Intraoperative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was compared with epicardial echocardiography after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repair. This comparison was made in 18 children aged 7 to 137 months (median, 32 months), weighing 6.3 to 49.1 kg (median, 10.8 kg) from November 1989 to January 1991.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types were perimembranous (six), malalignment (seven), supracristal (three), midmuscular (one), and inlet (one). Eight children had isolated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 four had tetralogy of Fallot, three had double outlet right ventricle, two had double chambered right ventricle, and one had pulmonary stenosis. Patch interrogation was complete in 17 of 18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and 16 of 18 epicardial echocardiography studies. Inability to fully interrogate the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patch by epicardial echocardiography occurred in two children as a result of anterior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location, limited epicardial exposure, and surgical hardware interference. Incomplete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patch interrogation occurred in the child with the midmuscular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Seven residual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s were documented by color flow Doppler in six patients. Five of seven residual defects were demonstrated by both real-time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and epicardial echocardiography imaging.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and epicardial echocardiography missed 1 and 7 defects, respectively. The missed defects were different with each technique and were confirmed by postoperative surface echocardiography. No residual defects of sufficient size to require reoperation were found as determined by combination color flow jet analysis and intraoperative oximetry (no pulmonary to systemic flow ratio was greater than 1.50). Patches caused two-dimensional and Doppler signal masking, but this was not limiting because all residual defects were found at the margins of the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patch.(ABSTRACT TRUNCATED AT 250 WORDS)  相似文献   

17.
韩维红  孟丽霞  余鹏飞 《护理研究》2006,20(31):2910-2911
气管缺损的研究在国外已开展一百多年,气管缺损分为部分缺损与环形缺损、局部缺损与广泛气管缺损(≥6cm)。目前局部缺损的治疗已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大成功,但广泛缺损的治疗仍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临床治疗少见报道[1],目前亦尚无成熟的临床治疗措施,重建方式以移植修复为主。2005年1月6日我科成功地为1例严重电击伤合并广泛气管缺损的病人行记忆合金支架修复重建术,术后进行3次皮瓣转移修复术,1年后以记忆合金支架管内再套三通胶管支架,解决了重建术后支架离心端外露等并发症问题。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接受了严密的护理,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  相似文献   

18.
19.
于景丽 《护理研究》2005,19(27):2535-2535
房间隔缺损(ASD)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以往对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外科开胸,在体外循环下关闭缺损.20世纪90年代末,介入疗法使部分病人免受开胸手术之苦,但其所需材料费用高,需要在造影剂和X光射线辅助下才能完成.我院采用新技术,于2005年5月25日为1例巨大ASD病人采用3 cm小切口,在食道超声心动图(TEE)监测下行心脏直视封堵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探讨经心室穿刺封堵婴幼儿非肌部室间隔缺损(VSD)的围术期护理经验.对我院治疗非肌部VSD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要点,包括:做好术前、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呼吸道管理,以及对溶血的观察和护理,做好出院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