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慧  黎波  侯永春 《新中医》2010,(10):84-86
目的:分析疑似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证候特征和病机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及文献复习,分为风热犯卫、风寒犯卫、热毒袭肺3个中医证型。结果:风热犯卫占75.0%,风寒犯卫占23.2%,热毒袭肺占1.8%,风热犯卫出现的频数多于风寒犯卫和热毒袭肺。风热犯卫型与风寒犯卫型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对于风寒和风热的辨证分析无诊断参考价值。2型咽充血(含咽不适)和扁桃体肿大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咽充血(含咽不适)和扁桃体肿大对于风寒和风热的辨证分析无诊断参考价值。2型发热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发热程度与中医证型分布无明显关系。结论: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的证候特征以风热犯卫为主,其发展过程病机特点符合温疫演变规律,少数可为寒疫范畴。  相似文献   

2.
甲型H_1N_1流感中医证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羽萍  郭雅玲  康立  赵玲  彭杰  罗改云 《陕西中医》2010,31(11):1491-1493
目的:观察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证候学特点,阐述其病因病机,总结出符合临床实际的分期辨证模式。方法:以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标准,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采集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甲型H1N1流感的中医学基本病因性质是风热毒邪。2初期表证期主要症状有发热、咽痛、咳嗽、恶寒、头痛及咽充血、扁桃体肿大等。3里证期主要症状有发热、咽痛、咳嗽、尿黄、口渴及咽充血、扁桃体肿大等。4主要证候表证期以风热犯卫为主,里证期以热毒袭肺、热毒壅肺、气血两燔为主。5证候与甲型H1N1流感核酸病毒转阴无差异,但风热犯卫和热毒袭肺与热毒壅肺型,患者的住院时间之间有差异。结论:新型甲型H1N1流感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轻症患者的中医证候、证型及西医实验室检验特征进行回顾分析.方法 通过观察记录103例甲型H1N1流感轻症病例的临床症状、舌苔脉象、相关实验室检查,归纳总结甲型H1H1流感轻症病例的中医证候特点、中医证型分布及实验室检查特征.结果 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起病首发症状以发热、咳嗽、咽痛/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岭南地区流行性感冒中医证候分型,为中医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1 143例流行性感冒患者的中医证候及流行性病学资料,了解流行性感冒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并分析中医证候与病原学及兼夹证的关系。结果:1 143例患者中,男性559例(占51.1%),女性584例(占48.9%),甲型流感流病毒789例(69.0%),乙型流感流病毒354例(31.0%)。中医证型以风热犯卫证为主,具体如下:风热犯卫证947例(82.9%),风寒束表证83例(7.3%),热毒袭肺证113例(9.9%)。甲型流感流病毒及乙型流感流病毒患者中医证型以风热犯卫证为主,其次是热毒袭肺证及风寒束表证。夹杂湿证211例(18.46%),其中风热犯卫证156例,占73.9%,风寒束表证52例,占14.7%,热毒袭肺证89例,占1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岭南地区流行性感冒中医证候以风热犯卫证为主,部分兼夹湿邪为患,与岭南多湿的特点一致。  相似文献   

5.
张照琪 《河北中医》2010,32(11):1647-1648
目前,全球正在流行甲型H1N1流感(以下简称甲流),因此病而死亡近万人,对人类造成很大威胁,我国也处于甲流高发期。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中明确了中医辨证治疗分型,共为4型:风热犯卫、热毒袭肺、热毒壅肺、气血两燔。从中可以看出本病为热证,由于本病具有流行性、传染性,属温病中的瘟疫范畴,笔者称之为“热毒证”。  相似文献   

6.
甲流感属于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传统医学中属于疫病的范畴,临床可表现为风热犯卫、热毒袭肺、热毒壅肺、气营两燔等多种证型。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在我国的传播过程已经经历了输入性病例、输入性第二代病例、本土病例出现、社区流行、校园等群体单位出现暴发流行等几个传播阶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麻杏甘石汤加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疑似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发热门诊120例疑似甲型H1N1流感,中医辨证热毒袭肺证患儿,给予麻杏甘石汤7天,同时静点热毒宁注射液5天,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症状及体征的变化。结果:疾病总有效率为87.50%,中医证候的总有效率为95.83%,在治疗发热、咳嗽、咯痰方面效果尤为明显。结论:麻杏甘石汤加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疑似甲型H1N1流感中医辨证热毒袭肺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H1N1流感样病例的疗效及理法方药。方法:根据中医理法方药的原则,我们将H1N1流感分为“毒袭肺卫”、“热毒袭肺”、“气营两燔”等3型,并按病情采用疏风清热、清肺解毒和清热凉营基本方,根据病情变化随证加减。结果:按此法治疗62例,取得了良好疗效。对比单纯西药对症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甲型H1N1流感样病例,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中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含量变化。方法将82例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风热犯卫(51例)、热毒袭肺(22例)和风寒束表(9例)3个证型。根据患者意愿结合临床实际病情选择治疗方案,包括中医药治疗、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3种方案。检测治疗前后不同证型患者血清中潜在生物标志物的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前,不同证型患者血清中与发热、炎症、咳嗽等疾病表征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如前列腺素G2、20-羧基花生四烯酸LTB4、高半胱氨酸等)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风寒束表组与风热犯卫组之间20-羟基花生四烯酸LTE4、花生四烯酸LTA4、亚麻酸等标志物,以及风寒束表组与热毒袭肺组之间前列腺素F1α、前列腺烷酸等标志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除各组的三磷酸尿苷,热毒袭肺组和风寒束表组的5,10-亚甲基四氢叶酸和前列腺素F1α以及风寒束表组的前列腺烷酸、高半胱氨酸、葡萄糖等标志物含量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标志物含量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证型之间各标志物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其中以6-酮基-前列腺素F1α的含量变化最为明显。结论不同证型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血清中部分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相对含量存在差异,从体内代谢物质的角度为中医辨证分型的科学性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11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观察甲型H1N1流感的中西医临床特征和治疗特点.方法 对11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临床特征、中医证候进行了动态观察,并给予中医个体化辨证治疗和达菲抗病毒治疗.结果 11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4例,2例发生肺部感染,9例发热患者平均发热持续1~4天,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不重,不伴消化道症状;中老年患者临床表现较青年患者为轻;中医证候多属于毒袭肺卫证、风热上扰证候.中医药可迅速退热,改善咳嗽、咽痛、头痛等临床症状.结论 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毒力较弱,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季节性流感为轻.毒袭肺卫为中医常见证候,桑菊饮、麻杏石甘汤、柴葛解肌汤为主治疗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1.
郑锋玲  骆欢欢  刘叶  李亮  吴薇 《新中医》2015,47(1):186-188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67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证型分为痰热壅肺证、风热犯肺证、风寒束表证、痰湿蕴肺证,其中痰热壅肺证型最多(占53.7%)。67例患者均出现发热,全身酸痛、乏力和纳呆的症状,其次为恶寒、无汗、咽喉红肿且痛、尿黄、咳嗽、痰黄、口渴、舌红、苔黄。结论: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证候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临床特点符合温病范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研究甲型H1N1流感中医临床症状和证候学特征。方法:对临床诊断为甲型H1N1流感患者63例,按照拟定研究方案,观察临床症状和证候分布规律与特点。结果:63例患者均出现发热,其次为咳嗽、乏力、恶寒、嗜睡、恶风、头痛、肌肉酸痛、鼻塞、咽痛、纳差、汗出、呕吐、腹泻;证候方面普通型以风热犯肺为主。结论:甲型H1N1流感属于温病范畴,以风热邪毒侵犯肺卫为主要特征,临床特点符合温病规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归纳和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中医症候、证型及实验室检验特点。方法:回顾分析51例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按照中医辨证理论归纳甲型H1H1流感的中医症候、证型及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51例患者100%患者发热超过2-4h,以咳嗽、咽痛/咽痒、咽喉红肿及舌尖红为主要主症,57%患者舌苔腻或湿滑;80%患者白细胞正常,63%患者出现淋巴细胞比例下降。结论:甲型H1N1流感属于中医温病风热范畴,在卫分症上,证型大多属于风热表证、风热犯肺、风热夹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T淋巴细胞亚群无特异性表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儿童流行性感冒迄今为止尚无规范的中医分型,通过调查2019—2020年冬春季中国儿童流行性感冒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临床精准辨证施治提供参考。[方法]在文献研究及德尔菲法专家问卷的基础上,制定“儿童流行性感冒中医证候调查问卷”,采用分层简单随机抽样的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全国6大行政区域18家三甲医院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总结不同年龄、不同流感类型、不同区域患儿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各证型患儿症状特点。[结果] 9 472例患儿中,1)风热犯卫证占46.63%,表寒里热证23.41%,毒热内陷证11.07%,风寒束表证8.12%,邪犯肺胃证5.87%,热毒袭肺证4.88%,正虚邪恋证0.02%。2)超高热占4.30%,高热44.52%,中度发热44.37%,低热6.79%。3)甲型流感占90.51%,乙型流感9.49%,均以风热犯卫证为主(分别占46.44%、48.50%)。4)在发热的不同病程阶段,均以风热犯卫证、表寒里热证为多见,随着发热时间的推移风寒束表证比例逐渐下降,热毒袭肺证比例逐渐上升。5)各年龄段均以风热犯卫证、表寒里热证多见,各区域中医证候均以风热犯卫证为主。[结论] 2019—2020年中国儿童流行性感冒以甲型流感为主,中医证型以风热犯卫证、表寒里热证为主;发热为各证型的核心症状,毒热内陷证以高热及超高热为主,其他证型以中高度热为主;不同年龄、不同类型及不同区域中医证型分布均以风热犯卫证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成人轻症甲型H1N1流感的中医临床特征和治疗特点。方法:2009年7~11月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成人轻症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7例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63例予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对两组进行临床特征、中医证候动态观察。结果:经过4~7天的治疗,患者全部痊愈出院。住院治疗期间,两组体温开始下降时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在咽拭子转阴时间、住院天数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主要证候积分均有明显改善,而治疗组治疗后的主要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南宁地区成人轻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轻,中医热毒袭肺证候常见,辨证应用自拟解毒透热汤有一定疗效,可迅速退热,改善乏力、咳嗽、咽痛、头晕头痛等症状,缩短流感病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甲型H1N1流感与当年普通季节性流感的中医证候特点,指导甲型H1N1流感辨证论治。方法分别收集甲型H1N1流感患者和当年普通季节性流感患者各200例,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和中医证候进行横断面调查,并与普通的季节性流感患者的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甲型H1N1流感组平均体温明显高于普通季节性流感组(P<0.05);两组患者发热、咽痛、肢体困重、头重如裹或头沉、恶风、恶寒寒战、头痛、鼻塞、流涕、口渴的分布频次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甲型H1N1流感组患者随着季节的变化,其头重如裹或头沉、肢体困重、恶风、恶寒、寒战比例有所增加,与冬季比较,夏季、秋季均与其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邪为热毒夹湿,病机特点为热毒挟湿侵犯肺卫,卫气同病,表证短暂,迅速入里。  相似文献   

17.
儿童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防治指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儿童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防治指南,包括预防、诊断、临床治疗、调护4部分。其中,药物预防强调无病辨体,针对正常质、气虚质、内热质、痰湿质等不同体质儿童分别用药;临床治疗结合轻症、重症、危重症、恢复期等不同情况进行辨治,内含风热犯卫、湿遏卫气、热毒闭肺、毒盛气营、心阳虚衰、邪陷厥阴及余邪未尽,气阴两伤等证候;调护强调隔离保暖、清淡饮食、患儿的护理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甲型H1N1流感的中西医临床特征和治疗特点。方法对2009年5月15日~6月4日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6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临床特征、中医证候进行动态观察,并开展了中医个体化辨证治疗和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结果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37.8岁;3例以发热、3例以咳嗽为首发症状;发病体温37.3℃~38.5℃,体温最高为39.4℃;发热持续时间最长者为5天;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不重;鼻塞、流涕、喷嚏等呼吸道卡他症状少见;未见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中老年患者的临床表现较青年患者轻;中医证候表现表卫症状较轻,内热偏重,多伴有咳嗽、咽部红赤和目赤等,辨证多属于毒袭肺卫证、风热袭表证。结论现阶段北京地区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毒力较弱,疫情表现较温和,患者全身中毒症状也较季节性流感为轻。中医风热袭表证候常见,辨证应用麻杏石甘汤、桑菊饮为主有一定疗效,可迅速退热,改善咳嗽、咽痛、头痛等症状,缩短流感病程。  相似文献   

19.
6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中西医证治报告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探索甲型H1N1流感的中西医临床特征和治疗特点.方法 对2009年5月15日~6月4日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6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临床特征、中医证候进行动态观察,并开展了中医个体化辨证治疗和奥司他韦抗病毒治疗.结果 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37.8岁;3例以发热、3例以咳嗽为首发症状;发病体温37.3℃~38.5℃,体温最高为39.4 ℃;发热持续时间最长者为5天;乏力、肌肉酸痛、头痛等全身中毒症状不重;鼻塞、流涕、喷嚏等呼吸道卡他症状少见;未见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中老年患者的临床表现较青年患者轻;中医证候表现表卫症状较轻,内热偏重,多伴有咳嗽、咽部红赤和目赤等,辨证多属于毒袭肺卫证、风热袭表证.结论现阶段北京地区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毒力较弱,疫情表现较温和,患者全身中毒症状也较季节性流感为轻.中医风热袭表证候常见,辨证应用麻杏石甘汤、桑菊饮为主有一定疗效,可迅速退热,改善咳嗽、咽痛、头痛等症状,缩短流感病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的中医辨证及病机特点.方法 收集北京地区2010年10-11月、2011年11-12月、2012年1-2月3个年份甲型H1N1流感患者284例临床资料,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3软件、运用证素辨证方法,对收集的症状进行定位、定性及定量分析得出证素,运用SPSS17.0软件对证素积分、分布进行统计.结果与结论 病位证素有表、肺,病性证素有外风、热、寒、湿或痰、气虚等;甲型H1N1流感中医辨证主要为风热犯表证(卫分证或卫气同病)、风寒束表证、湿热犯表证、表寒肺热证;病机特点为风热袭表,初始易夹时令寒邪,传变迅速,卫气同病,易夹痰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