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肠道菌群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聚合酶链反应( PCR-DGGE)技术从微生物生态学的角度分析比较喂养不耐受( FI)与健康早产儿肠道细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及相似性。方法以2013年11月至2014年9月在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儿科新生儿病房诊断为FI的早产儿为FI组。选择与FI组胎龄、日龄、出生体重相匹配的非FI早产儿作为对照组。采集出现FI时和同时间段对照组的粪便标本,进行16SrDNAV3区扩增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从而分析比较两组间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及相似性。结果细菌多样性检测显示FI组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香农-维纳指数(H)、丰度(S)、均衡度指数(E)和辛普森多样性指数(D)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相似性矩阵图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组内菌群相似性较组间高(P<0.05);PCA结果同聚类分析一致。结论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改变及群落结构紊乱可能是引起早产儿FI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Human milk has several advantages in the nutrition of very-low-birthweight (VLBW) infants. However, there are limited data on breast feeding (BF)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s (NICU).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a practical definition of BF rate in VLBW infants and to test its applic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 in Italian NICUs. The study population included all VLBW infants discharged from 12 level 3 NICUs, over a 12-month period. Type of feeding was recorded according to the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WHO) definition, with a 72-h recall period.
We enrolled 594 VLBW infants. Mean birthweight was 1105 g (SD: 267), mean gestational age was 29.2 weeks (SD: 2.7) and mean length of stay in NICUs was 62.5 days (SD: 56.5). At discharge, 30.5% of VLBW infants were exclusively breast fed, 0.2% were predominantly breast fed, 23.8% were on complementary feeding and 45.5% were exclusively formula fed. A wide variability in BF rates was seen between centres. Among exclusively breast-fed VLBW infants, only 10% sucked directly and exclusively at the breast. WHO definitions can be used to assess type of feeding at discharge from NICUs. We speculate that common feeding definitions may allow both comparisons among different NICUs and ratings of 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mes.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捏脊对极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1日-2017年3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住院的胎龄<32周的极早产儿4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捏脊干预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早期微量喂养。结果 给予捏脊干预后,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达到完全胃肠内喂养平均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较常规治疗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捏脊干预后,喂养不耐受症状如呕吐、腹胀很快消失,纳奶量增加,但两组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 捏脊辅助治疗极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安全、无害,可以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68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分为两组,治疗组在禁食、减少喂养量及静脉营养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红霉素,5mg·kg^-1·d^-1分两次口服,疗效不佳者逐渐增加剂量,最大量为15mg·kg^-1·d^-1;对照组在给予禁食、减少喂养量及静脉营养的基础上增加腹部抚触。观察两组患儿奶量、腹围、体重及大小便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儿症状消退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完全喂养量时间、住院天数,监测是否有肝功能损害及菌群失调。结果两组患儿治疗7天后奶量、腹围、体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5.75、6.78、4.00,均P〈0.05)。两组的症状消退时间、恢复出生时体重时间、完全喂养量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5.48、7.70、2.46、3.27,均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颜引妹  张燕  陈佳  颜路易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5):2293-2295
目的:探讨婴儿乳糖不耐受症(lactose intolerance,LI)低乳糖饮品适宜的喂养时间。方法:实验组给予短期低乳糖饮品喂养,对照组给予长期低乳糖饮食喂养。结果:实验组3~6个月的体重增长值、身长增长值、呼吸道感染的患病率、奶粉费用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乳糖不耐受症婴儿短期低乳糖饮品喂养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维护其免疫功能的稳定,同时又经济实惠,值得各级医疗机构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专门配置的101 kCal/100 ml早产儿配方奶和81 kCal/100 ml早产儿配方奶对新生儿营养发育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按入组顺序单双号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住院期间喂养常规院内早产儿配方奶粉(81 kCal/100 ml),研究组喂养专门配置的高热量早产儿配方奶粉(101 kCal/100 ml).比较两组早产儿出院时的纠正胎龄、体格生长指标、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喂养不耐受(FI)发生率、FI治疗时间、出院前生物化学指标及住院期间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早产儿全肠外营养(TPN)时间、部分肠外营养(PPN)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早产儿出院时的平均纠正胎龄、出院体重、出院身长、出院头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早产儿上述3个体格生长指标(体重、身长、头围)评价宫外生长迟缓(EUGR)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住院期间FI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患儿经治疗后均康复,两组早产儿FI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出院前生物化学指标、住院期间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低能量密度81 kCal/100 ml早产儿奶粉相比较,较高能量密度101 kCal/100 ml早产儿奶粉改善早产儿体格生长,且不增加肝肾负担,不增加FI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早产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医院感染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住院的231例早产儿临床资料及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231例早产儿中发生医院感染者39例,感染率为16.88%,其中男24例占61.54%,女15例占38.46%;医院感染患者住院时间<7 d者感染率28.21%,≥7d者感染率71.79%,医院感染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82,P<0.05);检出病原菌44株,其中5例存在混合感染,革兰阳性球菌占36.36%,主要以链球菌属及肠球菌属为主,革兰阴性菌占63.64%,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等为主;医院感染疾病主要是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导致肺炎的主要病原菌是克雷伯菌属,泌尿系感染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导致败血症、皮肤感染的病原菌有链球菌属、肠球菌属、溶血葡萄球菌等,坏死性小肠炎患儿病原菌为溶血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革兰阴性菌是导致早产儿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肺炎、泌尿系感染等疾病是临床常见医院感染疾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口服不同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FI)的治疗效果及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尤其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FI的治疗作用。 【方法】 选取2008年1月1日-2010年3月31日在16家三甲医院新生儿科住院并诊断为FI的早产儿,随机分为3组:红霉素大剂量组(第8~10日龄起口服红霉素 12.5 mg/kg,q8 h,疗程7~10 d)、红霉素小剂量组(口服红霉素5 mg/kg,给药方法同上)、对照组(完全不用胃肠动力调节药物)。比较各项喂养相关指标、宫外生长迟缓发生率等,并评估药物副作用。 【结果】 入组极低体重儿46例,大剂量组11例,小剂量组22例,对照组13例。两治疗组肠内热卡达基础热卡的日龄及体重开始增长时肠内热卡比例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大剂量组体重宫外生长迟缓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所有治疗组患儿随访6个月均未见明显红霉素副作用。 【结论】 本研究中选取的两种剂量红霉素口服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FI均有一定治疗作用,大剂量略优于小剂量。所采用的红霉素治疗方案未见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多学科合作系统管理和早期综合干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出院早产儿近期神经发育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和比较在上海市儿童医院早产儿整合门诊接受随访的早产儿,根据管理模式分为非系统管理且无干预阶段,以及多学科合作开展系统管理阶段,比较两阶段NICU出院早产儿发育迟缓发生率;通过对照研究评价多学科合作的系统管理对NICU早产儿近期神经发育结局的影响。结果 1999年1月-2016年6月累计登记随访NICU出院早产儿997例,两阶段中早产儿随访至校正12月龄段时,系统管理下的早产儿各能区发育迟缓发生率较低(P<0.05)。对照研究表明,NICU出院早产儿接受系统管理后,校正18月龄发育商可达平均水平。结论 多学科合作开展系统的随访管理,能改善NICU出院早产儿近期神经精神发育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评述2001-2010年我国糖尿病患病情况。[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PubMed,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对最终入选的48篇文献进行系统综述,应用Meta-Disc软件计算总体患病率及95%可信区间,并绘制森林图。[结果] 我国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粗患病率为6.19%,男性和女性糖尿病粗患病率分别为5.62%和6.03%。西北地区糖尿病粗患病率为7.90%,华北地区为2.62%。[结论]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近年来有升高趋势,糖尿病防治策略值得进一步研究,我国应制定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指南。  相似文献   

13.
分析不同喂养策略在促进早产儿实现完全经口喂养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效果。通过综述相关研究可得,标准不同、方案不同等问题使得不同喂养策略在促进早产儿实现完全经口喂养方面效果不一、研究结论不一,仍需临床专业人员探讨基于规范的干预措施下不同策略的效果,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家庭整合式照护模式对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发育情况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NICU收入的9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NICU护理,观察组于NICU护理中实施家庭整合式照护模式。分别于收入NICU时及转出NICU时测定两组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体格发育指标(头围、身高、体重)以及早产儿家属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评分并进行对比。结果收入NICU时两组的NBNA评分、体格发育指标、早产儿家属的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出NICU时两组的NBNA评分、体格发育指标、早产儿家属的QOL-BREF评分高于收入NICU时,且观察组转出NICU时的NBNA评分、体格发育指标、早产儿家属的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整合式照护模式有助于提高NICU早产儿发育情况及早产儿家属生存质量,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早产儿低钠血症的临床情况、治疗和预后,探讨早产儿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收住新生儿科的151例早产儿临床发生低钠血症的情况;分析早产儿不同原因低钠血症的临床特征及相关的围生因素。结果本研究中发生低钠血症的早产儿共计24例,其中稀释性低钠血症8例,失钠性低钠血症16例。本组低钠血症均发生在生后1周内,91.7%(22/24)发生在生后3 d内。失钠性低钠血症临床纠正较快,稀释性低钠血症临床纠正较慢,差异有显著性(P<0.05)。稀释性低钠血症与早产儿合并窒息、机械通气和严重疾病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早产儿低钠血症绝大多数发生在早期新生儿期,临床应注意监测血钠,以便早发现、早处理。对有严重疾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和窒息史的早产儿,临床医生需提高对稀释性低钠血症的认识,做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6.
卢红艳  常明  吴丽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9):4547-4549
目的: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后早产儿脑损伤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0月在医院产科出生且生后即转入新生儿科的未足月胎膜早破后早产儿及母亲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早产儿生后有无脑损伤分为脑损伤组与无脑损伤组。对患儿胎龄、出生体质量、性别、母亲有无绒毛膜羊膜炎、羊水指数、母亲产前应用激素、破膜时间、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窘迫、窒息复苏10个项目进行分析。结果:137例早产儿符合研究标准,未足月胎膜早破后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24.8%。早产儿脑损伤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按OR值排序,依次为胎龄、出生体重、窒息复苏及母亲绒毛膜羊膜炎。破膜时间长短与脑损伤无关。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后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与多因素有关,胎龄越小、体重越低脑损伤发生率越高,母亲绒毛膜羊膜炎及患儿生后有窒息复苏史也为早产儿脑损伤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