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醒脑阴阳透刺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以期为临床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一种疗效确切可靠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以醒脑阴阳透刺法,对照组以传统针刺法,并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后都有减少,治疗组、对照组与自身治疗前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阴阳透刺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疗效,确为临床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一种较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动态观察头穴透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期规范针灸疗程,提高针灸疗效。方法: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药物组,每组33例。药物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针刺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同药物组)基础上采用百会透刺曲鬓穴针法治疗,连续治疗8周,期间通过动态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疗前、疗后1周、2周、4周、8周两组间疗效变化的差异。结果:排除脱落病例后,针刺组29例、药物组30例纳入统计。疗后1周针刺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及总有效率与药物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疗后2周针刺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P0.05),总有效率为69%,优于药物组的33.3%,但Barthel指数变化不显著;疗后4周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9.7%,优于药物组的63.3%(P0.05),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药物组(P0.05);疗后8周与疗后4周对比,针刺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及Barthel指数增加的幅度均显著大于药物组(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96.6%优于药物组73.3%(P0.05)。结论:针刺起效需要一定时间,头穴透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应以2周作为1个疗程,延长疗程会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张民  马铁柱  程世翔  涂悦  张赛 《中国针灸》2012,32(8):697-700
目的:观察亚低温结合针刺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创伤后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针刺组和综合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及手术治疗,亚低温组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冰毯降温;针刺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针刺内关、水沟、印堂、三阴交、极泉等穴,并随证加减;综合组行亚低温治疗同时加醒脑开窍针刺治疗。治疗4周后,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标准(NDS)判定疗效,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亚低温组、针刺组和综合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66.7%(20/30)、40.0%(12/30)和90.0%(27/30),综合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亚低温组和针刺组(均P<0.05),亚低温组优于针刺组(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P<0.05),亚低温组和综合组较针刺组升高更明显(均P<0.01)。结论:亚低温组联合针刺与单纯亚低温治疗均可明显减轻创伤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亚低温联合针刺疗效优于单纯亚低温和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头穴透刺、普通针刺和药物治疗的对比研究,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价方面对头穴透刺的脑保护作用进行探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透穴治疗组40例(透穴+药物)、普通针刺组40例(针刺+药物)、药物对照组40例,并采用卒中量表(NDS)对病人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头穴透刺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疗前明显改善,与其它两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穴透刺可以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急性脑梗死的脑保护作用确切。  相似文献   

5.
贺军 《天津中医药》2011,28(4):295-297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设计进行临床研究,对针刺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期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及醒脑组,治疗4周后,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斯堪的纳维亚量表(SSS)、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指数)作为神经功能评价标准,比较两者的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CSS评分,醒脑组疗效优于常规组;SSS评分,醒脑组增加程度高于常规组;NIHSS评分,醒脑组降低幅度高于常规组;日常生活能力(BI指数),醒脑组改变量显著高于常规组。[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明显改善脑梗死后遗症期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6.
头穴丛刺长留针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目的研究头穴丛刺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影响.方法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头穴丛刺组,常规透刺组,药物组,每组各30例.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结果头穴丛刺法组治疗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总有效达95%,疗效比较明显优于药物对照组(P<0.01).结论头穴分区丛刺长留针法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疏通经络针刺法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局部血液循环、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13例住院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针刺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疏通经络针刺法治疗。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以评定血液循环情况,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ESS评分评定神经功能情况,改良Barthel指数(BI)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NIESS评分、BI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及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针刺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醒脑开窍、疏通经络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眼针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是本医院2014年6月—2017年5月收治,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常规组,2组均36例,常规组采取药物治疗,试验组基于常规组增加眼针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对比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所有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恢复情况几乎相同(P0.05),经一段时间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缺损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眼针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具有较高的价值,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临床效果较理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头穴透刺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ET-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头穴透刺组30例和西药对照组30例.两组基础药物治疗相同,头穴透刺组采用患侧百会透太阳穴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ET-1、NSE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14天后,两组ET-1较治疗前降低(P<0.05),NSE、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头针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头穴透刺能降低脑出血患者血浆ET-1、NSE水平,头穴透刺通过调节脑出血患者的血管舒缩功能、减轻脑水肿来保护神经细胞,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头电针合醒脑开窍针刺早期介入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40例,普通针刺组40例,头电针合醒脑开窍组40例,另以同期体验正常年龄相配40例为对照组。比较其0、7 d、14 d及28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及肿瘤坏死因子-α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与常规组比较,普通针刺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头电针合醒脑开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常规组及普通针灸组(P0.05)。治疗前3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值(P0.01),治疗后三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CRP水平均有所下降,头电针合醒脑开窍组7 d、14 d及28 d两种细胞因子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及普通针灸组(P0.05或P0.01)。结论:头电针合醒脑开窍治疗可降低急性脑梗死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CRP水平,改善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7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15d后,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在针刺基础上配合疏血通治疗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患者后遗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发病48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64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针灸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针灸治疗,疗程均为14 d,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变化。结果:治疗14 d后,针灸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针灸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恢复有确切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通络溶栓汤对急性脑梗死疗效和血脂、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法;联合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通络溶栓汤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0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变)及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3956,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和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中药通络溶栓汤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单纯的西医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塞通联合巴曲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F)及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的影响。方法: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和治疗组(n=41),对照组应用血塞通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250 mL gtt,1次/d(d 1~d 4)。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巴曲霉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注射液250mL gtt(d 1,d 3,d 5)。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7,14 d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浆vWF水平、血清hs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71,4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1)。治疗后7 d两组血浆vWF水平和血清hsCRP明显增加(P<0.01),对照组增加更明显(P<0.01);14 d时血浆vWF水平和血清hsCRP水平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血塞通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单用血塞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恢复期的神经功能评分及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 按照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卒中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辨证治疗,治疗周期为30 d,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国脑卒中量表(Chinese Stroke Sc...  相似文献   

16.
张海娟 《光明中医》2020,(3):392-394
目的探讨分期整体针灸法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3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70例,将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针灸法治疗,观察组给予分期整体针灸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对照组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期整体针灸法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利于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刺保肝护脑对脑缺血再灌注肝损伤大鼠SOD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对照组、针刺保肝护脑组.线栓法制作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测试大鼠行为学、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SOD活性、肝组织SODmRNA含量.结果:模型组、针刺对照组和针刺保肝护脑组缺血2h(电针治疗前)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经10次电针治疗结束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对照组和针刺保肝护脑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极显著差异(P<0.01);与针刺对照组比较,针刺保肝护脑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更为显著(P<0.05).电针治疗前,与假手术组、针刺对照组和针刺保肝护脑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LT、AST水平显著增高(P<0.01),而血清SOD、肝组织SODmRNA明显降低(P<0.01);经10次电针治疗结束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对照组和针刺保肝护脑组血清ALT、AST水平明显降低(P<0.01),同时血清SOD、肝组织SODmRNA显著升高(P<0.01);与针刺对照组比较,针刺保肝护脑组血清ALT、AST、SOD和肝组织SODmRNA各项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针刺保肝护脑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治疗效果较单纯头穴针刺更为显著,其治疗机制与促进肝脏SODmRNA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头针配合体针与单纯体针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的疗效差异。方法:将42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分为2组,分别采用头针配合体针和单纯体针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等进行综合评分并比较。结果:2组疗后积分均比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头体针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异显著大于体针组(P〈0.05);2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愈显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头体针组疗效明显高于体针组。结论:针刺可明显改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神志、语言和肢体运动功能状态,头针配合体针疗效优于单纯体针治疗。  相似文献   

19.
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提高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的针刺方法。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12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观察对照。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发病1星期内针刺比1星期后针刺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针刺选穴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