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病条辨》是温病学派大家吴鞠通的重要著作,对温病学说理论基础的建立和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其中,《温病条辨》对承气汤的运用充分体现了温病下法的特色,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伤寒论》承气下法的基础上,以《温病条辨》12个承气汤方为代表的温病承气下法继承了《伤寒论》的理论精神,并在扶正祛邪、固护津液等方面有了深入的阐述和发挥,充分体现了《温病条辨》对《伤寒论》承气下法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以信 《天津中医药》1990,(5):36-36,21
《温病条辨》是一部理、法、方、药系统完整的温病学专著,吴鞠通博采前贤论治温病的方法,间附自己的临床经验,辑成《温病条辨》。  相似文献   

3.
刁人政 《四川中医》2008,26(12):42-43
《温病条辨》在温病初起首用辛凉,温病传变中善用辛凉,并发展性地应用了辛凉甘寒法、辛凉淡渗法、辛凉辛温法、辛凉苦温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温病条辨》辨病论治思想。方法:通过研读《温病条辨》原著,查阅《温病条辨》辨病论治思想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其辨病论治思想进行分析整理。结果:《温病条辨》的辨病论治思想内涵主要是首先辨病名,然后分辨病期,最后以脏腑定位为线索,进行审证辨证,其临床意义在于首倡辨病,利于把握温病本质;辨病分期,利于温病异病同治;审证论治,利于温病选方用药。结论:《温病条辨》辨病论治思想体系对当今中医学病证结合思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罗任 《国医论坛》2006,21(5):9-10
《温病条辨》是一部辉煌的温病学著作,是书创立了温病三焦辨证纲领,并将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一炉而冶,相辅而行,完善了温病的辨证论治体系,丰富了温病的证治内容,详备了温病病证的理、法、方、药,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1].且抛开《 温病条辨》的学术价值不论,该书所体现的多种逻辑思维方法早已突破了传统中医类比思维的局限,体现了先进的逻辑思维特色.系统论逻辑思维便是其中一种,吴氏灵活运用该思维方法构筑了其温病思想的整体框架,同时向人们传达了其著《温病条辨》的思想主线.  相似文献   

6.
陈伯庄先生《温病会讲录》(续)山西中医学院(030024)郝印卿太原制药厂职工医院郝国卿3吴氏《温病条辨》瑕瑜小识清·吴鞠通是继叶天士而后的温病大家,著有《温病条辨》、《吴鞠通医案》、《医医病书》等书。后来的学者对其《温病条辨》毁誉不一,甚至认为《条...  相似文献   

7.
养阴法是《温病条辨》治疗大法之一,养阴思想贯穿于温病治疗的始终。对《温病条辨》27首养阴方剂进行分析发现:《温病条辨》按三焦分证治疗,在上、中、下三焦病证治疗中都程度不同的体现养阴护阴思想,养阴在下焦病证治疗中尤为重要。养阴方剂以补阴药、补血药及清热养阴药为基本构成,同时,又体现出三焦分证用药的侧重。常用药物有麦门冬、阿胶、甘草、干地黄、白芍等,又常根据温病病情变化和发展不同阶段,在主药的基础上随证配伍。  相似文献   

8.
新加黄龙汤治疗肝硬化腹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黄龙汤出自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温病条辨》。《温病条辨·中焦篇·十七》曰:"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应下失下,正虚不能运药,不运药者死,新加黄龙汤主之。"吴鞠通指出了温病使用攻下法仍未取效,或不能单独用攻下法的5种病证。  相似文献   

9.
吴鞠通对叶天士治疗温病的理法方药推崇备至,在所著《温病条辨》一书中,大量录用《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温病的医案,其中涉及的条文97条,方剂101人,吴氏将这些医案分门别类,再参以三焦理论,创建和发展了温病三焦辨证学说。深入研究《温病条辨》与《临证指南医案》的关系,对于继承和发展传统中医学大有裨益。本文后附有《温病条辨》有关方证和《临证指南医案》中相关医案对照表,为同道进一步研究提供极大方便。  相似文献   

10.
《温病条辨》水血相关证治探讨聂天义(四川省涪陵市中医院648000)关键词《温病条辨》,水,血,相关证治《温病条辨》是阐述温病辩证论治的专著,温病是感受温热病毒所致,其病变过程中是以伤阴为主。该书虽附有《杂说》、《解产难》、《解儿难》等篇,亦多涉及阶...  相似文献   

11.
温病,是指一种以温邪为主要病因、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温病多热象偏重,故易化燥伤阴.清代医家吴鞠通(吴瑭)以擅长治疗急性发热性疾病闻名于世,在其代表著作《温病条辨》中,以三焦辨证为纲、以病名为目,开创了三焦辨证理论体系的先河,建立了一个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笔者通过研习《温病条辨》及《吴鞠通医案》,探求其...  相似文献   

12.
吴鞠通著《温病条辨》之逻辑思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条辨》是温病发展史上一部不可或缺的伟大著作,是书创立了温病三焦辨证纲领,完善了温病辨治体系,至今指导着温病临床实践,但《温病条辨》并非温病理论与吴鞠通之临床经验的简单叠加,而是吴鞠通天才逻辑思维综合应用的结果。是书之三焦体系的辨证分析逻辑、条文的各种形式逻辑以及论治的模拟逻辑相结合早以突破了中医传统的形象类比思维局限,与现代科学的逻辑思维紧密融合在一起。拟从逻辑思维角度解读《温病条辨》,揭示吴鞠通著书之天才思维逻辑,为多角度、多方位研究《温病条辨》提供基础资料;为从逻辑思维角度解读中医经典作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3.
《温病条辨》禁忌证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为急性外感热病 ,临证时若识证不准 ,误用治法 ,可致诸多变证。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提出了温病禁忌证法 ,这些观点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现将温病禁忌证法归纳如下。1 淡渗之禁《温病条辨》中焦篇 30条云 :“温病小便不利者 ,淡渗不可与也 ,忌五苓、八正辈。”温病小便不利的原因 ,以阴津耗伤者为多见 ,故吴鞠通强调养阴清热为大法 ,不能见小便不利就滥用淡渗利尿之剂。并对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提出的小便不利用猪苓汤提出了异议 ,而强调运用甘苦合化法 ,药用冬地三黄汤。证之临床 ,当遵守此原则。尤其某些感染性疾病中出现小便不利…  相似文献   

14.
吴鞠通《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首创以三焦为辨证纲领,分别论述了风温、温热、湿温等九种温病的证治,对温病学说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对于“温病察舌”亦多创见。兹浅述如下,以就正于高明。  相似文献   

15.
孙大定 《河南中医》1994,14(6):377-378
《温病条辨》下法述要孙大定湖北宜昌医学专科学校(443003)主题词吴瑭,《温病条辨》,泻下清代温病大师吴瑭(字鞠通),在其《温病条辨》中,对下法的应用颇具特色。在立法上,以宣通三焦,清泻实(湿)热为宗旨;在遣方中,宗仲景之方而不凿执其法。首创以温热...  相似文献   

16.
风热火湿燥寒六气组方原则是《内经》五运六气组方的核心内容。吴鞠通《温病条辨》在诊治外感温病时充分运用了《内经》六气组方原则,对后世临床防治外感温病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后世医家运用《内经》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树立了典范。《温病条辨》不仅从卫气营血论治、三焦论治谨遵六气组方原则,温病的预防和备药亦遵六气组方原则。研究《温病条辩》对《内经》六气组方原则的应用,对运用《内经》六气组方原则指导临床防治温病、组方用药具有指导价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开玄府为治疗思路,从玄府闭塞导致温病发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温病条辨》进行梳理研究,分别从发汗开玄,和谐营卫;通下开玄,畅达气液;和解开玄,宣通气机;通窍开玄,转运神机,探讨开玄府治法在《温病条辨》中的应用.在温病的诊治中有多种由玄府闭塞而引发的病证,通过对玄府学说进一步研究,根据开玄府提出的相应治疗策略,将为温病的...  相似文献   

18.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立湿温病为专病,详细阐述从三焦论治湿温病理论。湿热邪气弥漫三焦,在上焦宜宣化,中焦宜宣畅,下焦宜渗利,分消走泄,开宣肺气,宣畅气机,祛湿清热。分析《温病条辨》湿温病篇方剂常用角药配伍,探求吴鞠通用药心法与组方特点。  相似文献   

19.
吴鞠通被尊为“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一部《温病条辨》标志着温病学走向成熟,其三焦辨证理论更使温病辨证更趋于完善、系统.然其学术成就非独外感,吴氏继承《内经》、仲景及后世诸家,精研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对内伤杂病诊治亦颇精妙,且在《温病条辨》一书中可见端倪.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创造性地将“哕”证分属上焦肺、中焦脾胃、...  相似文献   

20.
《温病条辨》养阴法以甘寒、咸寒、酸甘法养阴为基础,并配合辛凉、苦寒等法,组成诸复法使用,广泛应用于温病三焦传变治疗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