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远程病理教学及其技术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远程病理教学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远程通讯技术进行病理会诊、病理学教育及学术交流等的远程医学活动.远程病理教学的对象是基层单位,也适合高层次的业务交流.所需的素材有文字资料、图像、图形、视频、音频等.数据传输包括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分章分析了远程病理教学的这些技术要素及应用特点,并就远程病理会诊的医学责任和应用前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机器人远程手术示教系统是通过远程医学信息平台双向实时传输与交互方式转播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开展远程医学技能培训、手术示教等。系统具有多通道图像选择,可视对讲、示教过程录制、远程教学等功能,机器人远程手术示教系统的建立,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扩大了临床手术示教资源数据的应用范围,已成为培养学生临床手术技能培训的一种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3.
现代放射学产生大容量数据成为制约基于广域网络的远程放射学的瓶颈,特别是在实时会诊过程中的图像快速交互.本文详细介绍了一个遵从DICOM标准,适合普通广域网络使用的大容量医学图像传输、显示和实时会诊框架;并应用于远程放射学平台,实现了基于广域网络远程医疗中的远程放射学平台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远程医疗是指使用远程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长距离提供医学诊疗信息和服务。它提供的服务涉及医学的各个领域,如诊断、治疗、咨询、手术、监护、家庭医疗保健、医学信息和图像的归档、传输与处理、医学教育、病例研讨、学术交流等等。近几年先后开通的一些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由于受到电信业务和通信线路建设的影响,在信息传送过程中图像分辨率不高,传输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5.
远程医疗是指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同医疗技术相结合,以提高诊断与医疗水平、降低医疗开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保健需求为目的的一项全新医疗服务。其核心特点就是跨越空间障碍,提供非现场的医学信息和服务。目前,远程医疗技术已经从最初的电视监护、电话远程诊断发展到利用高速网络进行数字、图像、语音的综合传输,实现了实时的语音和高清晰图像的交流,为现代医学  相似文献   

6.
远程医学系统目前在许多医院已开展并投入使用,基本通讯线路采用电话线、 ISDN等窄带线路进行会诊,所以会诊应用效果一般。我院为提高远程医学水平与省电信局合作开发建立了山东省远程医学网络,它基于山东电信 ATM(非同步传送模式网络 )公共数据网,遍布全省各地县,图像清晰度高,集远程会诊、远程教学、远程手术指导及观摩于一体。  相似文献   

7.
<正>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ng system,PACS)是应用于放射科或者医院、甚至更大范围的医学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CR、DR、CT、MRI、DSA、数字胃肠、同位素、超声、内窥镜及病理显微镜等多种医学图像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存储、管理、传输和提取等操作。PACS系统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未引入安全机制的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提出基于数字水印和数字签名技术的安全机制方案。数字水印技术对医学图像进行有效的版权等信息认证,数字签名技术对医学图像的发送方与接收方进行身份等信息的认证,为远程医疗的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寿佳 《微创医学》2009,4(3):259-262
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是利用现代放射技术、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及通信技术,准确高效地采集、存储、归档、传送、显示和管理医学影像信息与病人入口信息的数字化影像系统.  相似文献   

10.
医疗资源的不平衡使越来越多的专家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在放射专家相对集中的情况下,需要将放射图像及相关信息从病人所在的检查地通过远程通信技术送到放射专家所在地,实现这样的放射检查的计算机网络即为远程医学影像会诊网络.  相似文献   

11.
远程医学的三大支撑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远程医学(Telemedicine)是通过远程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实现对医学信息的远程采集、传输、处理和查询,以达到异地疾病诊治、远程教学、卫生保健服务、共享医疗信息资源等医疗目的.具体地说,远程医学包括远程医学影像、远程医学病理、远程咨询及会诊、远程医学教育、远程医学信息数据共享等,而医疗保健技术、远程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便是远程医学的三大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医学影像学是现代医 学中重要的临床检查手段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影像设备、计算机及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相关软件等的发展,医学影像学的检查手段更加丰富,检查范围扩大,图像精确度提高,同时可实现图像及数据的数字化处理和储存,进行图像的远程传输和远程会诊等。总之,医学影像学的数字化、网络化及PACS的应用,将成为该学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放射诊断相当程度上受益于高科技设备,电子和计算机的进步,这些进展仅极小地影响传统X线成像,新概念和新术语,诸如计算机X线摄影,数字X线摄影、图像存档与通信系统已经形成,这些潜在的新的处理方法。可使医学成像采用先进的影像设备和计算机改进放射诊断的能力,计算机X线摄影是一个较新的概念,它可有效地减少X线摄影的失败,并提供了一个更这解剖境以帮助放射医师显示图像。此能改善靶点的清晰度和定性有关设备的知识对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基于同步数字体系(SDH)构建远程医学系统平台的优势,探讨以SDH传输网为基础的远程医学信息系统宽带区域网的建设,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5.
电子病案在远程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患者所有医学信息集中保留在电子存储设备中就成为电子病案,它存储量大、使用方便、是进行网络交流的首要基础.目前国内已经成功地进行了远程医疗,包括教学、会诊等,但是国内范围的电子病案的规范化,图像传输质量等有待提高,远程手术有待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搭建基于4K/3D手术系统的远程手术会诊平台,评价5G通信技术支撑下4K分辨率3D样式画面在显微外科远程手术会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设计基于“端云端”的系统软硬件架构,依托国产4K/3D显微手术成像系统,实现术野的双视点光场采集、智能图像处理、硬件3D交织、低延时网络传输和超高清立体显示。将该系统应用于侧颅底疑难病例的远程手术会诊,从4K/3D视频传输延时、峰值信噪比(Peak Signal to Noise Ratio,PSNR)、结构相似性(Structural Similarity Index Measure,SSIM)、画质及舒适度等方面评价该平台的效能。结果 在非专用5G组网方案下,手术会诊平台的4K/3D视频传输延时1.18 s;评价视频传输质量的客观指标PSNR和SSIM显示4K/3D视频传输前后的视觉差异和结构差异小。27名医生针对8段手术视频片段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视频传输后画质无改变或改变轻微不影响观看的样本占比为89.35%,96.30%的医生认为远程传输后的4K/3D视频足以支撑显微外科远程手术指导。结论 4K/3D显微手术成像系统产出的超高清立体视频经5...  相似文献   

17.
远程医学与病案现代化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程医学(telemedicine)从广义上讲是医学与现代通讯学、电子学相结合的新学科,使用远程通信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供医学信息和服务。它包括远程会诊、咨询、教学、学术会议、影像资料传输、医学数据库检索等。从狭义上讲是指远程医疗,包括远程影像学,远程诊断及会诊、远程护理  相似文献   

18.
卫星通信远程医学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通信远程医学系统的应用领域正在逐步拓展。卫星通信是目前传输范围最广,覆盖面积最大的通信方式。卫星远程医学系统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数据传输中的阻塞、网络中断等瓶颈问题。作者就其国内外发展概况、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和特点、全军甚小口径天线终端(VSAT)卫星通信远程医学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发展趋势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远程放射系统在基层医院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远程放射学(teleradiology)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结合远程放射系统在我院的实际使用情况.通过对其关键技术、效益和优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远程放射学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是切实可行的。结论远程放射系统完全可以解决基层医院由于缺乏经验丰富的影像诊断医生而限制医疗水平的问题,并在影像教学和远程会诊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1远程医学的发展自从1992年在德国的海德堡举行了欧洲第一次远程病理学会议以来,远程医疗在世界上得到了迅速发展。1997年7月,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矫形外科及创伤学系就一例罕见11岁女孩的病例,首次通过远程视像系统,将有关资料即时传输给伦敦GreatOrmandStree儿童医院,与该院专家就病例进行讨论,使患者的治疗计划更为完善。1999年5月,粤港首次远程医疗会议在汕头大学医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通过卫星传输试用成功,提高了汕大医学院的教育、医疗水平。2000年元月,在国家卫生部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