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H电极定位法对食管24小时pH监测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胃食管pH梯度定位法和食管测压定位法,放置pH电极进行食管24小时pH监测的前瞻性研究,以探讨不同定位法对结果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一、对象和分组对照组(A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为24~74岁,平均50.8岁。无胃肠和肝胆疾病,排除影响消化道运动功能的疾病。反流性食管炎组:按年龄、性别、症状轻重和胃镜下病变程度随机分为B、C组。B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为23~75岁,平均53.1岁;C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为23~73岁,平均48.9岁。二、方法  用多…  相似文献   

2.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1998年 6月至 2 0 0 0年 3月无脑血管病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 (住院 3d内经X线胸片确诊 ) 18例 ,均为男性 ,年龄 6 9~ 89岁 ,平均 75 72岁 ,有反酸、胸骨后烧灼感 1例 ,余无消化道症状。其中 ,左下肺炎 5例 ,右下肺炎 5例 ,左上肺炎 4例 ,右中叶肺炎 4例。   2 .2 4h食管pH测定方法 :于确诊肺炎 3~ 10d内行2 4h食管pH测定 ,测定前 3d患者停用各种抗酸剂、促胃排空药。将食管pH测定电极 (monocrystantantimonypHcatheter,美敦力 赛亚有限公司 )经鼻腔插至食…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患者食管和胃24小时pH动态监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食管酸碱反流情况及胃内pH变化,探讨其诊断胃、食管分泌及运动障碍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便携式24小时pH动态监义,对3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非卧床食管和胃24小时PH动态监测,对食管反流的6项PH指标综合分析,并与4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 有一食管酸反流的6项指标及总计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食管碱反流及胃内24小时各项PH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相似文献   

4.
不同pH阶段分析在食管24小时pH监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不同PH阶段分析在食道24小时PH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通过食道24PH监测,观察122例胃镜下确诊的反流性食道炎患者,并进行不同PH阶段分析,结果 按照Demeester计分大于或等于14.72分为异常(即PH小于4阶段分析),食道24小时PH监测与胃镜在诊断反流性食道炎方面的相符率为63.9%;而按Demeester不同PH阶段为正常的分析,在PH小于1、2、3、5、大于7和大于8阶段  相似文献   

5.
50名正常中国成人食管24小时pH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64,自引:1,他引:64  
为获得我国正常成人食管酸暴露的正常值范围,对5o名健康成人进行24小时pH监测。结果显示:5o名正常成人中平均98.6%的时间食管pH>4,故以pH4作为酸反流的阈值。观察6项食管酸暴露的指标,得出95%的正常值范围:pH<4的总时间百分率为3.4%;pH<4的立位总时间百分率为4,3%;pH<4的卧位总时间百分率为4.3%;反流持续≥5分钟的次数≥2次;最长反流持续时间16分钟;pH<4的反流次数为6o次;总计分12.7分。门诊与住院检查结果比较,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本结果与国外资料不同,可能与种族、地区差异、人群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的不同或LES功能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24小时动态监测食管内pH值的变化,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由于灵敏性和特异性高,该技术成为诊断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金标准”。在应用监测技术的过程中,如何准确定位LES则是监测结果是否真正为“金标准”的重要保障。我们通过对101例患进行24小时食管pH值监测,得出监测结果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中,体质量对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和24h食管pH监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18例体质量正常RE患者和22例超重肥胖RE患者进行LESP和24h食管pH监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超重肥胖组RE患者的LESP、pH〈4总反流时问百分比、反流时间〉5min的反流次数、总反流数、DeMeester分与体质量正常组RE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超重肥胖组RE患者与体质量正常组RE患者的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率(LES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RE患者中,超重肥胖可影响食管动力并增加食管的酸暴露,控制体质量对治疗RE可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返流性食管炎,尤其是严重者,显示食管动力受损。有研究发现,食管炎愈合后,食管动力无改善。而这些研究采用的均是传统的测定压力方法。现应用带计算机数据分析功能的24小时携带式监测装置记录各种生理情况下的食管动力。  相似文献   

9.
动态24小时食管pH监测对GERD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自行研制的动态24小时食管pH监测系统对16名健康受试者及45例GERD患者进行了检测.提出了初步的生理性GER标准.对病理性GER诊断.以总pH<4百分时间敏感性最高(87%).返流次数最低(62%).而各指标的特异性在93~100%.结果表明:该法是GERD诊断及研究的重要方法.我们推荐总pH<4百分时间作为GERD诊断的最好的单一指标.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病人24小时食管pH监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哮喘发作期及缓解期患者食管 2 4hpH的变化 ,研究胃食管反流 (GER)病人应用抑酸剂后食管 pH或肺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 对 5 1例哮喘病人进行了研究 ,其中 30例病人比较发作期及缓解 2周后的 2 4h食管 pH指标 ,对 16例伴有GER的哮喘缓解期病人 ,应用奥米拉唑治疗 ,比较治疗前及治疗 2周后肺功能指标。对 15例伴有GER的急性哮喘发作病人应用奥米拉唑治疗 ,比较治疗前及治疗 2周后 2 4h食管 pH的变化。结果 哮喘发作期及缓解期 2 4h食管pH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 (P <0 0 1)。 16例伴有GER的哮喘缓解期病人 ,应用抑酸剂后肺功能有明显改善 (P <0 0 5 )。 15例伴有GER的哮喘急性发作期病人经抑酸剂治疗后 ,13例食管 2 4hpH监测的各项指标明显降低 (P <0 0 1)。结论 哮喘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 ,GER发生率显著升高 ,有GER的哮喘病人肺功能有明显改变 ,对哮喘发作的病人 ,需常规进行食管 2 4hpH监测 ,发现有GER的病人 ,可采取质子泵抑制剂治疗  相似文献   

11.
自制持续24小时食管pH监测系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自制的仪器作持续24小时食管pH监测,并作食管测压、钡餐造影、内镜及粘膜活检等多种检查,对20例伴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进行了研究。另对20例无症状的正常志愿者进行了持续pH监测和食管测压检查作对照。自制的监测仪器性能良好而稳定。病例组中持续pH监测各反流参数、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及原发性蠕动收缩波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而二组之下食管括约肌长度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本研究建立24小时pH监测及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正常值范围,还比较了上述各检查方法对胃—食管反流的阳性检出率,以持续pH监测最高(90%),提示pH监测的诊断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12.
测量病人皮肤对结核菌素皮试反应,仍然是最简单、最准确和最常用的一种证实结核感染的方法。习惯上认为只有在结素注入后48~72小时观察结果才是正规的。为此许多医生只得延长逗留在医院的时间,或者预约患者来门诊看结果。806名成人志愿者用5u的PPD进行了结素试验。由两个独立的观察组分別在24、48和72小时测量硬结的大小。每天巡视这些病人(即受试者),以评价他们对自己试验观察的准确性。242名以传统法(硬结直径48~72小时≥10mm)定为阳性反应者,其中200名在24小时有硬结,阳性率为83%。564名按传统法定为阴性者,其中498人在24小时观察时没有硬结,阴性率为88%。只要在24小时出现有硬结的,表明75%有阳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在经口内镜下食管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前24 h酸暴露情况。方法对2011年7月至2013年5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的8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采用便携式24 h食管pH记录仪进行24 h食管DH监测,统计分析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及各项pH观察指标的阳性率,包括:pH4的总时间(%)、立位pH4的总时间(%)、卧位pH4的总时间(%)、pH4的反流次数、24 h内pH4超过5 min的反流次数。结果 85例患者术前24 h食管pH监测提示胃食管反流病发生率为21.18%(18/85),其中有16例患者仅积分符合胃食管反流病,其症状与反流不相关(95%),男女患者之间比较反流发生率无明显差异(χ~2=0.49,P0.05)。各项指标诊断贲门火弛缓症患者出现病理性酸反流的阳性率分别为:pH4的总时间(%)阳性率为21.18%(18/85),立位pH4的总时间(%)为15.29%(13/85),卧位pH4的总时间(%)为21.18%(18/85),pH4的反流次数为11.76%(10/85),24 h内食管pH4超过5 min的反流次数为18.82%(1 8/85),最长反流持续时间(min)为23.52%(20/85)。结论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在POEM术前就可能存在胃食管反流病,但其发生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24小时食管pH监测和食管测压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80例患者同时进行食管测压和24小时pH值监测,探讨压力和24小时pH值与胃食管反流及反流性食管 炎间的关系。方法:80例病人分为A组无反流症状;B组有反流症状,但内镜或X线检查无食管炎;C组有反流症状,内 镜或X线检查有食管炎。使用多导胃肠功能测定仪测定食管上、下括约肌及食管体静息和吞咽时压力及运动功能; 同时使用便携式24小时pH监测仪监测食管24小时pH值。结果:B、C两组的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低于A组(P< 0.05),且食管下段蠕动幅度低于A组(P<0.01);C组食管下段蠕动低于B组(P<0.05);24小时pH监测B、C两组各项 指标均明显高于A组(P<0.001)。结论:胃食管反流与LESP降低、食管下段蠕动减弱有关,LESP低于11mmHg食管 炎的危险性增加。其诊断以24小时pH监测结果为准。  相似文献   

15.
黄缘  谢勇 《中华消化杂志》1997,17(4):237-237
24小时食管pH监测与GERD患者症状、内镜及病理改变之间关系的研究黄缘,谢勇,王崇文,吴斌,张昆和食管24小时pH动态监测已成为诊断GERD的“金标准”。本文应用携带式24小时pHHotter(瑞典CTD-SYN-ECTICS公司生产)对GERD患...  相似文献   

16.
胃食管反流病食管测压与24小时pH监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52例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进行食管测压及24小时pH监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测压和pH结果,研究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多导胃肠功能测定仪及便携式pH监测记录仪,对52例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进行食管测压及24小时pH监测。结果: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发现,pH的百分比和腹段下食管括约肌(LES)的长度、LES静息压及远端食管的蠕动压明显相关。依据测压及pH结果,使用t检验方法,结果提示食管蠕动压不仅与pH<4的百分化相关,也与酸反流大于5分钟的时间、最长反流时间有关(P<001)。结论:腹段LES的长度及食管下段的蠕动收缩是重要的抗反流屏障。食管酸暴露时间延长减弱食管体部酸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7.
24 h食管pH监测在小儿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24h食管pH监测在小儿临床的应用及其意义。方法:对43例患儿进行24h食管pH监测,其中反复呕吐症状为主者29例和以反复呼吸道症状或哮喘发作为主者11例。并对12例诊断为病理性胃食管反流患儿经治疗后进行复查。以11例无消化道症状并排除消化系统疾病和肺支气管疾病儿童作为对照。监测指标有食管pH<4.0的次数、反流时间≥5min的次数 、最长反流时间、反流时间、立位和卧位pH值<4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以及Biox-0choa评分。结果:32例存在胃食管反流(GER),占74.4%。各项反应指标的监测结果与对照组的比较和治疗前后反流指标的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24h食管pH监测判定反流类型,不仅提高了病理性GER的诊断率,而且不不同临床类型的反流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了根据,尤其是反复呕吐、反复呼吸道病变及新生儿呕吐的病因诊断和疗效观察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H电极位置对反流性食管炎酸度监测的影响.方法60例反流性食管炎随机分为对照(C)组和试验(T)组.C组30例用测压法将pH电极置于下食管括约肌(LES)上缘5cm处;T组30例用pH梯度法将电极放于胃食管连接处(GEJ)上方5cm处.连续24hpH监测.结果C与T组前鼻孔至GEJ平均距离(46.2±4.1cm与46.5±4.5cm)无明显差异(P=0.8).两组GEJ平均距离(46.3±4.3cm)比C组前鼻孔至LES上缘平均距离(43.3±3.1cm)低3.0cm(P=0.0003).食管酸监测的pH<4总百分时间和总计分在T组(8.5和45.5)和T组中GEJ>LES上缘±3cm范围者(10.0和99.3),较C组(4.8和26.3)均有明显增高(P均<0.01),而T组中GEJ≤LES上缘±3cm范围者(7.1和39.4)则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因GEJ常比LES上缘偏低,故以GEJ安放电极(尤其是GEJ>LES上缘±3cm范围者)对反流性食管炎行pH监测时,这可能会扩大酸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19.
30例受试者分成2组,1组进标准餐,1组进除酸性食物和饮料之外的普通膳食。2组正常对照各5例,监测期ph<4的次数、pH<4累积时间及其占监测时的百分率无明显差别。如以各指标均值加二个标准差(X+2SD)为阈值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GER,则标准餐组病理性GER检出率比非标准餐组为高,因此要确定生理性和病理性GER的界限尚需统一饮食标准。  相似文献   

20.
作者将传统食管试验与24小时食管 pH值监测进行对比试验,旨在评价两种方法鉴别食管源性胸痛的诊断价值。病人与方法 100例心绞痛样胸痛患者,经心脏病工程师评定后转入食管实验室进行食管源性胸痛的前瞻性研究。男43例,女57例,平均年龄50岁(22~69)。所有患者胸痛时 ECG均无缺血性 ST 段改变和心律失常。66例患者曾作心导管检查:48例冠脉造影正常,18例为非阻塞性病变(冠脉狭窄<50%)。本组74例患者做过食管检查,38例内镜检查正常,33例钡餐透视消化道无明显病变,3例经内镜确诊为糜烂性食管炎;其余26例未作食管检查。全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