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观察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方案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和5-氟尿嘧啶方案治疗,全部患者均接受至少4个周期的化疗。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9例,稳定10例,进展1例;对照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9例,稳定17例,进展4例。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和神经系统毒性,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吉奥胶囊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胃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TP方案与IP方案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3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P组68例和IP组68例,TP组予紫杉醇+顺铂治疗,IP组予伊立替康+顺铂治疗,21 d为1个周期,治疗3个周期。结果 TP组完全缓解(CR)16例,部分缓解(PR)15例,稳定(SD)22例,进展(PD)15例,IP组依次为17、13、25、13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组和IP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系统毒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方案与I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确切,有效率和安全性均较好,无明显差异,应根据患者特点个体化选择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CHOP方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除发热例数多于对照组外(P<0.05),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采用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新辅助化疗疗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04~2018-10于该院行新辅助化疗的7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获得病理完全缓解(pCR)情况分为pCR组(n=13)和非pCR组(n=65);以临床有效获得情况分为CR+PR组(n=49)和非CR+PR组(n=29),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新辅助化疗获得pCR及临床有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78例患者中,pCR的患者13例,pCR率为16.7%;临床有效49例,临床有效率为62.8%。pCR组在肿瘤直径≤5 cm、Ki-67>30%和非Luminal型的人数比例大于非p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5 cm、淋巴结状况为阳性者是患者获得pCR的不利因素,而非Luminal型是患者更易获得pCR的积极因素(P<0.05)。另外,CR+PR组在化疗周期≥6、Ki-67>30%和非Luminal型的人数比例大于非CR+P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在化疗方案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患者获得临床有效的影响因素。结论 分子分型、肿瘤直径大小以及淋巴结情况是影响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获得pCR的影响因素,在治疗前应对这些指标进行评估。选用含紫杉类化疗方案、化疗周期长(6个周期及以上)及Ki-67表达>30%的患者更易达到临床有效。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肺鳞癌患者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7月至2020年10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94例肺鳞癌初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接受顺铂+吉西他滨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康艾注射液辅助治疗,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细胞计数、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及化疗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疾病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淋巴细胞总数、T辅助细胞绝对值、T抑制细胞绝对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可提高晚期肺鳞癌患者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并比较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初治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同步放化疗组(放化组)60例和单纯放疗组(单放组)60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和副反应,并做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近期有效率、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反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性直肠炎、膀胱炎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同步放化疗能提高局部中晚期宫颈癌近期疗效,提高5年生存率,降低5年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但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反应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分析改良旋转Scarf截骨在中重度(母)外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北京市密云区中医医院骨伤科住院治疗的中重度(母)外翻畸形患者33例(51足)为研究对象,全部采用改良旋转Scarf截骨的方式治疗,比较手术前后X线片上(母)外翻角(HVA)、第一二跖骨间角(IMA)及籽骨位置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评分及视觉模拟(VAS)评分情况。结果 术后IMA、HVA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籽骨位置较术前改善,末次随访AOFAS、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改良旋转Scarf截骨治疗中重度(母)外翻畸形矫形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为鼻咽癌的中医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鼻咽癌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临床特征关系。结果 58例初治鼻咽癌患者中偏颇体质占68.97%(40/58)。鼻咽癌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临床分期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EBV-DNA阳性率呈上升的趋势。治疗结束时,平和质患者完全缓解(CR)13例,部分缓解(PR)5例;偏颇体质患者CR 21例,PR 1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99,P=0.162)。平和质患者2年无瘤生存率为100.00%,偏颇体质患者2年无瘤生存率为8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结论 特定的中医体质类型与鼻咽癌发生和发展存在关联性,并可能随着EB病毒的复制和病情的进展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来氟米特联合雷公藤多甙及小剂量泼尼松治疗中老年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0例中老年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按就诊单双序号半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给予来氟米特联合雷公藤多甙及小剂量泼尼松治疗,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CTX)联合泼尼松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生化指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与对照组同期血红蛋白、尿蛋白、血浆白蛋白、血肌酐检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来氟米特联合雷公藤多甙及小剂量泼尼松治疗中老年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效果确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42例HAP确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治疗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疗程均为7~8 d。 结果 治疗组症状、体征恢复正常的时间为(48.24±7.54)h,对照组为(72.36±10.24)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HAP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Distribution of gasses to the cast volume and volume of pores can be maintained within the acceptable limits by means of correct setting of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f casting and by selection of suitable structure and gating system arrangement.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per solves the issue of suitability of die casting adjustment—i.e., change of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r change of structural solution of the gating system—with regards to inner soundness of casts produced in die casting process. Parameters which were compared included height of a gate and velocity of a piston. The melt velocity in the gate was used as a correlating factor between the gate height and piston velocity. The evaluated parameter was gas entrapment in the cast at the end of the filling phase of die casting cycle and at the same time percentage of porosity in the samples taken from the main runner. On the basis of the performed experiments it was proved that the change of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particularly of pressing velocity of the piston, directly influences distribution of gasses to the cast volume.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