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索乳腺癌住院患者死亡时间的规律。方法:采集江苏省中医院2008~2010年乳腺癌住院死亡病人43例的临床资料,核对死亡时间并将其转换,得到各时辰的死亡频数,运用圆分布资料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Cochran’s Q检验,探索其中的规律。结果:(1)全部患者死亡时间有集中在"申"时的趋势(P0.05)。(2)全部患者"酉"时的死亡频数相对最高(P0.05)。(3)"阳明欲解时"死亡频数相对最高,"少阳、太阴、少阴欲解时"死亡频数相对较低(P0.05)。结论:(1)43例乳腺癌患者的死亡时间存在日节律。(2)乳腺癌终末期与《伤寒论》中的"阳明病"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丁酉年恶性肿瘤患者死亡时间的规律。方法:采集丁酉年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恶性肿瘤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1)时辰"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的死亡频数相对较高,其中男性患者死亡时间多集中于辰时、巳时、午时,而女性患者死亡时间多集中于寅时。(2)日干"辛日"死亡频数最高,其次为"甲日、丙日",最低日为"癸日"。(3)节气"立春"死亡频数最高,以男性死亡患者比例较大,而女性患者夏至节气死亡频数较高,同时夏季死亡频数相对较高。结论:丁酉年恶性肿瘤患者死亡时间在时辰、节气、季节上有一定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分析胰腺癌住院患者死亡时间月节律和昼夜节律的情况。方法:采集江苏省中医院2008~2010年胰腺癌住院死亡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核对死亡时间并将其所属的农历日期、月相逐一归类后得到各项死亡频数,运用圆分布资料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Cochran’SQtest,探索其中的规律。结果:①男性及全部患者农历“初一至初十”的死亡频数相对最高,“廿一至三十”相对较低(P≤0.05)。②全部患者“上弦月至望月”阶段的死亡频数相对最高,“下弦月至朔月”阶段相对较低(P〈0.05)。⑧男性及全部患者死亡时间有集中在“上弦月至望月”阶段的趋势(P〈0.05)。④男性患者死亡时间有集中在21时43分的趋势(P〈0.05),标准差为5小时22分。结论:46例胰腺癌患者死亡时间存在月节律,而男性患者的死亡时间还存在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乳腺癌住院患者死亡时间日节律规律。方法:采集乳腺癌住院死亡患者43例的临床资料,核对死亡时间,运用圆分布资料的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Cochran’s Q检验,探索其中的规律。结果:全部患者死亡时间呈集中于16∶18的趋势(P〈0.05),95%置信区间为13∶47-18∶49;全部患者在11∶00-18∶59时间段死亡频数相对最高(P〈0.05)。结论:43例乳腺癌患者的死亡时间存在日节律;乳腺癌终末期与《内经》中的"肝病"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出血性中风发病及死亡与时间的关系。方法:对353例出血性中风患者用圆形统计分 析法,分析其中263例非死亡病例的发病时间及90例死亡病例的发病时间与死亡时间。结果:353例出血性中风患者 发病时间在中午11-13时间段有明显集中趋势(P<0.01),发病高峰时间点在12时11分21秒。其中90例死亡 病例发病时间在中午末时13-15时间段有一定集中趋势(0.050.10),死亡高峰时间点在7时5分35秒。263例非死亡病例发病时间 在中午11-13时间段有明显的集中趋势(P<0.01),发病高峰时间点在11时46分12秒。结论:日中午未时是出血 性中风的发病易发时段,出血性中风患者相对死亡高峰期在上午6-8时间段,提示应加强该时间段的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6.
子午流注针法是一种以时间为主要条件的独特针刺取穴治疗方法,是时间治疗学在针灸领域的具体运用。本法治病,首先要推算患者就诊时的年、月、日、时的干支,求得逐日按时开穴的正确时间,故掌握年干支、月干支、日干支、时干支推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临床运用中,笔者发现并总结了某些规律,使之运用起来较传统方法简便易行,适于临床推广。现将具体推算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7.
陶永琛 《光明中医》2023,(15):2928-2932
目的 基于五运六气理论,通过对急诊眩晕患者发病时间与五运六气相结合进行分析,初步探索急诊眩晕的发病规律。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通过查阅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大成急诊电子病历系统”调取患者信息,统计分析2018年1月20日—2022年1月20日就诊于急诊的眩晕患者五运六气各步、发病时辰等分布规律。结果 己亥年至辛丑年急诊眩晕发病总例数比较:己亥年>庚子年>戊戌年>辛丑年。经圆形分布统计学方法计算,己亥年发病没有集中趋势(P>0.05),戊戌年、庚子年的发病有集中趋势(P<0.05)、均集中于“四运”和“五之气”,辛丑年五运发病有集中趋势(P<0.05)、集中于“三运”、而六气发病没有集中趋势(P>0.05)。发病时辰有集中趋势(P<0.05),集中在未时,高峰时段在卯时至戌时。结论 急诊眩晕发病存在时间聚集性,并与五运六气相关,可以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呼和浩特地区蒙医心刺痛发病特征,包括发病年龄、发病季节、月份高峰期与分布规律,探讨其集中趋势及内在机制。方法:以呼和浩特市三家医院(呼和浩特市蒙中医院、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内蒙古自治区医院蒙医科)2012年5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期间住院的心刺痛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其年龄、性别、发病日,将发病时间转化为阴历时间,利用圆形分布法分析心刺痛发病季节、月份高峰期,并计算出心刺痛男女患者构成比、年龄分布。季节采用蒙古族传统季节6季分法。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病例605例,女性发病多于男性,心刺痛多发年龄段为50~79岁。圆形分布法分析结果为心刺痛发病高峰月份为11月,多发季节为孟冬(P<0.05)。结论:呼和浩特地区心刺痛发病高峰月份为11月,多发季节为冬初(P<0.05)。心刺痛发病患者中女性发病多于男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与出生时干支运气是否具有关联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2月于湖北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65例,与同期住院非新冠患者为对照,将新冠肺炎患者出生年月分别进行干支转化,推算出患者所处于的运气时段,评估出生时间所属干支运气与新冠肺炎的关系。结果与癸天干时段比较,乙、丙、己、庚、壬多个天干时段出生,后天罹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风险均增加(P0.05)。与水运时段比较,金运年出生,罹患新冠肺炎的风险增加(P0.05)。与君燥比较,出生于司天在泉为太阳寒水太阴湿土年可增加罹患新冠肺炎的风险(P0.05)。与风火体质比较,寒湿体质可增加罹患新冠肺炎的风险(P0.05)。从出生年易发病的脏的角度看,新冠肺炎患者易发病的脏是肺、心(P0.05)。结论出生时干支运气与新冠肺炎罹患有一定相关性:乙、丙、己、庚、壬天干时段、金运年、司天在泉为太阳寒水太阴湿土年出生的人对新冠肺炎有一定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中风的死亡时间,探讨急性中风患者死亡时间的昼夜节律变化特点和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中风死亡患者死亡时间,将180例急性中风患者的发病时间及其死亡时间0~24时化为角度坐标,作圆形统计分析,探讨急性中风的死亡时间的特点。结果:180例急性中风死亡患者其总体的死亡时间相对集中于上午5~7时间段,死亡高峰时间为6时35分37秒;缺血死亡组,死亡时间相对集中于上午4~6时间段,死亡高峰时间为4时56分31秒;出血死亡组,死亡时间相对集中于上午6~8时间段,死亡高峰时间为7时5分35秒。结论:急性中风患者相对死亡高峰期在上午5~7时间段,提示应加强该时间段的治疗和护理,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患者的动态心电图(DCG)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DCG中SMI发作情况与日常生活活动的相关性,以及老年男性与女性患者的差别。结果SMI占总心肌缺血的87.5%,SMI发作时间大多集中在6:00—12:00,占48.0%;男性SMI发作阵数明显高于女性(P<0.05);夜间与白昼SMI指标比较,每阵缺血发作持续时间(TMI)长,ST段最大位移(STm)下降明显(P<0.05);男性患者TMI较女性延长,STm较女性下降明显(P<0.05)。结论DCG对老年患者SMI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在胰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中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样本区间:2018年6月~2020年6月,研究主体: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省老年医院的72例胰腺癌手术治疗病例样本,以奇偶数字法将纳入样本分组,36例记作对比组实施一般护理,36例记作研究组予以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对比分析护理干预效果差异性。结果研究组肛门通气、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比组,住院费用少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经统计,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胰腺癌手术治疗患者,于围术期施行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可最大程度缩短肛门通气、下床活动以及住院等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干预效果和价值卓著,该干预模式可作为推荐在胰腺癌围术期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年龄段情志病证患者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丽萍  武丽  张曼  夏猛 《天津中医药》2011,28(2):112-114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情志病证患者体质类型分布规律。[方法]以60例情志病证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健康体检者60例为健康对照。以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年龄与情志病证的相关性;以中医体质量表对情志病证患者的体质类型进行综合判断,分析其分布规律。[结果]两组人群体质类型分布情况,情志病证组气郁质频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01),阴虚质、平和质频数比正常组明显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01);不同年龄段情志病证患者体质类型频数分布情况,60例情志病证患者青年段、中年段各体质类型频数分析结果,经卡方检验无显著差异,但老年段阳虚质较青年组、中年组阳虚质有显著差异(P<0.01,P<0.05)。[结论]青年段是情志病证高发阶段,气郁质是发病潜病体质,平和质、阴虚质的发病倾向性较小,而老年段阳虚质是易感体质。  相似文献   

14.
李丹  黄梅 《新中医》2018,50(12):124-126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患者出生时"中运""司天"及"在泉"分布规律的分析,探讨乳腺癌发病与患者运气禀赋的相关性,为运用中医"五运六气"理论防治乳腺癌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2年11月—2015年8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科45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按照"干支纪年"的方式,分别对患者出生时"中运""司天"及"在泉"分布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总结乳腺癌患者"五运六气"禀赋影响乳腺癌发病的规律。结果:(1)乳腺癌患者出生时"中运(天干)"分布与乳腺癌发生相关,乳腺癌患者更多出生在"癸年""壬年""丙年"。(2)乳腺癌患者出生"中运(天干)-司天-在泉"运气模式分布与乳腺癌发生相关,出生时运气模式为丙-少阴君火-阳明燥金、壬-少阴君火-阳明燥金、戊-少阳相火-厥阴风木及庚-太阳寒水-太阴湿土四种模式的乳腺癌患者明显多于其它模式。结论:乳腺癌患者"五运六气"禀赋与乳腺癌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运气学说可以作为乳腺癌预测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钟红  王祥环  王红梅 《新中医》2021,53(6):141-144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92例接受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按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技术,包括穴位艾灸、中药外敷、穴位按摩及饮食调护,2组术后均干预15 d。对比2组干预前后患侧大腿、小腿周长,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干预后,2组患侧大腿及小腿周长均较干预前缩小(P<0.05),观察组患侧大腿及小腿周长均比对照组缩小更明显(P<0.05)。干预后,2组PT及APTT均较干预前延长(P<0.05),观察组PT及APTT均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17%,低于对照组的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可以促进其术后康复,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糖尿病死亡人群临床特征以及合并用药分布情况,从全国20家三甲综合医院医院信息系统中提取糖尿病死亡患者住院信息,运用频数统计以及关联规则方法,分析糖尿病死亡人群的一般信息、合并疾病、联合用药、死亡时间规律等。结果发现糖尿病死亡人群中,中老年人居多,且男性大于女性;共病频率较高的疾病有高血压病、肺部感染、冠心病、脑梗死、肾功能不全;联合用药规律是西药胰岛素、呋塞米、多巴胺、尼可刹米、碳酸氢钠联合使用的频率最高,中药三七、柴胡等与西药联合使用频率次之,而中药之间联合使用的频率最低。死亡人群中以中老年人居多且男性大于女性;死亡时辰以申时、酉时最多,为阳明欲解时。因此,真实世界中糖尿病死亡人群以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居多,临床应注意早期预防;临床用药方案基本符合糖尿病临床治疗指南,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类药物是治疗糖尿病的常用中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在对重症监护焦虑症患者进行护理中将中医情志护理干预进行运用的作用。方法 按照纳入病例对比护理观察的方式开展探究,选入2020年5月—2022年5月安阳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焦虑症患者70例为对象,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的方式,选入组内35例患者,治疗中开展常规护理支持,作为对照组,在对剩下患者开展护理时则将中医情志护理进行运用,作为观察组。对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情绪等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以SF-36量表对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进行分析,在干预前两组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患者在治疗期间心理状态,干预前心理量表评分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患者在恢复期间治疗依从性,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重症监护室治疗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重症监护焦虑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时在常规护理层面上开展中医情志护理,可以对患者在恢复过程中的心理...  相似文献   

18.
大黄素联合吉西他滨抑制体内外胰腺癌生长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黄素联合吉西他滨对体内外胰腺癌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吉西他滨(20μmol/L)、大黄素(40μmol/L)单独及联合作用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Bax及Bcl-2蛋白表达。建立人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分别给予大黄素、吉西他滨单独及联合用药,监测移植瘤体积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Ki-67、Bax及Bcl-2表达。结果与吉西他滨组及大黄素组比较,联合用药组显著降低SW1990细胞存活率,提高细胞凋亡率(P<0.05);与对照组比较,大黄素组及联合用药组明显上调SW1990细胞中Bax蛋白表达水平,抑制Bcl-2蛋白表达(P<0.05)。与对照组比较,大黄素组及联合用药组可显著抑制裸鼠胰腺癌皮下移植瘤生长,提高Bax在肿瘤组织中阳性表达,明显降低Ki-67和Bcl-2的阳性表达(P<0.05),以联合用药组作用最佳(P<0.05)。结论大黄素可能通过上调Bax表达和下调Bcl-2表达增强吉西他滨对体内外胰腺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炎1号"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湖北省中医院收治的47例患者病历资料作为治疗组,汉川市人民医院早期收治的40例患者病历资料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关指标,包括退热时间、核酸转阴时间、临床症状积分、病情转归。结果两组退热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冠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差异显著(P<0.05),两组症状积分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死亡0例,对照组死亡1例,两组由普通型转重型各1例,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治疗全部治愈出院。结论"肺炎1号"能缩短新冠病毒核酸转阴的时间,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电针头穴对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症状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将纳入试验的6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治疗组,共治疗6周。治疗前后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两组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的均有改善(分别P<0.05和P<0.01),但从改善程度上发现头电针配合尼莫地平治疗VD患者在认知功能的改善上有优于单独使用尼莫地平治疗的趋势;在对各亚项进行了评分和分析时,发现治疗组对"定向力"、"计算力"的改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记忆力"的改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语言能力的改善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说明头电针配合使用尼莫地平治疗效果优于单用尼莫地平治疗,尤其在改善VD患者定向力和计算力方面头电针发挥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