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证候规律。方法:选择500例慢性乙肝携带者,分为7~14岁组、15~20岁组、21~30岁组、31~40岁组、41~65岁5组。5组患者分别填写证候调查表,进行辨证。结果:7~30岁患者以HBeAg阳性为主(68%),30~65岁以HbeAg阴性为主(83.4%)。7~14岁,证型以不典型证为最常见,脾虚次之;15~20岁,以脾气虚证型为最常见,湿热或中阻次之;21~30岁,以脾气虚证型为最常见,肝气郁结及肝胆湿热次之;31~40岁及41~65岁均以肾阴虚较常见,血瘀阻络次之。HBeAg阳性患者以脾虚证型最常见,肝胆湿热及湿热中阻次之;HBeAg阴性患者的证型以血瘀阻络最常见,肾阴虚次之。结论:30岁以上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人群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肝纤维化,需进行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重庆市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中医症状及证候.方法 303例重庆市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填写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中医症状、证候、乙肝标志物.结果 中医症状出现率在50%以上的有3项,40%~50%(不含50%)有1项,30%~40%(不含40%)有6项,20%~30%(不含30%)有6项,10%~20%(不含20%)有7项,10%以下(不含10%)有2项.7种证候分布为肝气郁结证(41.25%)、无证可辨(17.82%)、湿热内蕴证(13.86%)、脾虚湿盛证(10.23%),脾肾阳虚证(9.90%)、血瘀证(4.62%)、肝肾阴虚证(2.31%).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HBeAg阳性湿热内蕴证的比例较HBeAg阴性高,HBeAg阴性脾虚湿盛证及血瘀证所占比例明显高于HBeAg阳性者,经χ^2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症状以脘腹部及精神症状为主.中医证候以肝气郁结证最多,涉及的脏腑以肝为主,脾脏次之,肾脏涉及较少.HBeAg阳性乙肝携带者与HBeAg阴性乙肝携带者的证候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调查IgA肾病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情况。方法对临床试验数据进行频数分析,收集120例IgA肾病患者的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等资料,并由中医师专人按照研究方案进行中医证候问卷调查,由研究者统一进行中医辨证,依据选定的标准进行证候诊断,并对临床试验数据进行频数分析。结果 120例IgA肾病的中医主要症状依次有神疲乏力、腰膝酸软、易感冒、口干咽燥、咽痛咽红、腰痛固定或刺痛、肢麻、浮肿、小便赤或灼热;IgA肾病患者舌红占39.34%,苔薄黄占33.61%,苔黄腻占22.13%;本虚证以气阴两虚、脾肺气虚为主,分别占47.5%和37.5%;标实证以湿热和血瘀证最为常见,分别占37.5%和28.33%。同时有2种或2种以上标证22例,占18.33%,其中湿热和血瘀兼夹18例,占15%,无标证34例,占28.33%。结论 IgA肾病中医证候特点以虚实夹杂为主要特征。中医本虚证型以气阴两虚、脾肺气虚为主,标实证型以湿热、血瘀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552例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病毒型别、病因的关系,所有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均由指定的中医副主任医师专人负责。结果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型以肝胆湿热证最多见,其次是肝郁脾虚证、肝络瘀阻证、脾虚湿困证、气虚瘀黄证,其余证型少见。甲型、丙型及戊型肝炎证型较单一,乙型及未定型肝炎证型较复杂,重叠感染证型最复杂。结论四川地区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型以肝胆湿热证最多见;单一病因与不同复合病因的中医证型分布不同,不同型别病毒感染的中医证型分布亦不同。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证候分类研究内容较多,除了对中医证候概念标准化分类外,在临床实验室指标、临床证候分型、证候分布规律以及系统生物学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有效的研究工作,并且使用数学、蛋白组学、统计学、流行病学、计算机技术等手段开展了全面详实的研究工作,对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分类学研究提供了较大的帮助。为了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尝试将中医证候分类研究的内涵和外延,赋予创新、发展、科学、规范的思维方法。使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分类研究更加详尽、真实、可信,具有较好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使中医西医相结合,优势互补,融会贯通,充分发挥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研究的理论指导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病位在肝,涉及胆、脾、肾多脏,多由正气不足、外感湿热疫毒引起,正虚是其发病基础,湿热疫毒是其发病外因,正虚交织、肝、脾、肾气血阴阳俱损是其病理演变.笔者通过从传统研究、中医体质研究、证候要素研究等方面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规律,旨在揭示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本质. 相似文献
8.
银屑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银屑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收集门诊寻常型银屑病患者205例,填写病例调查表,按照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统一证候判断,研究证候与调查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 205例银屑病患者主要证候有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血热血瘀证、血热血燥证及血瘀血燥证。这6个主要证候在不同年龄组、不同病期和不同现病程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银屑病进行期以血热证为主,常兼血瘀、血燥;静止期最多见的是血热血瘀证;消退期以血燥证多见,故不能简单地以西医分期代替中医辨证分型来论治银屑病。 相似文献
9.
10.
11.
艾滋病相关性腹泻中医证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死亡率极高,传染性极强。腹泻是艾滋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据报道,艾滋病患者约30%~90%伴有消化系统症状,其中以腹泻最为常见,对于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的研究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通过对其中医证候学的研究,对艾滋病相关性腹泻的防治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型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为中医药防治该病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要求的12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症状、中医证型和证素分布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及统计分析。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骨质疏松症主要中医证型分布为气阴两亏证51例(40.16%),脾肾阳虚证28例(22.05%),气虚血瘀证21例(16.54%);中医证素分布情况为气虚者82例(64.57%),阴虚者61例(48.03%),阳虚者28例(22.05%),血瘀者21例(16.54%),气郁者12例(9.45%),湿热者6例(4.72%)。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骨质疏松症基本病因病机为脾肾亏虚,肾虚以气虚、阴虚、阳虚,甚或阴阳两虚为主,脾肾双补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法则。 相似文献
13.
探讨艾滋病中医证候标准化研究进展.在文献学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近年来结合临床研究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艾滋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研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初步拟定了7个艾滋病基本证候辨证标准量表.证候诊断量表的制定对艾滋病中医理论的构建、中医证候诊断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可靠性及临床评价方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组成部分,能准确的反映出生物体实时的代谢情况.中医证型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的产物,是疾病发展阶段的病理概括.中医的现代化离不开中医证型的标准化研究,而中医五脏疾病分类可以探索中医分型辨证中较为客观的规律.代谢组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动态性与中医理论的整体观、辨证观高度契合.近年来,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在中... 相似文献
15.
9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横断面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中医症状、证候特征。方法制定COPD中医证候调查表,对99例患者进行横断面临床调查。结果急性加重期实证的发生率依次为:血瘀证、痰热蕴肺证、表寒肺热证、痰湿阻肺证;虚证的发生率依次为:肺气虚证、脾气虚证、肾阳虚证。缓解期实证的发生率依次为:血瘀证、痰热蕴肺证、痰湿阻肺证;虚证的发生率依次为:肺气虚证、脾气虚证、肾阳虚证。结论急性加重期是外邪诱发而病情急性加重的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实为主、病机复杂的时期。缓解期是以肺、脾、肾三脏气虚、阳虚为主,伴有血瘀、痰热等本虚标实,以虚为主的病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高血压中医证候学特征,为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及优化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筛查参考文献,纳入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学的临床研究,研究类型为横断面研究。采用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AHRQ)评价工具和Stata 12分析软件进行质量评价和单组变量的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36项研究,中医证候类型11个,其中阴虚阳亢证和气血两虚证发生率最高,分别为29%和29%,其次为痰瘀互结证27%。研究发现,肝火亢盛证16%(95%CI为0.15~0.18)、痰湿壅盛证31%(95%CI为0.29~0.34)、肾气亏虚证22%(95%CI为0.20~0.24)、肝阳上亢证10%(95%CI为0.80~0.12)发生率南方高于北方。肝火亢盛证13%(95%CI为0.12~0.13)、阴虚阳亢证28%(95%CI为0.27~0.29)、阴阳两虚证16%(95%CI为0.15~0.16)、肾气亏虚证18%(95%CI为0.16~0.20)、痰湿内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320例广西地区慢性肾小球肾炎肾脏病理与中医证型间关系。方法:对320例长期居住广西并经肾活检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肾脏病理及中医辨证分型的回顾性分析。结果:32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多,其次是IgA肾病;主证以脾肾气虚证型最多见,其中有240例有兼证,从多到少依次为血瘀证、水湿浸渍、湿浊中阻、外感、湿热壅盛;中医主证与病理分型间具有关联性(P〈0.05),辨证为肺肾气虚、脾肾气虚的患者多见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医兼证与病理类型间存在关联性(P〈0.05)。血瘀证在IgA肾病中最多见;中医辨证各组尿素氮、肌酐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在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浆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方面比较有差异。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各病理类型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临床上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推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成都地区老年高血压病中医分型的特点及其与年龄、高血压病分级、病程等因素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住院的114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制定调查表,统计分析成都地区老年高血压的中医证候特点.结果:成都地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以痰湿壅盛证最多,其次为瘀血阻络证、阴虚阳亢证、肝火亢盛证.从病程与证型的关系来看,随着病程的延长,肝火亢盛、痰湿壅盛型呈下降趋势,瘀血阻络、阴阳两虚型呈上升趋势.结论:高血压病部分中医证候因素的分布受年龄、高血压病分级、病程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