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心率震荡(HRT)与心率变异性(HRV)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6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和48名正常对照者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得出HRT与HRV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室速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HRT明显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V明显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室速组HRT现象减弱或消失,HRV各检测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提示室速患者存在着自主神经功能的受损。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阳  陈军喜 《江西医药》2007,42(12):1108-1111
目的 对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和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进行分析,探讨其变化机制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有室性早搏的冠心病患者53例,根据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资料分组,A组(不良室性心律失常组:伴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多源性室早或频发室早)21例,B组(良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偶发室早)32例,Hoher记录心率变异性(HRV)的时域指标,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两组间的差别.结果 A组TO值高B组(0.80%±3.94%VB-1.45%±4.37%;P<0.05),而TS值低于B组(11.03±11.01ms/RR问期vs19.78±19.00ms/RR间期,P<0.05).A组HRV各时域指标均明显小于B组.结论 冠心病患者伴有不良室性心律失常时,HRT现象变钝,说明HRT对预测有不良性室性心率失常的患者的危险性具有临床价值.HRV各时域指标降低,表明HRV下降与不良性室性心律失常有关,HRT可弥补HRV对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震荡(HRT)的特点及其与心率变异(HRV)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查,测定50例CHF(CHF组)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及HRV的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CHF组TO高于对照组;CHF组TS低于对照组;重度CHF组TS低于轻度CHF组;TO与HRV呈负相关,TS与HRV呈正相关。结论:伴随CHF患者程度加重HRT现象明显变钝减弱,其变化可能与自主神经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律震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新的心电学指标——心律震荡 (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中的变化 ,并与传统指标——心率变异性 (HRV)进行比较 ,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 5 0名 AMI患者和 5 0例对照者行 2 4 h动态心电图 (Holter)检查 ,计算 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 (TO)和震荡斜率 (TS) ,并对TO、TS与 HRV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MI组 TS明显减弱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而 TO在AMI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TO、TS和 HRV无明显相关性 (P>0 .0 5 )。结论  AMI组患者 TS减低 ,HRT减弱 ,HRT可能成为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预测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独立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5.
刘玉玉  王义成  马姝颖  幺雯 《河北医药》2011,33(12):1833-1834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和窦性心率震荡(HRT)变化的特点及其与死亡的关系.方法 选择急性脑卒中患者106例(急性脑卒中组)(脑出血组47例,脑梗死组59例)和正常对照组55例.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存活组(84例)与死亡组(22例)的动态心电图(Holter).比较各组HRV时域指标...  相似文献   

6.
高敏  侯赛 《安徽医药》2013,34(2):119-121
目的了解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窦性心律震荡(HRT)变化情况,探讨其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治及预测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某三甲医院住院和门诊的慢性心衰患者100例及同期在该院体检的健康人62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经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心率变异性的时域法指标SDNN、平均心率以及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心衰患者组TO高于对照组,而TS值、LVEF和HRV均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心衰组TS、HRV、LVEF值均小于轻度心衰组(P<0.05)。慢性心衰组TO与HRV呈负相关(P<0.05),TS与HRV、LVEF呈正相关(P<0.01)。结论 HRT可作为慢性心衰患者的重要临床检测指标,也可作为预测CHF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率震荡(HRT)的变化规律及预测价值。方法42例DCM患者和50名正常对照均接受动态心电图(Holter)、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记录临床资料,分别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进行3 ̄42个月的随访。结果DCM患者TO明显高于对照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DCM患者TS明显低于轻度DCM患者(P<0.05);TO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相关,TS与心率变异性(HRV)、LVEF明显相关。结论DCM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HRT可作为判断DCM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176例经Holter心电图监护所检出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心率减速力(DC)检测,评价其对心脏猝死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美国DMS公司的12导联同步描记Holter心电监护仪,对门诊及病房就诊的受检者进行2472 h的Holter心电图监护,除常规心律失常及ST段监护指标外,同时检测窦性心率震荡(HRT)及心率变异(HRV)的心搏间RR间期标准差指标(SDNN)。将Holter心电监护直接记录出室性心动过速(VT)者列为观察组,共176例,男93例,女83例,年龄3972 h的Holter心电图监护,除常规心律失常及ST段监护指标外,同时检测窦性心率震荡(HRT)及心率变异(HRV)的心搏间RR间期标准差指标(SDNN)。将Holter心电监护直接记录出室性心动过速(VT)者列为观察组,共176例,男93例,女83例,年龄3992岁,平均53岁;随机选取性别和年龄与观察组相仿的182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心率减速力<4.5 ms为异常和<2.5 ms为显著异常的标准,两组的心率减速力值异常率分别为50.6%(89/176)和4.4%(8/18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6.6,P<0.05);两组的心率减速力显著异常率分别为33.0%(58/176)和0%(0/182),两组间差异显著(χ2=75.6,P<0.05);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率减速力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HRT和HRV检测指标(χ2=106.4,P<0.05;χ2=58.6,P<0.05)。结论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率减速力测定,有较高的异常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心率震荡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率震荡(HRT)新测量指标——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及经典测量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在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并探讨各指标与年龄、平均心率、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SDNN)、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之间的关系。方法7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55名正常对照者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利用MGY分析系统自动回放扫描并计算HRT和SDNN指标,比较两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同时获取超声心动图检测的LVEF、LVED,并分析TT、TO、TS与年龄、平均心率、SDNN、LVEF、LVED之间的关系。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TO、T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TS、SDNN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TO与LVEF呈负相关(r=-0.362,P<0.05),与年龄呈正相关(r=0.249,P<0.05),TS与平均心率呈负相关(r=-0.216,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RT现象减弱或消失,提示其自主神经功能明显受损;TT有望成为HRT的又一项新的高效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HRT)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方法 选取40例中度EH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24 h的动态心电图(DCG)检查。比较两组患者HRV时域分析指标[24 h内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24 h相邻RR间期差值超过50 ms的比例(PNN50)]、HRV频域分析指标[低频(LF)、高频(HF)、LF/HF]、HRT分析指标[震荡初始值(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 观察组PNN50(5.96±1.03)%、RMSSD(31.22±4.53)ms、SDANN(90.11±14.22)ms、SDNN(102.02±19.44)ms、LF/HF(1.54±0.20)、HF(403.96±101.53)ms2、LF(622.10±254.80)ms2均低于对照组的(9.63±1.71)%、(47.71±6.07)ms、(127.50±20.61)ms、(138.25±21....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心率变异性(HRV)分析被证明是反映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敏感、无创性客观指标。本文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与不合并心功能损害患者进行心率变异性(HRV)24 h时域指标分析比较,旨在探讨不同程度高血压患者心脏植物神经病变的特点及血压与HRV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72例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与心率变异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 《哈尔滨医药》2007,27(4):10-11
目的窦性心率震荡(HRT)是新出现的预测缺血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指标,国外一些研究认为心率震荡对心肌梗死患者严重心脏事件的预测能力等同或优于临床常用的其他指标。心率变异(HRV)是一个传统的预测指标,众多的研究已确定了HRV分析在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SCD)的预测价值。本研究主要是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以期对二者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方法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72例行常规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HRT和HRV各项指标,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TO与SDNN,SDANN呈中等程度负相关,与HF,LF均为负相关,但与LF关系较为密切。TS与SDNN、SDANN、rMSSD、PNN50、HF、LF均呈正相关,其中与HF的相关性最强,r=0.647。结论TS与SDNN,以及SDNN中迷走成分PNN50和rMSSD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和HF的相关性最强(r=0.647),这证实了TS和HF有共同的生理基础,即它们代表了迷走神经传出状态。TO与HF相关性不强,而且也不与SDNN中迷走成分PNN50和rMSSD有相关性。TO的发生很可能是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共同支配的结果。TS和LF呈中等强度的正相关,TO与LF呈中等强度的负相关,表明LF或许也是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双重调节。  相似文献   

13.
Lorenz散点图与心率变异传统分析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Lorenz散点图与心率变异传统分析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比较二者对HRV异常的检出率.方法:对70 例存在Lown氏Ⅱ~Ⅳ级室性早搏的患者行24 h动态心电监测,对记录到的心率变异性(HRV)时域、频域和Lorenz散点图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比较散点图指标和时域指标对HRV异常情况的检出率.结果:Lorenz散点图长度(L)与时域、频域各指标均为正相关(P<0.05);Lorenz散点图宽度(W)与频域各指标及PNN50、rMSSD呈正相关(P<0.05),与SDNN、SDANN不相关;Lorenz散点图对HRV异常的检出率高于SDNN(P<0.001).结论:Lorenz散点图与HRV传统指标相关性好,且对HRV异常的检出率高于传统HRV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RT)对儿童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的诊断价值及其HRT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急性VMC患儿75例及77例健康儿童,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出HRT的震荡初始值(To)及震荡斜率(Ts),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同时,记录VMC患儿的室性期前收缩(VPC)数目,是否伴有室性心动过速(VT)以及心率变异性(HRV)中的SDNN指标。分析它们与To、Ts的相关性。结果VMC患儿的To、T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47±2.03)%,(-0.78±2.55)%,P〈0.01及(3.05±2.12)ms/RR,(8.82±3.42)ms/RR,P〈0.01]。VMC患儿的To与VPC数目无相关性。Ts与VPC数目呈负相关,To、Ts与是否伴有VT及HRV均元相关性。结论急性VMC患儿的HRT明显减弱。Ts可能是急性VMC患儿较有力的危险预测指标;另外,研究还发现,HRT是一个独立于传统使用HRV来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新指标。因此,通过分析VMC患儿的HRT来评价其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对冠心病患者心电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型糖尿病(T2DM)发病率逐年上升,冠心病(CAD)患者常合并T2DM.心电学检查包括动态心电图(DECG)、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及窦性心律震荡(HRT)检查等.笔者就T2DM对CAD患者的心电学影响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在原发性高血压及合并室间隔增厚患者的特点及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9例,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室间隔增厚组82例,室间隔正常组67例,同时选择42例健康者作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研究了HRV各指标与心功能程度(NYHA分级)、原发病、心衰类型的关系。发现:1、CHF患者HRV部分指标变化可作为判定CHF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2、各项HRV指标变化大小可能与CHF患者的原发病无关,但部分似与心衰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18.
苏健 《中国医药指南》2014,(16):236-23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AMI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及心率变异性分析软件进行HRV分析,测定HRV时域分析的5项指标:总体标准差(SDNN),均值标准差(SDANN),均值标准差平均值(SDNNindex),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爱丁堡指数(PNN50);频域分析的3项指标:24 h频域总功率(T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并对2组进行对比分析,观察HRV与AMI患者病情的关系。结果 AMI患者HRV时域分析指标(SDNN,SDANN,SDNNindex,rMSSD,PNN50)及频域分析指标(TF,LF,HF)均较体检正常者减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HRV减低,可以用来判断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9.
《云南医药》2013,(2):161-163
<正>心率变异反应中枢及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节律的调节,已成为评估自主神经功能最好的无创指标[1]。近年来HRV的研究已开始受到麻醉学界的重视,麻醉药、手术刺激均对自主神经的功能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导致HRV随之发生显著的改变。心率变异的定义及临床应用心率变异性(HRV)是指连续心跳间期的微  相似文献   

20.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是急诊冬季常见的急症,可出现多种器官受损,而心脏是除了脑以外最常见的受损器官。心率变异性(HRV)是一种简便而又敏感的反映心脏自主神经调控的一种检测方法。HRV实质上是通过分析窦性心率间期(R-R间期)在不同的时间或状态下的变化,反映在窦房结水平自主神经对心率的调整。该指标是否与心肌损伤有关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