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研究发现,与阿尔海默病相关的基因突变与其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已发现第21,19,14,1号染色体与阿尔茨海默有关。本文就β-淀粉样蛋白和最近克同的位于第14,1号染色体上的早老素-1和早老 分子结构,基因突变及可能的致病机理有关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载脂蛋白E与Alzheimer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载脂蛋白E与Alzheimer病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新进展江天琦祖和载脂蛋白E(apoE)是血浆中最重要的载脂蛋白成分之一,编码apoE的基因位于第19号染色体的长臂(19q13.2)。apoE基因的3种常见等位基因分别为ε2、ε3和ε4。3者的区别在于...  相似文献   

3.
应用微卫星DNA技术进行基因组扫描发现,IDDM除了在6p21(IDDM1)和11p15(IDDM2)处有连锁位点之外,18号染色体还含有另一个相关基因(D18S64),并且证明IDDM1(6p21)是IDDM的主要基因。同样的方法已经将NIDDM的易感基因定位于D2S125(2号染色体长臂末端上的一个微卫星标记位点);还将三个类型的青年发病的成年型糖尿病(MODY)基因分别定位于20号染色体(MODY1),7号染色体(MODY2)和12号染色体(MODY3),并已经探明MODY1的基因本质是肝细胞核因子4a(HNF4a),MODY2的基因本质是葡萄糖激酶基因(GCK),MODY3的基因本质是肝细胞核因子1a(HNF1a)。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组织APC/MCC和DCC基因杂合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估APC/MCC和DCC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并配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现象(RFLP)分析,对41例大肠癌患者的组织APC/MCC(位于染色体5q21)和DCC基因(位于染色体18q21.3)杂合缺失(LOH)进行研究。APC基因LOH率为28.0%(7/25),MCC基因LOH率为36.4%(8/22),两者综合分析LOH率为38.9%(14/38)。DCC基因LOH率为55.3%(21/38)。DCC基因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LOH率(80.0%)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9.1%)(P<0.05),在DukesC、D期组的LOH率(71.4%)显著高于A、B期组(35.3%)。以上结果提示,APC/MCC和DCC基因的LOH是大肠癌常见的基因改变,DCC基因LOH的测定有可能成为大肠癌病人预后估计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肺炎INK4a/ARF基因缺失与突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K4a/ARF基因位于人第9号染色体短臂2区1带(9p21),是近期发现的新型换癌基因,其编码产物分别为p16^INK4a和p14^ARF,它们在细胞增殖周期中起负调控作用。本综述了肺癌INK4a/ARF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状态,提示该基因异常是肺癌的又一重要分子标志,肺癌INK4a/ARF基因功能的失活,与该基因位点的纯合或杂合缺失、点突变和5’-CpG岛异常甲基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APC基因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易感基因,定位于人体5号染色体5q21之上,由15个外显子组成,编码2843个氨基酸的蛋白(分子量约300kDa)。APC基因的突变不仅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FAP)有关,而且同部分散发性结直肠肿瘤有关。APC基因的突变在结直肠肿瘤的发生早期起重要作用。本文对APC基因的发现、定位及作用扼要介绍,并探讨APC基因突变在结直肠肿瘤临床应用方面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基因组扫描技术及其在糖尿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微卫星DNA技术进行基因组扫描发现,IDDM除了在6p21(IDDM1)和11p15(IDDM2)处有连锁位点之外,18号染色体还含有另一个相关基因(D18S64),并且证明IDDM1(6p21)是IDDM的主要基因。同样的方法已经将NIDDM的易感基因定位于D2S125(2号染色体长臂末端上的一个微卫星标记位点);还将三个类型的青年发病的成年型糖尿病(MODY)基因分别定位于20号染色体(M  相似文献   

8.
应用SDS-PAGE分离AWA、CSA和FSA三种抗原的组分蛋白后,再以酶联免疫印迹技术(ELIB)进一步鉴定其组分蛋白的特异性蛋白带,分别显示12条、19条和21条,其分子量(MW)范围分别为13~64kDe、16~198.5kDa和14~150kDa。AWA组分蛋白与兔抗SEA免疫血清出现3条交叉反应带.MW为17kDa、14kDa和13kDa,与抗CSA的兔血清及华支睾吸虫病人血清显示3条(38kDa、17.5kDa及17kDe)交叉反应带.与抗FSA的兔血清及姜片虫病人血清呈现5条(64kDa、59kDe、53kDe、17.5kDa和17kDa)交叉反应带。实验结果表明,日本血吸虫成虫不仅与其虫卵之间存有交叉抗原,而且与华支睾吸虫和姜片虫成虫之间也存有交叉抗原及血清学交叉反应性。本研究为今后制备特异的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抗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动态观察博莱霉素(BLM)致大鼠肺纤维化过程中肺泡巨噬细胞(AM)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的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TNF-α;采用生物活性法测定PDGF。结果(1)AM释放TNF-α于灌注BLM后第3天开始升高,第7天达高峰,14天后虽有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2)AM释放的PDGF于灌注BLM后第3天升高,第7天达高峰,第14天后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M可能通过释放TNF-α和PDGF在肺纤维化形成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早老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其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的研究发现,位于14号染色体上的早老蛋白1基因及1号染色体上的早老蛋白2基因与早发性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有关。早老蛋白1和早老蛋白2是含7个跨膜结构的整合蛋白,参与Notch信息传递及细胞凋亡。早老蛋白基因突变导致β-淀粉样蛋白(Aβ42)增多,从而引起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本文着重就早老蛋白的研究进展与家族性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将猪囊尾蚴囊液抗原(CCFA)和脑囊虫病病人脑脊液(PCSF)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发现在CCFA中有14条蛋白带,范围在28~76kDa。脑囊虫病病人CSF中有6条蛋白整,范围在33~83kDa。用CCFA和PCSF与McAb4F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2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和18例健康人血浆内源性洋地黄样因子(EDF)浓度。结果显示,AMI患者第1、3、7天血浆EDF浓度明显高于健康人(P<0.001及P<0.05),第1天开始升高,第3天升高最明显,第7天已趋于下降,第14天大部分患者降至正常范围;AMI组中患有高血压病或出现左心功能不全者,血浆EDF浓度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病者或左心功能正常者(P<0.001及P<0.01)。对AMI患者血浆EDF浓度变化的机制及意义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用PCR方法特异性扩增SERA基因片段,并将该基因片段克隆于M13噬菌体,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测序,应用PCGENE软件对该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片段长度为453bp,A+T/G+C为2.6∶1,符合恶性疟原虫结构基因的特点。同源性分析显示该基因在不同虫株间高度保守,我国PFD-3/YN虫株SERA基因片段仅与B1、B2、B3(巴西)株及S16(塞内加尔)株在第667位氨基酸有不同,与FCR3(冈比亚)、FCBR(哥化比亚)、及S14、S15(塞内加尔)等其它虫株SERA基因序列完全一致。抗原表位预测分析显示该多肽N端和C端可能有抗原表位存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动态观察博莱霉素(BLM)致大鼠肺纤维化过程中肺泡巨噬细胞(AM)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的变化。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TNF-α;采用生物性法测定PDGF。结果 (1)AM释放TNF-α于灌注BLM后第3天开始升高,第7天达高峰,14天后虽有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2)AM释放的PDGF于灌注BLM后第3天升高,第7天达高峰,第14天后下降  相似文献   

15.
大肠癌EGF受体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预后意义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大肠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和评价对大肠癌预后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EGFR和PCNA对有随访资料的大肠癌的表达。结果正常大肠粘膜未发现EGFR阳性表达,而大肠癌有较高表达(770%)。PCNA阳性表达中,大肠癌(464±265%)明显高于正常粘膜(151±54%,P<005)。EGFR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有关(P<005)。PCNA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及Dukes分期有关(P<005)。大肠癌4年生存率EGFR和PCNA表达>65%组均明显低于<25%组(P<005),EGFR_LI和PCNA_LI与生存期均有明显负相关。结论EGFR和PCNA表达与大肠癌的进展程度有关,对大肠癌预后的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肝豆状核变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WD),是一种以铜代谢障碍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致病基因定位于13q14.3,已克隆分离出WD基因。序列分析及家系突变研究表明,该基因编码与铜离子活化有关的P型ATP酶。基因的突变形式多种多样,在38种已发现的突变中至少有23种突变影响酶的功能,但突变热点仍在进一步筛选之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冠心病(CHD)的相关关系及其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基因分析方法,测定161例老年CHD患者和86例同年龄对照者的ApoE基因型;血脂水平按常规方法测定。结果 本共发现5种ApoE基因型,分别为E3/3、E4/4、E4/3及E4/2。老年CHD组ApoE4/3基因型和ε4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  相似文献   

18.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Alzheimer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中国老龄人群ApoE等位基因与Alzheimer病(AD)发病危险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2例散发性AD患者和64例正常老年人做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鉴定载脂蛋白E(ApoE)基因型,分析ApoE等位基因及ε4基因剂量与AD发病的关系。结果ApoEε4等位基因与AD发病关系密切,AD患者中ε4基因频率较正常对照明显增高,且随着ε4基因剂  相似文献   

19.
痴呆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型及表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斌  曾湘豫 《中华内科杂志》1998,37(11):730-732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E(ApoE)多态性与痴呆疾病的关系。方法对对照组(53例)和痴呆组[其中包括Alzheimer’s病(AD)18例,血管性痴呆(VD)23例和帕金森病痴呆(PDD)13例]的载脂蛋白E基因频率和表型多态性的关系进行了比较。结果对照组ApoE基因频率以ε3最为常见,占92.5%,其表型分布以E3/3型为主(占86.8%);在痴呆组中,AD组ApoEε4和ε2基因频率分别为19.4%和13.9%,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0.01),而VD组和PDD组ApoEε4和ε2基因频率与非痴呆对照组相比差别无显著性(P>0.05);AD组ApoE表型中的E3/4型和E2/3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VD组和PDD组中其他各型差异均不显著。结论ApoEε4和ε2与AD关系极为密切,与VD和PDD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人类白细胞抗原与风湿热和风湿性心瓣膜病易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基因与风湿热(RF)和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发病中宿主的遗传关联,选择无亲缘关系的广东籍汉族健康人106例和54例RF/RHD患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CR-PAGE)法,结合高灵敏的银染色作HLA-DQA1等位基因分型。发现本方法检测的6种DQA1等位基因中,RF/RHD组DQA1*0101(31.48%,相对危险率RR=2.89,P<0.005,病因系数EF=0.206)明显增高,而DQA1*0102(1.85%,RR=0.106,P<0.005,预防分数PF=0.134)显著下降;DQA1的两种基因型(*0101/0301和*0101/0401)在病人组显著增高,而DQA1的*0102/0301基因型比健康人组明显下降(P<0.005)。上述结果显示:HLA-DQA1*0101对RF/RHD有遗传易感作用,而DQA1*0102有遗传抵抗作用;DQA1基因型检测可能为预测RF/RHD易感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