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微囊藻毒素LR对SD孕鼠胎盘的损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sLR,MCLR)对SD孕鼠胎盘的损伤作用.方法 采用整体动物模型观察器官形成期暴露给MCLR对大鼠胎盘的损伤和对宫内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 不同剂量的MCLR均可损伤胎盘屏障,在停止注射6天后,仍可造成整个胎盘细胞变性、水肿和间质疏松.结论 MCLR可直接对胎盘产生毒性作用,损伤胎盘屏障并改变其通透性,使得MCLR容易进入胎盘而影响胚胎形成和发育.  相似文献   

2.
微囊藻毒素LR对小鼠肝脏和淋巴细胞的损伤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微囊藻毒素LR(MCLR)经灌胃途径对小鼠肝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的损伤效应。[方法]生化法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γ-谷氨酸转移酶(γ-GT)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彗星试验)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DNA迁移长度。[结果]MCLR在1μg/L浓度下即可引起ALT,LDH的显著升高;在达到100μg/L浓度时可引起AKP明显升高;但各剂量组AST,γ-GT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不同剂量MCLR均可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DNA迁移长度增加,且有剂量-反应关系。[结论]MCLR在1μg/L低浓度下对小鼠肝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可产生一定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水中微囊藻毒素LR和RR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方法:水样经C18固相萃取小柱富集,甲醇洗脱,浓缩后,经XTerra MS C18(2.1×150 mm,5μm)柱进行色谱分离,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对微囊藻毒素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微囊藻毒素LR和RR的检出限分别为0.002μg/L和0.001μg/L,其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4.6%~90.6%和86.6%~91.2%,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0%。结论:该方法用水量少,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水中微囊藻毒素LR和RR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微囊藻毒素对鱼类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囊藻毒素是由蓝藻产生的一类藻毒素.含一定浓度微囊藻毒素的水体可引起水生动物的不良反应,特别是鱼类.该文通过综述微囊藻毒素对鱼类胚胎孵化和发育的影响、对鱼类行为和生长的影响、在鱼类组织中的积累、对鱼类组织器官的影响,总结微囊藻毒素对鱼类的毒性效应.微囊藻毒素主要在鱼类肝脏中积累,还可在消化道和肌肉等组织中积累.在饥饿状...  相似文献   

5.
微囊藻毒素的毒性及健康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由于水中氮、磷含量的急剧增加,导致水华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除引起生态恶化外,因某些藻种所产生的藻毒素也给人类健康构成威胁。而淡水水华中目前最常见、对其毒性研究最为深入的是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且因其可能在饮用水中出现,世界卫生组织已把饮用水中MC的代表亚型MC-LR的基准值制订为1μg/L。本文对其理化性质、毒性表现、作用机制及流行病学调查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微囊藻毒素LR对DNA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损伤效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究和探讨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s LR,MCLR)的致癌和促癌机制。方法:用单细胞微量凝胶电泳技术和^3H-TdR释放法研究了MCLR对大鼠DNA及小鼠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损伤效应。结果:研究表明,不同剂量的MCLR均可引起大鼠淋巴细胞DNA的损伤,其DNA迁移长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性;随着剂量的增加和注射时间的延长对DNA的损伤效应未发生现明显剂量反应关系;且在停止注射后DNA的损伤很快可得到修复。同时体内和体外动物试验还显示,MCLR可降低小鼠NK细胞对YAC-1细胞的杀伤性,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别有显性,结论:本研究将为进一步从分水平及细胞水平阐明MCLR的促癌、致癌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微囊藻毒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肥,大量的营养物质注入水体,湖泊富营养化日益严重.当环境条件适宜时,湖泊中浮游蓝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严重影响了水质和环境卫生,引起了公共卫生部门、供水机构、生物学、环境学、生态学等研究工作者的广泛重视.有关蓝藻水华及其毒素的研究日益深入.  相似文献   

8.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富营养化水体中最常见、毒性最强、研究最广泛的一类藻毒素,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MCs除具有典型的肝毒性外,还具有免疫毒性。笔者主要从免疫器官的病理变化、免疫细胞、免疫相关酶以及基因等方面综述了MCs对鱼类免疫毒性的研究现状,进而系统梳理了MCs对鱼类的免疫毒性作用机制,可为有效预警环境中MCs的潜在风险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微囊藻毒素-LR对传代细胞的毒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从多种传代细胞株中,筛选对微囊藻毒素-LR敏感的细胞株,探讨建立经济、简便研究该毒素传代细胞模型的可能性。方法 不同宿主来源的8种细胞株(KB细胞,NIH/3T3细胞,H-4-Ⅱ-E细胞,Hela细胞,Vero细胞,HepG2细胞,Caco-2细胞,HL-60细胞)与不同浓度的微囊藻毒素-LR作用,细胞培养24,48,72。96h后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利用体外细胞法(MTT)测定其细胞毒性终点(判断细胞活性)及乳酸脱氢酶试验测定细胞膜受损情况。结果8种细胞株中,KB细胞和H-4-Ⅱ-E细胞在培养96h,毒素浓度大于18.8μg/ml时,呈现明显剂量-反应关系。KB细胞与毒素接触8h后就有显著的形态学改变,其实验结果的重现性和稳定性非常好;乳酸脱氢酶试验显示微囊藻毒素-LR可导致KB细胞膜损伤。结论 微囊藻毒素-LR对KB细胞和H-4-Ⅱ-E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从形态学变化、试验结果的重现性、稳定性和敏感性考虑,KB细胞可用作研究该毒素的传代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0.
微囊藻毒素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迅速发展,工农业排污的增加,各地水体富营养化日益加剧,导致江河、湖泊中藻类尤其是蓝藻异常繁殖生长而出现水华现象。当蓝藻水华严重时,水面形成厚厚的蓝绿色湖靛,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不仅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且因藻细胞破裂后释放出多种藻毒素而对人和动物的饮用水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目前,由蓝藻水华现象引起的淡水污染在世界各地频繁发生,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20多个国家的淡水湖泊、水库等水体均发生过水华现象,且分离及检测到多种毒素。而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水源水质调查结果中显示34个湖泊中有一半以上的湖泊面积处于富营养化状态,进入90年代,全国淡水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更为严重,涉及的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已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11.
Here we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pharmacological and toxicological properties of a cholera vaccine based on inactivated whole cells presented in either enteric coated (COA) or uncoated (U/C) tablet formulation from Vibrio cholerae C7258 strain. Tablets were dispersed in 2 mL drinking water and administered orally to Sprague Dawley rats distributed in five groups (I COA7, II U/C7 immunized at 0, 7, 69 days and III COA14, IV U/C14 immunized at 0, 14, 69 days and V control group). Serum vibriocidal antibody response was measured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wo doses with an interval of 7-14 days.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toxicological aspects a third dose was applied 10 weeks after the initial one. Animals were observed daily and water and food consumption was measured every other day. Periodic blood extractions were performed for hematology, biochemistry, and the titer of serum vibriocidal antibodies was determined. Anatomopatholog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at days 3 or 14 after the third dose. Results from clinical observations, as well as from water and food consumption and body weigh indicated no toxicity of the vaccine product. Meanwhile, no biological differences were found among different groups in hematological, hemo-chemistry, and anatomopathological studies. Moreover, enteric coated and uncoated tablets against human cholera were found to induce an immune response in rats.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褪黑素对高糖高脂饲养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雄性SD大鼠(150~200g)随机分为正常组(CD组)与高糖高脂组(HFSD组),分别饲以正常饲料与高糖高脂饲料(53%基础饲料含蔗糖37%和猪油10%)喂养6个月后,给药治疗2个月;治疗期间,给褪黑素组(Mel组)每天腹腔注射药物褪黑素(Melatonin,Mel,4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做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和胰岛素敏感性实验。结果:高糖高脂饮食可诱导SD大鼠产生胰岛素抵抗,引起SD大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TG、FFA水平升高;胰岛素敏感性、HDL—C水平下降。褪黑素治疗后,胰岛素敏感性增强,改善了胰岛素抵抗。结论:Mel能降低高糖高脂饲养SD大鼠糖脂状况,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微囊藻毒素促肝癌过程中肝细胞bcl-2及bax基因表达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Hu Z  Chen H  Li Y  Gao L  Sun C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4):239-242
目的 探讨微囊藻毒素(MC)促肝癌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二阶段致癌理论建立中期试验动物模型,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染色检验MC的促癌作用,并以免疫组化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精确测定大鼠肝脏bcl-2和bax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MC在促大鼠肝癌过程中能显著增加γ-GT阳性率,γ-GT染色的阳性率纯毒素组为100%,显著高于二乙基亚硝胺(DEN)对照组的22.22%。MC在促大鼠肝癌过程中能显著降低大鼠肝脏bax基因的表达强度和面积,bax表达的强度和面积纯毒素组分别为0.0283和0.0073,显著高于强度和面积分别为0.0655和0.0244的DEN对照组。MC在促大鼠肝癌过程中有显著增加大鼠肝脏bcl-2基因表达强度和面积,bcl-2表达的强度和面积纯毒素组分别为0.0977和0.0315,显著高于强度和面积分别为0.0460和0.0205的DEN对照组。结论 进一步证明了MC具有促肝癌作用。调节与细胞凋亡相关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可能是MC促癌过程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SD大鼠妊娠期糖尿病(GDM)模型,研究妊娠糖尿病对胎鼠发育及仔鼠生长的影响。方法40mg/kg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怀孕第1天大鼠复制GDM,5d后空腹检测血糖、尿糖和体质量。对照组注射等量柠檬酸钠缓冲液。孕鼠第13天、第19天剖宫产,观察其死胎、吸收胎、畸胎及存活胎数等,并测量胎鼠体质量。取4周龄仔鼠检测其血糖和体质量,并进行行为学观察。结果受孕第13天、第19天剖宫产,GDM组死胎、吸收胎、畸心胎数明显多于对照组;4周龄GDM组仔鼠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记忆力试验也低于对照组。8周龄GDM组仔鼠空腹血糖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大鼠妊娠糖尿病影响胎鼠正常发育,并导致仔鼠记忆力下降和血糖值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高灵敏的微囊藻毒素(MC-LR)的时间分辨荧光间接竞争免疫分析方法(MC-LR-TRFIA)。方法以MC-LR与牛血清白蛋白的偶联物(MC-LR-BSA)包被96孔板为固相抗原,与游离MC-LR共同竞争有限的抗MC-LR多克隆抗体;用稀土离子Eu3+标记的羊抗兔抗体进行示踪。结果该方法的灵敏度为0.01μg/L,测量范围为0.01~20μg/L,ED80、ED50和ED20分别为0.16、0.57和1.70μg/L。平均回收率为101%,与MC-LF和MC-RR平均交叉反应分别为0.73%和35%。比较MC-LR-TRFIA和MC-LR-ELISA检测MC-LR,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58。研究表明,MC-LR-TRFIA是目前报导的MC-LR检测中最灵敏的方法。结论该方法适用于水样中MC-LR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三氯异氰尿酸(TCCA)对雄性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4、12周龄雄性SD大鼠各24只,按周龄、体质量随机分为3组。分别经口灌胃给予0、96.5、193.0 mg/kg剂量水平的受试物10 d。观察大鼠血清生化和Na+、K+、Ca2+、Cl-离子浓度、睾丸曲细精管直径以及睾丸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变化,评价附睾内精子数量和活动率。结果实验期间未见大鼠死亡;12周龄193.0 mg/kg组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活力升高,血中Ca2+、Cl-降低(P<0.05)。4、12周龄96.5和193.0 mg/kg组大鼠睾丸曲细精管均变细(P<0.01),12周龄大鼠附睾内精子数及精子活动率降低(P<0.01、P<0.05);4周龄大鼠睾丸生精细胞退化增多,12周龄大鼠睾丸出现支持细胞核空泡化、曲细精管生精细胞层次排列紊乱、坏死脱落等病理改变;4、12周龄193.0 mg/kg组大鼠出现精原细胞核膜不完整、核型不规则、染色质浓染等超微结构改变。结论 TCCA能诱导未成年大鼠和成年大鼠的睾丸毒性,表现为睾丸结构的破坏和生精功能的抑制,其毒性作用机制尚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Sun GJ  Wang SK  Wang JS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6,40(5):319-323,F0003
目的探讨伏马菌素 B_1(fumonisin B_1,FB_1)和黄曲霉毒素 B_1(aflatoxin B_1,AFB_1)对SD 大鼠的联合毒性作用。方法雄性 SD 大鼠按体重分为5组,每组12只,分别灌胃给予受试物(100μg/kg bw FB_1、100μg/kg bw AFB_1、100μg/kg bw FB_1+100μg/kg bw AFB_1、50μg/kg bw FB_1+50μg/kg bw AFB_1、蒸馏水),连续灌胃30d,观察动物的生长发育、食物利用情况、血液学、血生化指标及脏器组织病理学的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结束时100μg/kg bw FB_1+100μg/kg bw AFB_1组体重增重为(164.9±19.8)g,食物利用率为(25.3±1.6)%,低于实验对照组体重增重为(203.7±17.1)g,食物利用率为(28.1±1.2)%,也低于其余各实验组(P<0.05),而其余各染毒组与实验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动物肝功能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胺转移酶(γ-GT)水平升高,且 FB_1+AFB_1组的升高程度较单独给予 FB_1和 AFB_1严重;同时 FB_1+AFB_1高剂量组动物肝脏、肾脏重量降低,肝脏出现明显病理变化,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降低,丙二醛(MDA)水平升高等。结论两种真菌毒素存在联合毒性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两种真菌毒素同时暴露对人群健康的危害与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常用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模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为观察对象,观察其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特征在行为学上的相似性。方法 SHR、SD(Sprague Dawley rats,SD)、WKY(Wistar Kyoto rats,WKY)大鼠各10只,利用开场实验观察记录大鼠穿越的格子数、直立次数、理毛次数、粪便颗粒数。结果 反映大鼠活动能力的穿越格数及直立次数,SHR大鼠均明显较对照组WKY、SD大鼠增多,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表现情绪紧张程度的理毛次数和排便粒数,SHR大鼠与对照组WKY、SD大鼠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HR大鼠的多动性明显高于SD、WKY大鼠,能很好的再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多动行为学特征,是比较理想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