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分析下肢顺行静脉造影结果与临床诊治下肢静脉疾病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我院1991-1996年间112例135条下肢,对临床主要表现下肢静脉曲张或伴溃疡,疑为血管瘤患者进行了肢顺静脉造影。结果:造影表现正常26条(19.26%),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65条(48.15%),单纯浅脉瓣膜功能不全13条(9.63%),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9条(6.66%),静脉瘤5条(3.7%),深静脉血栓形成17条(12.6%)。结论:顺行静脉造影是种简便、安全,创伤小效果好,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治住处,可作为诊治下肢静脉疾病的首选方法,给临床血管外科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对海绵状血管瘤需同时配用瘤体直接穿策造影来确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SA下肢深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疾病的价值。方法:56例(66条)下肢静脉病变的患者在DSA下行下肢深静脉顺、逆行造影,其中16例行经皮穿刺腘静脉插管造影。结果:根据主要X线表现将下肢静脉疾病分为:下肢静脉曲张10条(15%)、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4条(52%)和深静脉血栓形成22条(33%)。根据深静脉逆流程度分为:Ⅰ级10条,Ⅱ级14条,Ⅲ级8条,Ⅳ级2条。结论:在DSA下行下肢深静脉造影,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以利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下肢静脉造影的X线分析,认为下肢深静脉造影,能更加明确显示静脉病变的类型及范围、静脉瓣膜功能状况,为临床下肢静脉曲张成功手术提供术前保证。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月至12月的13例下肢静脉曲张所做的下肢静脉造影,年龄33岁至72岁,病程15年至30多年,主要临床表现:患肢肿胀,行走困难,皮肤色素沉着,湿疹,溃疡形成;我院一般采用顺行深静脉造影,既患者平卧于带电视的X线摄片床上,在患肢踝关节上方扎-血带,将50%至60%泛影葡胺用7号或9号头皮针作足部浅静脉穿刺造影。结果:本文的全部病例下肢静脉造影片上均显示清晰、分明的静脉全过程,有8例为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均为双下肢发病,以左侧重5例,右侧重3例,其中6例伴发小隐静脉曲张及2例伴发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有2例为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尚有3例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左一右二例)。结论:结合有关资料,认为下肢静脉造影是一种安全、简便能清晰显示下肢静脉全过程的可靠检查方法,是临床获得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成功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256层CT下肢静脉成像评价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56层CT下肢静脉成像在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的7例KT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其CT下肢静脉成像的影像特征。结果本组7例患者CT下肢静脉成像均显示浅静脉曲张及患肢皮下静脉畸形,其中伴有深静脉病变4例(3例深静脉狭窄,1例深静脉闭塞)。结论多层CT下肢静脉成像是KTS有效和可靠的影像检查方法,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下肢静脉高压症顺行性静脉造影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临床上有下肢静脉高压症的56例病人,共76条下肢,进行了顺行性静脉造影的X线研究。其中对12条下肢做了经皮腘静脉造影检查。作者认为:(1)下肢静脉高压除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外,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其另一个主要原因。(2)经皮腘静脉造影是检测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的有效、准确的方法。(3)下肢静脉造影的联合应用,在检查下肢静脉高压中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下肢静脉顺行性CO2 -DSA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索经足背静脉行下肢静脉CO2-DSA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15例患者(15条患肢),男9例,女6例,临床疑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8例,大隐静脉曲张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术后复查1例。分别用8号头皮针经足背静脉行下肢静脉CO2-DSA。结果12例造影可清晰显示下肢浅、深静脉及其交通支,血栓、血管狭窄的位置及范围,图像质量优;2例造影图像质量良;1例因脚背严重水肿,多次足背静脉穿刺未成功而致造影失败。术中3例无任何不适反应;11例出现下肢一过性不适,主要表现在足背静脉穿刺点处一过性胀痛,其中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感觉明显,停止注射不适感即除;本组未出现重度不良反应或并发症患者。结论下肢静脉顺行性CO2-DSA安全、可行,能够满足临床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要求,尤其是对于髂静脉、下腔静脉的显示效果尤件。  相似文献   

7.
下肢静脉造影分析静脉曲张术后复发原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诊治的83例(89例)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病例资料,静脉顺行造影池解下肢深、浅静脉和交通支瓣膜功能。结果:静脉造影显示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59.55%(53/89),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64.04%(57/89),大隐静脉主干残留19.10%(17/89),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14.61%(13/89),静脉发育异常1.12%(1/89)。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是深、浅静脉和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的共同临床表现,术前静脉造影可明确疾病性质,从而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避免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数字化顺行性下肢造影的应用情况,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德国SiemensAx-iomIeonosR200Fleom数字化x线胃肠机对2011年12月至2013年3月158例(172条)下肢进行顺行性静脉造影检查。结果单纯性下肢浅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80条(46.5%),交通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12条(7.0%),深静脉瓣膜关闭功能不全33条(19.8%),下肢深静脉血栓36条(20.9%),髂静脉受压综合征5条(2.9%),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2条(1.2%),静脉瘤3条(1.7%)。结论数字化下肢静脉造影是一种安全易行、图像清晰度高、对比度好、分辨率高、检查结果直观、确切的检查方法,能给临床明确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下肢静脉倒流溃疡病灶既往多以局部治标为主,溃疡愈合极易复发。作者自1991年起用综合治疗方法,取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72例78肢,男42例,女30例。年龄31~72岁。病程1~13年。溃疡呈单发45例,多发27例。1.2 综合手术治疗方法1.2.1 深静脉瓣膜重建 本组病例术前分别通过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测仪(PVL)、下肢静脉压测定、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检查、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静脉穿刺造影等,以了解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程度,根据程度不同,分别采用股浅静脉包窄术、股浅静脉第1对瓣膜外修复术或静脉外肌袢成形成术。1.2.2 结…  相似文献   

10.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外科常见病,下肢静脉造影为最常用而又最可靠的检查手段之一。造影主要是为了确诊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和浅静脉交通支瓣膜是否健全.以及探讨小腿慢性溃疡的病因等。本文收集临床资料比较完整的下肢深静脉造影患者120例,就其X线造影征象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下肢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8例的临床资料,对比多普勒超声以及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准确性。结果 28例患者中,以多普勒超声作为诊断的金标准,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灵敏度为100%,而诊断的特异性为96%,CT静脉造影未能准确显示股深静脉血栓。结论下肢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顺行性下肢深静脉造影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评价顺行性下肢深静脉造影对下肢静脉疾病诊断、分类及治疗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327例病人(447条病肢)采用顺行性下肢深静脉造影,适时点片。结果: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26条(59。5%),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110条(24.6%),原发性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6条(5.9%),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23条(5.1%),先天性静脉发育异常13条(2.9%),静脉瘤样病变7条(1.5%)。结论:顺行性下肢深静脉造影对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分类、治疗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大隐静脉高位置管隐股交界处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手术治疗的35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前均行传统造影及大隐静脉高位置管顺行造影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手术方式,并通过手术中所见及术后随访评价术前检查的准确性。结果35例患者46条患肢术前两种造影方法均获成功,确诊率为100%,4条患肢为单纯性大隐静脉瓣膜关闭不全,10条患肢为股深静脉1度反流,25例2~3度反流,7例4度反流。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置管隐股交界处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全程显影效果好,显影速度快,造影剂用量少,患者痛苦轻,确诊率高,对手术方案制定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经小隐静脉途径置管直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先行患肢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后,经小隐静脉放置溶栓导管于深静脉血栓段内,微泵持续推注尿激酶直接溶栓.结果 1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包括中央型8例,混合型6例.溶栓后主干再通,侧支血管增多10例,血栓溶解率71.4%;12例疼痛缓解,肿胀消退,恢复正常劳动力,2例患者肿胀明显减轻,能进行家务劳动.结论 经小隐静脉置管直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静脉顺行造影在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伟  王孝英  梁波  戴文 《放射学实践》2001,16(5):336-338
目的:探讨静脉顺行造影在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症(KTS)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下肢静脉畸形骨肥大症患者行顺性静脉造影检查,其中有4例于术后复查顺性静脉造影,以评价静脉畸形的部位、狭窄的范围与程度。9例患者均行B超检查。结果:静脉造影显示本组9例患者中,1例胫腓干静脉狭窄,1例胫腓干静脉狭窄,1例胫腓干静脉狭窄并Guo静脉狭窄,4例静脉狭窄。4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于术后复查下肢静脉造影,显示浅静脉曲张较术前减少,深静脉通畅度改善。结论:静脉造影提供了明确的静脉畸形范围,从而对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并有利于术前、术后对比,以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下肢静脉造影对下肢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了llO例(192条)下肢静脉曲张经顺行静脉造影的X线表现。结果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43条(占74%),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3条(占7%),单纯下肢浅静脉功能不全25条(占1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其后遗症11条(占6%)。结论 下肢静脉造影是诊断下肢静脉曲张既实用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的X线表现及其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分析对60例(60例单肢体)全部采用下肢深静脉的顺行造影的X线影像资料。结果 X线影像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伴侧枝循环形成13例(26%),下肢交通静脉瓣功能不全18例(36%),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2例(24%),单纯大隐静脉曲张及静脉瘤样病变7例(14%)。结论下肢深静脉造影能较准确的做出对下肢静脉病变的诊断,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X线影像学依据。并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及疗效的观察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髂股静脉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0年 11月~ 2 0 0 2年 3月 ,我科采用微创腔内疗法治疗慢性下肢髂股段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资料本组共治疗髂股段DVT 2 7例 ,其中男 2 5例 ,女 2例 ,年龄 31~ 6 5岁。单侧肢体疾患 2 6例 ,双侧(骑跨栓 ) 1例 ,病史 2 0d~ 5年 ,平均 2 .4个月。经过临床病史、体征、彩超及下肢深静脉造影检查结果作出临床诊断 ,在全麻下于DSA室行腔内球囊扩张 ,内支架置入成形术。术中显示髂股段大量血栓 ,伴有大量侧支循环形成。术后即刻造影显示髂股静脉通畅 ,侧支循环消失[1] 。护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为 :…  相似文献   

19.
Valsalva试验对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的初步判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10~2004-10,我们对临床怀疑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131条静脉曲张患肢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加Valsalva试验,以判断深静脉瓣膜功能状况。为了解其可靠性,同时又作下肢深静脉逆行造影以便对比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磁共振直接成像(MRDTI)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5例临床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MRA和MRDTI检查.MRA采用二维时间飞越法(2DTOF);MRDTI选用SET1WI、FSET2WI、FAST(fourier acquired steady state,FAST)序列。其中23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MRA与DSA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MRA表现有:静脉充盈缺损(14例)、静脉闭塞和中断(8例)、静脉再通(3例)、侧支循环形成(25例)。以DSA为诊断标准,MRA诊断符合率为95.65%。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MRDTI表现为:急性血栓(19例),血栓在SET1WI、FSET2WI和FAST序列上多为等信号或高信号,信号多不均匀,6例可见血管周围水肿;慢性血栓(6例),血栓在SET1WI、FSET2WI和FAST序列上多均为低或等信号。结论2DTOFMRA结合多种序列MRDTI的表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更准确,并可以为判断血栓新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