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肝癌的复发转移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关键。血管包绕肿瘤细胞巢(VETC)癌巢型肝细胞癌的转移方式无法用上皮-间质转化(EMT)理论来解释,其可以内皮细胞包绕肿瘤细胞团的形式发生整体转移,转移过程中肿瘤细胞不会发生EMT,VETC癌巢型肝细胞癌更易发生转移,转移效率更高,术后更易复发,预后更差。该文对VETC癌巢型肝细胞癌的分型、分子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评价和介绍,从而提高临床医师及研究人员对该类肝癌诊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颈部淋巴结转移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较为普遍.尽管颈部淋巴结转移可独立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复发,但其对于肿瘤预后的影响仍有争议.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价值尚不清楚,尤其是术前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或影像学证据时.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如男性、年龄大于45岁、肿瘤直径>4 cm、多灶性和甲状腺外侵犯以及BRAF基因突变阳性等,术前应认真评估颈部淋巴结,必要时可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13例头皮鳞状细胞癌(SCC)侵袭至骨膜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收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鼓楼临床医学院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3例头皮SCC侵袭骨膜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包括病历、影像、病理等资料),手术治疗方式均为皮肤肿瘤切除术+颅骨外板磨削术+局部皮瓣转移术+植皮术。结果 13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随访1年,10例患者生存状态良好,无复发及转移迹象,疗效满意;1例患者多处复发转移,半年后死亡;2例患者植皮区成活欠佳,行二期手术后愈合良好。结论 当头皮SCC侵袭至骨膜时,颅骨外板部分或全部磨除可有效减少肿瘤的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手术清扫范围的选择。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21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回顾性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与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术前超声结果、术后石蜡病理检查结果及淋巴结清扫范围。结果 21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均采取颈部淋巴结清扫术,40例单纯采取Ⅵ区淋巴结清扫,其中16例发生淋巴结转移;24例单纯采取侧颈区淋巴结清扫,其中9例发生淋巴结转移;146例采取Ⅵ区淋巴结联合侧颈区淋巴结清扫,其中45例Ⅵ区和侧颈区同时出现淋巴结转移,25例出现Ⅵ区转移而未见侧颈区淋巴结转移,28例出现跳跃式侧颈区淋巴结转移而无Ⅵ区转移。男性、年龄45岁、侵袭至甲状腺被膜、肿瘤直径10.0 mm、术前超声提示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概率更高。结论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被膜的侵袭情况均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可作为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当出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时建议同时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甲状腺乳头状癌较为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多发生在Ⅵ区,建议行首次手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采取原发病灶切除联合Ⅵ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青少年甲状腺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20岁以下青少年甲状腺癌59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行内分泌辅助治疗,14例联合131I内照射治疗。结果本组乳头状癌56例(94.9%)其中微小乳头状癌29例;滤泡状腺癌1例(1.7%);髓样癌2例(3.4%)。颈淋巴结转移34例(57.6%),其中双侧甲状腺癌并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者7例(11.9%)。术后5年内复发1例(1.7%)。本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双侧甲状腺受侵犯伴双颈淋巴结转移率均明显高于成年人。结论青少年甲状腺癌早起临床表现大多数不典型,常以颈部肿大淋巴结或甲状腺孤立结节就诊,不易早发现易误诊。治疗以手术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鼻咽癌组织中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56例鼻咽癌标本和15例正常鼻咽黏膜标本中LYVE-1的表达,计数组织中淋巴管密度(LVD)值,分析鼻咽癌组织中LVD与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鼻咽癌组织中LVD值高于正常鼻咽黏膜组织(P<0.01)。鼻咽癌组织中,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组LVD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P<0.01;Ⅲ~Ⅳ期鼻咽癌组织LVD高于Ⅰ~Ⅱ期鼻咽癌组织,P<0.01;LVD与年龄、性别及病理分型无关。结论鼻咽癌组织中淋巴管生成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LVD的检测可作为鼻咽癌预后判断及临床诊断、治疗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咽癌伴咽后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66例鼻咽非角化性或未分化性癌,分期为T1~4N1~3M0。采用常规根治性放疗或放化综合治疗后,观察患者3年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结果本组3年复发率15.15%,3年远处转移率33.33%,3年总生存率77.27%。单侧咽后淋巴结转移、双侧咽后淋巴结转移患者的3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5.29%、33.33%,3年生存率分别为73.53%、81.25%;N1期、N2~3期患者的3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6.67%、42.86%(P<0.05),3年生存率分别为91.67%、69.05%(P<0.05);单纯放疗、放化综合治疗患者的3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6.67%、22.22%(P<0.05),3年生存率分别为63.33%、88.89%(P<0.05)。结论鼻咽癌伴咽后淋巴结转移、N分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放化综合治疗有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miR-4516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6年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鼻咽部EB病毒相关性非角化性癌患者(鼻咽癌组)的临床病理资料,另选择同期15例鼻咽黏膜慢性炎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两组病变黏膜组织miR-4516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miR-4516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的关联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4516对诊断鼻咽癌转移的效能。结果 鼻咽癌组miR-4516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77,P<0.001)。对于发生转移的鼻咽癌患者,其病变组织miR-4516表达水平高于未发生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4516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T分期、临床分期均无显著关联(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4516可用于鼻咽癌转移的诊断[AUC(95%CI)=0.696(0.541~0.851),P=0.037],最佳截断值为6.28,其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3、0.75。miR-4516低表达组的生存预后显著优于miR-4516高表达组(log-rank检验: χ2=4.230,P=0.040)。结论 鼻咽癌组织miR-4516表达水平上调,可作为预测鼻咽癌转移和临床预后评估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BRAFV600E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PTC患者临床资料,术后均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组织BRAFV600E基因突变情况,22例未发生BRAFV600E基因突变纳入对照组,93例发生BRAFV600E基因突变纳入实验组。收集两组性别、年龄、癌灶直径、癌灶个数、是否侵袭被膜、颈部淋巴结是否转移及TNM分期,分析其与BRAFV600E基因突变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RAFV600E基因突变与PTC复发危险因素等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性别、癌灶直径、是否侵袭被膜、颈部淋巴结是否转移和TN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和癌灶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RAFV600E基因突变与性别、癌灶直径、是否侵袭被膜、颈部淋巴结是否转移及TNM分期相关。结论性别、癌灶直径、是否侵袭被膜、颈部淋巴结是否转移及TNM分期是PTC患者BRAFV600E基因突变的危险因素,可能是影响肿瘤进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陈国健  程霞  李坊铭 《山东医药》2010,50(1):111-111
按照2008年广州鼻咽癌分期专家共识临床分期中对原发灶侵犯部位、颈部淋巴结转移及大小的标准,对本文32例鼻咽癌患者进行T2、N2重新分期,均用核磁共振(MR)结果对原发部位、转移淋巴结定出T2、N2,在局部复发、远处转移、预后等方面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