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匮要略》和《伤寒论》均脱胎于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所以二者在内容及方药运用等方面密切相关。笔者就《金匮要略》所用某些方药及与《伤寒论》的比较来看,探析张仲景灵活用方遣药之规律。  相似文献   

2.
柴瑞震  陈业兴 《河南中医》2012,32(11):1419-1420
《伤寒论》是以病立论,以病统证,以证统方,以方统药,先辨病,后辨证,才用方药治疗.《伤寒论》六病即六大类型疾病的简称,包括了人体脏腑病、经脉病、络脉病、六淫病、营卫病、气血病、津液病等,可见《伤寒论》所论不只限于六经病.而近现代《伤寒论》研究中,概念的混淆使用已经影响了对《伤寒论》理论的正确表述,因此应该及时纠正误解概念,才能重新阐释《伤寒论》.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之方配伍精当 ,效专力宏 ,先人有用之“效如桴鼓”、“覆杯而愈”之誉 ,被尊奉为经方和众方之祖。笔者从医以来 ,喜读伤寒书 ,爱用伤寒方 ,临床上每值病情复杂疑似难辨、常规方药缺乏疗效之际 ,根据《伤寒论》的提示 ,选用相应方药 ,结果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学用伤寒方的体会略述于下 ,以就教于同道。1 明确适用范围遇到哪些疾病应考虑选用伤寒方药 ,取决于对《伤寒论》方药适用范围的理解。对此 ,目前大致存在三种观点 :其一 ,认为《伤寒论》是一部外感病专著 ,与杂病无涉 ,其方药仅适用于外感疾病。其二 ,认为《伤寒论》虽…  相似文献   

4.
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理论联系的古代重要医学著作。历代医家称之为医方之祖、杂病之宗,现就张仲景对其在有关汤方中用姜的规律作如下探讨。1生姜的运用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用生姜者计68方,其中《伤寒论》37方,《金匮要略》31方,具体应用可做如下归类。1.1辛散解表祛邪,调和营卫通阳(1)《伤寒论》太阳中风表虚证“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证;太阳中风表虚兼证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太阳中风表虚兼证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大青龙汤。以上汤证中用生姜侧重于辛散解表。(2)《伤寒论》太阳中…  相似文献   

5.
张仲景组方用药法度严谨,其方剂为历代医方之祖。本文试就《伤寒论》组方用药的一般规则作粗浅的探讨,以就正于同道。一、以法统方禀承歧黄经旨《伤寒论》统六经病证,法列八门,方归七类。六经之中各有主证、兼证、变证,各立主治之法、兼治之法,变法之治。其总的原则是法因证设,方因法定,以法统方,证变法亦变,其方药亦变。但是仲景方药的变化是有严格规律的。一般说来,主证不变,主方亦不变。兼证变,则以主方随证加减。但不论加味或减味,都不轻易更换主方之君药。一部《伤寒论》  相似文献   

6.
何敏  何泽民 《国医论坛》2005,20(5):47-48
自1959年国内将实验研究的手段引入中医药研究领域以来,对《伤寒论》中的病、证、方、药等用实验方法进行探讨研究,以揭示《伤寒论》辨证论治特点和规律,阐明其方药的作用机理等日益受到重视,并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将实验方法引入《伤寒论》研究的过程中,主要是从《伤寒论》方单味药、  相似文献   

7.
熊曼琪老师精研《内经》等中医经典著作,博采众长,学识渊博,医理精湛。其于仲景《伤寒杂病论》用力尤深,她认为《伤寒论》熔理法方药于一炉,堪称众法之首,群方之祖。《伤寒论》六经辨证为百病立法,故临床辨证常以仲景之旨为圭臬,擅长活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并在临证中总结出“抓主症”、“扣病机”和“脏腑功能特点”、“经络循行部位”、“方药功效”以及“现代科研成果”等扩大活用经方的思维方法。熊老师研究糖尿病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兹就其运用经方治疗糖尿病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白虎加人参汤 白虎加人参汤,《伤寒论》用于治疗阳明胃热炽盛,津气两伤之证。本证可见发热,口  相似文献   

8.
“证”是一个动态概念。《伤寒论》曰:“证有千变,病有千变,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证”始终处于运动发展的变化过程中,如寒证转热,表证入里,实证转虚等,反映了机体对致病因素的反应(邪正斗争)的综合和趋势。也是疾病过程中病理生理演变的连贯性,和相对阶段性的动态反映。因此不能用静止的、孤立的观点来观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是一部主治伤寒,兼论杂病以六经分证,统摄诸病的辨证论治专书.该书理法方药自成体系,选方用药简练精当,堪称祖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绚丽的瑰宝.本人在临床工作中,曾用《伤寒论》的理、法、方、药治疗一些杂证,结果疗效是满意的.现不揣浅陋,选择二例,介绍如下,望同道赐教.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备的医学专著 ,书中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六经辨证体系 ,不仅为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 ,同时也给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和治疗的一般规律。历代医家曾从不同学术角度对此书进行研究 ,丰富了伤寒学内容 ,有助于世人更好地掌握《伤寒论》的辨证论治精神。但亦有学者从《伤寒论》之选方用语角度进行研究 ,提出《伤寒论》在选方用语上考虑得十分精细、准确 ,有着十分严格的规律性。该书证以方名 ,方由证立 ,有一证必有一方 ,有是证必用是方 ,而在证与方之间 ,选用“……主之”、“……与”、“宜……  相似文献   

11.
文章总结分析《伤寒论》六经病篇不同证候类型下利病变的理法方药,六经辨治下利妙法层出、方药俱备,三阳下利并非皆为阳热实证,亦有病性属虚或虚实夹杂者,三阴下利并非皆为虚寒下利,亦有病性属实或虚实夹杂者。临证时应遵《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知其表里先后,辨清寒热虚实、轻重缓急,治病方得良效。  相似文献   

12.
正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针、药在临床治病方面各占半壁江山。然而历代医家皆重于药而轻于针,或重于针而轻于药,真正能够做到针药并施的医家不多。《伤寒杂病论》为方书之祖,书中理、法、方、药相贯通,方药用之得当,当效如桴鼓。今笔者不揣愚昧,结合伤寒论桂枝加葛根汤相关条文,探讨此方与针灸并施治疗颈椎病的思路。1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椎病机理分析《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第14条有言:"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  相似文献   

13.
对《伤寒论》的性质、价值、精华等问题,历来众讼不已,是非难定。人民卫生出版社最近出版的陈亦人教授炉火纯青之作《伤寒论求是》(下简称《求是》),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就上述问题提出了比较公允实在的观点,值得一读。 一、《伤寒论》的性质是辨证论治基础学 学科性质,决定学科的范围和方向。《伤寒论》性质究竟属何,众说不一。载方药,数不及《外台》;叙证候,量不逮《源候论》;论外感,详寒而略温;言杂病,针对性和系统性不如《金匮》。因此《求是》认为其实质是一门从百病个性中总结出的共性“辨证论治基础学”,它的真正价值在于“揭示了辨证论治的规律”,即病证因脉症而辨,方药因病证而选,法随证变,方依法立,药从方议,证、  相似文献   

14.
从《内经》、《伤寒论》看辛开苦降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津慧 《四川中医》2007,25(7):35-35
本文通过对《内经》、《伤寒论》中有关寒热错杂证的论述及辛开苦降法的运用,分析、归纳、总结出此法源自《内经》,方首创《伤寒论》;病起始于中焦,证遍及全身;治依法确立,药因证筛选之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仲景方堪称方书之祖,集中医理法方药之大成,仲景柴胡剂指的是《伤寒论》中以柴胡为主药的一类方剂的统称.以方证分类注解《伤寒论》者,包括《伤寒来苏集》及《伤寒论类方》.笔者近年来受胡希恕先生及汤本求真氏启发影响,临床上,每以经方取效,现就本人学习并运用仲景“柴胡剂”的点滴体会,介绍如下,或许对临床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唐英  周立华 《中医药学刊》2006,24(8):1513-1515
疑难病是指辨证和治疗方面均感棘手的一大类疾病,临床各科均可见到。或病因不明、或病机不清、或治法不精、无特效之方、无必验之药、理法方药存在疑难问题的一类疾病。《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众多的中医经典著作中,多用“难治”、“难已”、“不可治”、“不治”、“死不治”、“逆证”、“死证”、“坏病”等概念来描述。  相似文献   

17.
许积成 《新中医》1995,27(4):55-55,54
浅谈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之病机许积成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是《伤寒论》中太阳病的两个证型。宋·成无己有中风证为“风并于卫,卫实而荣虚”,伤寒证为“寒并于荣,荣实而卫虚”之说[1]。此论一出,后世遵崇,相沿至今。本文从两证的受邪性质、病变部位、方药机制等方...  相似文献   

18.
归纳总结《伤寒论》治疗肝脏病的主要方法,通过其治疗的方剂,按照汤证辨治及方药分析:类方辨析、用药辨析,分析《伤寒论》治疗肝脏病的方药特点,从而从中探讨出其治疗肝脏病的规律性,拓开治疗肝脏病的思路方法,提高对肝脏病的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或然证药物加减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或然证与主证在病机上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或然证的出现决定着方后药物的加减应用。对《伤寒论》或然证药物加减进行辨析,归纳出或然证用药具有病有主证、治有主方,方有主药、加减得当,症同药异、由药识证的特点,认真体悟,以期进一步指导临证用药。  相似文献   

20.
桂枝汤类方治疗杂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伤寒论》的辨证论治原则及其方药,不只是用于广义的伤寒病症,同时也可用于杂病的辨证论治。此已为古今中外研究《伤寒论》的学者所公认。柯韵伯就说过:“是六经之为病,不是六经之伤寒,乃是六经分司诸病之提纲,非专为伤寒一证立法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