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处于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骀随着自然生长颅颌的结构变化及其畸形调整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放弃治疗的安氏Ⅱ^1类患者28例,平均追踪观察15.4个月,在观察前后头颅侧位片上,测量固定骨性标志点的垂直与矢状方向变化,分析颅颌的变化。结果骨性Ⅱ类错牙台患者,其Ⅱ类关系随着自然生长,并未得到改善,有加重的趋势。结论对骨性Ⅱ类错殆患者应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2.
周嫣 《医学文选》2006,25(2):316-318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以下简称Ⅱ类错[牙合])发病率高,矫治难度大,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颅颌牙面的正常发育,还可导致患者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故其治疗一直是口腔正畸临床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安氏Ⅱ类错牙合是一种发病率高 ,对患儿颜面部美观损害较严重的牙颌畸形 ,错牙合的存在导致了不正常的颌面部发育 ,且骨面型的异常随生长进行性加重 ,因而对安氏Ⅱ类有骨性错牙合倾向的患者早期治疗非常重要。头帽肌激动器的治疗范畴是生长发育期Ⅱ类关系不调病例 ,它的应用发挥了功能矫治器和机械矫治器的共同作用 ,使面型发生奇迹般的改变[1 ,2 ] 。几乎适用于所有生长快速期的骨性Ⅱ类错牙合的病例 ,尤其是一般功能矫治器的治疗禁忌———高角病例 ,因为它在垂直向生长的控制上有其独到之处[3] 。我科采用头帽型肌激动器Van Beek的改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恒牙列初期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的颅颌结构变化,确立该类错牙合的矫治时机.方法:随机抽取临床40例恒牙列初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进行近1年时间的观察.对观察前、后患者的侧位定位x线头影片做Downs法测量分析及配对t检验.结果:处于恒牙列初期的女性患者,上下颌骨关系已无明显变化,但上颌切牙表现的更加前突,下颌切牙更加舌倾;男性患者的下颌骨表现为向前、向上方向旋转生长,其变化数值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需及早施以矫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生长型与牙颌补偿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未经治疗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86例.通过X线头影测量的方法对骨性Ⅱ类错合矢状向及垂直向不调程度同上下颌中切牙倾斜程度与(牙合)平面及下颌平面倾斜角度做相关性分析.选择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夹角(ANB角)与前颅底平面与上中切牙长轴的交角...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头帽式肌激动器对恒牙早期骨性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对23例恒牙早期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模型测量和头影测量进行分析评判。结果矫治后患者上颌前向生长明显受抑制,上牙弓远中移动;刺激下颌向前向下生长。结论头帽式肌激动器对恒牙早期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安氏骨性Ⅱ类1分类与骨性Ⅰ类青少年在正中颌位的最大紧咬位时,颞肌前份及嚼肌浅层肌电值有无差异。方法选取年龄为10-15岁的女性口腔错[牙合]畸形患者,其中Ⅱ类1分类为22例,骨性Ⅰ类为30例,分别测试在正中颌位紧咬合板时颞肌前份及浅层嚼肌的肌电值。结果戴用咬合板时Ⅱ类1分类错[牙合]与个别正常[牙合]颞肌和嚼肌的均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尚不能通过颞肌前份和嚼肌浅层的肌电值对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进行诊断。对于肌功能状态与面颌形态的关系仍需做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头帽型肌激动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氏Ⅱ类错(牙合)是一种发病率高,对患儿颜面部美观损害较严重的牙颌畸形,错(牙合)的存在导致了不正常的颌面部发育,且骨面型的异常随生长进行性加重,因而对安氏Ⅱ类有骨性错(牙合)倾向的患者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逄丹  郑会君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1):114-115
目的探讨Activator-头帽联合矫治器在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Ⅰ分类高角型错[牙合]中临床应用。方法骨性Angel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患者12例,经手腕骨骨龄分析法确诊其处于青春生长进发期(F—G期)。采用Activator-头帽联合矫治器高后位置牵引,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SNB增大,ANB减小,SN—MP减小,上中切牙角减小且舌移;下切牙角变大。结论Activator-头帽联合矫治器高后位牵引治疗生长发育期儿童骨性AngelⅡ类Ⅰ分类错[牙合],颌骨矢状关系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固定矫治器配合上颌前方牵引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 选择18例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使用固定矫治器配合上颌前方牵引治疗,治疗前后摄头影侧位片,并以Downs分析法和Steiner分析法进行头影测量分析评判.结果 矫治后患者上颌明显前向生长,上牙弓近中移动,下颌骨向前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覆[牙合]覆盖改善显著.结论 固定矫治器配合上颌前方牵引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陆建锋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0):2791-2792
目的:评价改良Twin-block矫治器与直丝弓矫治器联合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例骨性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拌轻、中度牙列拥挤患者,用改良Twin—block矫治器与直丝弓矫治器联合矫治,记录并比较矫治前、后数据。结果:患者侧貌明显改善,牙列整齐,咬[牙合]良好,头影测量显示SNB增大,ANB减小,NA—PA减小,NP—FH减小,Y轴角减小,均趋于正常。结论:改良Twin—block矫治器与直丝弓矫治器联合矫治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能有效引导下领向前,使患者面型及生长型趋于正常,明显改善患者咬[牙合]关系及侧貌。  相似文献   

12.
安氏Ⅱ类错(牙合)是正畸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类错(牙合)畸形.骨性Ⅱ类错(牙合)表现为发育过度的上颌骨和/或伴下颌后缩;牙性Ⅱ类错(牙合)表现为磨牙远中关系,可伴前牙覆盖过大.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可利用其生长发育潜力通过功能矫形的方法前导后缩的下颌骨;严重骨性畸形的患者则需要成年后通过正颌手术纠正异常颌骨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面结构中与骨性Ⅲ错[牙合]密切相关的指标,预测骨性安氏Ⅲ类发生的可能性。方法:选择17~27岁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27例,正常[牙合]女性31名、男性32名,测量其面部骨性结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骨性安氏Ⅲ类组,男性后颅底复合体长度明显小于正常组(P〈0.01),下颌复合体三维长度Go—Gn高于正常组(P〈0.01);女性下颌长度指标Cd—Gn、Go—Gn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颅面结构中与骨性Ⅲ错[牙合]最密切相关的指标具有性别差异。后颅底长度短的男性患者骨性安氏Ⅲ类发生的可能性比较大,通过正颌手术来纠正的可能性大;下颌水平支较长的患者骨性安氏Ⅲ类发生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相似文献   

14.
骨性Ⅲ类错[牙合]是一种严重的颅面错殆畸形,随生长发育逐渐加重,我国恒牙初期的发病率为14.98%。就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矫治时机,国内一般提倡尽早开始,最早开始于乳牙期。对于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 ,通常采用联合前方牵引与上腭快速扩弓。大部分患者可得到很好的治疗;避免了手术。我们联合前方牵引与上腭快速扩弓对临床22例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 进行治疗,取得很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李俊慧  孙婷 《宁夏医学杂志》2014,36(11):1015-1016
目的研究发育高峰前后期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矢状向颌骨发育与颈椎姿势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研究以发育高峰前期和发育高峰后期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各30例为研究对象,拍摄自然头位下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对其颅面部的发育指标与颈椎姿势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发育高峰前期与发育高峰后期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的头位变量SN-VEL、SN-CP、SN-OPT、SN-CVT,CVT-HOR与面部结构变量SNA、SNB、Yaxis等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颅面形态与头颈姿势在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发育的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Enlow颅面部配对分析的方法,比较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不同垂直生长型之间下颌升支相关颅面结构的特征指标.方法:选取90例处于生长高峰前期或生长高峰早期的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其中平均生长型、垂直生长型及水平生长型各30例,根据Enlow的配对分析理论,运用Winceph v7.0软件进行测量项目数据编程,对3组患者数字化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测量,比较各组间下颌升支相关颅面形态特征.结果:下颌升支后缘与下颌骨体部下缘交角(RP-MP)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中垂直生长型组最大,水平生长型组最小.垂直生长型组与其它2组比较,下颌升支位置(Xi-Cc-PM)明显前移(P<0.05);下颌升支高度(Go-Cd)显著减小(P<0.01);下颌升支宽度(R1-R2)明显缩窄(P<0.05).颅中基底角(Ba-SE-PM)垂直生长型组与水平生长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不同垂直生长型中,下颌升支相关颅面结构形态特征存在差异,可能与不同生长型有关.  相似文献   

17.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以下简称Ⅱ类错(牙合))发病率高,矫治难度大,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颅颌牙面的正常发育,还可导致患者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故其治疗一直是口腔正畸临床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FRⅡ型功能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内Angle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和纠正咬下唇不良习惯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FRⅡ型功能矫治器对1例生长发育期内的有伴唇习惯的AngleⅡ类错牙合下颌后缩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测量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对患者进行15 个月的治疗后,患者咬下唇不良习惯得以纠正,B点在治疗过程中前移,前牙深覆颌、深覆盖得到改善.[结论]FRⅡ型功能矫治器对本患者能有效地纠正咬下唇不良习惯,而且能促进下颌骨向前生长,协调上下颌骨矢状向不调.  相似文献   

19.
①目的比较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牙合)的颅颌硬组织构形差异,分析替牙期骨性AngleⅢ类错(牙合)颅颌形态,并探讨错(牙合)发生机制和颅颌发育趋势.②方法选择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者38例为研究对象,另选相应年龄的替牙期正常(牙合)40例作为对照组.拍摄正中(牙合)位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③结果硬组织线距测量值男性11项、女性10项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083~2.569,P<0.05;t=2.827~3.476,P<0.01).两组硬组织角度测量值比较17项有显著差异(t=2.245~2.672,P<0.05;t=2.937~3.429,P<0.01).两组间线距比例值比较5项有显著差异(t=2.189~3.528,P<0.05、0.01).④结论下颌发育过度是形成骨性AngleⅢ类错(牙合)的主要原因;颅颌三维空间比例的失调,将导致骨性错(牙合)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前方牵引对于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应用及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范围6~10岁,平均年龄8.2岁,患者前牙反[牙合],上颌相对于下颌后缩,近中磨牙关系,不存在明显的功能性下颌移位,应用前方牵引矫治前牙反[牙合],进行正畸前后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对于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前方牵引治疗能够促进上颌骨生长,下颌骨轻度向下向后旋转,面形改善,SNA显著增大,平均增大2.0度,ANB角增大3.0度,治疗后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结论 初步结果表明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盼十分有效,有利于Ⅲ类骨骼畸形的调整,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