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唐由之教授作为我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的学术带头人,在继承发扬传统医学的同时,将现代科学成就与中医发展有机结合,不断创新,形成了独到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疾的学术体系。他创新发明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白内障、青光眼的手术方法;扩大中医眼科望诊范围,提出中医辨证、西医辨病的中西医结合模式;开创眼底疑难杂症从气血论治的新思路;研制"病毒一号滴眼剂"等成就,推动了中医眼科学科建设发展,发展了走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科疾病的道路,推动了中医眼科现代化进程,促进了中医眼科理论与技术的提高。唐由之教授的学术思想对中医眼科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庞氏中医眼科创始于清末,发展于民国,壮大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已经历了130多年的岁月,其间涌现出了庞传薪、庞赞襄、庞万敏等一大批知名的中医眼科专家,在近代中医眼科界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庞氏中医眼科目前已经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理、法、方、药体系,本文通过对庞氏中医眼科的学术著作、文献的分析与总结,归纳出庞氏中医眼科理论体系的特点与选方用药的经验,以及后人对庞氏中医眼科体系的拓展与延伸,以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庞氏中医眼科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3.
王育良系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病和中医眼科现代化研究。文章主要从其学术思想及学术创新2个方面进行探讨。王育良临证时眼体合参,综合辨证;辨证施治,强调治肝;认为眼病多瘀,擅长活血用药;重视脾胃,补肾治本。王育良临床思路广阔,治病多法,以清热养阴散瘀为指导思想研制了润目灵治疗干眼,并首创了眼与光照节律关系的思想,运用其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4.
唐亮臣老中医(1893年~1965年)江苏南汇人,自幼随父学习中医,除家传眼科外,兼习内、外、妇、儿各科,行医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唐老热爱党的中医事业,于1955年受卫生部中医研究院聘请赴京任职,先后曾任西苑医院、广安门医院眼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并应聘为中华眼科杂志副总编辑,<眼科全书>编委等职.  相似文献   

5.
《伤寒杂病论》所记载的“狐惑”一病,与现代医学的眼-口腔-生殖器粘膜综合征相类似,其所创立的清热解毒祛湿法至今仍在临床沿用,对后世中医眼科应用全身辨证和经方治疗眼病及眼病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现将浅薄之己见论述于下。  相似文献   

6.
赵新  张林旭  路雪婧 《中草药》2020,51(14):3747-3752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挖掘分析国医大师廖品正治疗视神经萎缩的用药规律,总结探讨其潜在新方。方法收集整理廖品正老先生治疗视神经萎缩的中药处方90首,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基于熵聚类方法规律分析等方法进行药物规律及特点的挖掘。结果 90首处方中共包含113味中药,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枸杞子、灵芝等,补虚药使用最多,多用甘、平之品,归肝经药物最多;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7个常用药物组合;基于熵聚类方法规律分析得到10个潜在新方。结论国医大师廖品正认为视神经萎缩与肝、脾、肾关系密切,瘀阻脉道是其主要病机,治疗时多选用补益肝肾、活血通络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8.
张景岳辨治中风病学术思想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景岳的学术思想在中风病的治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在总结前人学术成果并结合自身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元气虚损”是中风发病的根本因素,而其他因素(如痰、瘀等)皆继发于元气虚损;治疗也应以培补元气为主。现浅识如下。1中风非风中医学对中风病病因的认识,在唐宋以前,均认为以外风为主。至元代王履首先提出“类中风”之名:“殊不知因于风者,真中风也。因于火,因于气,因于湿者,类中风,而非中风也”(《医经溯洄集·中风辨》),但也有的医家认为“类中风”包括尸厥、痰厥、血厥、酒厥、中虚、中气、中食、中寒、中火、中湿、中暑、中恶等…  相似文献   

9.
东长霞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0):1627-1628
彭清华教授 (196 4 - )湖南宁乡人 ,现为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教授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 ,全国眼底病中医医疗中心副主任 ,兼眼科实验室主任。彭教授还是中华中医眼科学会委员 ,湖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 ,湖南省中医眼科学会和湖南省中西医结合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急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彭教授从事眼科医、教、研工作近 2 0年来 ,勤于思考 ,善于发现、求证 ,医理娴熟 ,经验丰富 ,对青光眼及眼底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颇多新意 ,且自创的中成药经临床实践检验 ,疗效确切、可靠 ,获得专家的一…  相似文献   

10.
《异授眼科》又名《异授眼科秘旨》是我国古代较早的一部眼科专著,其学术特点主要有:通过望诊审病求因、强调眼病禁忌,眼病治疗内外治兼顾。书中对眼病七十二症治疗方法的论述尤其值得深入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金世元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药专家,全国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金世元教授在从事中药专业的70余年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学术思想和技术专长。本文主要从"德""行""识" 3个方面研究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的"医药圆融"思想传承特色,阐述"德""行""识"的内涵及三者关系,为传承金世元教授的学术理论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论中医药学术语言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药学术语言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问题,是中医药现代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础性理论难题。主张从多元解读传统理论体系,动态地、开放地吸纳新理论、新概念,以及剥离文化哲学内容、进行科学语言表述三方面来研究和解释中医药学术语言的现代化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13.
白兆芝教授重视脾胃为后天之本的理论,研究完善脾胃肠病学说,继承整理易水学派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深入阐发胃肠病病机学说,总结临床证治规律。率先在国内开展中医小肠腑病学的研究,提出了小肠腑病的症状特点、发病特点及证候特点,通过临床证候调查和用药调查,归纳出小肠腑病的10个基本证候及其基本用药规律。注重临床实践,研究消化系统疾病的调理防治方法,探求内科疑难病的证治规律和临床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14.
聂莉芳教授认为膜性肾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为脾肾两虚,瘀血停滞.她强调辨证求因,同时注重顾护正气,不轻易使用攻伐.形成了一整套以健脾补肾,活血化湿法为主的中医治法:①健脾益气和胃法,方用参苓白术散和香砂六君子汤加减.②补肾涩精法,方用参芪地黄汤加减.③活血化瘀法,方用自拟加味当归芍药散.对于浮肿患者常配合使用黄芪鲤鱼汤.  相似文献   

15.
儒学与中医的思维模式和表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成祥 《河南中医》2001,21(2):67-68
取类比象,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思维方法。《黄帝内经》在总结医疗实践和建构中医理论时,明显地受《周易》取类比象的思维模式的影响。传统儒学和中医的取类比象的思维模式决定了古代文化包括中医典籍中的语言表达方法,也往往是取类比象,舍象取类,或者是取象比类,舍类取象。  相似文献   

16.
李展  陈业强 《辽宁中医杂志》2011,(12):2346-2348
目的:探讨陈业强教授的学术思想。方法:从陈业强教授应用丹栀逍遥散的临证医案中,探讨其运用丹栀逍遥散的理、法、方、药。结果:陈业强教授应用丹栀逍遥散,是从整体观出发,以五脏相关理论与中药药性理论相结合,谨守病机,随证化裁。结论:从陈业强教授应用丹栀逍遥散的学术思想,得以启迪,以五脏相关理论与中药药性理论相结合,灵活运用古方,不仅发挥了古方的功效,扩大了其应用范围。而对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瑞芳教授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治未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先后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陈瑞芳在中医治未病、中医内科方面学验俱丰。本文主要阐述对陈瑞芳教授在治未病、内科杂症治疗领域的学术思想所进行的研究,为临床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应用焦树德教授学术思想临证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导师焦树德教授的学术思想进行临证,体验补肾祛寒、补肾强督、养阴柔肝及温胃散瘀、理气养血等方法,分别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更年期综合征及溃疡病的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9.
中医与形上之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系辞第十二上》所说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应当是人类科学史上最早、最准确,而且至今不失其指导意义的科学分类原则和标准。研究事物运动状态及其过程的科学,为形上性科学;研究事物结构形态的科学,为形下性科学。人类医学所面对的人,是天地万物之灵,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生物。因此与其它生物相比,人具有典型的形上、形下二重性。据此,人类医学也必然有形上(比如中医)与形下(比如西医)两大门类。以中国哲学和系统理论为基础的形上性思维方式,孕育了中医学。与此相对,以近代分析(或还原)性科学方法为基础而形成的医学,则是西医。按照“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的传统说法,当代中医学术发展上的首要问题,即要以形上、形下的科学分类原则和标准,为中医正名。长期以来,迷信近代分析(或还原)性科学方法,远离形上之思,是中医学术发展困惑和停滞的主要原因。为了实现中医的复兴,就应当回到形上之思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20.
医道求索     
总结张学文教授从医近50年来在中医急症研究、中医防治中风病研究、中医治疗疑难杂症研究领域的临床经验与学术成果,并围绕中西医学互参、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的关系、继承创新和发展的关系,阐述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