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晓红  托娅 《首都医药》2008,15(12):33-34
目的 探析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方法 对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类进行探讨.结果 他汀类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可降低其发生率的20%~34%.结论 近年来多个临床研究显示,他汀类调脂药物可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他汀类药物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药,不仅可以阻断胆固醇合成,还具有抑制血管炎症反应,修复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血管重塑,稳定斑块等多效性作用,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但是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他汀类药物长期服用的安全性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故对以下人群服用他汀类药物对新发糖尿病的影响及其机制做一综述,包括已经存在糖尿病危险因素、应用脂溶性他汀、服用大剂量他汀、过低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合并特定的基础疾病和某些特定人群。  相似文献   

3.
他汀类药物在降脂的同时,还具有非调脂作用,如抑制血管炎症、稳定斑块、预防血栓形成、增加NO以改善内皮功能,这些可明显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脑动脉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由炎症反应介导的一个脂质沉积于动脉壁形成局部斑块的过程,其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在粥样硬化的形成和进展及加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炎症反应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及颈内动脉内膜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以供临床医师合理用药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与结论:他汀类药物不仅能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还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及抗氧化作用、抗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栓形成、稳定粥样硬化斑块、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迁移等其他多效性,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缺血性...  相似文献   

5.
他汀类药物具有调脂、稳定斑块、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临床常用的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胆固醇不高的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能通过改善血管而起到降低脑卒中和心脏疾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多项大型临床对照研究的证实,他汀类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方面的作用日益凸现,许多治疗指南及专家共识均将他汀类药物作为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防治的基础用  相似文献   

7.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基本病变,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他汀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调脂药物,除此之外,他汀类药物还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血栓.抑制炎症反映.稳定斑块等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类型,且具有高病死率、高病残率以及高复发率的临床特点。目前他汀类药物的调脂作用、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已经被临床广泛的认可,成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规药物。而作为新生代的阿托伐他汀,其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用机制还有待更深层次的探讨。本组研究将阿托伐他汀与拜阿司匹林运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探  相似文献   

9.
韩智红  吴学思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22):1900-1903
他汀类药物可能通过抗炎、改善内皮功能、减轻氧化应激与调节神经体液因素等机制产生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有益作用。对冠心病或心力衰竭研究的回顾性分析显示,他汀类药物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与是否为缺血性病因无关。现综述近年他汀类药物对非缺血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回顾性分析及前瞻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它可改善左室功能与炎症状态,但需要进一步的大规模随机双盲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0.
王辉 《中国实用医药》2009,4(9):158-159
他汀类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高脂血症的治疗,新的临床应用实验表明,他汀类药物不仅可降低血脂水平,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尽早服用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降低心脑血管危险。而且还有抑制炎症反应、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抑制血栓形成及对血管平滑肌作用等非降脂功能。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