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评估不同程度三尖瓣反流(TR)患者右室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经我院超声科确诊为TR的患者78例和同期健康志愿者39例(正常对照组),TR患者根据反流程度进一步分为轻度TR患者39例(非显著TR组)和中、重度TR患者39例(显著TR组)。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获取各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包括Tei指数、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右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右室基底段内径、右室中间段内径、右室长轴内径、右房面积、三尖瓣环舒张末期直径、三尖瓣环径变化率(TAC)、反流面积及反流颈宽度(VCW);2D-STI获取右室游离壁纵向应变(RVGLS),比较各组上述参数的差异。分析RVGLS与各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预测TR患者右室功能障碍的效能;评估RVGLS在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重复性。结果 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显著TR组Tei指数、TAPSE、RVFAC、右室基底段内径、右室中间段内径、右室长轴内径、右房面积、三尖瓣环舒张末期直径、TAC与非显著TR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2D-STE)技术在定量正常胎儿右心房整体纵向峰值应变(PRAGLS)以及其在评估中大量三尖瓣反流(TR)胎儿右房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接受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被诊断伴发中重度TR的胎儿25例作为病例组,孕周25.00(24.00,30.00)周;另选取正常单胎100例作为对照组,孕周25.83(23.00,28.75)周。获取标准的基底或心尖四腔心切面动态图像,通过TOMTEC-ARENA离线心脏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获取两组胎儿PRAGLS值,测量两组胎儿常规产科超声及胎儿心脏超声参数:胎儿心率(FHR)、双顶径(BPD)、股骨长(FL)、主动脉瓣环内径(AO)、肺动脉瓣环内径(PA)、肺主比(PA/AO)、右房收缩末期长径(RAESL)、右房收缩末期横径(RAESD)、右房收缩末期面积(RAESA)、右室舒张末期横径(RVEDD)及三尖瓣环收缩期瓣环位移(TAPSE);病例组同时测量TR峰值速度及峰值压差。比较两组胎儿PRAGLS以及其他各参数之间的差异,并对两组胎儿PRAGLS与孕周(GA)及各常规测量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对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进行重复性检验。结果两组间PRAG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5,P<0.01);两组间TAPS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5,P=0.01);两组间AO、PA、PA/AO、RAESL、RAESD、RAE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孕妇年龄、GA、FHR、BPD、FL及R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PRAGLS与GA呈中等度负相关(r=-0.47,P<0.01),与BPD、FL、AO、PA、RAESL、RAESD、RAESA、RVEDD存在相关性(rs=-0.50、-0.46、-0.39、-0.43、-0.45、-0.36、-0.43、-0.32,均P<0.05),与孕妇年龄、FHR、PA/AO、TAPSE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病例组PRAGLS与GA及各常规参数均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对照组PRAGLS值的测量者间及测量者内ICC分别为0.87、0.79,病例组PRAGLS值的测量者间及测量者内ICC分别为0.94、0.97,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2D-STE在中重度TR胎儿右房功能评估中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中重度TR胎儿PRAGLS降低,提示中重度TR胎儿右房储备功能显著降低,胎儿右房应变为胎儿心脏功能异常改变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技术评估胎儿不同程度三尖瓣反流时右心室功能的变化。  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3年5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经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明显心脏畸形的101例胎儿,根据三尖瓣反流程度将其分为无反流对照组(n=41)、轻度反流组(n=30)、中度反流组(n=30)。计算左、右心室心内膜下心肌整体纵向应变,左、右心室面积变化率,右室游离壁应变,三尖瓣环位移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不同程度三尖瓣反流对胎儿左、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结果  轻度反流组与对照组的右心室功能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中度反流组右心室功能各指标均比对照组减小(P < 0.05);中度反流组与轻度反流组比较,右心室心内膜下心肌整体纵向应变、右室游离壁应变数值减小(P < 0.05),右心室面积变化率和三尖瓣环位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胎儿左心室功能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斑点追踪技术可评价单纯三尖瓣反流胎儿右室功能是否受损,右心室心内膜下心肌整体纵向应变、右室游离壁应变是较为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肺高血压(简称肺高压)患者的三尖瓣环位移(tricuspidannulardisplacement,TAD)在评估右心室收缩功能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经胸超声诊断为肺高压的患者共61例分为3个亚纽:I组(可疑肺高压,n=21),II组(肯定肺高压,n=20),Ⅲ组(重度肺高压,n=20)。另选35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组。用PhillipSonosiE33超声仪,取心尖四腔观先后采集二维(2D)及实时三维(real—timethree—dimension,RT3D)图像,然后将2D图像输入QLAB6.2工作站获取三尖瓣环中点收缩期位移等参数;将RT3D图像输入TomTec工作站,用四维右心室功能分析(4DRVF)软件计算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结果:TAD各测值与肺动脉收缩压(PASP)中度相关,与3D-RVEF高度相关。肺高压患者TAD各测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个亚组间TAD各测值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AD在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的差异范围分别为(0.05±1.75)mm及(-0.15±1.09)mm。结论: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定TAD具有快速、准确及重复性好等特点,TAD能客观反映肺高压患者的右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估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的右心室功能变化。方法 选取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30例为病例组,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常规超声测量参数: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由组织多普勒频谱法计算右心室Tei指数。2D-STI测量参数:右心室游离壁长轴应变(RVFWSL),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右心室游离壁长轴应变(Basal RVFWSL、Mid RVFWSL、Apical RVFWSL)。比较上述两组参数的差异,并评价应变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 pSS病例组与对照组常规超声参数RVFAC、S′、TAPSE、Tei指数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pSS病例组RVFWSL、Basal RVFWSL、Mid RVFWSL、Apical RVFWSL的绝对值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1、0.000、0.000)。相关性分析得出,pSS患者的病程与RVFWSL、Mid RVFWSL呈正相关(分别为r=0.720,P=0.000和r=0.40...  相似文献   

6.
目的 右心室功能对各类心脏手术的预后有重要的预测价值.本研究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右室功能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左心室功能及心脏手术对于右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因冠心病、瓣膜疾病或先天性心脏病在华山医院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者61例进行右心室图像的采集和随访;另选取2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使用Qlab 6.0 TMQA软件测量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的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ε)和纵向峰值运动速度(S);比较术前左心室功能不同的患者右心室指标的差异,对心脏手术前后患者的右心室功能改变进行随访.结果 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组(LVEF<50%)与对照组及射血分数(EF)正常组(LVEF≥50%)相比,右心室游离壁各节段的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及速度均明显下降(P均<0.05).不论是体外循环组(CPB组)还是非体外循环组(OP组),术后1周其右心室游离壁各节段的变形及运动功能均出现一过性降低,术后3个月和6个月恢复.结论 左心室功能异常可伴有右心室变形和运动能力下降;无论体外循环还是非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早期会出现一过性右心室功能损伤.二维斑点追踪技术为无创定量评价右心室功能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测量右心室游离壁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可用于监测及随访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RV功能,有助于危重患者的识别、预后评估和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6):995-997
目的利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右心室功能进行早期评估,为早期诊断右心室功能变化提供帮助。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1月收治的4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LE)为SLE组,另外选取4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首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再利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分别对两组人员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三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S)进行测量。结果对两组人员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的测量结果进行观察,可以发现SLE组患者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三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S)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值(P0.05),而两组间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有效地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右心室功能进行早期评价,帮助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提早发现右心室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D),并分析其与右室射血分数(RVEF)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评价右室收缩功能寻找一种便捷、实用的新方法.方法 研究对象为2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及1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其中扩张型心肌病13例,缺血型心肌病3例),记录心尖四腔观二维图像并输入Qlab 6.0工作站自动测量右室游离壁处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位移(TADla)、三尖瓣环连线中点处收缩期峰值位移(TADmid).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计算RVEF,并分析TAD参数与RVEF之间的关系.结果 40例受检者TADla平均(19.3±5.9)mm(7.8~28.4 mm),TADmid平均(15.3±4.6)mm(7.2~22.2 mm).与对照组比较,心衰组各参数均显著降低(P<0.01);TADla、TADmid与RVEF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7和0.91,直线相关方程分别为RVEF=2.2 TADla + 9.9和RVEF=3.0TADmid+7.1.TADla评价RVEF<45%的截断点值为17.2 mm,敏感性为89%,特异性为93%;TADmid评价RVEF<45%的截断点值为13.1 mm,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100%.结论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的TAD与RVEF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有望成为临床常规评价右室整体收缩功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量三尖瓣环位移(TAD)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 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44例,依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分为无微血管病变组(T2DMⅠ组)19例和合并微血管病变组(T2DMⅡ组)25例,另选正常对照组(NC组)28例。获取心尖四腔切面二维图像以及实时三维图像,将二维图像输入QLab 7.0工作站,获得右心室游离壁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位移(T1)、室间隔瓣环收缩期峰值位移(T2),三尖瓣环连线中点收缩期峰值位移(Tm)以及右心室纵向缩短率(Tm%)。将三维实时图像输入TOMTEC工作站,计算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 结果 与NC组比较,T2DMⅠ组Tm%、LVEF、RVEF明显减低(P均<0.05);T2DMⅡ组T1、T2、Tm、Tm%明显减低(P均<0.05),LVEF、RVEF亦明显减低(P均<0.05);与T2DMⅠ组比较,T2DMⅡ组T1、T2、Tm、Tm%明显减低(P均<0.05);三尖瓣环位移各参数与RVEF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72(T1)、0.68(T2)、0.78(Tm)、0.94(Tm%),P均<0.01。 结论 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量TAD能无创评价T2DM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0.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评价肺动脉高压(PH)患者右心室功能,探讨PH对右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65例PH患者,按肺动脉收缩压分为3组,其中PH轻度组25例,PH中度组22例,PH重度组18例;选取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STI于心尖四腔切面测量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ε)、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及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结果 PH各组右室游离壁各节段ε、SRs、SRe、SRa均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各组间相应节段ε依次递减,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SRs、SRe、SRa递减趋势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患者右心室功能减低,STI可较敏感而准确地评价右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