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加速新生血管形成,作为多功能细胞因子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在血管形成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FLT-1及FLK-1mRNA在急性局灶性脑缺血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的时间与部位的相互关系.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病理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1-06/2002-04在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病理实验室完成.选择成年SD大鼠1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脑缺血组110只.脑缺血组又随机分为0,1,2,3,6,24,48 h,1,2,3,4周共11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0只.方法应用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加缺氧诱导的方法,建立SD大鼠永久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假手术组不进行动脉结扎和缺氧处理,其余步骤同脑缺血组.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基因在局灶性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同时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后血管形成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基因在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②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血管形成情况.结果1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时间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缺血3,6,24,48 h时缺血周边区高于缺血中心区[(31.13±2.21)个/视野,(13.32±1.31)个/视野;(43.11±2.43)个/视野,(19.40±3.22)个/视野;(85.41±2.75)个/视野,(47.63±2.45)个/视野;(98.66±1.76)个/视野,(57.32±3.35)个/视野,(P<0.05)].48 h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逐渐下降,至2周恢复到对照水平.②不同时间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FLK-1 mRNA的表达缺血3,6,24,48 h时缺血周边区高于缺血中心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及FLK-1 mRNA表达在3周时达对照水平(P<0.05).②血管形成平均数48 h,1周时缺血周边区高于缺血中心区[(47.2±2.11)个/视野,(29.4±2.37)个/视野;(199.2±3.45)个/视野,(76.6±4.62)个/视野,(P<0.05)].结论急性局灶性脑缺血早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T-1及FLK-1 mRNA在神经细胞、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均有表达,在缺氧情况下,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受体的表达明显增强,表达具有时空特性.  相似文献   

2.
川芎嗪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将15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川芎嗪组.通过月桂酸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来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大鼠脑内VEGF阳性细胞数和VEGF mRNA表达,同时评价大鼠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结果 脑缺血后,大鼠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明显升高[(2.80±0.45)分比0],川芎嗪组神经功能症状得到明显改善[(1.80±0.45)分,P<0.01].假手术组大鼠脑内有少量VEGF阳性细胞表达[(11.70±1.83)个/mm2],模型组VEGF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35.28±2.88)个/mm2,P<0.01],VEGF mRNA表达增强(0.26±0.08比0.20±0.05);与模型组比较,川芎嗪组VEGF阳性细胞数[(47.16±3.78)个/mm2]明显增多(P<0.01),同时VEGF mRNA表达(1.12±0.11)也显著加强(P<0.01).结论 川芎嗪增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VEGF的表达,是其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众多血管再生性因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是公认的促使血管生成的关键性因素。神经元快速、暂时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似乎不足以形成新生血管,可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其他作用有关。文章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在缺血大脑中独立于血管生长之外的作用进行分析。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5-01/2005-02相关文章,检索词为“VEGF”,“KDR”,“ischemic”,“hypoxic”,“neuroprotective”,分别组合进行检索,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语。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选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对缺血大脑作用的随机对照实验。排除标准:综述类和重复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26篇关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在缺血缺氧脑病中表达的文章,其中有43篇符合标准,排除83篇。排除的83篇系重复或者与本文无关。资料综合:对检索到的文章的相关信息加以综合概括,总结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可以刺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生长、存活以及轴突的生长,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并且对神经元起到营养和促进生长的作用,有利于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直接促进神经修复作用。结论:脑缺血缺氧可以引起大脑皮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的表达上调,且二者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具有一致性。短暂的脑缺血缺氧损伤可以引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上调,但不能够引起血管生成,其主要作用在于血管内皮生长与特异性受体2结合,介导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神经元保护作用和促进神经元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VEGF-mRNA在局灶脑缺血不同时间和不同部位的表达和变化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SD大鼠48只。根据缺血时间和再灌时间分为9组,采用线栓并环扎的方法建立局灶脑缺血再灌模型,采用单片脑组织四氮唑(TTC)染色定位的方法确定中心区和边缘区。LASB法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缺血中心区和边缘区VEGF,bFGF免疫阳性表达。RT-PCR法检测VEGF-mRNA动态变化。结果:在缺血3~6h,缺血中心区与边缘区VEGF,bFGF免疫阳性反应同时达高峰。单纯缺血组6h中心区和边缘区VEGF-mRNA转录水平达高峰,分别为0.86&;#177;0.07,1.00&;#177;0.11,24h基本降至正常水平:而假手术组和24h组中心区分别为0.20&;#177;0.04,0.22&;#177;0.04。缺血再灌组6h中心区和边缘区也在6h达高峰,分别为0.60&;#177;0.02,0.62&;#177;0.07,24h基本降至正常水平。假手术组和24h组中心区分别为0.20&;#177;0.037,0.31&;#177;0.04。结论:VEGF,bFGF早期的高表达在缺血损伤中起重要的作用,可能与神经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自身保护作用有关,VEGF,bFGF有相互促进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与恶性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已知有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参与了血管形成的调控,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能是最关键的刺激因子。而VEGF的生物学效应是通过其特异性的膜受体介导实现的,迄今发现VEGF有三种受体:VEGFR—1、VEGFR—2、VEGFR—3。它们在血管生成中的调节作用和以VEGFR为靶点的抗肿瘤治疗研究,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综述这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众多血管再生性因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是公认的促使血管生成的关键性因素。神经元快速、暂时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似乎不足以形成新生血管,可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其他作用有关。文章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在缺血大脑中独立于血管生长之外的作用进行分析。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5-01/2005-02相关文章,检索词为“VEGF”,“KDR”,“ischemic”,“hypoxic”,“neuroprotective”,分别组合进行检索,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语。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选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对缺血大脑作用的随机对照实验。排除标准:综述类和重复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26篇关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在缺血缺氧脑病中表达的文章,其中有43篇符合标准,排除83篇。排除的83篇系重复或者与本文无关。资料综合:对检索到的文章的相关信息加以综合概括,总结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可以刺激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生长、存活以及轴突的生长,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并且对神经元起到营养和促进生长的作用,有利于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直接促进神经修复作用。结论:脑缺血缺氧可以引起大脑皮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的表达上调,且二者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具有一致性。短暂的脑缺血缺氧损伤可以引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上调,但不能够引起血管生成,其主要作用在于血管内皮生长与特异性受体2结合,介导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神经元保护作用和促进神经元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与恶性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 ,已知有多种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参与了血管形成的调控 ,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可能是最关键的刺激因子。而VEGF的生物学效应是通过其特异性的膜受体介导实现的 ,迄今发现VEGF有三种受体 :VEGFR 1、VEGFR 2、VEGFR 3。它们在血管生成中的调节作用和以VEGFR为靶点的抗肿瘤治疗研究 ,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综述这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和VEGF-mRNA在局灶脑缺血不同时间和不同部位的表达和变化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SD大鼠48只。根据缺血时间和再灌时间分为9组,采用线栓并环扎的方法建立局灶脑缺血再灌模型,采用单片脑组织四氮唑(TTC)染色定位的方法确定中心区和边缘区。LSAB法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缺血中心区和边缘区VEGF,bFGF免疫阳性表达。RT-PCR法检测VEGF-mRNA动态变化。结果:在缺血3~6h,缺血中心区与边缘区VEGF,bFGF免疫阳性反应同时达高峰。单纯缺血组6h中心区和边缘区VEGF-mRNA转录水平达高峰,分别为0.86±0.07,1.00±0.11,24h基本降至正常水平。而假手术组和24h组中心区分别为0.20±0.04,0.22±0.04。缺血再灌组6h中心区和边缘区也在6h达高峰,分别为0.60±0.02,0.62±0.07,24h基本降至正常水平。假手术组和24h组中心区分别为0.20±0.037,0.31±0.04。结论:VEGF,bFGF早期的高表达在缺血损伤中起重要的作用,可能与神经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自身保护作用有关,VEGF,bFGF有相互促进表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肿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就VEGF和VEGF家族成员,它们与肿瘤生长转移的关系以及VEGF和VEGFR与肿瘤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是血管新生的正调控因子,最近发现VEGF在多种恶性血液病细胞表达升高,是许多恶性血液病细胞生长转移的重要刺激因子之一,抑制VEGF及其受体的产生为治疗某些恶性血液病治疗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VEGF及其受体Flt-1、Flk-1 mRNA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不同时点模型,采用RT-PCR方法观察VEGF及其受体Flt-1、Flk-1的表达。结果VEGFmRNA在3h开始表达增强,6h达到高峰,后很快降低至第7天恢复基线水平;Flt-1、Flk-1mRNA在3h表达增强,3d达到高峰后逐渐降低至第7天仍有表达。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缺血3h以及缺血3h、再灌注3、6、24、48和72h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脑组织VEGF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脑组织有极低水平的VEGF表达,脑缺血后表达主要位于半影区,随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中心区由表达增强降低至正常水平,半影区表达逐渐增强。结论内源性VEGF表达增强,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脑缺血预处理可增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可能导致脑缺血耐受的产生.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给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够起到神经保护作用.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预处理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缺血预处理及模型组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制备脑缺血模型.预处理组在脑缺血-再灌注前3 d用插入尼龙线阻塞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后再灌注22 h.模型组第一次手术将线栓前推5 mm,不阻断血流,其他同预处理组.假手术组仪插入尼龙线不阻塞大脑中动脉.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3组间神经细胞变化.用抗生物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检测各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蛋白的表达.分别比较3组神经功能评分、光镜下脑缺血再灌注区神经细胞形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比较,预处理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光镜下观察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预处理组缺血面积及缺血程度均减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结果提示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增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而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细胞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的影响,探讨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5/07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温对照组和亚低温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持续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3分为模型成功标志。常温对照组在室温下喂养,亚低温组在术后2h开始低温诱导,肛温控制在34~35℃,持续72h,两组均在术后第7天断头处死取脑,测定脑梗死体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胞浆呈棕黄色为阳性细胞)。结果:纳入动物2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大脑中动脉阻塞后,亚低温组脑梗死体积明显低于常温对照组[分别为(153.25±23.14),(253.45±36.21)mm3,P<0.01]。亚低温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常温对照组[分别为(24.02±5.05),(36.07±2.69)个/高倍视野,P<0.01]。结论:亚低温能使脑梗死体积减小,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亚低温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可能是亚低温脑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的影响,探讨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实验于2005—05/07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实验室完成。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温对照组和亚低温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持续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3分为模型成功标志。常温对照组在室温下喂养,亚低温组在术后2h开始低温诱导,肛温控制在34-35℃,持续72h,两组均在术后第7天断头处死取脑,测定脑梗死体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胞浆呈棕黄色为阳性细胞)。 结果:纳入动物2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大脑中动脉阻塞后,亚低温组脑梗死体积明显低于常温对照组[分别为(153.25&;#177;23.14),(253.45&;#177;36.21)mm^3,P〈0.01]。亚低温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常温对照组[分别为(24.02&;#177;5.05),(36、07&;#177;2.69)个/高倍视野,P〈0.01]。 结论:亚低温能使脑梗死体积减小,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亚低温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可能是亚低温脑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有效时间窗。方法:实验于2005-05/08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分子影像医学和神经病学实验室进行。34只雄性4.5~5月龄新西兰白兔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6)、生理盐水组(n=8),再灌注3h因子治疗组(n=10)和再灌注6h因子治疗组(n=10)。采用兔大脑中动脉阻断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线栓插入的深度不同。因子治疗组在缺血2h再灌注损伤后3h和6h应用微量进样器将2.5μg/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50μL和神经生长因子400AU(相当于16μg/L)立体定向导入梗死灶周,生理盐水组则注入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于再灌注72h,应用MR影像学、红四氮唑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评价各组动物脑梗死体积、灶周缺血半暗带细胞凋亡率、表观弥散系数值比率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活性表达。在大脑中动脉阻塞2h再灌注后24,72h,采用Purdy评分标准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总得分最低为2分,表示无神经功能缺陷;总得分最高为11分,表示动物意识丧失或死亡。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无动物死亡,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缺血2h再灌注72h,MR影像测得梗死灶主要限于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皮质和皮质下白质和部分尾壳核。再灌注3h因子治疗组、再灌注6h因子治疗组脑梗死百分率分别较生理盐水组下降44.0%和33.3%。②缺血2h再灌注72h的再灌注3h因子治疗组、再灌注6h因子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犤(6.4±0.5),(4.8±0.8),(5.4±0.5),P<0.01);犤(2.8±0.4),(3.2±0.8),(4.6±0.5),P<0.01犦。③再灌注3h因子治疗组、再灌注6h因子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犤(79.2±0.5)%,(79.9±0.6)%,(81.8±0.3)%,0.01犦。④缺血2h再灌注72h的再灌注3h因子治疗组、再灌注6h因子治疗组灶周皮质区梗死灶周区表观弥散系数值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犤(89±3)%,(83±3)%,(74±4)%,P<0.01犦。这两组灶周皮质凋亡率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活性表达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则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犤(10.4±0.7)%(15.5±1.2)%(20.2±1.3)%,P<0.01犦;犤(17.4±1.3),(26.1±1.0),(54.1±6.9),P<0.01犦。结论: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神经元护作用,有效时间窗最少是再灌注后6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