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阳 《中国辐射卫生》2009,18(2):226-227
目的 探讨急诊颅脑外伤的CT误诊漏诊原因,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夜间急诊颅脑外伤CT检查368例。所有病例均采用螺旋CT扫描,由上级医师利用科内PACS于次日读片复核,具体分析误诊漏诊原因。结果 发现误诊3例,各类漏诊14例。分析误诊漏诊原因主要为①读片医师经验不足。②CT室技师检查操作不当。③病人烦躁不配合,造成图像失真。④损伤早期征象细微或不典型。结论 为了提高急诊颅脑外伤的诊断水平,影像科必须训练技师使之检查操作更为快捷规范,提高医师对各种颅脑外伤及正常解剖的影像表现的认识,密切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确立诊断,当临床表现严重而CT征象不典型时,短期内及时复查,薄层扫描结合重建技术有利于诊断的确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CT三维图像融合技术,将CT输尿管造影(CTU)分期图像进行融合,以弥补CTU图像上输尿管分段显影的缺陷。方法对46例行常规CTU扫描的患者的图像进行三维图像融合后处理,对比处理前后图像上输尿管显影的完整性,由两位诊断医师评价融合后图像的实际意义及对诊断的帮助。结果 46例患者的融合后图像结果显示,有43例图像可显示输尿管全貌,很好地解决了CTU各期图像上输尿管显示不全的问题;有41例诊断阳性,4例诊断阴性,1例诊断不清,需借助逆行尿路造影检查进行诊断。结论使用CT三维图像融合技术能够同机融合出高质量的CTU输尿管整体影像,便于诊断医师全面、多角度地观察病变,对提高相关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期望的诊断目标而获得达到一定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影像质量要求的影像,并将受检者剂量控制在与临床需求相匹配的水平是放射医师和技师的责任。欧盟提出的CT检查影像质量标准综合考虑了成像过程中影像诊断质量、受检者辐射剂量和检查技术选择这3个重要方面的交互作用,为CT辐射防护最优化的起始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框架[1]。优质成像性能上要求影像质量应能完全满足临床要求,同时保持对受检者最低水平的辐射剂量。为达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人工智能(AI)辅助检测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在冠状动脉狭窄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行CCTA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53例疑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常规CCTA扫描,将图像上传至后处理ISP星云工作站,由两名高年资医师完成手动冠状动脉图像后处理及报告,另将CCTA图像传至AI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工作站,由AI辅助辨识图像中的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和右冠主支(RCA)主要血管及病变并生成报告,以评估AI与医师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在53例患者的CCTA图像中共解析159支血管节段,AI的平均后处理和诊断时间明显少于医师诊断时间。AI对冠状动脉LAD、LCX和RCA病变的判断与医师的诊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I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08%、87.93%、77.99%、93.00%和86.44%;医师的诊断分别为95.05%、91.38%、84.91%、95.05%和91.38%,AI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医师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0.844)。结论:...  相似文献   

5.
医学成像领域近30年来爆炸式的发展使之覆盖了超出传统放射学数十倍的知识范畴,但这种发展与传统放射学又保持了密切的联系。这种发展带来了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大量新技术必然也必需由放射技师作一线操作,因此放射技师面临巨大的知识更新压力;二是放射医师不仅要面对这些新技术,还要更新与发展相应的诊断知识;三是在放射医师与技师的知识结构间出现了一个宽的真空地带,  相似文献   

6.
CT诊断质量取决于CT扫描工作的质量。而CT扫描工作的质量与准确的CT扫描设计和CT工作流程质量控制息息相关。工作流程的质量控制应包括:病人呼吸的训练,窗口技术的合理应用,CT的准确标记,病灶大小和CT值的测量,胶片的冲洗打印。另外临床医师、影像医师与CT技师的协调也相当重要,只有这样按CT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按既定CT设计要求,实施准确的CT扫描,扫描出高质量的、能充分反映出人体病理状态下的CT征象,从而提高CT诊断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讨论双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头癌的应用和诊断以及研究。方法选取该院自2008年1月—2011年12月疑似胰头癌患者30例,然后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双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将图像由医师进行诊断研究,再进行结果分析与研究。结果经过对患者进行双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发现胰头癌有25例,另外5例所得图像经由医师诊断均为正常,无胰头癌现象。剩余25例,胰头癌患者的图像中病灶平扫及增强扫描均呈低密度,边界不清,肝内、外胆管扩张的程度与病灶的大小、位置、病程有相关性,半数以上有胰体、尾部的萎缩现象。结论双排螺旋CT双期扫描在对于胰头癌上的应用很直观可以检查出病灶的大小、位置等,而且对于医师之后的诊断提供了比较可靠地依据,可以更好的研究病情,进行相应的治疗方式。所以,对于双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认识以及应用我们都应该给予重视,相信双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会逐渐的广泛使用,以及为医师带来更可靠的诊断依据。双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对于胰头癌的检查以及应用技术诊断的价值更高,掌握好双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可以更好的去观察胰腺病变的密度以及变化,从而提高双排螺旋CT双期增强在胰头癌上的诊断应用以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临床医师诊断率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但CT是一种新型的诊断技术,操作技术及不熟练,经验不足均可造成误诊,因此临床医师不可盲目或片面追求费用昂贵的CT检查。本文报道CT6例误诊病例,并就误诊原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结肠充气造影CT低剂量平扫与常规剂量增强扫描结合应用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09年3月~2010年7月在某医院收治的结肠癌患者32例,年龄22~64岁,平均41.8岁.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OMATOM Sensation 16螺旋CT机.体位:仰卧位;范围:双膈顶至耻骨联合下缘;扫描方向:头一足方向;记录每次扫描的辐射剂量.每例患者的4种图像进行增强对增强、平扫对平扫的图像质量对比,由1位CT主管技师、1位CT诊断主治医师、1位外科副主任医师共同对病灶显示的清晰度和图像的器官等进行评定,分析与诊断由2位高年资CT诊断医师共同进行.结果 CT检出阴性预测值76.9%,阳性预测值95.5%.诊断敏感度93.3%,误漏诊5例,检出大肠病变46例,准确率91.2%,特异度73.3%.结论 只有将常规剂量增强扫描与结肠充气造影MSCT低剂量平扫进行相互的结合,才可以进行结肠癌的早期诊治及预后评估.这样做能够不影响分期诊断、定性诊断的检查效果,又能够降低了受检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扫描技术.  相似文献   

10.
CT室除医师、技师的工作关系着CT检查的质量外,护理工作的好坏也影响着CT检查的质量,如何做好CT室的护理工作,本人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共聚焦显微内窥镜的性能特点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可以在进行内镜检查的同时进行粘膜的共聚焦显微观察。它提供胃肠道上皮高度放大的横切面的图像,这种高度放大的图像可以使内镜医师在内镜检查时做出即时的病理诊断,而不需活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本文对共聚焦显微内镜的结构、原理、临床应用及展望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安徽省卫生技术人员结构变化趋势,了解安徽省卫生技术人员建设与长三角平均水平的差距。方法 采用结构变动度分析法对安徽省卫生技术人员结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以长三角作为参照,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安徽省卫生技术人员结构变迁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注册护士结构变动一直呈正向变动,且结构变动贡献率最大;药师和其他技术人员结构变动贡献率不活跃。职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和药师的增长高于长三角平均水平,技师和其他技术人员则相反;相对于长三角主要城市的平均水平,职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具有结构性优势;职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和药师与长三角主要城市总体竞争力水平相差不大;技师和其他技术人员处于竞争力劣势。结论 安徽省卫生技术人员建设不断加强,总体水平较高,但卫生技术人员的配置存在结构性问题,竞争力水平不足,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职业体检人员中脂肪肝患者超声图像与CT图像的比较,探讨超声诊断中脂肪肝的误诊率问题。[方法]从职业体检人员中抽取经超声检查诊断为脂肪肝的228名患者,收集他们的超声图像与CT图像并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结果的一致性。[结果]228例患者中,超声与CT检查结果相符的有213例,总符合率为93.42%。其中,新超声设备与CT的检查结果符合率为97.89%(139/142),老超声设备的符合率为86.05%(7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是脂肪肝诊断中简单可靠的方法,但仪器老化、体检工作量大、操作不细致等因素会增加误诊率,特别是皮下脂肪较厚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螺旋CT低剂量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80例疑有气管病变的儿童,用4组不同的管电流(30、60、90、150mA)行螺旋CT胸部扫描。记录单次加权CT剂量指数(weighted CT dose index,CTDIw)、并进行气道SSD及VR重建,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分析4组图像的质量、支气管显示情况、支气管病变检出情况,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各组可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的后处理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60、90mA扫描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96.7%、99.3%,100%。30、60、90mA的CTDIw与150mA的比值分别为17.2%、29.5%、57.4%。结论 低剂量扫描及MPR图像后处理技术可明确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病变,并可作为支气管镜检前的筛查确定手术路径。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不影响小儿气管图像后处理效果,可清楚显示病变,适用于儿童气管疾病的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在诊断骨关节损伤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对41例骨关节外伤患者行容积螺旋扫描,将扫描采集的原始数据传adw4.2后处理工作站,采用容积重建(VR)同时辅以SSD、MPR重建进行观察,所得结果与X射线平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能全面、直观的显示骨关节骨折、脱位、骨折类型、程度、范围、关节面受累及关节腔内骨碎片情况,可清晰显示骨关节损伤立体形态及邻近结构关系。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对全身骨关节损伤的诊断较X射线平片有明显优势,能提供非常有价值的空间关系信息,其表现接近病理解剖,利于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和制定手术计划。  相似文献   

16.
64排螺旋CT已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很多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严重的设备故障会影响医师对患者疾病的判断,因此,64排螺旋CT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在医疗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64排螺旋CT的主要结构包括两大部分,即X线体层扫描装置和计算机系统,此外,还包括图像显示器、多幅照相机等辅助设备。  相似文献   

17.
调查天津市几家医院从事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不同工种工作人员在2011年至2013年期间的职业性外照射个人剂量,为改进辐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采用热释光监测方法,监测深部个人剂量当量Hp(10)。按照工作岗位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医师在这3年其间的年有效剂量平均值分别为0.36、0.39和0.52(mSv);护士的平均值分别为0.71、0.54和0.61(mSv);技师的平均值分别为0.39、0.91和0.49(mSv)。全部工作人员的平均值分别为0.50、0.57和0.55(mSv)。护士的平均值高于医师。医师的平均值逐年升高。提示,该市的PET/CT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的监测结果符合标准的要求。辐射剂量在医院和人员之间分布不均衡。需要针对特定人员采取优化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双源CT原理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双源CT的结构、原理及其在冠状动脉成像的优势和双能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西门子双源64层螺旋CT的结构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对双源CT在心脏冠状动脉成像的优势与常规多层CT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其双能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双源CT的双球管探测器结构具有时间分辨率高.在不控制心率的情况下获得高质量的冠状动脉血管图像的优点;其双能技术可以用于鉴别组织成分、显示特定的组织,评价增强时组织的碘含量及其血流灌注和去除骨及钙化等。结论:双源CT能提高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和CT对不同组织的鉴别能力,为CT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刘学银  曾宁 《现代养生》2014,(24):288-289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胃原发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来22例胃原发性淋巴瘤的CT图像信息,由两位主治以上医师进行诊断,其结果与胃镜下活检及术后病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1例CT术前诊断为淋巴瘤,1例CT术前误诊为胃癌;螺旋CT在胃原发淋巴瘤中诊断正确率约95.5%;22例胃原发淋巴瘤病理结果如下,其中12例为弥漫性B细胞性,5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2例为T细胞性淋巴瘤,3例为滤泡性淋巴瘤。结论:螺旋CT可准确诊断胃原发性淋巴瘤。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16层螺旋CT的3种后处理技术: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成像(SSD)和容积重组(VR)对肋软骨骨折的显示状况进行评价。探讨肋软骨骨折的最佳CT成像方法。方法搜集经16层螺旋CT常规胸部容积扫描和薄层低对比图像重建41例,所有病例均应用MIP、SSD及VR对重建图像进行后处理,最后由2名CT诊断医师比较MIP、SSD及VR对肋软骨的显示状况。结果3种重组技术均可显示肋软骨。在显示肋软骨形态方面,VR、MIP成像模式优于SSD成像模式;VR成像模式与MIP成像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IP、VR是显示肋软骨骨折形态的最佳CT成像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