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球囊扩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的疾病 ,以往以手术治疗为主。球囊扩张术是治疗本病的一种新的介入治疗技术。我院于 1998年 2月 2 0 0 1年 12月对 1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球囊扩张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8例患者 ,男 6例 ,女 12例 ,年龄 2 0~ 72岁 ,平均 4 4岁。病程为 3~ 2 4年 ,平均 8年。主要临床表现为 :吞咽困难 18例 ,返流 16例 ,烧心和胸痛 10例 ,体重减轻 12例。全部病例均经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内窥镜及病理证实 ,排除食管远端浸润癌 (假性失弛缓症 )。根据吴恩惠等[1] 对吞…  相似文献   

2.
目的贲门失弛缓症是原发性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其病因未明,多数认为是一种神经原性疾病,与食管壁肌间神经丛(Auerbach's神经丛)变性有关,患者食管体部缺少蠕动、食管下括约肌(LES)松弛不全.以往诊断主要依靠食管钡餐检查,本文研究贲门失弛缓症食管测压的改变及对诊断的价值.方法 35例贲门失弛缓症及30例健康志愿者.主要症状吞咽困难35例,反流11例,胸痛5例,消瘦23例.所有患者均内镜检查,25例患者的食管腔扩大,11例同时伴滞留液,30例贲门区紧闭,推进胃镜时阻力感.5例可以较顺利进镜.食管钡餐表现32例患者均显示钡剂通过贲门时的受阻,上方食管有不同程度的扩张,贲门部呈鸟嘴样改变.2 例食管钡餐无异常发现.食管测压采用液导法(仪器均是瑞典(CTD-Synectics公司产品). 测定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LESP)、下括约肌松弛压(LESRP),计算下括约肌松弛率(LESRR), 同时测食管上括约肌静息压(UESP)、食管上括约肌松弛压(UESRP).食管体部蠕动波幅、同步收缩波(局部或全程的同步收缩)和继发性收缩波(未吞咽时食管的收缩波)的发生百分比. 所有数据均采用x -±s表示,统计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 1.食管体部测压表现3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体部100%均为同步收缩波,其中91.4%(32/35)为低幅同步收缩汉.8.6%(3/35)为正常幅度收缩波.85.7%(30/35 )同时存在继发性收缩,且继发性收缩也均是非传导性收缩波.静息食管压均高于胃内压.2 .食管下括约肌测定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LESP为49.0±41.3mmHg,明显高于对照的18. 7±4.5mmHg(P<0.01),82.9%(29/35)的患者的LESP明显高于对照,仅17.1%(6/35) 在正常范围内.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率(LESRR)为69.1±16.3%,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的96.0 ±0.1%(P<0.01).3.食管上括约肌测定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上括约肌压力(UES P)为41.0±17.8mmHg,与正常对照组39.4±14.4mmHg无差异(P>0.05).结论食管测压是一种操作简便、快速而安全的食管功能检测方法,可观察食管各部位的运动功能.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体部低幅同步收缩波和LESRR增高尤其重要 ,可早期诊断及判断轻重程度,是确诊本病的可靠的方法.对所有疑为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均应进行早期食管测压,不仅可早期发现疾病且对判断预后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术加胃底前180°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经验。方法 12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35~59岁,平均年龄44.8岁。全部病例于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Heller肌切开术加胃底前180°折叠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咽下困难明显改善,无中转开腹手术;平均出血量50 mL,平均住院时间是8.5 d;2例食管黏膜损伤;术后获访的6例,均未出现病理性酸反流症状。结论腹腔镜下改良Heller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效果好,微创,出血少,恢复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贲门失弛缓症是原因不明的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以食管缺乏蠕动和食管下括约肌松弛不良导致食道排空延迟为特征.为了明确病因,提高对可能的病因学的危险因素的认识,探讨其发病机制,我们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及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贲门失弛缓症的有效治疗方案 ,对内镜下治疗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对 1999年 4月— 2 0 0 3年 4月经胃镜检查及钡餐造影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的 4 4例患者 (接受治疗 5 1人次 )进行分析 ,其中内镜下肉毒素注射13人次 ,球囊扩张 2 0人次 ,肉毒素联合球囊扩张 2人次 ,未正规治疗 11人次 ,外科手术治疗 (食管下括约肌成形术 ) 5人次 ,对于部分治疗后复发或无效的患者 ,给予再次治疗。通过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月、6月、12月、2 4月食道梗阻症状 (吞咽困难、胸痛、反流 )的严重程度 ,对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肉毒素注射治疗、球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贲门失弛缓症的有效治疗方案,对内镜下治疗方法进行评价. 方法对1999年4月-2003年4月经胃镜检查及钡餐造影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的44例患者(接受治疗51人次)进行分析,其中内镜下肉毒素注射13人次,球囊扩张20人次,肉毒素联合球囊扩张2人次,未正规治疗11人次,外科手术治疗(食管下括约肌成形术)5人次,对于部分治疗后复发或无效的患者,给予再次治疗.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63岁反复吞咽困难6年,半年前胃镜诊断“贯门失弛缓症”,于我院行内镜下球囊扩张术,手术顺利术后约2h突发剧烈左上腹痛伴左侧背心痛,平躺加重。急诊食道造影示:食管上段扩张,造影剂于食管下端近贲门左侧缘漏出,后沿左侧膈肌向上形成不规则片状影。诊断:贲门失弛缓症球囊扩张术后食管下端穿孔。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贲门失弛缓症贲门扩张的疗效和扩张前后食管测压变化. 方法2000年7月至2002年12月共9例进行探条扩张器或专用贲门失弛缓扩张气囊患者,扩张前1天及扩张结束后2天,使用PC POLYGRAF HR 4通道液气压连续灌注导管测压系统进行食道测压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贲门失弛缓症贲门扩张的疗效和扩张前后食管测压变化。方法  2 0 0 0年 7月至 2 0 0 2年 12月共 9例进行探条扩张器或专用贲门失弛缓扩张气囊患者 ,扩张前 1天及扩张结束后 2天 ,使用PCPOLYGRAFHR 4通道液气压连续灌注导管测压系统进行食道测压检查。结果  1 1例患者经一次气囊扩张至 3cm ,术后 6月未复发 ;6例患者经 2次扩张到 2 4— 3cm ,术后 6— 35月 (平均 14 5± 11 8月 )无复发 ;2例患者在探条扩张至 2 4cm后 ,于术后 2月和 7月后复发 ,再以气囊扩张至 3cm ,术后 31月、2 4月无复发。2 扩张前 :LES :LESP >3…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猫的贲门失弛缓症动物模型并探讨一氧化氮 (NO)在贲门失弛缓症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胃镜下将BAC (benzyldimethyltetrad -ecylammoniumchloride)环周注射到猫 (12只 )下食管括约肌 (LES)内 ,对照组 (6只 )注射生理盐水 ,8周后观察进食和体重改变 ;造影检查食管内钡剂潴留情况 ;测定LES的静息压力 (LESBP)和松弛度及松弛率 ,观察不同药物对体内LESBP及体外LES肌条张力的影响和肌条对电刺激的反应 ;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一氧化氮合酶 (NOS)阳性神经元的改变。结果  8周时BAC处理组猫进食减少和体重显著下降 (2 5± 0 4kg…  相似文献   

11.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原发性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以食管缺乏蠕动和吞咽时食管下括约肌几ES)松弛不良为特征。我们对确诊的责门失她缓症28例(男17例,女11例),率先在国内开展肉毒杆菌毒素(BT)局部注射法治疗,在治疗前后,按症状记分法分为轻、中、重度。按定浓度定量定时法作吞钡检查。并进行食管测压,在每次测压中对LES进行动态观察,以探讨其动力学的特征及评估疗效。结果如下:一、28telst门失弛缓症的临床表现及钡剂检查轻度3例,占10.7%;中度13例,占46.4%;重度12例,占42.9%。症状积分:治疗前为6.0。ZI,治疗后24…  相似文献   

12.
迄今为止 ,贲门失弛缓症的病因未明。嗜神经病毒感染导致神经元退行性变可能引起本病 ,但电子显微镜检查迷走神经及壁内神经丛未发现病毒颗粒 ,且流行病学研究也不支持本病为感染性疾病。少数家庭中有多人患病 ,揭示可能与遗传有关。有研究显示贲门失驰缓症与HLA DQ1相关[1] ,患者体内发现壁内神经元抗体 ,这提示贲门失弛缓症发病与免疫有关 ,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机制 ,我们对 30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进行了HLA DQB1、DRB1等位基因频率检测。1 材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为湖北地区汉族人。贲门失弛缓症患者 30例 ,其中男性 18…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猫的贲门失弛缓症动物模型并探讨一氧化氮(NO)在贲门失弛缓症中所起的作用. 方法胃镜下将BAC(benzyldimethyltetrad-ecylammonium chloride)环周注射到猫(12只)下食管括约肌(LES)内,对照组(6只)注射生理盐水,8周后观察进食和体重改变;造影检查食管内钡剂潴留情况;测定LES的静息压力(LESBP)和松弛度及松弛率,观察不同药物对体内LESBP及体外LES肌条张力的影响和肌条对电刺激的反应;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食管胃结合部大口径内瘘加胃折叠术与改良Heller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确诊为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18例,将行食管胃结合部大口径内瘘加胃折叠术者8例作为观察组,采用改良Heller术的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既定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造影显示造影剂顺利通过食管贲门及吻合口进入胃腔。观察组术后12个月总体有效率为100%,对照组12个月总体有效率为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结论食管胃结合部大口径内瘘加胃折叠术,安全性更高,可达到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可取出式全覆膜金属支架治疗难治性贲门失弛缓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没有洋实的流行病学数据,但来自临床的信息表明贲门失弛缓症有增加的趋势。这一疾病确切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大多数文献认为,腹腔镜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术和气囊扩张术是这一疾病的一线治疗方法,其有效率可达80%~90%,但仍有10%~20%的患者无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胃镜下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胃镜下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对比患者入院前使用解痉药物、扩张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15例患者在胃镜下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后患者之前存在的烧心、胸痛、反食、恶心呕吐以及吞咽困难等临床症状均有好转,只有1例患者存在反食、2例患者存在吞咽困难的症状,患者在治疗前后出现临床症状的具有显著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1年后有2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3.3%。结论胃镜下注射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安全、方便、微创,还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在注射时把握好注射角度、深度以及注射量可以极大的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10岁,于1989年5月23日因经常呕吐,诊为幽门失弛缓症,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住我院内科,经对症治疗好转后出院。于1989年6月10日,又因呕吐、咽食不畅,伴心律不齐半年住院,经内科治疗无效,于本年6月20日,以贲门狭窄原因待查转入外科治疗。X光拍片提示:食管下段贲门狭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内镜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AC) 的方法,探讨其近期疗效.方法原发性AC患者13例,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做症状计分和食管造影(测量贲门开口、5min食管存留造影剂的高度和平均宽度).内镜下于贲门齿状线上0.5cm分4点各注射BTXA 20U至下食管括约肌(LES).结果治疗次日症状即明显缓解,咽下困难频度、咽下困难程度、反食频度、胸骨后疼痛频度计分分别由治疗前的2.6±0.5、3.9±1.2、2.5±1.0和2.2±0.8 ,降至治疗1周后的0.5±0.7、0.9±1.1、0.4±0.5和0,P<0.0005;贲门开口由治疗前的1.5±1.8mm增大至4.4±2.4mm,P<0.001;5 min食管碘柱高度和平均宽度分别由治疗前的89.5±37.4mm和31.9±11.3mm降至治疗后的14.4±22.0mm和8.4 ±9.4mm,P<0.0005或0.001.结论内镜下注射BTXA治疗AC安全、经济、简便易行,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患病率高且医疗耗资大的慢性疾病 ,对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的压力及损害 ,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多发病。现将我院遗传咨询门诊就诊的精神分裂症的患儿进行分析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对象我院遗传咨询门诊 1994年~ 2 0 0 1年前来就诊咨询的精神分裂症患儿共 72例。其中男 4 8例 ,女性 2 4例 ,年龄为 5~ 15岁。患儿的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及诊断标准第二版修订本中精神分裂症的标准并排除了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感染性疾病及免疫性疾病。二、临床资料凡来我院遗传咨询门诊就诊的患儿均要详细询问病史 ,…  相似文献   

20.
自1990年11月迄今作者手术治疗小儿贲门失弛缓症5例。其中2例经胸行单纯Heller氏手术,3例经腹行Heller氏手术附加幽门成形术。随访1~3年,疗效满意,无反流性食管炎或复发。作者认为,经胸手术无需附加抗反流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