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痰瘀论治儿童支气管哮喘机理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痰、瘀的角度阐述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方法。认为宿痰为哮喘发病之夙根,瘀血是哮喘迁延不愈的重要因素,痰瘀互结导致哮喘反复发作;小儿哮喘应从痰瘀论治,以化痰通瘀为治则。 相似文献
2.
从痰瘀论治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男 ,5 5岁 ,1 978年 1 1月 3日就诊。患支气管哮喘 1 4年 ,冬重夏轻 ,病发则喘咳难卧 ,诊见形体肥胖 ,面青唇紫 ,喘咳剧 ,痰多色白黏稠 ,大便秘结 ,舌质黯淡 ,舌苔厚腻 ,脉弦滑。肺部听诊 :双肺布满湿音及哮鸣音。证属痰饮夹瘀 ,阻遏气道为恙。治宜祛痰逐瘀、宣肺平喘。方予小青龙合三子养亲汤加瓜蒌3 0 g,虎杖、郁金、石菖蒲、焦槟榔各 1 5 g,水煎服 ,另用炙地龙、炙穿山甲、酒大黄各 3 g,研末冲服。服 3剂 ,大便下胶稠如痰物较多 ,喘咳及吐痰锐减。守方稍有减量 ,又进 1 5剂 ,喘哮得平。善后予家传方革喘丸 :炙地龙 6 0 g,麻黄、焦槟榔… 相似文献
3.
痰瘀伏肺是哮喘发作的夙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管哮喘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据统计,全球有1.6亿哮喘患者,在我国哮喘的发病率为1%~5%。虽然近年来对哮喘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WHO和我国均已制定了《哮喘防治指南》,但由于本病需进行长期的治疗和管理,且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所以如何发挥中医药优势,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提高疗效,倍受人们的关注。近年来,中医药在支气管哮喘的治疗研究,以及与现代医学治疗的配合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特别是对哮喘的理论认识、辨证思路的拓展,临床用药经验的积累,让我们看到了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优势和未来广阔的前景。今特邀请全国呼吸系统疾病专家就中医对该病的认识与治疗各抒己见.以期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5.
6.
从风、痰、瘀论治儿童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哮喘发病过程中风、痰、瘀的形成及致病特点,论述三者是哮喘的重要病理因素,提出儿童支气管哮喘从风、痰、瘀论治的新思路,并就此介绍笔者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的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7.
8.
9.
10.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指出:"喘有夙根",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称哮病为"宿哮".后世对哮病"夙根"的认识多推崇元·朱丹溪"哮喘……专主于痰"之说,在治法上主张"专以去痰为先". 相似文献
11.
"痰瘀相兼"在辨治支气管扩张并咯血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急诊工作中,支气管扩张并咯血颇为常见,多由于支气管及周围肺组织慢性炎症导致支气管壁损坏而形成管腔扩张所致。主要表现为咳嗽,咯大量脓痰或反复咯血,属中医“血证”范畴。咳嗽、咯血的关键,在于肺功能失调。如肺宣降功能失常,通调水道功能受阻,水津不布而生痰湿;或其它脏腑之痰上壅于肺,极易造成咳嗽、咯痰等病理表现,故有“肺为贮痰之器”之说。痰浊不化,蕴久化热,血液受热邪煎熬而凝成瘀;或痰浊阻遏脉络而致气滞血瘀。痰瘀相兼,乘袭于肺,肺失宣降,更加剧水湿内停。古代医家早就认识到“痰夹瘀血,遂成窠囊”。因此,支气管扩张并咯血的病程中,痰浊内阻肺络而成顽痰难化,是发病的主要内在因素;痰瘀交阻,气机不畅,肺失宣降,是发病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略论哮喘从瘀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洪平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17(24):3708-3709
笔者根据中医及现代医学新近的研究成果阐述痰瘀伏肺,是导致哮证反复发作的宿根。并初步探讨了将活血化瘀法应用于哮证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正支气管哮喘是常见慢性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主要是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性细胞和结构细胞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通常表现为可逆性的气流受限,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1]。本病属于中医"哮证""喘证"范畴。目前,西医在治疗本病多给予抗炎药物、抗支气管痉挛药物等治疗,严重的急性发作时可给予激素类药物以缓解 相似文献
15.
16.
17.
1临床观察要点
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病程均在1年以上,男25例,女35例,按门诊顺序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3~14岁,平均年龄为7.3岁;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4~14岁,平均年龄8.1岁。两组年龄、性别、病情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治疗组用自拟涤痰利窍方治疗。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