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花蒿EST资源的SSR信息分析及标记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EST-SSRs的分布频率及核苷酸重复特征,开发微卫星(microsatellites)标记,为黄花蒿种质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方法:NCBI下载黄花蒿94 923条EST序列经组装后去除冗余,MISA获得EST-SSRs序列,分析EST-SSRs组成特点和分布规律。Pfam2go注释黄花蒿SSR-ESTs数据集,GOSlim程序对注释结果进行分类。Primer3程序设计18对SSR引物扩增黄花蒿基因组DNA,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多态性。结果:黄花蒿拼接组装后获得24 601条序列,含2 110个SSR,出现频率为8.6%,其中二、三核苷酸重复分别占28%,50.4%,三核苷酸重复中ACC/GGT为主要类型,占9.8%。312条黄花蒿SSR-ESTs序列被功能注释。15对引物建立了合适的PCR反应体系,在36个黄花蒿样品中扩增呈现良好多态性。结论:黄花蒿EST-SSR基元类型丰富,在检测的18对引物中有效扩增和多态性均较高,根据EST资源规模开发SSR标记是可行的,为进一步开展黄花蒿种质资源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乌拉尔甘草黄酮类成分的质量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李强  任茜 《中药材》1990,13(7):32-35
以甘草甙和皂甙元为指标,对内蒙古和新疆乌拉尔甘草的不同部位、不同生态条件和不同生长期黄酮类成分的动态积累和贮藏期药效成分的消长规律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产地,不同商品等级的乌拉尔甘草进行了质量研究.甘草甙的比色测定法系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
乌拉尔甘草的抗炎症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宝恒  曾路 《中草药》1991,22(10):452-453,474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甘草根中Cu、Fe、Mn、Ca、Mg、Zn 6种元素的次级形态.方法 按照元素次级分析流程,分别用732阳离子交换树脂、Chelex-100螯合树脂、Amberlite XAD-2型大孔吸附树脂,将甘草根中Fe、Zn、Cu、Mn、Ca、Mg分为游离态和非游离态、稳定态与不稳定态、有机态与无机态6种形态,火焰原子吸收测定各形态中各元素含量.结果 甘草根中Cu、Mn、Ca、Mg 4种元素主要以游离态存在,Cu、Mn、Ca、Mg、Zn稳定态含量均大于50%,且Cu、Mn、Ca、Mg、Zn元素大部分以无机态形式存在.结论 甘草中上述6种元素以游离态与非游离态、稳定态与不稳定态、有机态与无机态等多种形态共存.  相似文献   

5.
丹参EST序列中SSR信息的分析及分子标记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从NCBI下载的鼠尾草属11747条EST序列(其中,丹参10228条)进行分析,搜索到含SSR的序列1911条,共含有SSR 2156个,出现频率为18.35%。在丹参EST-SSR中,核苷酸重复基元种类共77种。单核苷酸重复最多,出现频率为10.45%,二、三核苷酸的出现频率为3.72%、4.40%。三核苷酸重复中ACG/CTG为主要类型,占27.3%。共设计引物143对,合成13对(其中,丹参6对,Salvia fruticosa7对),在对引物、dNTP、MgCl2进行测试后,建立了合适的PCR反应体系。引物筛选发现7对引物(丹参6对,S.fruticosa 1对)对丹参基因组DNA均有良好的扩增,并对11个不同产地丹参样品进行扩增均呈现良好的多态性。本研究结果证明根据丹参EST资源建立丹参EST-SSR标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乌拉尔甘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青  苗文娟  向诚  果德安  叶敏 《中草药》2012,43(10):1886-1890
目的 研究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聚酰胺、MCI、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RP-HPLC等技术对乌拉尔甘草7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7-二甲基甘草黄酮醇(1)、甘草宁Ⅰ(2)、甘草香豆酮(3)、8-甲雷杜辛(4)、2'-hydroxyisolupalbigenin(5)、异驴食草酚(6)、去氢粗毛甘草素D(7)、glycyrin (8)、甘草酚(9)、刺甘草查耳酮(10)、甘草查耳酮B (11)、isoangustoneA(12)、甘草宁G(13)、5,7,4’-三羟基-6,8-二异戊烯基异黄酮(14).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7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乌拉尔甘草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波  官月平  田庆来  刘会洲 《中成药》2006,28(9):1362-1365
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是中国国家药典认定的甘草药材原植物之一,也即通常所说的甘草。在甘草属植物中,乌拉尔甘草分布最广,产量最多,质量最好。《本草纲目》将其列为百药之首,传统中医药称之为“国老”。中医药认为它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的功效。乌拉尔甘草中的黄酮类成分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药理实验表明,它具有抗HIV病毒、抗氧化、抗肿瘤等许多重要的药理价值。通过现代手段,大量的黄酮类成分已被提取分离出来。以前的文献对甘草属植物中化学成分总结的较多,本文仅对乌拉尔甘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生长年限的乌拉尔甘草在北京地区的生长发育动态。方法:田间观察记录甘草地上部生长发育特性,刻度尺测量甘草根长和根粗,称重法测量甘草干物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结果:1年生和2年生甘草株高、根长、根粗、干重等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1年生甘草的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逐渐增加,2年生甘草的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则呈先降低后增加又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测试内蒙、甘肃、新疆、宁夏、延安产乌拉尔甘草及延安产乌拉尔甘草茎中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结果显示延安产乌拉尔甘草的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最高,分别为6.6277%和2.4939%,其次为内蒙产乌拉尔甘草,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分别为3.5143%和1.1794%.2个产区的野生乌拉尔甘草中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远高于《中药药典》的规定,属于一等品.但延安产乌拉尔甘草茎中的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分别为0.2465%和0.0269%,远远低于规定的最低值,故甘草茎不可代替根作为药材使用.该结果证实了延安产野生乌拉尔甘草的优良品质,也为准确评价延安产野生乌拉尔甘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乌拉尔甘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气相色谱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76个峰,并且确认了其中的61种化合物。化学成分主要为十九烷(12.89%),廿烷(12.23%),1-十七烯(12.05%),2,6,11-三甲基-十二烷(7.54%),十八烷(7.46%),E-蒎烷(5.54%),二十二烷(5.30%),二十三烷(4.92%),十六烷基-环氧乙烷(3.09%) 等,上述9种化合物的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71.02%。结论首次报道了乌拉尔甘草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在裂叶牵牛中开发功能性EST-SSR分子标记,分析裂叶牵牛EST-SSRs特征。方法 从NCBI公共数据库中下载裂叶牵牛EST序列,运用DNAstar软件中的Seqman Pro程序,对下载序列进行拼接和聚类,去除冗余序列,利用SSRIT软件筛选重复序列长度≥20 bp的二、三、四、五、六、七、八核苷酸7种类型的SSR,统计分析裂叶牵牛EST-SSRs的特征。结果 从NCBI公共数据库中下载62 388条裂叶牵牛EST序列,剔除冗余序列,得到全长为8.35×106 bp的无冗余EST序列11 569条。在这些序列中搜索出985条EST序列含有1 132个SSRs,占无冗余EST序列的9.78%,平均每7.37 kb EST出现1个SSR位点。二核苷酸重复基元SSR出现频率最高(51.06%),其次是三核苷酸(33.57%),AG/TC、GA/CT和AAG/ TTC是二、三核苷酸中的优势重复基元。裂叶牵牛EST-SSRs以4~10次重复为主,基序长度主要集中于20~30 bp。结论 裂叶牵牛EST-SSR的出现频率高,重复类型丰富,理论上表明这些EST-SSRs具有较高的可用性。本实验通过对裂叶牵牛EST资源的SSR信息的研究,为分子水平和生物信息学角度上开发裂叶牵牛的SSR功能性标记提供了候选序列。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从NCBI下栽的鼠尾草属11747条EST序列(其中,丹参10228条)进行分析,搜索到含SSR的序列1911条,共合有SSR2156个,出现频率为18.35%。在丹参EST—SSR中,核苷酸重复基元种类共77种。单核苷酸重复最多,出现频率为10.45%,二、三核苷酸的出现频率为3.72%、4.40%。三核苷酸重复中ACG/CTG为主要类型,占27.3%。共设计引物143对,合成13对(其中,丹参6对,Salvia fruticosa7对),在对引物、dNTP、MgCl2进行测试后,建立了合适的PCR反应体系。引物筛选发现7对引物(丹参6对,S.fruticosa 1对)对丹参基因组DNA均有良好的扩增,并对11个不同产地丹参样品进行扩增均呈现良好的多态性。本研究结果证明根据丹参EST资源建立丹参EST—SSR标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取甘草中抗癌活性物质角鲨烯,对提取溶剂、提取方法及工艺参数进行选择优化。方法:以浸膏得率和角鲨烯含量为评价指标,对提取溶剂和提取方法进行选择,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实验参数进行优化。结果: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波法,在50℃下超声处理40min。在此条件下,浸膏得率为0.78%,浸膏中角鲨烯含量为0.33%。结论:超声波法提取简便易行,优化后的工艺能有效提取甘草中的角鲨烯,为甘草综合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道地产区的甘草经过栽培后遗传多样性的变化,从分子层面探讨中药离其土,则失其味也的科学性,为栽培甘草选育优良品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ISSR-PCR技术对6组24个栽培甘草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用6条引物对24个样品DNA进行PCR扩增,共得到43个条带,其中29个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性百分比为67.45%。用NTSYS-pc2.10分析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基本可将不同道地产区的栽培甘草较好的区分,但同一产区种子栽培的甘草与种苗栽培的甘草并不能较好的聚类。结论栽培甘草不同产地遗传多样性都很丰富,同一产地的甘草由于不同的栽培代数遗传多样性有所改变,说明甘草经过多代有性繁殖后遗传多样性会有部分丢失,这可能与环境的选择有关,为优质甘草的栽培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马钱子与甘草配伍前后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HPLC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马钱子配伍甘草对马钱子中主要生物碱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马钱子配伍甘草前后主要生物碱成分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马钱子配伍甘草后其主要生物碱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马钱子配伍甘草可降低毒性,为进一步阐明马钱子合理配伍用药提供了科学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钼营养水平对甘草幼苗生长、生物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及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温室中对水培甘草幼苗进行4个不同钼营养水平(0.55,1.1,5.5,11.0mg·L^-1)处理,另设0mg·L^-1为对照组(CK),测定甘草幼苗各器官生物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结果:在钼浓度为5.5mg·L^-1时甘草幼苗的根干、鲜重和根冠比最大,并且此时甘草根、茎和叶中的SOD、POD和CAT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最高,表明该浓度较适合甘草幼苗的生长和根干物质的积累,低钼水平或高钼水平都不利于甘草幼苗的生长。然而,1.1mg·L^-1对甘草根中甘草酸的积累有显著的促进作用,CK处理的甘草酸含量最低。结论:适宜的钼浓度对甘草幼苗根干物质和有效成分的积累很重要,并且抗氧化酶活性可以反应甘草幼苗对钼的适应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探寻介于1.1~5.5mg·L^-1、同时满足既能增加甘草根干物质的积累又能提高甘草酸的含量的钼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钼营养水平对甘草幼苗生长、生物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及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温室中对水培甘草幼苗进行4个不同钼营养水平(0.55,1.1,5.5,11.0 mg·L-1)处理,另设0 mg·L-1为对照组(CK),测定甘草幼苗各器官生物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结果:在钼浓度为5.5 mg·L-1时甘草幼苗的根干、鲜重和根冠比最大,并且此时甘草根、茎和叶中的SOD、POD和CAT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最高,表明该浓度较适合甘草幼苗的生长和根干物质的积累,低钼水平或高钼水平都不利于甘草幼苗的生长.然而,1.1 mg·L-1对甘草根中甘草酸的积累有显著的促进作用,CK处理的甘草酸含量最低.结论:适宜的铜浓度对甘草幼苗根干物质和有效成分的积累很重要,并且抗氧化酶活性可以反应甘草幼苗对钼的适应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探寻介于1.1~5.5 mg·L-1、同时满足既能增加甘草根干物质的积累又能提高甘草酸的含量的钼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解决乌拉尔甘草野生资源减少,人工栽培技术体系不完善、优良种质资源短缺等导致的产量低、品质下降等问题,对乌拉尔甘草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进行研究。方法:基于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对乌拉尔甘草最大生态相似区域进行预测,并对种质资源,产区分布,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进行产地调研与文献研究,形成乌拉尔甘草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结果:乌拉尔甘草引种栽培以甘肃、内蒙古、新疆、青海一带选址为宜,建立了一套包括种植基地选址、优良品种选育、田间种植管护等的乌拉尔甘草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结论:乌拉尔甘草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的建立为解决人工种植甘草产量及品质下降,农残、重金属含量超标等问题提供科学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甘草总黄酮与石见穿总酚酸联用对氧化应激的肝星状细胞(HSC)的促凋亡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甘草总黄酮与石见穿总酚酸联用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株(HSC-T6)增殖的影响.次氮基三乙酸铁与HSC-T6体外共培养建立氧化应激模型,采用TBA法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运用邻苯酸酚自氧化速率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