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王慧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3,33(1):136-139
α-actinin(辅肌动蛋白)-4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肌动蛋白交联蛋白,是血影蛋白超家族中的成员之一,在人体内广泛表达,在肾小球主要表达于足细胞,通过调节actinin的聚合和解聚而稳定足细胞细胞骨架结构和足突形态.α-辅肌动蛋白-4的编码基因ACTN4突变可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家族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还可在足细胞疾病中引起α-辅肌动蛋白-4表达和分布的异常.本文主要就其分子结构、组织学分布、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足细胞疾病中的致病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足细胞分子高表达致阿霉素肾病大鼠发生蛋白尿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目的 动态观察足细胞裂孔隔膜复合体分子nephrin、podocin、CD2AP及α-actinin-4在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蛋白尿发生发展中的分子行为及其机制。方法 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3、7、14、28 d每组处死6只大鼠留取肾脏标本。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实时定量PCR、Western 印迹分别检测各个时间点nephrin、podocin、CD2AP、α-actinin-4的分布、mRNA和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1)14 d肾病组大鼠24 h尿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增高持续到28 d。(2)透射电镜显示14 d肾病组足突不同程度变宽,28 d足突弥漫性融合。(3)与对照组相比,从第7天开始肾病组nephrin和podocin染色从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线样分布向不连续粗颗粒样的分布模式转变;CD2AP节段染色增强区逐渐扩大,有的区域呈斑片状和连续线状增强;α-actinin-4从沿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均匀的点线样分布向不均匀粗颗粒的分布转变,而且随时间进展这种转变逐渐加重。(4)与对照组相比,肾病组于7 d时nephrin mRNA表达显著增高(P < 0.01);podocin mRNA表达14 d时显著增高(P < 0.05),直至28 d(P < 0.05);CD2AP mRNA表达28 d时显著增高(P < 0.05)。(5)与对照组相比,肾病组nephrin蛋白表达28 d时显著增高(P < 0.05);podocin蛋白表达于7 d时显著增高(P < 0.05),而28 d时又显著降低(P < 0.05);CD2AP蛋白表达于14 d时显著增高(P < 0.05),直至28 d (P < 0.05)。(6)α-actinin-4 mRNA与蛋白表达在实验过程中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 nephrin、podocin和CD2AP的表达增加及分布异常是导致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而分子表达的增加是足细胞抵抗损伤的一种代偿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中α-actinin-4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足细胞数目的关系。方法:建立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及RT-PCR方法观察在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中α-actinin-4的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以及应用WT-1来标记足细胞核,观察足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8周时,糖尿病组染色强度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12周时变化更为明显(P〈0.01)。α-actinin-4的mRNA的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与组化结果相同。8周时,糖尿病组足细胞数目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12周时变化更为明显(P〈0.01)。α-actinin-4与足细胞数目呈负相关关系(r=-0.957,P〈0.01),足细胞数目与尿蛋白呈负相关(r=-0.95,P〈0.01)。结论:α-actinin-4在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中表达增高,并与足细胞数目呈负相关α-actinin-4的表达增高与尿蛋白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FK506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肥大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FK506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肥大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方法 应用链脲菌素(65 mg/kg)腹腔注射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每日分别给予FK506 0.5、1.0 mg/kg 灌胃,共4周。观察大鼠肾质量/体质量、尿白蛋白排泄率(AER)、Ccr及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应用Western印迹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钙神经蛋白(calcineurin,CaN)、1αⅣ型胶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 结果 FK506 1.0组大鼠相对肾质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 < 0.05)。FK506 0.5与1.0组大鼠AER水平与肾小球平均体积明显低于模型组(P < 0.05、0.01)。FK506 1.0组肾小管间质?鄄损伤指数也明显低于模型组(P < 0.01)。Western印迹显示,模型组肾组织CaN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加2.4倍;FK506 0.5与1.0 组肾组织CaN蛋白表达比模型组下降38.0%与73.2%。模型组肾组织1αⅣ型胶原、α-SMA及TGF?鄄β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FK506组肾组织上述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 < 0.05、0.01)。 结论 FK506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肥大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制与下调肾组织增高的Ca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糖基化终产物对大鼠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大鼠肾脏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及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Con)、单纯大鼠血清蛋白组(RSP)、糖化血清组(AGEs)和氨基胍组(AG)。尾静脉注射AGE-RSP6周后,采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印迹杂交等方法检测AGEs对大鼠肾皮质TGF-β1和CTGF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及ECM蛋白成分表达的影响。结果与Con及RSP组比较,AGEs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ECM红染区增大。AGEs组大鼠肾皮质TGF-β1和CTGF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明显上调(P<0.01);TGF-β1和CTGF免疫组化阳性表达部位主要位于肾小球;肾小球ECM蛋白成分胶原(Col)Ⅳ和纤连蛋白(FN)合成也增多(P<0.05)。AG组上述所有变化均减轻。结论AGEs能明显诱导大鼠肾皮质CTGFmRNA和蛋白质表达增强,并使ECM蛋白成分合成增多。AGEs可能通过诱导CTGF表达上调引起ECM合成增多。 相似文献
7.
槲皮素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脏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槲皮素(Que)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脏病理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探讨槲皮素对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致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UUO组)、槲皮素(剂量100 mg·kg-1·d-1)治疗组(Que组).术后10 d以化学比色法测定梗阻侧肾组织匀浆中羟脯氨酸(Hyp)的含量;HE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梗阻侧肾脏α-SMA的表达部位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E和Masson染色联合图像分析显示大鼠UUO术后10 d梗阻侧肾脏呈现肾间质纤维化,经 Que治疗梗阻侧肾脏病理改变减轻(P<0.05).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蛋白印记分析显示经Que治疗梗阻侧肾脏α-SMA染色阳性表达范围和相对表达丰度明显减少(P<0.01).同时经Que治疗后肾组织匀浆中的Hyp含量降低(P<0.05).结论:槲皮素可以减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成肌成纤维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DN大鼠足细胞分布及排泄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DN模型组、氟伐他汀治疗组。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Z)诱导DN大鼠模型。实验10周末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TP)、血清总胆固醇(TC),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尿沉渣足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podocalyxin(PCX)以检测尿液足细胞(UPC)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肾小球上皮细胞蛋白-1(GLEPP1)的分布。结果DN模型组UPC、TP、TC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氟伐他汀治疗组TC、UPC及TP较DN模型组均降低;对照组GLEPP1正常、DN模型组呈节段性明显缺失、氟伐他汀治疗组缺失较轻。UPC与TP呈正相关,与TC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尿液中脱落足细胞检测可作为判断DN病情活动性的标志之一。氟伐他汀可减轻DN大鼠尿蛋白、降低胆固醇、减少足细胞脱落及排泄。 相似文献
9.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发现,糖尿病肾病是目前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微量蛋白尿的产生不仅可以作为临床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之一,其持续的存在也是肾脏病进行性发展的独立危险因子.以往肾小球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被认为是蛋白尿产生的基础,现在足细胞病变在蛋白尿形成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探讨足细胞损伤机制不仅有利于阐明糖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α-actinin-4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并观察通络泄浊方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法制作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通络泄浊方组、科素亚组和通络泄浊方+科素亚组。采用Realtime-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肾组织α-actinin-4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RNA表达和蛋白明显降低(P〈0.01),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1)。结论:α-acti-nin-4的表达降低参与了糖尿病肾病大鼠蛋白尿的发生;通络泄浊方可以通过上调DN大鼠肾组织α-actinin-4mRNA和蛋白的表达而改善大鼠的肾功能及蛋白尿水平。 相似文献
11.
蛋白尿加重糖尿病肾病血液高凝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与蛋白尿的关系。方法 :5 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 ,以 2 4h尿蛋白定量分为高 (H)、中 (M )和低 (L)三组。并对其中 17例实施 8个月的华法令治疗。系统检测凝血、纤溶及肾功能指标。结果 :伴随尿蛋白量增多 ,凝血活性进一步亢进 ;但华法令改善高凝状态后 ,尿蛋白并无改善。结论 :血液高凝状态伴随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出现而形成 ,并因此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足细胞阳性的IgA肾病患者不同蛋白尿水平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原发性IgA肾病尿足细胞阳性患者41例,收集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尿蛋白水平分成3组:组1(≤0.5 g/24 h)(n=9),组2(〉0.5 g/24 h,〈1.0 g/24 h)(n=14),组3(≥1.0 g/24 h)(n=18),比较3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1)临床特点:组1患者收缩压、eGFR、UA均较组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这些指标在三组间随蛋白尿水平呈现递进表现.组2和组3仅在收缩压、UA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理特点:组1在节段性肾小球病变比例及间质炎细胞浸润方面较组3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在节段性肾小球病变比例及节段损伤积分方面较组2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2和组3两组病理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足细胞阳性的IgA肾病患者中,尿蛋白水平仍然是肾脏病轻重的一个指标,与临床病理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肾组织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3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DN模型组、益肾胶囊治疗组,每组12只,利用单侧肾切除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DN大鼠模型,连续给药12周。记录大鼠体重、观察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变化;取肾组织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肾组织中TLR4、IL-6及IL-8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2周末,DN模型组大鼠的24h尿蛋白定量、Scr、BUN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肾组织中TLR4、IL-6及IL-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益肾胶囊治疗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Scr、BUN均低于模型组(P〈0.05),肾组织TLR4、IL-6及IL-8表达水平明显低于DN模型组(P〈0.05)。结论:益肾胶囊可能通过调节肾组织TLR4、IL-6及IL-8的表达,减少DN的炎症反应,从而延缓了DN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舒洛地特对已应用ACEI/ARB类药物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方法: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将92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在入组前至少服用一种ACEI或ARB类降压药6个月,入组后先接受10d舒洛地特注射剂60mg/d静脉滴注,再接受110d舒洛地特软胶囊100mg/d口服。用药前、用药4周、8周、12周及120d分别检测患者血压、空腹血糖、肝肾功能、凝血功能、24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均出现尿蛋白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已应用ACEI/ARB的伴有微量白蛋白尿或大量白蛋白尿的2型DN患者,舒洛地特能有效降低其尿蛋白。 相似文献
15.
益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模型肾小球足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及足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对照组)、DN模型组(模型组)、苯那普利组、益肾胶囊组。于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后3d起,苯那普利组每日每只灌胃苯那普利3.125mg.kg-1.d-1,益肾胶囊组每日每只灌胃益肾胶囊625mg.kg-1.d-1,对照组及模型组每日给予等量的蒸镏水。各组分别干预12周,观察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的变化,同时行肾脏病理检查。结果:12周末,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Scr、BUN均高于对照组(P〈0.05)。苯那普利组及益肾胶囊组24h尿蛋白定量、Scr、BUN均低于模型组(P〈0.05)。光镜下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基质增多,系膜区增宽;电镜下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足细胞排列紊乱,数目减少,足突增宽、融合。苯那普利组及益肾胶囊组肾小球基底膜病变减轻,细胞外基质减少,足细胞数目增多,足突融合减轻。结论:益肾胶囊能降低尿蛋白排泄,改善肾功能,并对足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从而延缓大鼠糖尿病大鼠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16.
黄芪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足细胞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动态观察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蛋白尿、血清白蛋白及足细胞足突的变化;观察单味中药黄芪、泼尼松及两者联合应用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蛋白尿、血清白蛋白及足细胞足突的影响。方法:单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在14d、28d、56d时检测每组大鼠的24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血脂的水平;同时各组处死2只大鼠留取肾脏标本,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各时间点的足细胞足突的变化。结果:(1)各肾病大鼠从14d开始24h尿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4h尿蛋白持续增高,但到56d时尿蛋白有所下降,与此同时,血清白蛋白降低。(2)透射电镜显示14d时肾病组足突不同程度变宽,28d时足突弥漫性融合,56d时足突融合有所减轻。(3)与肾病组相比,到56d时黄芪组尿蛋白较对照组减少且足突融合较肾病组改善明显,血清白蛋白较肾病组升高(P〈0.05)。(4)到56d时,与其他各肾病组相比,泼尼松加黄芪组尿蛋白最少(P〈0.01),电镜显示足突病变改善最明显。结论:中药黄芪能减少阿霉素肾病大鼠的尿蛋白、改善蛋白质代谢及减轻足细胞损害;黄芪与泼尼松合用能更好地减轻尿蛋白,升高血清白蛋白,减轻足细胞和足突的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越婢汤对阿霉素肾病(adriamycin nephropathy,AN)大鼠肾小球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尾静脉注射阿霉素6mg/kg建立AN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模型组(B组)、越婢汤(C组)、激素(D组)、苯那普利(E组),给予相应干预;第3周、7周留取肾皮质,以醋酸铀和柠檬酸铅双重染色法,H-600透射电镜观察GBM超微结构,并计数单位肾小球基底膜上足突个数。结果:(1)造模成功后与A组相比,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显著升高(P〈0.01),血清Alb明显下降(P〈0.01),血清TG和TC明显升高(P〈0.01)。(2)模型成功时透射电镜示模型组大鼠肾小球足突呈部分或弥漫性融合,单位长度基底膜上足突计数明显减少。(3)干预结束后与B组相比,C、D组超微结构明显改善,足突计数明显增加,且排列相对整齐(P〈0.01)。结论:越婢汤可改善AN大鼠肾小球超微结构,从而改善修复肾小球电荷屏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柴芩肾安方对IgA肾病(IgAN)大鼠肾小球足细胞nephrin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切除单侧肾并反复静脉注射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复制大鼠IgAN模型,分为正常组、切肾组、IgAN组、柴芩肾安方组和氯沙坦组。第12周末,检测各组大鼠24h尿蛋白量(Upr),观察肾小球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变化,并采用免疫组化和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肾小球足细胞nephrin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IgAN组大鼠Upr显著升高(P〈0.01),肾小球系膜增生,足突融合明显,足细胞nephrin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下调(P〈0.01)。经柴芩肾安方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改善,与IgA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柴芩肾安方能减轻IgAN大鼠蛋白尿及肾小球病变,这可能与其恢复肾小球足细胞nephri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We assessed in a pilot study the effect on some aspects of renalfunction of 6 weeks' administration of a combination of aspirin-dipyridamole(990 mg/225 mg daily) administered on a double-blind crossoverschedule in 16 insulin-dependent diabetic patients with nephropathy.Total 24-h urinary protein excretion (16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reduced during aspirin-dipyridamole administration from a geometricmean (range) of 1.9 (0.47.7) g/24 h to 1.4 (0.59.9)g/24 h (2P<0.05). Indium-labelled platelet survival (eightpatients),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and renal blood flow (eightpatients) showed no significant change following aspirindipyridamoletherapy, even though plasma creatinine concentration increasedfrom 118 (65371) to 130 (76438) µmol/l (2P< 0.05). Diabetic control and blood pressure remained unchangedthroughout the study. Although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treatment significantly reduced proteinuria in patients withdiabetic nephropathy,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was not entirelyclear.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